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失去才知道可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劉青山又開著吉普車去了徐校長家,他懷裡抱著一個大玻璃罐子,裡面是大半下子紅彤彤的小果子。

紅豆杉的種子已經泡下來一點顏色,上面的酒水呈現出一抹淡淡的粉色,看上去十分漂亮。

而呂小龍手上則提著捆好的藥包,一包包的,用黃表紙包著,上面繫著紙繩。

一包藥正好是熬一次的,早晚各服用一次。

王阿姨開門迎了出來,明顯能夠看出來,眼睛有點紅腫。

她也是昨天剛剛得知老伴兒身患絕症,心裡自然不好受。

“王姨,我們給徐校長送藥來了。”劉青山招呼一聲,然後就安慰道:

“您就放心吧,有我師父這個大神醫,肯定能把徐校長治好。”

“您是不知道啊,在港島和米國那邊,我師父多大名鼎鼎,老米還要主動送給我師父綠卡呢。”

劉青山還真不是吹牛,當然了,治好這種話,還是安慰人的成分比較大,能多延長生命,那就已經不得了。

“好好好,難得青山你還沒忘了老徐。”

王阿姨也努力地露出笑臉,只是笑容帶著幾分苦澀。

“天地親師,這要是忘了,那就忘本啦。”劉青山進屋,把大酒罐子放到櫃蓋上。

然後就叮囑王阿姨一番,熬藥什麼的,也是技術活,不過這時候的人,一般都用過中藥,不少人家也都有煤油爐,用來熬湯藥正好。

“校長人呢?”劉青山在屋裡沒見到徐校長,不免有些詫異。

王阿姨無奈地答道:“又去學校了。”

劉青山點點頭:“沒事去溜達溜達也好,就當是散心了,要是成天憋在家裡,好人都能憋出病來。”

“不過可別叫徐校長再任課了,跑跑建教學樓的事情,倒是可以。”

忙慣了的人,冷不丁停下來,肯定不適應,有點事兒做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太累。

聊了一會兒之後,外面大門一開,徐校長喜滋滋地推著腳踏車進院。

他在外邊也瞧見劉青山的車了,進屋之後就抓住劉青山的手:

“青山啊,謝謝你,我剛從財政局回來,你那一百萬打進來啦!”

“下一步,就抓緊時間,今年爭取把地基打起來,就在咱們學校前面起新樓。”

劉青山笑呵呵地給遞過去一杯白開水,徐校長咕嘟嘟地灌進肚子,用手背抹抹嘴。

光看這模樣,哪裡像是身患絕症的人啊。

人活一口氣,精氣神這三寶是非常重要的。

許多人一聽到自己得了絕症,精神就徹底崩潰,最後都是被嚇死的。

而像徐校長這種內心強大的人,才更有利於戰勝病魔。

“我認識省城美術學院的吳教授,等回頭打個電話,看看能不能幫助咱們設計個教學樓的圖紙。”

劉青山也跟著參謀,包括校園的籃球場之類的,也有要重新建設。

那籃球場還是土場地呢,籃球架子,更是木頭做的。

對,不止籃板是木頭的,整個架子,全是木製的。

一推直搖晃,指不定啥時候就散架了。

最後劉青山又表示:“校長,錢不夠的話,您就儘管說話。”

現在這時候,建材還是比較便宜的,樓房的造價,不算地皮的話,平均下來,一平米也就在一百多塊錢。

一間教室,也就六十多個平方,連一萬塊都不到。

現在一中各年級的平行班是八個,以後就算擴大一些,有四、五十個教室就夠用了。

再加上辦公室和其它科室以及實驗室等功能教室,一百萬的資金,綽綽有餘。

午飯自然就是在徐校長家裡吃的,昨天呂小龍送徐校長回來,就帶回來不少蔬菜肉蛋之類的。

劉青山還真有好幾年沒在這裡吃飯了,挺懷念的。

睡了個午覺之後,徐校長又騎上腳踏車出門,繼續跑專案。

劉青山也準備去縣裡,臨走的時候,給王阿姨留了一千塊錢。

他知道徐校長的工資,平時都資助學生了,家裡也沒存款。

不是劉青山不想多給,太多的話,王阿姨肯定更不會收。

就這一千塊,劉青山還說是他二姐劉銀鳳知道訊息之後,叫他轉交的呢。

吉普車直接開到縣政府門口,劉青山剛要下車,卻見呂小龍摁了幾下車喇叭,大門就開了,看來這小子沒少跑這兒,跟看門的都混熟了。

劉青山瞧瞧看門的老爺子,已經不是原來那位,估計是年齡大了,回家享福。

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更別說一個看大門的了。

吉普車停在政府有些破敗的辦公樓前面,院子總共也沒幾輛車,還是車棚裡的腳踏車比較多。

除非是下鄉,平時連縣長都騎腳踏車上下班。

叫呂小龍先自由活動,劉青山剛走到樓門口,老周就迎了出來,估計是看到他們這輛吉普車進院了。

“青山老弟,總算是把你給盼來嘍。”老周熱情地握住劉青山的手。

“周老哥,你可別抱太大的希望,我也不一定能成。”劉青山嘴裡客氣著。

老周大笑著搖搖頭:“你要是不行,那咱們碧水縣,就沒有能行的了。”

兩個人直接去了王書記的辦公室,這邊已經有好幾位等著了。

劉青山給大夥都問好,又撒了一圈煙,這才在沙發上坐了。

閒聊幾句,老周先問問徐校長的病情,然後才轉入正題。

主抓工業的副縣長老魯,先介紹了一下碧水縣主要幾個大廠的情況。

其中啤酒廠和乳品廠以及亞麻廠和糖廠,這四個廠子還算不錯,至於剩下的,都有點令人堪憂。

最嚴重的就是酒廠和大修廠,酒廠自從大老李辭職之後,就每況愈下,到了今年,煙囪更是不敢冒煙了。

劉青山有點搞不懂:全縣得有一半人喝酒,這酒廠怎麼能虧損呢?

“這兩年成立了幾個小釀酒作坊,人家生產出來的酒,價格比酒廠低。”老魯道出了實情。

現在大家還都不富裕,所以價格才是關鍵。

像酒廠這種企業,本身閒雜人員就多,再有離退休的老工人,所以負擔比較大。

個人的釀酒作坊,人少不說,原料上面,也都使用比較便宜的,所以國營的酒廠,當然競爭不過人家。谷

至於大修廠,以前主要是加工修理一些機器零件,現在隨著一些鄉鎮企業的興起,首先就受到衝擊。

劉青山知道,這種情況才剛剛開頭,在他的記憶中,到了十幾年後,碧水縣的這些廠子,最後一個都沒剩下。

就連效益非常好的糖廠和亞麻廠也不例外,原因是種植業徹底放開之後,農民不再種植亞麻和甜菜這兩種農作物,所以這種五六百人的大廠子,也只能停產。

等到工人都下崗之後,這些工廠原有的地皮,也就漸漸地轉移到私人手裡,在房地產大開發的浪潮中,叫有些人大賺一筆。

而有些人,當然也只是極少極少的一部分人。

至於那些早就下崗的職工,每人能給個萬頭八千的,根本就於事無補。

絕大多數東北的小縣城,或者是一些地級市,經歷都差不多。

“青山啊,今天請你來,主要是給出出主意,你可是咱們碧水縣走出的高才生,眼界和見識,都比我們這些大老粗強多了。”

王書記對劉青山比較熟悉,他知道自己不像鄭紅旗那樣的年輕幹部,還有向上的空間。

他基本上就是在碧水縣幹到退休了,所以對縣裡的各項事業,還是非常上心的。

這時候的幹部,還沒有實行輪換,大多數都是本鄉本土的,對自己的家鄉,是有著深厚感情的。

就像劉青山的泡麵廠和火腿腸廠,一直都紅紅火火,陸陸續續的,在一些大城市都成立了分廠。

從這一點就能瞧出來,劉青山在眼光和企業管理上,絕對有一套。

劉青山也不想搞什麼虛頭巴腦的事情,就像前面說的那樣,等著企業倒閉之後,再偷偷在後面撿便宜,那種事情,他還不屑為之。

他是真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鄉,想在自己能力所及的地方,給家鄉人民做點貢獻。

思索了一陣,劉青山這才說道:“酒廠的事情好解決,實在不行,我們統一食品公司,可以把酒廠承包下來。”

大夥一聽,都不由得面露喜色:要是把酒廠併入統一食品,那可解決了縣裡的大問題。

劉青山也早就想好了,以後夾皮溝製藥廠,要加大各種藥酒的生產規模,需要的高度白酒,肯定少不了。

最關鍵的是,酒廠的那些老窖池,已經有好幾十年的歷史,要是廢棄了,實在可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就像碧水大麴這種酒,過了幾十年之後,老碧水人,都會無比懷念。

事情往往都是如此:失去才知道可貴。

終於大修廠,劉青山也不能承包,他可沒這方面的興趣,不過他還是給提出了一個方案:

“隨著咱們國家改開的不斷深入,大多數企業,也都會面臨著轉產或者轉型的問題。”

“找準方向,沒準能獲得新生,要是一味地因循守舊,那最後的結果,肯定就會被時代淘汰。”

現在這時候,還很少有提到轉型的,所以在座的各位領導,也都聽得有點發矇。

劉青山就跟大夥簡單解釋一番,最後又舉了個例子:

“就像現在吧,大家都用腳踏車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

“但是大夥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腳踏車就會漸漸被摩托車取代,所以摩托車就是今後的發展趨勢。”

老魯一聽,好像明白了:“青山,你的意思是,咱們搞摩托車?”

“我就是舉個例子,當然了,摩托車也可以搞,那玩意並不是什麼太複雜的東西。”

劉青山忽然想起來,當年北方流行的一款經典的摩托車:AX-100。

這種摩托車造型美觀,省油耐用,足足流行了十多年的時間,最後才逐漸被電動車取代。

當時有句流行的諺語:要想死得快,買輛AX100。

這款摩托車的發動機是兩衝程的,所以啟動之後,那突突突的聲音,十分悅耳,還有排氣管冒出來的藍煙,顯得爆發力十足。

許多人都是聽了這個聲音,立刻就被勾引起購車的衝動。

那時候要是騎著一輛AX100上街,比現在開車賓士寶馬都牛氣。

而且價格也不菲,一輛車七八千塊,估計要攢上三四年錢,才能買回來一輛。

劉青山記得,這種摩托車的生產線,是從島國那邊引進的,要是順利投產的話,能一直賣到兩千年。

在收攏資金之後,在逐漸開始研發電瓶車,這樣一路發展下去,未來都會十分順暢。

聽劉青山給出了一個解決思路,大夥立刻就變得興奮起來。

這人一興奮啊,都喜歡抽菸,在座的又都是老煙槍,所以很快屋裡就煙霧瀰漫。

討論了一會,大家都覺得,只要引進生產線,廠商再輔導一下,在技術方面肯定沒問題。

不要小瞧一個縣城的工業實力,在這個時代,整個東北,都有著完善的工業體系。

唯一的問題就是,老周彙報說:縣裡財政緊張,拿不出那麼多購置生產線和裝置的資金。

於是大夥立刻又開始鬱悶,鬱悶了也想抽菸,整個屋子裡都藍了。

劉青山實在忍不住,把窗戶給推開,實在受不了這群大煙槍。

“青山啊,要不你們夾皮溝投資吧?”

老周多少還是知道夾皮溝的一些家底兒的,所以冒出來這個想法。

生產摩托車,應該是穩賺不賠的,等到秋收之後,夾皮溝的水稻什麼的都出售之後,又能回籠大筆的資金,投到這個專案,倒是沒問題。

劉青山唯一擔心的,就是大修廠這種地方是國營的,工人們都吃慣了大鍋飯,要是看到企業扭虧為盈,就開始往裡邊塞人,好好的一個工廠,都能吃黃嘍。

既然夾皮溝要投資的話,那麼肯定要掌控財權和人權。

這個問題,他準備回去跟支書爺爺交代一下,然後叫支書爺爺跟縣裡談。

至於生產線的事情,可以叫島國那邊的吳桐先幫忙聯絡。

這樣的好處就是,連資金都可以由吳桐的公司先行墊付,還省得淘弄外匯了。

大夥足足在書記室討論了一下午,基本把事情確定下來。

到了下班的時間,老周就張羅著去招待所吃飯,劉青山則婉言謝絕。

他要去泡麵廠那邊,跟大姐交代一下,承包酒廠的事情,這裡面也涉及到許多細節性的問題,諸如職工的安置等等。

老周一見,也就不再勉強,跟著劉青山一起出了辦公樓,嘴裡還跟劉青山聊著:

“按下葫蘆浮起瓢,以後說不定還有其他廠子,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到時候,還免不了麻煩青山和你們夾皮溝呢。”

劉青山也笑了:“要是這樣發展下去,沒準縣裡的這些廠子,到時候都成俺們夾皮溝的了。”

————

感謝三萬裡讀老讀者提出的問題,730章已經修改了,我會不定期看並回覆的。

另外可能是因為倒V過的原因,前面一些章節才需要重訂的。

大家有啥意見和想法,可以加讀者群,群號簡介裡有,我會經常去看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隱為者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