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圓心飛船開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頭好不容易安撫了戴軍鵬,至於他好奇於是什麼驚喜,陳文浩最終也沒告訴他。到時候是驚喜還是驚嚇,還得兩說呢。

接下來,絲毫沒有意外地又接到了老劉的電話,估摸著是剛得到了jd物流那邊的報告,親自來打探訊息。

老劉上來就特別熱情,“陳兄弟,知道你是爽快人,我就直說了吧,貨運飛船的事能不能想想辦法?市場都送到嘴邊了,就差你這邊的東風啊。”

老劉領頭的jd管理團隊這兩年亞歷山大,電商領域有座叫做阿里的大山,死活攀不過去,後頭又有pdd為首的新秀來勢兇猛,夾在中間的滋味可不好受。為了提高盈利降低成本,老劉可把一向倚為基石的“兄弟們”都裁掉了不少,還弄出了一個兄弟梗,也是不容易。

倒是被獨立出來的物流部門,卻有意外的驚喜。jd和無限未來系合資開了家物流管理公司後,憑藉那二十幾架獨家供應的貨運飛船,在中西部地區新設了五個大型中心倉和上百個小型前進倉,四架飛船為一組,以一個中心倉為圓點,半徑三百公裡以內的地區實現全覆蓋。

一件貨物在24小時內能從中心倉定點配送到距離使用者最近的前進倉。然後再根據情況,安排配送員送貨上門或是乾脆讓周邊顧客定點提貨。

這一招對小城市尤其是縣鎮村級的居民,特別有吸引力。

特別是地面交通不便的多山高原地區,物流效率完勝其他友商。其他友商的運輸車輛要在盤山公路上折騰大半天的路程,貨運飛船一個小時就輕鬆搞定了。

航線審批方面,有了無限未來系已經在上江市和江省省會設立固定航線的先例,加上中西部地區對知名大公司投資的渴求,這些都不是大問題。

陳文浩看過合資物流公司的業績報告,jd在中西部的幾個省內,已佔據電商物流市場的35%份額,並且間接提升了jd電商平臺的銷售。

所以老劉急沖沖地打電話來,陳文浩一點都不奇怪,畢竟關係到這麼大的利益。

不過著急也沒用,陳文浩不可能為此改變定好的計劃。貨運飛船不過是公司太空業務用來練手練手的第一步,星辰大海才是征途。

最終,陳文浩還是用升級的套話打發了老劉。至於老劉心裡怎麼想,能不能理解,就不關他的事了。

回顧當初,陳文浩選擇和jd合作,主要還是為了方便收集貨運飛船在不同使用環境下的商用表現。加上有企鵝小馬哥牽線搭橋,也就順水推舟了。雙方合資的這家管理公司,能夠優先獲得貨運飛船供貨,再將飛船以長租形式交給物流公司使用。在商言商,對無限未來公司而言,這是穩賺不賠的生意,而且能賺雙份錢,還不用投入過多精力,何樂不為。而對jd來說,分潤出部分利益,就能獲得領先同業的巨大優勢,屬於雙贏。

軍方也會反饋飛船的使用表現和改進需求,但那和商用的應用場景完全兩碼事,何況兩者的飛船元件和配置也有不少差別。過去一年裡,派駐在合資公司的技術小組第一時間將飛船的實戰資訊彙總傳遞回總部,對飛船的後續改進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在集團內部,貨運飛船的最新版本號已經到了1.46,1是小卡當初提供的技術原始版,在此基礎上,對飛船效能的每次明顯最佳化會增加版本號小數點後第一位的數字,而在實用性和舒適性上的改進則體現在小數點後第二位上。

相比首批成品,最新型號的貨運飛船在續航能力和載重效能都有20%以上的提升。這讓陳文浩欣喜萬分,說明技術團隊已經基本掌握了飛船的製造技術,等到哪天版本號變成2開頭,才算真正吃透了其中的技術原理。

陳文浩在努力地擺平來自各方反應的同時,智慧車間的升級和新建工作絲毫沒有落下。

一個月後,對外宣佈需要用時半年之久的兩個智慧車間改造工程已經全部完成。整個改造工程,沒有任何人工參與,全部由各類可自由行走的工業機器人完成,由小卡負責整體指揮控制。改造期間如果有人能進入車間內部,必定會被無數高精機械臂、專業類機器人、無人駕駛車輛完美協調、忙而不亂的工作場景所震驚。

讓機器生產機器,讓機器維護機器,讓機器升級機器,義東園區的無人智慧車間執行一年多以來,不斷地提升智能化水準,這些負責改造工程的工業機器人都是在日常生產中,根據需要研製出來的配套產品。敏感配件由車間(小卡出了不少力)自我生產,普通部件透過外包解決,最終形成了一支造型各異、科技感十足的機器人工匠隊伍。

5個新建智慧車間也同步開工,不過進度比起這2個升級的車間要慢上許多。小卡雖然運算能力大增,但也做不到無中生有。這幾個新建車間的主體裝置,價值近60億元的大單分給了數家已確定入駐創新中心的機器人公司,目前多數定製的裝置還在趕工中,義東園區這邊能做的都是先期的基礎工程。如果裝置交貨沒有拖延的話,新車間完成裝置安裝至少也是兩個月以後,要正式發揮產能的話還得再加一個月。

有多大胃口就吃多少的飯,已經完成改造的車間也不能閒著,第一時間啟動了空間站圓心飛船的建造工作。

根據圓環形空間站的設計構造,最中央的圓心將由八架特製的太空飛船拼合而成,這塊區域將是空間站的管理核心,空間站最核心的管理模組、運算模組、能源模組、通訊模組都會安裝在這裡。

開建第一天,陳文浩和嚴國平都來到車間現場,在參觀通道裡觀望著工作區。各種機械臂在忙而不亂的上下揮舞,處理著不同流水線上的飛船部件,成型的各種部件被傳送到最中央的立架附近,被巨大的機械臂抓起裝配。

“這裡是裝配區,飛船機體被分為三部分組裝,最後完成總裝。隔壁車間是引擎生產區,引擎會是最後一批安裝的船體部件。船體完工後,就到你們團隊發揮能力的時間了。”

陳文浩向嚴國平介紹道。

小卡可以依託資料庫裡的資料,設計出適合太空飛行的飛船。但是飛船內部的裝置構架和配置選擇,特別是要滿足太空站管理和人類工作使用,小卡並不擅長,它被製造出來的主用途是勘察異星環境。

更多的外星科技資料還是在作為科考船智腦的小西那裡。不過小西之前說是考察銀河系環境,不知道浪哪去了,也沒留下什麼黑科技的聯絡裝置。陳文浩估摸著它那種人工智慧對人類時間沒啥概念,搞不好浪一次就是幾十年過去了。

所以,內部裝配設計的活還是交給嚴國平帶的團隊來完成。過去一年多的學習和吸收,也是到出成績的時候了。

“明白了。貨運飛船和載人太空飛船的電配方案我們都做過幾個版本了,上個月我們已經開始集中力量在做新方案,現在已經是微調階段。”

嚴國平用手指指車間,示意已經在為新型圓心飛船在做準備,然後問道,“第一架船體什麼時候能完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10天。接下來就看你們的了。”

載人空間站這種事情,比較敏感,籌劃階段還是能快則快,以免生變。

一架普通貨運飛船的建造工時是7天,包括了所有電子元器件的安裝。如今的圓心飛船雖然技術底子是一脈的,但畢竟是全新型號,總得多留一點時間。

三個月,這是陳文浩為八架圓心飛船預留的建造時長。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