第211章 關鍵時刻(1)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面對眼前的形勢,我徹底無語了,更多的,卻是傷感。

如今這情況,關羽和當初敗走麥城,難聽,好不了多少,不過是兵多了一些,地盤大了些。

也幸虧歷史沒有重演,此時的荊南四郡以及江夏郡還牢牢掌握在了劉備手裡,要是當初真送了東吳的話,此情此景,劉備在荊州的基業算徹底沒戲,諸葛亮的隆中對也算徹底玩完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我以為,我的到來,能讓劉備勢力變得更強,自己能輔助劉備統一天下。可是如今看來,我錯了,嚴重的錯了!從如今的結果看來,我不僅沒有幫助劉備,反而還害了劉備。

若非當初我得罪荊州的豪族,今時今日,有著荊州龐家支援的劉備,在荊州,何以被曹操利用,發動豪強動亂呢?若非這般,荊州局勢,如今怎會變得如此兇險?

我的到來,的確改變了歷史。可是,我萬萬想不到,東吳孫權勢力變弱了,因為少了江夏和荊南的地盤,劉備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雖然荊南在手裡,可是眼看荊北沒戲了,而且,漢中貌似也沒戲了。反倒是那曹操,不僅漢中佔據了優勢,此時的赤壁之戰後,竟然再度要席捲荊州!

我震驚中,怎不懷疑,如今這曹操忒牛逼了?

獻帝死了,對曹操有影響嗎?有多大影響呢?人家荀彧不出頭,荀攸又被發配到了邊境,用去抵抗東吳,他們荀家人不發威,曹操能有多大壞影響?

現在呢,曹操還自己冊立了一個新君,什麼劉聰,縱然是獻帝兒子,白,終究還是曹操手中的傀儡。這個大漢新的皇帝,更是極有可能比獻帝還要聽那曹操的話。倒是這劉聰聖旨一下。來個什麼皇位禪讓的。不得這曹操有生之年還這能過上一把皇帝的癮呢!

想當初,我只是以為獻帝死了,這下子,天下的民心怕是要歸向劉備劉皇叔了。可如今看來,分明對曹操一消極影響也算不上!

便正是這般陰差陽錯,歷史改變,反而曹操的實力。快速增長,我前翻的苦心,竟是全部白費了。我甚至不知道,此番,我究竟輸在了誰的手裡。

卻此時我有些失落,滿腦子盡是難以置信。又是自責。那許仙見了,急是問道:“將軍這時怎的了?”

我從思緒中醒悟過來,勉強笑道:“無事。”這時又問許仙道:“如今荊州這般情景,我等當如何是好?”

那許仙言道:“上庸之地,乃是荊州接連漢中之咽喉所在,當下,將軍自該自領上庸事,先保住我上庸平安再了。”

我遲疑道:“孔明軍師既是敢調走子龍。可見對你二人本事。必有所聞…”

那許仙聞言便笑道:“何事軍師知我們?不過是軍師料定上庸此地,近些時日不會受到曹軍攻擊罷了。”

我聞言就吃呆疑。旋即問道:“方才不是言此上庸乃是戰略要地麼?曹軍何以不來攻取?”

許仙應道:“攻擊有先後。若是曹操欲先漢中後荊州,必要攻取此處。若曹操欲取下荊州,而後定奪漢中事,如此偏僻處,於其無關緊要,必不肯攻。孔明軍師智慧,何以不知此?如今形勢,曹操定是漢中事難以定奪,方自將重轉移在了我荊州。如此,曹操估計襄陽、南郡之地尚且不及,何多有兵馬至此?”

聞言,我好氣又好笑道:“正如你所,如今我留下在此上庸,豈非等於坐觀荊州變故了?你倒是希望我如此啊!”

這時許仙卻是神秘兮兮地言道:“留此上庸,將軍也未必只是坐觀荊州事。”

“哦?”聞言我略感困惑,是以言道:“願登天明言。”

許仙言道:“如今關將軍在樊城,四面受敵,必不可守!此等形勢,我知,將軍知,料想關將軍也知。如此,關將軍此時,必在思慮退路。仙願問將軍,若關將軍棄了樊城,當退卻至何處?”

我想了想,言道:“自然是上庸了。”

“正是!”聞言許仙笑道:“我便知道,將軍亦是知道的。”

我有些遲疑道:“只怕憑關將軍的性子,怕是棄樊城,全力反攻襄陽也不定….”

許仙聞言笑道:“將軍何必如此多心?莫要忘了此時關將軍身邊,可還是有徐元直在身邊…”

不等他完,我便嘆道:“今日荊州有此為難,便正是因為那關羽不聽徐庶之言,至有此情形。他關羽先時不聽人言,此時如何又會?”

許仙卻是反駁道:“先是關將軍可以不聽元直先生之言,然則此時,則必聽也!關將軍素來狂傲,今有此一敗,亦可謂是好事,至少,關將軍此時應該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大敗之後,銳氣不減,若再不聽忠言,又何能成為我主公帳下得力大將?那關將軍,也太不可為大將了吧!”

我猶是覺得不妥當,言道:“我便留在此處了。只是,關羽那面我依舊不放心,如此,要辛苦一番登天了,可願直往樊城去急請關將軍退兵至此處來?”

許仙應道:“如此最好!事不宜遲,仙這便告辭,即刻棄城而去。”

“不忙。”我笑了笑道。這時又謂趙豐道:“便你和登天一同去吧,路上好有些照應。”

趙豐應道:“是!”

我再是囑咐了二人一番,只是提醒他二人見到關羽後,切不可言荊州敗局誰之責任之事。二人應諾而去。

趙豐、許仙既去,當下我自然想起要給諸葛亮寫信,言明最近發生之事。如此,花了一陣功夫,我將新野、許昌、宛城之事前因後果寫明,而後加入一些自己如今對時局的看法,終於將書信寫完,旋即交給趙正,令其克日繞道送往江陵。

上庸之地,正如先時許仙所言,四周果真未有曹軍動靜。如此,這日子也便在風平浪靜中慢慢過去。

不幾日,派往江陵送信的趙正回來,帶來了軍師諸葛亮的來信。諸葛亮信中提及,此時襄陽夏侯惇已然準備北上,合圍樊城之關羽,誇讚我做事精細,已經派人勸關羽引兵轉道至上庸。

諸葛亮信中還言到,江陵此時時局穩定,城外四十裡外曹真所率曹兵,多時未見動靜。但即便這樣,諸葛亮也已經打定主意,準備放棄江陵,隨同趙雲、文聘引兵回到荊南,準備江防。

可能是由於諸葛亮事務繁忙,信中所言,皆是一語帶過,並不曾詳加解析。本來我也是極度信任諸葛亮的做法不會有失誤的,放棄整個章陵郡必有其道理,這時我心裡有些疑惑,卻還是忍不住問趙正道:“你臨行前,軍師可還有何話語託你之口代為傳達給我?”

趙正道:“軍師臨行前,確實有話要我代為轉達。”

我急問道:“何話?”

趙正答道:“軍師,若將軍有所疑惑於軍師,便教我送將軍二字…”

我有些頭大,這趙正話規規矩矩的,也不直了事,當下忍不住便急問道:“哪二字?”

趙正道:“東吳!”

聞言我一愣,旋即聯想自己的疑惑,心道:“莫非,放棄江陵,與東吳有關?”

我揮退趙正,當下便一個人理清思路,考慮此事。一連幾日,我終是想不出這放棄章陵郡與東吳有什麼關係,如此,此事暫且不提。

又過幾日,聞報,派往樊城的趙豐卻是回來了。二人相見,當下我急問趙豐道:“怎的你一個人先回來了?登天呢?”

趙豐言道:“尚在樊城。”

我聞言有些不解,於是問道:“關羽態度如何?”

趙豐應道:“便這幾日便要動身了。”

我聞言眉頭緊鎖,急是嘆道:“這關羽怎的走還這麼婆婆媽媽的,這般晚!”

豈料我話一出,趙豐便笑了,言道:“將軍誤會關將軍了。”

“哦?”我有些微微一愣。

趙豐言道:“關將軍不來,乃是因為這些時日,要安排戰事。”

我有些驚訝,便問道:“戰事?是元直先生的主意?還是那關羽自己的主意?”

趙豐道:“正是元直先生的謀劃。”趙豐見我有些不解,當下急是將此番去樊城遇見的一切情況都細細地了出來。過了半響,我終於明白關羽此時在安排什麼戰事了。

原來,趙豐、許仙到達樊城之時,正好關羽哪裡也得到了夏侯惇要兵過襄江之事。徐庶果然沒有讓人失望,急是勸關羽退兵來上庸。而有些讓我想不到的是,關羽居然還同意了。

時徐庶又獻上一計,乃是火燒樊城之計。這,自然跟當初諸葛亮第二把火,火燒新野的計策差不多。徐庶的意思,自然是要夏侯惇在樊城遭受一下重創,而後關羽人馬才能安全穩穩地撤退。(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