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檄文如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說完,大殿裡響起一陣輕微的私議聲,很快平息。

彰義軍,史匡威。

這兩個名字對於大多數朝臣來說都比較陌生。

偶爾有知道的,也不太放在心上,反正沒有什麼交情,也沒從彰義軍處得到過什麼好處。

李守貞說他跟著反了,真假無所謂,反正是小角色。

朝廷要殺雞儆猴,拿彰義軍開刀也不錯。

朝臣們對此沒有意見。

只是**似乎對彰義軍史匡威頗有怨念,說起話來有一股咬牙切齒的感覺。

**之前在長安,難道跟彰義軍產生過衝突?

**剛說完,郭威皺了皺眉。

他對史匡威有印象,去年在河北一起打過契丹人,史匡威還幫助柴榮鎮守滄州,立功不少。

本來郭威擬定了一系列的封賞,可是上報奏請官家批准後卻一直杳無音信。

柴榮解釋過後才知,原來在滄州時,官家與史匡威鬧得也很不愉快。

當時滄州就那麼些兵馬,官家和柴榮、史匡威、符金盞幾人都鬧得不愉快,也不知道究竟是誰的問題。

朝廷甚少有人注意過彰義軍的功勞,但郭威身為樞密使,又是知兵用兵的能臣,當然知道彰義軍對於朝廷的重要性,也知道彰義軍這些年為國戍邊立下的功勳。

去年,吐蕃人趁關中空虛,調兵遣將猛攻隴山關,幸虧彰義軍死守關隘,才保住隴山關沒有落入吐蕃人手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隴山關若是丟了,原州無險可守,吐蕃人就能順道進入涇河流域,關中西北門戶,將對吐蕃人大開。

這些年以來,朝廷和百姓的關注重點都在河北,在契丹人身上。

但郭威深知,在關中,在河西,還有吐蕃人、吐谷渾人、羌人是中原王朝的大敵。

甚至盤踞夏州的党項人,也已經開始聽調不聽宣,名義上尊奉開封朝廷,實際上跟自立沒有區別。

郭威有心加強河西防備,奈何朝廷始終以河北為重,眾臣目光從未正眼看過身處抗擊吐蕃人第一線的彰義軍。

以契丹為重,這是朝廷共識和大政方針,郭威知道不是自己一個人能改變的。

劉承祐聽完**的話,深以為然,冷喝道:"史匡威勾結李守貞,此前就有擅自製鹽售鹽,攫取朝廷鹽利的罪名,這次竟然不知悔改,與李守貞沆瀣一氣,妄圖佔據關中對抗朝廷,實在是罪無可赦!朕...."

劉承祐剛要下旨,宣佈褫奪史匡威一切官職,郭威忙道:"官家息怒,臣有一言。"

劉承祐強忍不耐煩:"郭樞密請講。"

郭威沉聲道:"此前說過,單憑一份祭天告文,無法定符彥卿之罪,那麼又憑何以定彰義軍之罪?

史家三代鎮守彰義軍,世代忠良,為國戍邊,與吐蕃人死戰,彰義軍民同樣是我朝百姓,深受國恩,如何會與李守貞叛亂?

此事,臣以為該當徹查以後再說,不可輕易定下罪名。"

史弘肇本不想替彰義軍辯解,同樣姓史,但他可是正統漢人出身,不是史匡威那種沙陀胡人。

不過郭威給他使眼色,史弘肇不好拒絕,只得站出來說了兩句附和的話。

**提高音調道:"史匡威攫取朝廷鹽利,私自賣鹽,將大筆鹽款據為己有,乃是不爭的實事!還有一事,臣還未稟明官家,諸位同僚也不知情。

此前,官家下旨,令鳳翔軍焦繼勳和涇州都鹽使許興思進入涇州,調查史匡威制鹽販鹽一事。

後來,焦繼勳因為接到蜀軍異動的訊息,急忙趕回鳳翔主持大局,此事不了了之。

可涇州都鹽使許興思,卻無故失蹤,至今下落不明。臣懷疑,許興思已經被史匡威殺害!"

此話一說,大殿之上又是一片譁然。

**大聲道:"請官家下旨,暫時罷免史匡威節度使之位,等事情調查清楚再論其罪。定難軍李彝殷上表狀告史匡威縱容屬下殺害李氏子弟一事,也需要詳細查明。

史匡威諸多過失在身,實在不適合繼續擔任彰義軍節度使。可讓靜難軍王守恩暫代,整合兩鎮兵馬,與焦繼勳聯手,進逼長安,讓李守貞首尾難顧。"

**這番說辭,聽起來當真無懈可擊。

先剝奪史匡威的職位,將彰義軍交給王守恩,整合兩鎮軍力,配合鳳翔焦繼勳,從西面牽制李守貞的叛軍。

一舉數得,更是關乎朝廷平叛的大計。

郭威苦笑搖頭,如此一來,他就算有心為彰義軍辯解,也不知該如何說出口了。

劉承祐當即就要下旨,免去史匡威一切官職,赴京候審....

"開封尹劉崇、天雄軍節度使柴榮覲見!"

大殿外,突然響起唱喏聲。

劉承祐一怔,到了嘴邊的話又硬生生嚥下:"宣二人入殿。"

百官回頭望去,只見皇叔、開封尹劉崇,天雄軍節度使柴榮聯袂而來,快步入殿。

劉崇滿頭大汗,手捧一封寫在錦帛上的文書。

"臣劉崇、柴榮拜見陛下!"二人行禮。

劉承祐不耐地揮手道:"免禮,皇叔如何來了?手裡拿的是何物?"

劉崇興高采烈地道:"官家,檄文!檄文呀!"

劉承祐滿面疑惑:"什麼檄文?"

一眾朝臣也是面面相覷。

劉崇忙將手裡的錦帛展開,只見上面龍飛鳳舞地寫著一篇文章,開頭幾個大字:討李守貞檄!

"這是...."劉承祐站起身往前探,看清楚了錦帛上的內容。

"官家有所不知,從今晨起,這道檄文就在開封城裡傳開了,酒肆、歌坊、花街、商市、書院、官署都貼滿了這道檄文!"

劉崇樂呵呵地說道:"李守貞叛亂的訊息鬧得開封城人心惶惶,朝廷的安民告示和討逆詔書還未發出,天下百姓都不知道怎麼一回事。

現在好了,有這道檄文,足以向天下人揭露李守貞的狼子野心!這道檄文寫的好呀,慷慨激昂雄渾大氣,其磅礴之氣浩浩湯湯,足以代表我朝正統氣象!

臣請官家馬上照此頒旨,將李守貞的惡行昭示天下,以正視聽!"

郭威朝柴榮投去疑惑眼神,柴榮微微一笑,示意父親寬心。

馮道顫巍巍地起身,走過去接過檄文,迅速瀏覽一遍,渾濁的眼眸迸射光亮,脫口而出贊喝:"好文章!好氣魄!當真是檄文如箭!"

~~~

一日前,開封城西南角,老鴉巷口,盛和邸舍內。

幾名新招的夥計將幾車江陵運來的絹絲搬進貨倉,馬東主在一旁指揮吆喝。

這是盛和邸舍接到的第一筆生意,馬東主決定親自出面操辦。

來時朱秀交代了,開封城內各項生意的運作需要他們自己想辦法,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做到盈虧平衡。

先期的資金投入可以從彰義軍週轉,但是涇州距離開封畢竟相隔千山萬水,不可能事事依靠朱秀遙控調派。

藉助盛和邸舍的生意掩蓋藏鋒營的活動,擴大藏鋒營在開封城的勢力佈局,同時招攬、訓練人手,這一切的工作都需要一項正當的生意來做掩飾。

馬慶和陳安合計後,決定先把盛和邸舍的攤子撐起來,小官人給的錢不多,來開封的路費、住宿伙食費,鋪面的租賃費用,找牙儈的中介費用,雜七雜八一大堆扣除後所剩無幾。

邸舍的生意再做不起來,別說在城裡打探訊息,籌建情報網,他們五六個大男人坐吃山空,只怕很快就要在開封城裡沒飯吃了。

馬慶拿著賬簿和筆,一邊指揮夥計們將貨物搬進貨倉,一邊詳細比對每樣貨品的編號、重量與委託人交代的是否完全一致。

陳安急匆匆趕來,將馬慶拉到一旁,低聲道:"半個時辰前傳來訊息,洛陽留守高行周,派遣信使到來,此刻已入朱雀門。"

馬慶一驚,忙問道:"是河中軍有訊息了?"

陳安咽咽唾沫:"李守貞已經於七日前,在長安建祭壇,敬拜天地,釋出祭天告文,正式宣佈自立為秦王,佔據關中脫離朝廷管轄!"

馬慶攥緊筆用力揮揮手:"李守貞果然叛亂了,小官人當真是神人呀!"

陳安也是一臉敬佩,忙道:"別忘了少使君交給我們的第一個任務,現在李守貞叛亂的訊息已經傳入開封城,可以開始行動了!"

馬慶道:"你去把他們叫回來,我去準備東西,一個時辰後,朱雀門見。"

陳安應了聲,兩人各自下去準備。

洛陽留守高行周的緊急奏報被送入宮城後沒多久,鄰近蒲州的幾個刺史州,派遣的信使也紛紛抵達洛陽,訊息毫無例外,全都是關於李守貞封鎖潼關,傳令關中各州縣,割據稱王公開反叛的。

半日時間,開封城接到無數有關於河中軍叛亂的訊息。

大街小巷群議洶洶,訊息傳到最後,有的說李守貞已經出兵潼關,佔據洛陽,十幾萬兵馬正朝開封殺來。

有的說臨清王、洛陽留守高行周高老將軍,依仗洛陽城城池高大堅固,率軍死守。

也有的說高行周老將軍已經兵敗城破,被李守貞斬了頭顱,洛陽以西半壁江山已經歸了秦王李守貞。

有人甚至預測出了,天下將會進入曠日持久的秦漢之爭,剛剛平息戰亂沒多久的北方河山,將會再度陷入四分五裂當中。

有商賈開始收拾細軟,舉家逃出開封城,往南而去。

久久不見朝廷釋出安民告示,開封百姓不知道關中、洛陽的戰事究竟如何,更不知道李守貞的叛軍有何動向,距離開封城還有多遠。

很快,關中叛軍祭天告文的內容,也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之下,迅速在開封城傳開。

協助乃至歸順叛軍的彰義軍節度使史匡威、泰寧軍節度使符彥卿,一時間遭遇口誅筆伐,仁人志士痛罵他們不思報效國恩,助紂為虐,為一己私利導致天下重陷戰亂。

恐慌情緒的蔓延速度比朝廷預想的還要快,到了傍晚之時,廣利門、普濟門、順天門幾處城門,聚集了大量想要逃出城的百姓,其中也不乏達官顯貴、富商豪客。

北方有戰事就往南逃,多年來已是約定俗成。

朝廷緊急下令封閉九門,**不許出,同時釋出了一份語焉不詳的安民書。

時間緊迫,朝廷顯然沒有考慮好,如何應對關中地區突然發生的戰亂,只能儘量安撫百姓,可惜效果並不太好。

就在開封城群情洶洶的同時,一份《討李守貞檄》也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傳遍開封城街頭巷尾。

無數的酒肆、客棧、商行、勾欄瓦肆、鶯苑春坊、寺院道觀,凡是人流聚攏的地方,彷彿都在同一時間,流傳出這份《討李守貞檄》。

這篇檄文寫得好呀,不光將河中軍叛亂的前後因果寫的詳詳細細,更是將李守貞罵得狗血淋頭,還透過一番詳實的實力對比,綜合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言之鑿鑿地得出結論,李守貞必敗,朝廷必勝!

文章詞句大氣磅礴,一蹴而就,無數士子忍不住競相傳頌,甚至還有人在人流匯聚的熱鬧地,公開誦讀檄文,聚攏不少百姓求教聆聽。

檄文沒有署名作者,但卻寫明是彰義軍所出。

檄文的最後,是彰義軍節度使,史匡威向朝廷請願,懇請朝廷即刻發兵剿滅叛賊李守貞,彰義軍和關中軍民為王師的到來翹首以盼!

彰義軍能傳出如此通篇洋溢著忠君愛國之意的檄文,怎麼可能會參與李守貞叛亂?

一時間,為史匡威和符彥卿叫屈的聲音漸漸多了起來,都說李守貞祭天告文裡的內容,不過是虛張聲勢,想要挑撥離間。

宮城宣德門外,柴榮正騎馬從司徒府趕來。

作為藩鎮節度使,他此番以述職名義回京,未得朝廷詔令是不允許上朝參與朝政的。

郭威一大早就被宮裡的人叫去參加緊急御前會議,柴榮準備先進宮城,到樞密院去等候父親,好第一時間知道,朝廷究竟會如何應對李守貞叛亂。

那份一夜間在開封城傳遍的《討李守貞檄》,他也剛剛知曉,正一路走一路看。

檄文寫得言辭鋒利,令他暗暗叫好。

突然,一旁的人群裡竄出兩人,撲倒在柴榮坐騎前。

柴榮身邊四名護衛反應迅速,當先兩人拔刀衝上,餘下兩人守住斜後方,將柴榮護在中間。

"柴節帥留步!我等奉彰義軍朱小官人之命,前來求見!"

馬慶和陳安跪倒在地,馬慶將一份書信高捧過頭頂。

柴榮心中一動,朝護衛示意,護衛上前取過書信交給他。

展開一看,果然是那久違且熟悉的筆跡。

一瞬間,柴榮想到些什麼,揚了揚手裡的檄文:"這東西,也是朱秀搞出的名堂?"

馬慶咽咽唾沫,點點頭。

柴榮啞然失笑:"你們且隨我入城,把事情經過詳細說來。"

當即,柴榮領著二人進入宣德門,往樞密院而去。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