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匆匆一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今年入冬,淮南淮北的氣溫比往年冷不少,就連沒有結冰期一說的淮河,經過入冬後幾次大幅度降溫,竟然也在河面結出大塊大塊薄冰。

宿州城籠罩在一片細碎雨雪之下,朦朦朧朧,煙雨寧靜。

節度府裡,朱秀披氅衣,戴烏頭巾,腰帶插羽扇,手捧一壺熱茶,站在房簷下,望著簷角淅淅瀝瀝滴落的雨水怔怔出神。

若按虛歲算,朱秀今年也已二十四歲,面容不再青澀,頜下開始蓄鬚,舉手投足間更加沉穩從容,唇角不時劃過一抹澹笑,令人有種難以揣測的高深感。

不知從何時起,宿州地界流傳起一首童謠:

朱家郎,玉面龐,弱冠齡,守一方。

在一番精心運作和宣揚之下,朱秀淮南子弟出身的形象在宿州深入人心。

就連田間赤腳老農都知道,執掌鎮淮軍坐鎮宿州的節度使朱秀,是濠州定遠人士,妥妥的淮南子弟。

在公開場合,朱秀時常自稱半個宿州人,宿州是第二故鄉,更是贏得宿州軍民父老的愛戴、支援。

二次上任宿州近一年,朱秀可沒閒著,除了加緊操練鎮淮水軍,也為百姓實實在在幹了幾件好事。

朱秀上任尹始,就找張永德要來冬衣,又自掏腰包從民間商市採買一批,給全軍換新裝。

今年入冬天氣冷,春夏時換髮的新冬衣就發揮大作用,將士們無不感謝朱節帥。

之後調整全軍休沐制度,制定嚴格周密的輪休法,在十一月之前讓每一個軍士都能得到休息日,回家探望爹孃妻兒。

朱秀還操辦了一次轟動性的相親大會,挑選宿州、徐州、亳州、潁州等地適齡待嫁的良家女子,集中到城外軍營,舉行參觀和遊戲活動。

許多別開生面的趣味遊戲令人捧腹大笑,也在短時間內促進鎮淮軍兒郎和姑娘們形成親密關係。

三百多位良家女子入營那日,轟動了整個宿州城,無數百姓跑來看熱鬧,也算一次軍民互動大會。

首次獲得相親資格的鎮淮軍將士,都是在最近一次實戰化演練中表現上佳者,其中有普通軍士,也有火長、隊正、都頭、虞候、十將、指揮等中下級都校,一共三百五十多人。

為爭搶這次相親資格,各廂各軍各指揮在演練中玩了命,如果把木頭兵器無頭箭失換成真家夥,就是一場慘烈的實戰,結果是不少人帶傷參加相親。

此次集中相親大會也算打破舊俗常例,惹來不少非議,不少宿州官員文士都表示不成體統。

朱秀一笑了之,照常推動相親大會舉行。

鑑於第一次舉辦,朱秀特意允許姑娘們有父母兄弟陪同,人數在兩人以下,來去吃住費用都由節度府承擔。

成果也頗為喜人,當場簽訂聘書的就有一百多對,朱秀還專門找來媒婆和有說媒經驗的婦人,一共有近五十人,專門負責撮合和牽線搭橋,成功撮合一對事後就能到節度府領賞,按業績提成。

如此一來,這群活躍在淮北諸州的媒婆們幹勁十足,在之後的三五日內,幾乎把剩下的姑娘們都給撮合成功,統統成為鎮淮軍的新婦。

七夕那日,朱秀為數百對新人舉行集體婚禮,全城歡慶三日。

朱秀還對將士們許下承諾,只要他在任,每年都會舉行一次相親大會,按照演武成績獎勵優秀者,指揮以下職務者人人有機會。

如此一來,朱秀到任後,鎮淮軍操練力度不減,但福利待遇大幅度提升,軍中將士歡欣鼓舞。

朱秀還時常住在軍營,和將士們共同操練。

還專門成立事務處,幫助解決軍士們家中各種問題,確保他們沒有後顧之憂。

自此,兩萬餘江淮子弟盡皆歸心。

在民間,朱秀獎勵開墾,疏浚河道,興修水利,平抑糧價,鼓勵商賈,減免稅賦,使得宿州農商日漸興盛,百姓人人安居樂業。

朱節帥之名,響徹淮河兩岸。

就這麼忙忙碌碌的,來到了顯德二年十一月中。

離京近一年以來,不管是朝廷還是朱家,都發生了許多大事。

家裡,老母吳友娣於九月病逝,遺憾的是,朱秀緊趕慢趕,還是沒能見老母最後一面。

朱武說,母親是含笑而終的,躺在病榻上,彌留之際時,常常唸叨自己這輩子沒有遺憾了。

八月的時候,符金環順利生產,一個健康的大胖小子,吳友娣抱在懷裡捨不得撒手。

那是老母人生最後階段最開心的一段日子。

或許是見到小兒子也有了後,吳友娣心中再無掛念,不久之後病情陡然加重,最終病故。

好在整個過程裡,她沒有遭受絲毫病痛折磨。

朱秀匆匆趕回開封,為母親料理喪事。

按照規矩,他本該辭官守孝一年,不過柴榮特地下旨,奪情起復,讓他以日代月,守孝十二日,而後趕回宿州繼續坐鎮,以全忠孝。

朱秀來去匆匆,和剛剛生產的符金環溫存幾日,抱上了他的第一個兒子。

在宿州閒來無事時,朱秀為後輩子弟取好字輩。

他的後一代,取元字輩。

嫡長子取名朱元戩。

朱武長子朱亮也改名朱元亮。

皇命在身無法久留,朱秀祭奠亡母,撫慰妻兒相思之情後,又匆匆返回宿州。

朝廷裡,柴榮於四月發動伐蜀之戰,任命鳳翔節度使王景、宣徽南院使向訓、彰信節度使韓通為統帥,進兵西川。

此前,秦、鳳兩州上報,當地百姓無法忍受後蜀連年疊加的沉重賦稅,請求大周出兵收復故土,好讓百姓重歸中原王朝治下。

這件事並非捏造,而是實事,柴榮以此為由,弔民伐罪,意在收復西川四州之地。

伐蜀戰事一開始進展不順,蜀軍堅壁清野,不與周軍接觸,倒也相持了一段時間。

哪知蜀主孟昶湖塗至極,臨陣換帥,派了個無能又善妒的趙季禮擔任前線統帥,蜀軍防守出現漏洞,王景和向訓趁勢進兵,連戰連捷。

蜀軍龜縮之初,西征大軍無所寸進,每日耗費錢糧無數,朝中官員有不少議論退兵。

趙匡胤主動請纓,前往西川察觀戰事,之後奏報說蜀軍脆弱,必不能久守,當堅定攻伐信心。

事後,果如趙匡胤所言,蜀軍出現變動,戰機出現,周軍順利攻克四州。

這本是一場以攻代守的軍事行動,收取秦、鳳、成、階四州後,周軍果斷退兵,留王景擔任西南面沿邊都部署,整飭軍政,防備蜀軍和吐蕃、党項各族。

柴榮還免除四州百姓除夏秋兩稅外的一切雜稅,盡收四州民心。

河東方面,劉承鈞繼位後改名劉鈞,繼續沿用乾右年號,接受大遼冊封,甘當契丹人的兒皇帝。

對外,劉鈞倒是不像劉崇一樣強徵百姓充軍,連年發動對大周的戰爭,他下旨公開宣揚休兵養民之策,使得河東晉州、澤潞一帶恢復難得的太平。

河北,史彥超依照朱秀提供的法子,在深州、冀州之間的李堰口築城,屯兵戍守,同時疏通葫蘆河,使得契丹人不敢輕易南下襲擾。

柴榮大悅,特賜李堰口戍軍為靜安軍,統一歸史彥超統轄。

五月時,還發生了一件震動天下的大事。

柴榮頒佈一系列旨意,旨在打壓和排斥佛教。

主要有三條:一是嚴禁私開寺院,所有寺院都要經過朝廷衙署制敕,規範各地寺院名額,凡是不經過朝廷許可私開的寺院一律停廢。

二是沒收銅鐵佛像,用以官坊鑄造錢幣。

三是嚴禁百姓私自出家,凡出家者要以實際年齡為準,進行嚴格的佛經考試,經由設定在各地的戒壇剃度,發放度牒後才算是正式佛門僧人。

一場轟轟烈烈的禁佛運動開展下來,僅在大周國土之內,就廢止寺院三萬餘所,還俗者六萬餘人,清理寺院侵佔土地數十萬畝。

江南事佛比江北更甚,如此一來,江南各界對北朝更是驚恐,佛門更是傳出各種吊詭謠言,大周皇帝柴榮在江南臣民心目中,儼然是凶神惡煞的形象。

這次事件在歷史上頗有爭議,朱秀對此總體持支援態度。

柴榮禁佛有兩大原因,一是自小的成長經歷讓他厭惡佛門,二是此時的佛門發展太過野蠻。

打著僧人名號就可以不事生產,寺院可以各種名目侵佔良田,不納稅賦,不擔勞役,大量銅鐵資源用來鑄造佛像。

各地佛門和官府之間的矛盾日趨激烈,甚至已經嚴重到影響國家決策的地步。

柴榮嚴旨打壓和規範佛門,朱秀雙手贊成。

只不過在此過程裡,難免發生一些流血衝突和暴力事件,甚至動用各地藩鎮軍進行殘酷鎮壓。

從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柴榮還是犯了當權者急功近利的毛病,做事情急於求成,以至於動用一些武力手段強行推動,在短短不到半年之內,就完成了全國範圍內的禁佛運動。

朝廷上,還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引起朱秀注意,特地派武德司調查清楚。

右諫議大夫李知損流配沙門島,也就是在渤海範圍裡的一個島群。

其罪名是妄議朝政,誹謗貴親。

李知損此人朱秀有些印象,是個頗有些迂腐書生氣的才子,正經科舉出身,東京時報上還發表過多篇署名文章,對時政見解頗深。

調查過後朱秀才知道,李知損妄議和誹謗的物件竟然是李重進。

李知損上奏的諫書具體內容不得而知,但似乎惹來柴榮極大憤怒,直接下旨罷官免職,以流配之刑處理。

此事在朝廷眾多大事裡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很快就平息風波,無人再提。

朱秀仔細琢磨後,反倒覺得裡面能折射出諸多問題。

事關李重進的話題惹來柴榮極大憤怒,可想而知他內心深處有多麼忌諱這個問題。

李重進坐鎮亳州,執掌歸德軍,又是侍衛司名義上的最高統帥,位高權重,也不容朝中有人肆意誹謗。

嚴懲李知損,也是安撫李重進,警告朝中其他人,不要試圖用這個話題來彰顯自己。

按照既定計劃,收復西川四州後,朝廷就要開啟淮南戰事,到時候李重進必定是統帥之一,更不能讓人在關鍵時刻造他的謠言。

令朱秀擔心的是,李知損這種想法,恐怕代表的不是他一個人,而是朝堂之上一個群體。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也可以稱之為帝黨。

這群人無時無刻不在盯緊李重進。

這背後未嘗沒有柴榮默許。

可是,一旦讓這群人壯大,讓這種聲音屢次出現,柴榮難免不會偏聽偏信。

處置李知損後,進入十一月,朝廷下旨,如約開啟淮南之戰。

一篇洋洋灑灑的討逆詔書經由王溥之手,公佈天下。

詔書裡,歷數南唐竊國割據之罪狀,又清算當年趁著李守貞叛亂、契丹人南侵之際,南唐作為幫兇,出兵襲擾淮北的舊賬。

痛斥南唐官府無能昏庸,致使百姓流離失所,上至李璟下至南唐百官統統被臭罵一通。

最扎心的是,詔書裡還拿東吳孫皓和陳後主陳叔寶比擬南唐李氏家族,言之鑿鑿其終將為北朝所滅,使得神州重歸一統。

這道詔書寫得文采飛揚,朱秀捧著邸報誦讀時也感到心潮澎湃。

大周的戰爭機器全力運作起來,開封府和周邊十幾個州縣二十餘萬民夫率先調動,各地府庫糧草一車車運往蔡州、潁州、宿州前線。

數日後,朝廷定下一系列出征將帥人選,頒佈天下。

由新晉宰相、兵部尚書李谷擔任淮南道前軍行營都部署。

歸德軍節度使李重進、鎮淮軍節度使朱秀擔任副都部署。

調河中節度使王彥超出任前軍行營兵馬都監。

殿前司副都虞候韓令坤任行營馬步軍都排陣使。

侍衛步軍都虞候趙弘殷擔任行營馬軍副都指揮使。

潁州節度使司超擔任先鋒都指揮使。

許州節度使史匡威擔任先鋒副都指揮使。

共發水路大軍六萬,號稱二十萬,進兵淮南。

訊息一出,天下震動。

這是大周為統一天下邁出的決定性一步。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