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點撥柴榮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符金盞哭笑不得,以為朱秀又在胡鬧搞怪,沒好氣地清叱道:“為何這副裝扮?”

柴榮面色不愉,他本就厭佛,加之壓力沉重心情煩懣,見到朱秀這副模樣,更是沒好臉色。

朱秀有些委屈,他今夜可是要登上東門樓察觀天象,為了營造“仰察天地之機,遍觀宇宙之妙”的高人形象,特地花心思做的裝扮。

還借鑑了孔明在南屏山借東風時的造型,可惜他光頭不長毛,身材也羸弱些,沒有衣袂飄飄的仙逸之姿,倒有些像剛從盤絲洞裡逃出來,衣衫不整的唐僧....

“你說趙州去不得,鎮州決戰也打不起來,現在又反對撤離滄州,難不成,我天雄軍和滄州十數萬百姓,只能困守城池等死?”

柴榮臉色和語氣都冷的像塊堅冰。

朱秀知道他現在壓力山大,心情煩躁,脾氣也跟著暴躁起來,不慌不忙地微笑道:“留守滄州安然無恙,相反,若率軍掩護百姓撤離,才是死路一條!”

柴榮眼芒微閃,滿臉冷峻地盯著他。

符金盞不輕不重地在他光頭上敲了一記,嗔怒道:“少賣關子,說清楚!”

朱秀幽怨地揉著腦門,悶悶地道:“道理很簡單,沒有城池保護,幾萬兵馬護送十幾萬百姓,行進緩慢,方圓百里之內盡是丘陵平原野地,一旦契丹兵追上來,拿什麼抵抗?”

柴榮沉聲道:“耶律兀欲在涿縣調集六萬大軍,陳兵北岸隨時有可能渡河而來,到時候兵臨城下,僅靠兩三萬兵馬和十幾枚黑火雷,又如何抵抗?”

朱秀從容地撣撣寬大衣袖,笑道:“契丹人在漳水河裡划船玩,卻始終不靠岸,難道牙帥還沒看出問題?”

柴榮和符金盞俱是一愣,符金盞迷惑道:“耶律兀欲想觀察南岸防備情況,等摸清楚我軍狀況再渡河來攻,有何問題?”

朱秀哂笑道:“牙帥和符娘子試想,若你們是耶律兀欲,手握六萬大軍,知道滄州城裡只有兩三萬人困馬乏的漢軍,而漳水南岸只有幾條破舢板,千餘兵丁,你們還會不會把滄州城放眼裡?

若耶律兀欲當真想攻城,早就戰船南渡,大舉攻來!

說到興奮處,朱秀眼睛冒光眉飛色舞,冷不丁卻被滿臉紅暈的符金盞一擊暴慄敲頭頂。

心虛地望望羞怒美人,朱秀乾笑作揖,

老司機,領教了!

柴榮俊臉劃過一絲尷尬,輕咳一聲急忙轉移話題道:“照此說,耶律兀欲陳兵北岸,目標根本不是滄州城?他究竟想作何?”

朱秀笑道:“牙帥乃是局中之人,難免霧裡看花,耶律兀欲的心思其實不難猜。試想,遼帝耶律德光在鎮州病重之事,鬧得沸沸揚揚,耶律兀欲又豈能不知?而且對其中隱情細節,必定更清楚....”

柴榮腦子裡像是有一道電流呲溜竄過,脫口而出:“耶律兀欲同樣在等鎮州訊息!他聚攏六萬兵馬,並非為攻滄州城,而是要....爭奪帝位!”

“牙帥英明!”

朱秀順勢送上一記馬屁,“一旦耶律德光病故,有資格染指大遼帝位的人何其之多,到時候就是憑拳頭說話,誰拳頭大誰當家做主!

耶律兀欲乃是阿保機的長孫,封永康王兼掌南院兵權,本就位高權重,南下以來更是攻城拔寨戰無不勝,在契丹軍中威望甚高!

耶律德光一死,他豈會坐視帝位旁落,必然聚攏大軍爭權!否則滄州之地再怎麼險要,也不值當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舉兵攻城!他這六萬大軍,是為爭皇位而準備的啊!”

一番話入情入理,猶如撥雲見日,將如今河北局勢分析的條理分明。

柴榮好似醍醐灌頂,重重一拳砸在掌心,目透精芒:“不錯!不錯!你所言句句在理!契丹人自從退守鎮州以來,行事處處透露怪異,足以說明,耶律德光的病情,實在不容樂觀!

可恨~這些道理,為何近在趙州的官家和行營重臣不明白?官家若在此時選擇與契丹決戰,必然激起契丹各部同仇敵愾,反倒於我軍不利!”

朱秀左右瞟眼,小聲提醒:“牙帥慎言。”

柴榮搖搖頭嘆息一聲。

其實倒也不能怪劉知遠和他身邊的朝臣們目光短淺,畢竟耶律德光這頭猛虎,威震中原十幾年,這個節骨眼上,無人會相信,堂堂大遼皇帝,會在壯年之際病死!

朱秀不過是站在歷史的高度看待問題,所以才會對未知之事如此篤信。

一匹快馬衝進城門,一名傳訊兵躍下馬行禮:“啟稟牙帥,史節帥命我趕回稟報,契丹戰船始終在河面遊弋,沒有靠岸跡象!”

柴榮道:“告訴史節帥,無需理會,如果契丹戰船靠近,就射出火箭驅逐。”

兵士領命而去。

柴榮此刻豁然開朗,心中鬱結之氣消散許多,看著朱秀溫聲笑道:“讓你當這個行軍參謀,看來是做對了,高人弟子,當真有一番非同尋常的眼界和見識。”

朱秀故作謙虛道:“牙帥過譽了,下吏也不過是盡職責本分而已!”

“很好,功勞權且記下,將來一併獎賞。”柴榮眼中欣賞之意愈濃,連帶著瞧他那顆光頭也順眼不少。

符金盞抿嘴笑道:“你當真要上東門樓,夜裡觀星,白日打坐,直到確定耶律德光病逝才下來?如此辛苦,你能受得了?”

朱秀肅穆道:“不錯!事關重大,為牙帥、為天雄軍、為滄州城,朱秀何懼辛苦!不光如此,為表誠意,我每日只飲水不進食,希冀上天早日顯象!”

柴榮和符金盞面色動容,柴榮嘆口氣:“辛苦你了。”

符金盞抿唇,嗓音溫柔地道:“你小小年紀卻有非凡本事,滄州城至今安在,你居功至偉,將來,滄州百姓一定會銘記你的恩情。”

朱秀灑然一笑道:“恩師常常教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值此國難,我輩男兒自當各盡其力,為天下蒼生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短短八字,落在柴榮和符金盞耳朵裡,不啻於金石之言,有振聾發聵之效!

他們成長在契丹人肆虐蹂躪漢人的年代,放眼望去,大江以北遍地瘡痍,無處是淨土!

他們見識過蒼生之艱難,對這八個字更是感觸良多。

“四有先生胸懷天下,當真是我輩仁人志士之楷模!請受柴榮一拜!”

柴榮難捺激動,朝北方檀州方向揖禮。

符金盞也斂衽行禮,輕嘆道:“此生若能得先生教誨,死而無憾矣!”

朱秀趕緊閃朝一旁,莊重地跟著拜了拜。

臨去東門樓前,朱秀遲疑了下,小聲道:“牙帥,遼國皇太后述律平,當真從上京(內蒙古赤峰)趕到泰州(保定)去了?訊息不會有錯吧?”

柴榮奇怪道:“訊息確鑿,絕不會錯!怎麼,有何問題?”

朱秀暗自松了口氣,忙道:“沒問題。牙帥和符娘子保重,在下去也!”

朱秀招手喚來等候在一旁的馬三,主僕二人在眾人矚目下,施施然地登上東門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朱秀清楚的記得一段歷史記載,述律平從上京匆匆南下,就是在耶律德光臨死前幾日。

目的一是為證實兒子耶律德光的死訊,二是準備冊立新皇帝。

可惜這位頗有手腕的皇太后,這次要跟她的好孫子,耶律兀欲正面硬剛,圍繞大遼皇位,展開一場激烈的內部交鋒。

有這個訊息打底,朱秀才敢上東門樓觀星,要不然鬼知道耶律德光那老小子,到底什麼時候死。

萬一拖延兩三月,他豈不是真的要在東門樓上羽化登仙!

在一眾天雄軍兵士敬畏且崇敬的目光注視下,朱秀滿臉肅然地踏上登城道,往城樓毅然決然而去。

馬三揹著個包袱,亦步亦趨地跟在身側。

“三啊,東西帶齊了沒有?”朱秀撇嘴極其小聲。

馬三咽咽唾沫,壓低聲:“三張塗了大醬的芝麻烙餅,兩壺水,足夠小官人兩日伙食了....”

“沒有肉?”

“....小人怕露出氣味,沒來得及弄呢!等過兩日帶來!”

“聰明!上道!少爺我對你很滿意!”

“....多謝小官人誇獎....”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