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格局烈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坐在下面聽領導不停的叭叭叭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情。

可是,坐在臺上,給下屬們開會就很爽了。

這是一種權力的集中展示,所以大部分領導都熱衷於小事開小會,大事開大會。

但是想把會議開出作用和效率來,其實真不容易,需要很高的組織管理水平。

韓烈沒有沉迷在那種所有人都聚精會神嚴肅慎重的氛圍中,用兩分鍾出頭的時間把三件事全都講清楚了,然後就開始點名。

簡單總結一下那三件事,大體如下——

第一,整體操作思路跟著我來,不要自作主張。

第二,在輔助配合過程中表現出眾的人,我會給你自由發揮的機會。

第三,集思廣益,各司其職,把公司的第一支和第二支產品完美落地。

餅畫得不算大,但是思路和方向非常清晰。

“行了,到你們了,我洗耳恭聽。”

接下來點名發言,主要是想讓大家互相熟悉起來,同時再一次明確各自的權責範圍,以及如何配合。

首先開場的是焦方豔。

她準備得非常充分。

履歷介紹、實戰成績總結、職責闡述、部門管理思路、個人中期長期目標以及最最重要的……拍了韓烈一通馬屁。

去掉最後那部分,整體上邏輯清晰、思路明確、言辭懇切,很見水平。

有她打樣,接下來的所有人都提起了精神,努力展現著自身能力。

行研經理褚紅芳是一個不太擅長講話的實幹派,發言只有不到5分鐘,韓烈當場提醒他:“再講5分鐘,補足到10分鐘。”

褚紅芳愣住了。

韓烈溫和的笑道:“如果工作上沒什麼講的,講講你的興趣愛好,或者對未來國內經濟形勢的判斷,什麼都好,主要是讓大家對你產生一種更直觀的瞭解。”

於是褚紅芳又硬著頭皮講了講宏觀經濟,能聽懂的人不多,但確實展露出了紮實的功底和相對宏闊的眼界。

而接下來,副經理金銘輝的發言就更偏行政一些。

或者可以形容為……更官僚。

實實在在的東西比較少,套話空話很熘,給人的感覺有點油。

對此,韓烈未做任何評價。

只是輕飄飄的點了一句:“銘輝,金行長對你的期望非常高,以後要多和褚總、焦總學習請教……”

“是,韓總!”

金銘輝很懂事,畢恭畢敬的點頭,位置擺得非常正。

只撈到行研組長位置的華清博士騰暉和沃頓商學院博士劉耀華,對於這種情況沒有任何怨言。

騰暉性格直一些,在講到個人目標時直言——

“我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敬業和專業能力,幫助公司做大做強,然後在未來的某一天,打動韓總,獲得一個參與一線實戰的機會……”

他所謂的一線實戰,和焦方豔的交易部經理不一樣。

他是希望獲得一個掌管某支基金的機會。

幾十億的資金,由他一言而決,在市場裡拼殺,然後拿到高額的盈利提成。

私募很難像公募基金那樣,把規模幹到數百億,所以管理費的收入並不高,主要靠盈利分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是相應的,私募的盈利分紅更靈活、額度更高,在業績同樣出眾的前提下,收入可比公募經理多太多了。

頂級私募經理5年輕鬆賺到10個億,垃圾經理可能把本金虧沒,可哪怕是一個垃圾級別的管理人,都不是誰想當就能當上的。

正常情況下,這是一個許可權不斷升級的過程。

比如最開始的時候,某個分析師或者交易員表現出眾,然後管理人有可能在基金內部給他劃去500萬的額度,讓他自行操作。

成績出眾,繼續賦權,成績拉胯,回去幹你本職。

500萬是個坎兒,1000萬又是一個,5000萬、1億、2億……直到自建團隊,完全掌控一筆資金。

一家基金公司不斷擴張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發掘優秀管理人的過程。

全靠韓烈自己,他才能管理幾支產品、多少資金?

“公司要發展壯大,全靠我自己肯定不行,所以你們期待的機會一定會有,但前提是要做好本職工作,並且讓我看到你們的潛力……”

韓烈隨手畫了張餅,點到即止,繼續聽其他人的報告。

劉耀華的風格又是另外一種,很坦誠,很清醒。

“我的性格和知識結構,更適合去做一些宏觀的分析、判斷、偏向於務虛的調研。

所以我在工作目標上面初步的想法是,配合褚經理,建立起一個對於世界主流國家的宏觀經濟進行長期跟蹤觀察的工作組。

前期呢,我們可以把框架搭得粗放一些,大致建立起一個世界經濟模型。

以此來研判當前世界以美元為主體的經濟迴圈體系對於國內整體經濟結構的影響及衝擊,以獲取提前同行一步的感知力和判斷力……

當然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的研究內容恐怕不會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產生實質性的幫助。

但是沒辦法,我擅長的東西只有這個,或許可以成為公司其餘分析師在研判國內宏觀經濟和行業資料的參考?”

劉耀華自嘲的笑了笑,然後緊緊盯住韓烈。

講真,以他的能力和研究領域,正常是不會來到一家私募公司的,尋常私募也根本用不上他。

是韓烈聽人提起後,特意把他請來的。

結果來了之後,韓烈至今都沒有和他深談過一次,導致老劉內心裡十分忐忑且捉急。

工資開得高是一碼事,你得讓我有用武之地啊!

面對劉耀華,韓烈特意多講了兩句。

“劉博士,你的想法非常好,很有前瞻性,而且足夠務實。”

開頭一句肯定,接下來又是大餅。

“不怕跟大家明言——我對公司的期待非常高,現在我們受限於實力,只能做二級市場,但我們的第一支股權投資基金已經在路上了。

未來,公司會橫跨多個領域,並且不止做國內的生意。

這就是我特意把您請到公司來的原因。

去年的GDP資料已經公佈了,增速7.8%,繼續呈平穩下滑趨勢,第三產業佔比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

樂觀點估計,十年之後,華夏GPD就將佔到世界經濟總量的20%,與米國相差5%左右,基本達到同一水平,成為世界經濟最重要的另一極。

這種歷史進程極有可能被某些意外暫時打斷,但歷史洪流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必將在曲折的前進中抵達終點,然後迎來更加艱鉅的挑戰甚至對抗。

而在這樣的程序中,咱們金融行業空間廣闊、前景光明但困難重重。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一家有志向的公司,我們有必要從現在開始就建立起對於世界經濟的感知、熟悉、瞭解,與時代一起狂飆,勇於探索更多的可能。

所以劉博士,你的工作非常有意義。

儘管前期可能看不出太大的效果,不能直接創造價值,可是這種框架的建立,以及公司所有研究人員基於世界經濟大框架之下的學習研判,將十分有助於我們放眼全域性、塑造體系、以高打低,更有效的規避風險,更精準的斬獲收益。

這就是為什麼我完全可以靠自己管理好幾支股票型基金,卻還要建立起一個龐大研究部門的原因。

你們的存在,謀的不是一時一地,而是十年二十年跨度上的全域性……”

韓烈的話音才落定,會議室裡便陡然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這是大家真正意義上第一次認識到韓烈的格局。

聽起來有點大、有點空,但問題是,韓烈真的這樣做了,花了很高的成本建立起一個超標的研究部門。

如果只做交易,只是想在二級市場上投機割韭菜,那麼,其實褚紅芳、騰暉、劉耀華以及他們手下那些世界TOP5畢業的研究生們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

他們每一個人都不便宜。

劉耀華回國前拿的是120萬米元的年薪,到眾美之後降到了500萬,可是有獎勵條款。

褚紅芳在民生是副廳級待遇,工資不算很高,可眾美挖他的代價是350萬年薪。

騰暉的薪資相對來講是行業首席的平均水準略有超出,200萬。

金銘輝比較菜,看在他爹的份上給了80萬,溢價了一倍出頭。

但問題是,他們的Team尚未組建完成,真的要按照標準全部到位,行研部馬上會膨脹到30人以上,一年至少1200萬的薪酬支出,逐年遞漲。

養這樣一個部門,一年至少2500萬的薪酬,1000萬以上的正常福利,大幾百萬的差旅和調研費用……

正常人敢這麼搞?!

想都不敢想!

從褚紅芳到劉耀華,行研部門的每一個人都極其興奮。

而關系不大的其餘部門,對韓烈惟有佩服。

跟著一位有格局、有野心、有遠見的領袖,看似是一樣幹活,可收穫卻是不一樣的。

鬥志集體UPUP!

可以預計的是,兩年之內,整個行研部門都是淨虧損,未來能不能靠賣報告把部門工資賺回來……難說。

但是韓烈還是這麼幹了。

他大約知道後世的經濟格局,可是細節有許多不明朗之處。

哪怕他現在有五級的經濟學五級的金融學,可是缺失的具體事件和政策,用推斷去彌補顯然是不靠譜的。

再比如值得投資的新興行業和獨角獸公司,韓烈知道一個抖音,一個拼夕夕,一個OpenAI,剩下的就沒什麼記憶了。

難道把股權投資基金搞出來之後就只盯準一個抖音了嗎?

別的公司閉著眼睛投?

因此,他需要這樣一個智庫,公司更需要。

現在花掉的每一分錢,在未來真正面對那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時,都是極具意義的提前投資。

韓烈壓根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投機客,他想做華夏的金融教父。

美股熔斷、鷹國匯率崩盤、人民幣出海、中東主權投資基金全面縮水、美債危機、歐盟多家政府破產……

如果有可能,他想全都參與進去。

玩嘛,光在國內浪有什麼意思?

立大志者,需以跬步積千里。

充實行研部門、建立世界經濟觀察視窗是第一步,等到模型搞的差不多了,劉耀華小組還要補充相當數量的國際政治專家,政經一體,才能滿足韓烈的需要。

到那時,匯市、債市、石油、黃金、大宗商品等市場都是韓烈的戰場。

國外勐割韭菜,轉到國內狂投科技公司,豈不美滋滋?!

但是韓烈沒有和員工們講得那麼清晰、那麼遠。

你們心懷有限度的希望,做好各自的事,跟著我走就完了。

壓力,我來承擔。

榮耀,我願與你們分享……

面對會議室中雷霆般的掌聲,韓烈舉手,下壓。

“謝謝!但還是等到我們做好了各自的事,真正的實現了願景再慶祝吧……下一位,有請我們量化部門的首席工程師,傑克楊。”

量化部門,在2014年初的國內,算是一個新鮮事物。

但是再過幾年,量化交易就開始在大A氾濫了。

有些固步自封的散戶,一被悶殺了就在論壇裡大罵狗莊、狗主力,其實大部分時候,把他們悶在裡面的只是一群機器人……

要理解量化交易,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量化程式有沒有那麼神?

好的策略能把成功率幹到70%以上,挺厲害的。

不過這玩意歸根結底只是死板的程式,好處是不存在種種人性弱點,壞處是它也沒有交易大師的那種靈性。

量化交易的盈利上限大約是西蒙斯大獎章基金的年化66%。

然而國內卻沒有能把複合年化收益率幹到50%以上的量化公司,畢竟大A還是挺有個性的……

所以韓烈對它的要求並不高——穩定盈利,給公司產品線增加一個品類,提高公司的科技含量。

提高盈利上限的重任顯不著你,有我呢……

數學博士轉金融學的美籍華裔傑克楊操著一口半英半中的蹩腳普通話,講了一堆技術,然後邀請大家陪他實驗交易策略,獲得了所有人的熱情回應。

挺好,都很有活力,願意擁抱未來,素質比之前的草臺班子提升太多了。

接下來,後勤經理趙忠實、法務助理呂書璃、合規總監高遠、銷售兼客服經理蘭馨依次發言,充分的展現了各自的性格和行事作風。

其中,以趙忠實的風格最為突出,一個字便可以全盤概括——舔!

那家夥把韓烈舔的啊,溼噠噠的直滴水……

小會開到最後,正式把公司的兩支產品提上日程。

一支是韓烈親自操盤的股票型私募,一支是用來接受業務的混合型分級基金。

前者意義重大,決定了眾美投資的未來,乃至於在座所有人的正常工資是否能夠按時發放,但是他們一身的本事,基本沒有用武之地。

從前期銷售到最後的投資方向,韓烈都給幹完了。

哼,一群打雜的工具人……

然後,當法務助理呂書璃拿出經過修改潤色後的五檔合同時,全體工具人都驚了個大呆。

臥槽!

這種割韭菜都不足以形容的苛刻合同,真的會有人籤嗎?!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