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章 華雄:我就在這裡摸魚,你說你非要招惹我作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長安皇宮之中,華雄立在這裡,朝著周圍觀看。

略微顯得有些失望。

這當然不是因為,他此時所處的不是後宮的緣故。

他一個堂堂大好男兒,超正經的一個人,怎地會沒事了想進天子的後宮?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華雄懷著欣賞的心情,以欣賞的目光來打量這皇宮大殿的時候。

發現這皇宮大殿,沒有洛陽那裡的皇宮,修建的考究。

和那邊相比,差上不少韻味。

不過想想也能夠理解。

洛陽那裡為都城已經上百年了。

不少宮殿都是盛世之時所修繕的。

用時長,用料考究。

而長安這裡的皇宮,則是新修建的,顯得匆忙,自然比不上洛陽那裡的皇宮,更有韻味。

皇宮大殿之中,漢天子劉協高坐,身上衣衫考究,就是顯得有些昏昏欲睡,百無聊賴。

他年紀小,對不少事情都還不怎麼懂。

而且就算是懂,那大殿之中,群臣的爭辯這些,也與他沒有什麼關係。

他看似高高在上,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權柄。

他們只管去爭。

等到他們爭論出一個結果之後,他這裡再按照他們爭辯的結果,點頭或者是搖頭也就是了。

這些他已經做得很是熟練。

華雄此時的狀態,和小天子劉協的狀態差不多,都是處於神遊物外之中。

對於大殿之中的爭辯,沒有怎麼往心中去。

畢竟他只是一個只知道打仗,其餘什麼都不懂的武夫。

而董卓此番特意將他給叫上,來到皇宮這裡,也沒有讓參與到爭辯之中的意思。

只是為了讓華雄充充數量,壯大一下聲勢,僅此而已。

大殿之中爭論的內容,華雄倒是聽出來了。

圍繞的核心,就是錢糧。

來到長安這裡之後,董卓手中錢糧如同流水一般的流淌出去。

入不敷出,縮水縮的極其嚴重。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董卓這裡沒有錢糧,一樣是要受制於人。

所以這一次,就是董卓準備解決錢糧問題的。

錢糧問題想要解決,大致上只有兩個途徑。

一為開源,一為節流。

節流這裡,能夠節的董卓都已經是將之給節的差不多了。

剩下的,都是一些不可以節儉的。

那對於如今的董卓來說,也就只有開源這一條路好走了。

李儒這裡、或者是是董卓這裡,所思索出來的辦法,就是增加商稅。

關中士人,以及朝廷之中的官員,對於李儒的這個提議意見很大,根本不同意。

“相國遷都關中之後,施展各種手段,此時關中終於趨於平穩。

關中眾多豪傑,已經對相國歸心。

可相國此時,卻要增加商稅,動手這種手段。

只怕這政令一下,關中這裡的眾多豪傑,反應將會極大,對相國離心離德。

還請三思。

而且,商貿這些,本就不多,就算是增加商稅,所能夠得到的錢糧也是有限,沒有太多油水。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如正常增稅。

關中等地,人口眾多,又有涼州益州這些地方。

只需稍微往上多徵收一點稅,所得到的錢糧就是海量的。

相國這裡的困境,也能隨之解決。”

司隸校尉黃琬,拱手而立,面色誠懇的如此說道。

但他所說出的話,卻聽得李儒想要對他破口大罵。

這些人為何會極力反對徵收商稅,他自然是知道的。

這是因為關中這裡的眾多行當這些,都被關中的世家大族,地主豪強這些給把持了。

不說是全部,但至少是十成裡面的九成半,都在這些人手中。

這個時候加收商稅,那就是從他們身上割肉,他們自然是不肯的。

至於黃琬所說的,大規模的加徵,勐的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樣子。

但實際上,這是一個沒有安一點好心的主意。

關中這裡並不安穩。

從洛陽等地遷徙過來的百姓,還不曾安排完畢。

就算是之前安排的那些,也還沒有安穩住。

一般遇到這種情況,都是要對稅進行一部分的減免,以此來安定人心。

此時不僅僅不減免,還要進行徵收。

關中等地,必然會發生大動亂。

將會民不聊生!

其實真的是死上一些人,李儒並不在意。

董卓也一樣是不在意。

李儒所在意的,是關中以及涼州等地的動盪不安。

尤其是涼州那裡。

涼州那裡羌人眾多,而且地處偏遠,糧食產出不多,民風彪悍。

可以說是造反專業戶。

造反的事情,基本就沒有停止過。

以往大漢沒少往裡面投錢,讓大漢在這裡流了很多的血。

可以說大漢變得虛弱,涼州這裡動亂不斷,消耗了大漢太多錢糧,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平日裡沒事了還造反,這個時候真的要開始加徵,那反叛是一定。

將會極大的動搖董卓的統治,甚至於會將董卓陷入到四面楚歌境地之中。

乃是一條毒計!

李儒忍住心中怒氣搖頭:“不行,關中等地,剛安定下來,。

一旦大規模的加徵賦稅,直接就亂了,將民不聊生。”

黃琬再次開口道:“此時無有兩全其美之法,只能是兩權相較取其輕。

相對於這些尋常百姓而言,關中的這些豪傑們,力量更大。

他們這些人,才是相國的根本。

只要他們能夠堅定的站在相國這裡,那這關中等地就亂不起來。

至少鬧不出來大亂子。

相國手下有眾多精兵強將,之前在洛陽之時,就將關東群賊打的崩潰。

關中這裡,就算是真的有一些無知百姓,一些不知體恤相國辛苦的毛賊,鬧出一些亂子來。

有華將軍這樣的勐將在,這些人也能被輕易給剿滅!”

正在那裡神遊物外的,想著一些事情的華雄,聽到有人提及自己,下意識的就循聲望去。

正看到黃琬在這裡看著自己說話。

這些人,在這裡爭辯就爭辯,提及自己做什麼?

自己就是一個在這裡充數的人。

如此想著,華雄顯得有些不滿的看了黃琬一眼,將目光移開,接著去打量這大殿的建築風格。

但他的這一眼,卻讓黃琬心中升起一些不快。

覺得自己有被冒犯到。

華雄這莽夫,如此看自己是什麼意思?

自己是名士,又是漢朝老臣。

身份地位高貴。

結果這廝,卻這樣看自己。

帶著蔑視與不屑。

當真令人氣憤!

自己等人在這裡爭論的東西,只怕這莽夫都聽不明白,宛若蠢牛聽琴音。

結果這廝,在自己提及了他的名字之後,竟敢這樣看自己一眼。

著實令人氣憤!

華雄自然不知道,自己的這一眼,給黃琬帶去的傷害有多大。

他只管在兩撥人的扯皮之中,神遊物外。

既是被董卓拉來充人數,壯聲威的,那自然是要安心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黃琬雖說的一本正經,但李儒就是不聽他所說的。

爭執不下之時,有人出來打圓場。

僕射士孫瑞,望著李儒以及黃琬二人,出言道:“我這裡倒是有著一個法子,能夠將事情解決掉,什麼稅都不必增加。”

聽到士孫瑞所言,眾人都將目光投在他的身上。

就算是董卓李儒,覺得這士孫瑞狗嘴裡面,應該是吐不出來象牙。

可是這個時候,還是忍不住的想要聽聽,這傢伙嘴裡所說的,到底是什麼辦法。

萬一真的有效呢?

“相國之所以要加稅,就是因為錢糧花銷太大,手中沒了錢糧,對也不對?”

士孫瑞望著董卓說道。

董卓點點頭。

若不是因為缺少錢糧,他也才懶得做這事情。

“其實糧食,也可以用錢來買,所以歸本到底,所缺的還是錢。

錢這種東西,除了可以透過加徵來獲得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方式可以獲得。

那就是鑄錢!

既錢財缺少,那相國何不鑄錢?

如此不用增加賦稅,就可以一舉解決錢不夠用的難處!”

士孫瑞一邊誠懇的說道。

華雄聞言,不著痕跡的看了這士孫瑞一眼。

其心可誅啊!

董卓聞言,面露驚喜之色。

不過他卻沒有立刻表態,而是將目光望向了李儒。

李儒此時,低頭沉思。

如此過了一陣兒之後,他搖頭道:“不成,關中等地,銅礦本就不多,冶銅鑄錢,見效太慢。

而且關中這裡,糧價還有其餘東西的價格也太高,縱然是鑄造出更多的錢,也一樣是很快會被奸商給賺取走……”

如此說著,看了士孫瑞一眼。

“這也是為何相國,準備加收商稅的一大原因所在!”

華雄聽到李儒所言,暗自點點頭。

雖李儒在這件事情上認知還不夠,沒有看到此招更大的陰險之處。

但只要李儒能夠找到理由,對士孫瑞的這個提議進行拒絕,不同意這樣做,也就成了。

士孫瑞搖頭,據理力爭說李儒這樣想不對。

黃琬,楊彪以及其餘一些人,也都隨之開口。

司徒王允在這件事上,倒是沒有說太多。

董卓這邊,能言善辯,可以在這個層面進行交鋒的,只有李儒一個人。

而對面卻有黃琬,士孫瑞,楊彪等人。

而這些人,明顯又是有備而來。

在這種情況下,雖李儒在據理力爭,但也逐漸是不敵,落入到下風之中。

如此又過了一陣兒之後,李儒被這些人,給辯的幾乎是要說不出來話。

畢竟這些人,都是朝堂爭辯的老手了,不少都非常的有學問。

這正是他們所擅長的領域。

黃琬面上嚴肅,心中卻忍不住在笑。

與自己等人在這上面進行爭辯,李儒是真的不行。

此番,他們已經是獲勝了。

雖李儒還在硬撐,不肯同意他們的這兩個辦法,但董卓那裡所提出來的增加商稅,也一樣是無法施行。

他們提出來的這兩個辦法,本身就是用來攪局的。

董卓這裡能夠同意施行了最好,不同意施行了對他們而言,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損失。

只要能夠保證,董卓增加商稅的提議,無法推行下去,讓董卓手中得不到太多錢糧。

那對於他們而言,就是巨大的勝利。

他們就是要用錢糧,來將董卓困的寸步難行。

一步步的向他們妥協!

當年天子與他們鬥,也不知道妥協了多少次,更不要是董卓了。

眼見得此次事情,大獲全勝,黃琬表面上肅然,但內心之中卻意氣風發。

他目光落在了華雄身上。

見到李儒那邊,都已經被壓制的沒有任何還手之力了,華雄還處在神遊天外的狀態,不由暗自譏笑。

果然是蠻子。

又想起之前這廝,看自己的那一眼,就忍不住在這個時候,對著華雄開了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