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隨軍高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長沙生亂的訊息還未傳回,大周另外一位使臣倒是率先抵達江寧。

來人是潁州防禦使方廣夏。

方廣夏是在潁州接到郭威旨意,命他擔任副使前往江寧,正式冊封薛居正為大周國使,全權負責兩國盟好之事。

潁州距離唐國不過相隔一條淮河,方廣夏接到郭威旨意即刻動身,唐國方面又有李璟下旨,令沿途關防大開方便之門,確保周使一路暢通無阻直達江寧。

所以方廣夏只用了十日不到就從潁州來到江寧。

朱秀陪同薛居正出城迎接方廣夏,這位方使君是個地地道道的地方大員,為官二十餘載,竟然從沒去過京城。

天福末年,原本輪到他入京述職,沒等走到開封,就聽到河北遭遇契丹人大舉入侵的訊息,只能慌慌忙忙原路返回。

去年中,方廣夏主動上表請求入京覲見,得到隱帝劉承右許可。

半路上,又逢廣政殿事變爆發,開封戒嚴,朝廷下旨取消了當年的述職活動,方廣夏又只得打道回府。

兜兜轉轉,方廣夏一直在淮北一帶任職,歷經石晉、劉漢、大周,卻連開封都還沒去過。

得知他的遭遇,朱秀也是哭笑不得,對這位年逾五十的瘦小老頭深表同情。

他的經歷讓朱秀想起了遠在涇州安定縣的溫泰溫老頭。

溫老頭是大唐滅亡前最後一屆涇州鄉貢,原本要趕到洛陽參加科考,才剛剛踏入關中地界,洛陽就傳來哀帝禪讓,梁王朱全忠代唐建立大梁的訊息。

大唐亡了,溫老頭好好一個前途無量的鄉貢身份,眨眼間沒了。

世道動盪如洶湧波濤,人人皆如水面之上的輕舟,隨波逐流、起伏,沒有遭遇傾覆之禍也是天大的幸運。

作為大周鼎立之後封賞的最年輕開國侯,朱秀的大名在一眾官僚貴族集團聲名遠播,方廣夏自然也是久聞其名。

得知他是濠州人,當即親熱地換了一口淮北家鄉口音。

無奈朱秀尷尬地表示聽不懂。

接方廣夏到鴻臚寺暫居,當著二人之面,方廣夏宣讀大周皇帝制書,封薛居正為大周國使,方廣夏為副使,全權負責與唐國訂立盟約。

通篇數百字的制書,沒有提到朱秀。

彷佛他已經被大周皇帝遺忘了。

朱秀趴在地上直咧嘴,透過這份沒有半個字提到他的制書,似乎能感受到郭大爺對他的不滿和氣憤。

原因不外乎郭大爺知道了他當面向唐主表露投效之事。

薛居正和王令溫此前說過,這件事他們不會隱瞞,也不敢隱瞞,會如實上報。

朱秀相信以郭大爺的智慧,不會猜不到這不過是他的權宜之計,但這篇沒有提到他的制書,還是表明郭大爺為此事相當生氣。

朱秀嗅到了一股吃醋的酸味。

莫得法,只能等回到開封,當面向郭大爺請罪好了。

郭大爺下達給薛居正的指示,總結下來只有幾點:不結盟,不對抗,擴大通商,保持現狀。

在此基礎上任由薛居正發揮,與唐國談判。

朱秀在心裡大呼佩服,郭大爺這是把李璟的小心思看透了呀。

可以訂立和平條約,但是結盟就免了,免得將來唐國用各種道德藉口約束大周的軍事行動。

後三點指示也完美契合當下兩國現狀,朱秀猜測談判過程小有波瀾,但李璟一定會接受。

果然,薛居正在延嘉殿與唐國君臣一番唇槍舌劍,商談三日,最後才簽訂下一份令雙方都能滿意的和約。

這次談判只在薛居正、方廣夏兩位大周國使,和唐主及一干重臣之間進行,朱秀沒有資格參加,只能等周宗回來後屁顛顛地跑去打聽。

李璟把訂立和約的儀式搞得相當隆重,在京五品以上官員身穿朝服出席,宋齊丘代表唐國,薛居正代表大周,簽訂和約。

唐國朝廷還向民間大肆宣揚這次盟約過程和內容,使得朝野間為之一振,百官慶幸,百姓鼓舞。

淮河兩岸陳兵對峙的緊張氣氛,隨一紙盟書大為緩和。

辦完正事,薛居正和方廣夏啟程回開封覆命。

這一次方廣夏終於能從容不迫地回開封述職,親眼見一見他為之效忠的皇帝和朝廷。

至於朱秀,郭大爺的旨意裡沒有提及,薛居正也乾脆羊裝沒有他這個人。

李璟派樞密副使查文徽和雄武軍統軍姚璘出城相送,假意傳召朱秀入宮,根本沒讓他踏出城門半步。

其後幾日,朱秀讓胡廣嶽每日秘密前往廣運船行,探聽王令溫是否從長沙回來。

可惜武德司察子的答覆都是沒有。

六月二十九,一個電閃雷鳴的深夜。

電光劃破黑沉蒼穹,雷蛇舞動,刺亮黑夜如白晝。

湍急風雨之下,一騎快馬疾馳在江寧城南寶聚門外的官道,馬蹄蹄噠聲完全淹沒在風呼雨嘯之中。

寶聚門下懸掛銅鑼,如在夜晚遇到緊急軍務可以敲響銅鑼,稟明城上守軍。

銅鑼乍響,過了好一會,漆黑的城頭才亮起星星火光,有軍士披著蓑衣,罵罵咧咧地出現在城頭。

“來者何人?有何要事?”軍士抹了把臉上雨水,嘶聲竭力地大吼,風雨倒灌入嘴。

城下信使高舉一面銘文銅令符,焦急大吼道:“奉湖南安撫使、大將軍邊鎬之令,有緊急軍情入宮面呈聖人!”

“何事?”守門軍士不敢大意,大聲問清楚原由。

“長沙降將孫朗兵變作亂,殺副將王邵顏,佔據長沙,斷我大軍糧道,出兵聯合衡州徐威夾擊我軍!

我軍大敗,邊鎬大將軍率軍撤往醴陵!

邊鎬大將軍親筆血書,請求朝廷速速發兵救援!”城下信使廝聲大喊。

守門軍士嚇一大跳,愣了愣才反應過來:“快放吊籃!先察驗令符,無誤後方可開城!”

幾個兵卒手忙腳亂放下吊籃,取回信使令符,與樞密院和兵部下發的存檔勘驗無誤後,軍士才揮手大吼:“開門,請信使入城!”

城門狹開,信使騎馬衝入,在幾個騎卒的護衛下,一路狂奔往興唐宮趕去。

一個時辰之內,興唐宮從南至北,承天門、嘉德門、兩儀門、延嘉門城樓之上陸續亮起火光,直至李璟當夜留宿的後宮昭慶殿。

黑色的風雨下,數十騎宮廷宿衛衝出城,趕赴各大朝臣府邸,傳達皇帝的緊急召見令....

朱秀是在睡夢中,被一陣劇烈的搖晃驚醒。

“侯爺!快醒醒!長沙果然生亂,唐主緊急傳見,老太傅讓我趕緊叫醒你,隨他入宮議事。”

朱秀渾噩的腦子勐地清醒,睡意頓消。

“卡察”一道霹靂劃過,照亮臥房門口周宗的身影。

“伯父....”朱秀咽咽唾沫,只覺得黑暗中周宗的眼睛亮的嚇人。

周宗低沉的聲音傳入臥房:“你要的機會終於來了,快快更衣,隨老夫入宮。”

朱秀深吸口氣,“請伯父稍等。”

片刻後,朱秀穿戴齊整,和周宗共乘一輛車,頂風冒雨往宮門駛去。

孤竹齋二樓,周憲推開窗戶,看著跨院外的走廊人影攢動,燈火閃耀,父親和朱秀在一眾人的簇擁下出府而去。

望著屋簷雨水如絲線流淌,周憲手捧心口,妙目滿是擔憂,她知道離開江寧的日子不遠了....

~~~

黎明破曉,風熄雨止。

延嘉殿內一片燈火輝煌。

李璟高坐御位,一身白素常服,臉色陰沉可怕。

他連烏紗幞頭也顧不上戴,只用一根簪子固定頭髮。

太子李弘冀、晉王李景遂、宰相宋齊丘、查文徽、馮延己馮延魯,太傅周宗、徐鉉一幹重臣盡數到場。

就連養病數月的齊王李景達也來了,李璟賜他坐在皇陛之側。

李景達還不到三十歲,卻是面色蠟黃眼窩深陷,拿一塊帕子不停捂嘴咳嗽。

朱秀瞥了一眼,大為驚訝。

歷史上李景達倒不算長壽,但也不至於年不過三十就病死。

這裡面肯定出了什麼問題,難道又是蝴蝶翅膀作祟?

忽地,朱秀注意到李弘冀目光掃過李景達時,嘴角劃過一抹冷笑....

難道這傢伙搗鬼?

朱秀暗暗留下心眼,可得找機會讓李從嘉提醒李景達。

畢竟那家夥本就是個喜歡陷害親叔叔至死地的狠毒之人。

“邊鎬無能,深負朕望!”

李璟憤怒地拍打御位扶手,咆孝聲充斥大殿。

眾人噤若寒蟬,進宮時都知道了長沙變亂,唐軍後路被截,邊鎬腹背受敵,只能如喪家之犬般逃竄醴陵。

如果救援不及時,邊鎬麾下兩萬餘唐軍精銳,和其他散落各處的小股兵力,將會面臨被楚軍瘋狂反撲的局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啟奏陛下,湖南戰事果如朱秀之前預測那般,出現驚人劇變,我軍在湖南情勢急轉直下,眼下速速發兵救援方為正途!”

徐鉉第一個站出來朗聲稟奏。

李弘冀當即黑了臉,兇狠地怒視徐鉉。

朱秀朝徐鉉拱拱手,心裡苦笑又感激。

徐先生這是故意哪壺不開提哪壺啊,這下可把李弘冀得罪慘了。

李璟臉色難看,卻又擠出一絲笑,勉強誇讚道:“朕沒看錯人,朱秀允文允武,實乃國之賢才。”

朱秀急忙跨出一步,站在大殿中央揖禮道:“陛下謬讚,微臣惶恐!臣些許小功不足掛齒,當務之急是派遣一軍火速馳援湖南,救邊鎬大將軍於危難之際。”

李璟看著朱秀,半晌不言語。

這一次他當真是被驚嚇到了,不光是對湖南迅速惡化的局勢,更是對朱秀一語成讖所表現出的神機妙算。

這份料敵於千里之外的本事,放眼當朝誰敢稱先?

縱使子房、孔明在世不過如此!

這世上,當真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驚世大才啊!

李璟微眯眼,目光深處除了濃濃欣賞,還潛藏些許警惕。

這朱秀年紀輕輕,胸中韜略可囊括四海,才智之高世所罕見。

用得好,此人就是國朝棟樑。

可用不好的話,此人難免危害李氏皇權....

李璟可不會忘記,義祖皇帝徐溫是如何起家的。

對於吳王楊氏而言,當時的徐溫就是楊行密最為看重的股肱之臣。

可楊行密死後,徐溫誅殺繼任吳王楊握,擁戴楊握同胞兄弟楊隆演為君,從此掌握吳國軍政大權。

自家祖宗就是權臣起家,對於如何防範權臣,李璟從來不敢疏忽大意。

李璟的目光掃過李弘冀、宋齊丘、周宗、徐鉉,最後落在朱秀身上。

對於如何使用朱秀,他心裡已有大概想法。

下個月朱秀就要迎娶太傅千金,不久前大周皇帝的制書上,連朱秀的名字都沒有提及。

大周朝廷,似乎已經把朱秀忘卻了、拋棄了。

李璟想不通朱秀還有什麼理由回開封,他基本能夠確信,朱秀真心實意想留在江寧效力。

“不知文才對於領軍馳援的人選,可有建議?”李璟和顏悅色地問道。

李弘冀不忿地捏緊拳頭,朱秀越是得父皇看重,他越是惱火。

可當日大朝會上的賭局的確是他輸了,眼下湖南戰局陡變,他也不敢胡亂發聲,以免戰事波折,父皇把怒火撒到他頭上。

朱秀沉吟片刻,拱手道:“微臣建議由晉王掛帥出征!”

一幹重臣裡有些許私議,但又很快消失。

晉王李景遂張了張嘴想說什麼,終究只是默默苦笑了下。

“理由。”李璟不動聲色。

朱秀道:“此次長沙變亂,使得我軍在湖南優勢盡喪,兵鋒受挫,士氣低迷,急需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收拾殘局。

晉王多次代陛下巡視邊防,本就是天策上將、太尉的身份,對我國中軍務甚是熟悉。

由晉王掛帥,可以安撫邊鎬大軍,顯示朝廷救援決心,更可以威懾湖南楚軍,一舉數得!”

頓了頓,朱秀提高音調道:“微臣承蒙陛下收留,至今卻無寸功立下,此次馳援湖南,微臣願意隨同大軍出征,輔助晉王大破楚軍!”

“哦?你願隨軍前往湖南?”李璟有些意外。

朱秀康慨激昂道:“湖南亂軍竟敢對抗我大唐,不服天威,臣深感氣憤!願為陛下效死,一戰滅楚!”

李璟扭了扭屁股,身子稍稍前傾,沉聲道:“軍中無戲言,你當真有把握輔助晉王滅楚?”

朱秀下拜揖禮,滿面肅然,大聲道:“陛下重恩,微臣無以為報,必當以死效之!此次平滅南楚之戰,臣死不旋踵!”

李璟深吸口氣,點點頭道:“文才雖非戰將,卻豪氣幹雲,頗有將帥風範!”

李弘冀忍不住譏諷道:“連邊鎬都吃了楚蠻子暗虧,你個黃口豎子,空口白牙憑何敢說出滅楚狂言?”

朱秀毫不客氣地回嗆道:“邊鎬輕敵冒進,放任俘虜軍民不管,一味蠻幹,對楚軍窮追不捨,才有此次長沙之禍!

如果當初殿下聽信我言,派人趕赴長沙命邊鎬回軍,也不至於讓唐軍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說到底,只因邊鎬是殿下舉薦!

可時至今日,邊鎬可恥戰敗已成定局,難道殿下還要袒護他不成?”

“你!”李弘冀被懟得啞口無言,只能怒目相視。

宋齊丘不慌不忙地站出來道:“老臣提議,由樞密副使查文徽擔任副帥,輔助晉王馳援湖南!”

查文徽大聲表態道:“臣願領兵前往,協助晉王破敵,不滅南楚誓不回頭!”

“壯哉!”李璟撫掌稱讚。

稍作思量,大手一揮喝道:“命晉王為湖南招討使,查文徽為副使兼任宣撫使,統兵五萬馳援湖南!查文徽率領前軍先行,晉王籌措糧草輜重,押後而至,一月之內,我大軍要全數進入湖南地界!”

晉王李景遂和查文徽齊聲領命。

李璟捻鬚看向朱秀,笑道:“朱秀可任宣撫副使,隨軍參贊軍機。”

“微臣領旨!”

朱秀心口狠狠一震,急忙低下頭,躬身領旨,強捺激動,努力讓自己的聲音保持平穩,以免讓人覺察異樣。

“眾卿當各司其職,不得有誤!年底之前,朕希望接到湖南平定的捷報。”

李璟站起身,環視眾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