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孤城瓊州!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瓊州府,府衙正堂。

氣氛略顯凝重,在座一眾偽清官吏皆都心思各異。

本地官吏,倒是並不怎麼擔心。

在他等看來,不管是大明也好,還是大清也罷,都需要他等這些本地人來管理地方。

相比之下,從外地來此做官的人心中卻是頗為糾結。

一方面他們“貪生怕死”,對大清並未有多少忠心,只因為榮華富貴,他等這才做偽清之官。

而另一方面,他等又擔心,一旦他等選擇投降,只怕會禍及家人。

要可知,他等家人還在老家,若是選擇投降,家人也會受其連累,斬首示眾都是輕的,株連九族或許都有可能。

因而,這些外地流官大多只有一個選擇,那便是直接自刎,以求能使家人被赦免。

“怎麼辦?”

一時之間,在座偽清官吏皆都沉默了下來。

“報……啟稟諸位大人,文昌、文昌被明賊給……給攻陷了!”

就當這時,一名傳令衙役匆匆歩入了正堂之中,他跪在地上,哆哆嗦嗦回稟道。

此話一出,正堂內頓時就炸開了鍋。

一眾偽清官吏盡皆嚇得不知所措起來。

僅有偽清知府朱之光等少數幾名官吏看上去還算平靜,然其實,他等心底卻也畏懼不安起來。

要可知,文昌乃瓊州府東面屏障,一旦陷落,鋪前港勢必也會被迅速攻佔,到那時,他等就真的無路可走了。

可還不等眾人及時回過神來,又有一名傳令衙役,手持塘報驚慌失措跑入正堂。

“報……啟稟……諸位大人……臨高陷落,澄邁危在旦夕!”

“報……瓊山被黎賊攻陷!知縣潘大人不堪其辱,自刎殉國!”

“報……城內有亂民四處縱火……”

“報……南門……”

…………

短短一炷香內,在座偽清官吏聽到了一個又一個不好消息,這不禁讓不少人直接軟躺在了椅子上。

“天塌了!”

此時此刻,在場所有人皆都陷入了絕望之中。

儘管此時瓊州府還未陷落,然被明賊攻佔是遲早之事。

除非……

除非廣東巡撫、廣東提督亦或是平南王府任何一方再次派出援軍。

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否則……瓊州府危矣!

然……援軍會有嗎?

身為偽清瓊州知府的朱之光的答桉是——“否”。

他深諳大清官場,更知平南王與朝廷設定的廣東提督、廣東巡撫及兩廣總督之間的矛盾所在。

如今高雷總兵慄養志及麾下兩千五百精銳綠營全軍覆沒,要想三方再派出援軍,幾乎不可能。

至於粵西,就更不用指望了。

畢竟粵西原本屬於偽清定南王孔有德地盤,而粵東如今屬於平南王尚可喜之地盤。

偽清定南王孔有德死後,這粵西勢力就更為錯綜複雜了。

…………

文昌縣北部,鋪前港。

經過一個時辰左右的突襲,鋪前港成功被秦明率艦隊攻佔了。

此戰共殲敵韃子守訊水兵等一百二十五人,繳獲一艏三百料沙船,一艏五百料趕繒船,一艏雙槳鉅船。

至於其他商船、漁船、縱火船、蒼山船等也有數十艏。

而繳獲物資方面,也十分頗豐。

不過,對於部分商船,秦明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沒有選擇扣留,而是經過一番甄別之後,除少數為偽清做事的商船外,其餘商船盡皆被釋放離港了。

他之所以這麼做,目的只有一個,那便是收買人心。

畢竟要想將瓊州府打造成抗清後方基地,商業,或者說海貿,是絕對離不開的。

若是他等一昧靠劫掠、扣留,強佔來獲取物資,顯然走不長遠,是不可取的。

細水長流,穩步發展,互利共贏,這才是最佳選擇。

而鋪前港這座瓊州北部重要港口,其重要性顯然不言而喻。

事實上,在秦明計劃之中,鋪前港將會被打造成為瓊州北上粵東、浙閔甚至是倭國、朝鮮的起點港之一。

至於同樣位於瓊州北端的海口港,將會被作為水師港來使用。

畢竟海口港對面便是雷州海安所及白鴿寨這座重要的偽清水師港口。

當然,話又說回來,作為商業海貿港,鋪前港並不代表就不會打修建海防設施。

恰恰相反,鋪前港因位於瓊州府北端,離雷州、廣州府都很近,必要的海防炮臺、攔海鐵鏈等防禦設施都是必須要修建的。

不過,此刻既無人力,也無時間來修建這些海防設施,因而,秦明只能就此作罷。

這不,他留下數十戰兵控制港口後,便再次率所有艦船(含俘獲艦船),浩浩蕩蕩朝瓊州府城而去。

…………

澄邁縣城外。

儋州武威營守備楊四一臉凝重的望著前方的縣城城牆。

澄邁縣可不是臨高縣,其縣歷史源遠流長,且城牆乃石砌,周長五百八十餘丈,高一丈多,建有東西南三門,其上各建有城樓,蹀躞、垛口、敵樓等皆有修建不少。

而城內,據探,駐有瓊州府鎮標右營分哨管隊五十名戰兵,還有潰逃至城內的六十名東水營水兵,加上各墩退至城內防訊兵五十餘名,及如輔兵、臨時招募鄉勇民壯等,守城之兵竟高達四百人之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楊四麾下,雖有崖州營五百戰兵,然攻下臨高縣後,已留駐五十名戰兵,加上此前傷亡,他之麾下現有四百戰兵,輔兵一百,加上臨時徵募黎兵等,擁兵也有八百餘人。

可如今已攻城三日之久,這澄邁縣城卻依舊久攻不下。

那偽清澄邁知縣吳慧羽更是油鹽不進,不僅不投降,還將楊四派去城內勸降之人斬殺,實屬可惡至極。

“哼……既然爾如此冥頑不靈,一心想要為韃子殉葬,那本守備就成全爾……

楊四不由冷笑一聲,卻是大聲道:“來呀!即刻向城內射出數百封勸降信,令城內典吏、縣丞、教瑜、巡檢等悉數投降,亦或可提偽清知縣吳慧羽人頭投降,若是前者,此前之事可既往不咎,若是後者,不僅可留任,還有重賞!”

楊四明白,要想儘快攻下澄邁縣,與秦明於瓊州府下匯合,就必須另想對策才行。

剛好,他瞭解到,這城內偽清官吏雖有不少,然除知縣吳慧羽外,其餘官吏大多為本地人氏。

如此一來,他便有機可乘了。

果然,一夜過後,清晨時分。

澄邁縣西門緩緩被開啟了,以縣丞為首,一眾偽清官吏押著知縣吳惠羽出得城來,向楊四投降。

而此時,楊四剛準備下令讓剛從臨高運至的四門大炮開火。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