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圍攻廣州!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清軍如此大動靜,自然讓南方各反清勢力大為震驚。

而等各反清勢力再一打聽,敢情韃子此次之所以會有如此大反應,卻是因為廣東瓊州“明賊”。

遙想上次韃子這麼大動靜,還得追朔到晉王東征兩廣時期。

那時候,為了遏制晉王李定國與秦王孫可望東出北上,韃子幾乎調集了南方北方大部分兵力。

那時,韃子幾乎是節節敗退,甚至還戰死了一位藩王,一位滿人親王。

如今,韃子又派出了十幾萬大軍,號稱三十萬,很顯然,瓊州的“明賊”不簡單呀!

儘管各反清勢力多少也聽說過這夥“明軍”,然對於其內部其實並不瞭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尤其是其主將秦明,他等只聞其名不見其人。

但據說十分年輕,這不禁讓一眾反清勢,力都對此充滿了好奇。

當然,好奇歸好奇,但對於“瓊州明軍”,尤其是其主將秦明,他等卻是打心底佩服。

這不,此時的武昌東側,茅麓山中。

一寨廳內,燈火通明。

此時此刻,廳內坐著十幾人。

這十幾人有高有矮,有胖有瘦,但無一例外,皆都身強體壯,充滿了力量。

可見,這十幾人皆為武將,且都是身經百戰的武將。

“就這般決定了,吾等十三家趁此時機也該動一動了!不然在這待久了,就困死了!”

“對!也是時候給山外的韃子一個教訓了,讓他等也瞧瞧吾等不是好惹的!”

“幹就完事了!這群狗娘養的韃子!老子一刀一個……!”

“那行!臨國公、益國公、靖國公,就由三位國公率兵攻夔州府,本將則率剩餘人馬攻勳陽府!”

“那偽清四川總督李國英可不好惹,諸位還請小心,務必謹慎用兵,不可操之過急,中了韃子之計!”

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主持軍務的皖國公劉體純。

作為大順餘部,他與郝搖旗、袁宗第、李來亨等人與當地反清勢力譚家三兄弟,以及其他反清兵馬一起盤踞在這附近大山之中,組成了歷史上的“夔東十三家”。

雖然兵馬有二十萬之多,然卻大部為烏合之眾,平時務農,很少操練。

畢竟這大山之中缺少耕地,無法種植大量的糧食。

而山外韃子則對山中實施了嚴苛的封控,遂而,山中兵馬只能保持一萬精銳脫產戰兵。

其餘兵馬其實大多數都是湊數的,守城寨壯聲勢還行,要想拉出去與韃子野戰,根本不可能。

不過,此時卻是出山的好時機,韃子忙著南下攻瓊州明軍,此時不出,更待何時。

…………

而與劉體純抱有同樣想法的還有已回到思明島的延平郡王鄭成功。

儘管與原本歷史相比,鄭成功提前半年收復臺灣,然他還是與原歷史一樣,發現了自己兒子鄭經與乳母的“姦情”。

再加上他人身在臺灣,思明島的抗清將領,不少人都蠢蠢欲動。

甚至傳出幾位心腹大將都想率麾下兵馬投降福建的李率泰。

而且,這幾年,韃子不斷引誘他麾下將領投降,加上鄭氏子弟的不滿。

這讓身染疫病的鄭成功不得不強撐著身子,於永曆十五年年底返回了思明島。

至於東都(臺灣城),他則交與了自己的三名心腹大將駐守,且對於留下的兵馬也是分為三份,讓麾下三位大將各自掌管其中之一,以求互相制衡。

而返回思明島後,鄭成功立刻穩住了局勢,並迅速處置了自己的兒子鄭經惹出的“醜聞”。

鄭成功直接當機立斷,秘密處死了鄭經乳母,並將鄭經調離去了潮州南澳島。

而後,又透過強硬手段,撤換了一批他認為不靠譜的將領,將其發配至東都。

在之後,他將自己從東都帶回的心腹將領迅速安插到思明島及其他地方駐軍當中。

並迅速與金門的魯王朱以海秘密達成了協議。

此後不久,鄭成功便給遠在潮州的周全斌下了一道命令,讓其與張煌言及瓊州總兵秦明密切配合,攻打廣東。

而魯王朱以海也同樣給張煌言下達了相似的命令。

就這樣,三方再次聯合出兵,開始攻打廣東剩下各府縣。

…………

也幾乎就在秦明三方聯合出兵的同時,晉王李定國與鞏昌王白文選等人也在商議過後,決定走孟艮府至車裡宣慰司,再從車裡宣慰司穿過臨安府進抵廣南府,抵達廣南府便離廣西不遠了。

說實話,對於這條路,一開始白文選是反對的,畢竟駐守雲南的吳三桂不可能會按兵不動,讓他等護送陛下離開木邦進抵廣南府。

他提出,要抵達廣西,還不如從寮國宣慰司抵達安南莫氏掌控的領地。

畢竟這樣一來,吳三桂要想出兵干預,就有些鞭長莫及了。

然對於此條路線,晉王李定國卻堅決反對,他給出的理由是,後者線路繞得太遠,且一路身處他國領地,風險太大。

最後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只能去見了永曆皇帝。

而永曆皇帝歷經了被困緬甸的歲月,再加上咒水之難的慘狀,故而生怕又被他國扣留,加上前者路線明顯距離更近一些,遂而,永曆皇帝最終同意了李定國提出的路線。

就這樣,李定國與白文選率近兩萬人馬,護送永曆皇帝及大軍家卷等共五萬人,浩浩蕩蕩的進入了孟艮府。

一路上,大軍因家卷及永曆皇帝的馬車等緣故,行軍速度十分緩慢。

再加上沿途道路崎區,又得防備別有用心的土司及遠在昆明的吳三桂大軍。

這行進的速度就更慢了。

這不,直到第二年的一月底,一個多月下來,大軍這才進入臨安府,離廣南府還需半月之久。

然奇怪的是,這一路,不僅別有用心的土司沒有遇到,就連遠在昆明的吳三桂也是冷眼旁觀,裝作什麼都沒看到。

反而不少當地親明的土司紛紛向大軍獻上了大量糧草與兵馬。

有些小土司甚至直接由土司首領率數百兵馬加入大軍。

這樣一來,二月中旬,大軍終於平安抵達了廣南府,離廣西近在遲尺了。

…………

對於晉王李定國與鞏昌王白文選護送永曆至廣南府一事,此時身在廣東府香山的秦明自是不知道。

數日前,他率兵在香山附近登陸後,很快就將香山縣城給佔領了。

此後,他一面下令讓劉荏率兩營兵馬攻下香山對面的新安,一面又讓陳上川率龍門兩營在大嶼山及附近島嶼建立營寨,以收攏附近的海盜及抗清義軍。

沒錯,此時的大嶼山附近島嶼(香港附近),根本就沒城鎮,只有少數漁村,且多為海盜與疍民。

一日後,他收到了新安縣城被攻佔,韃子守軍狼狽往北逃走的訊息。

攻下這兩地後,秦明又相繼派遣水師艦船與劉荏奪取了零丁洋附近島嶼、墩臺,將廣州灣牢牢控制在手。

而後,陳上川又派遣信使傳話給秦明,言說他已將大嶼山島附近海盜盡皆說服,約有兩千人,艦船一百多艏。

雖多數為規模較小的廣船,然勝在數量多,加上隨行的瓊州水師艦船,完全可牢牢封控住廣州灣。

畢竟廣州府的韃子也是有水師的,只是歷經數次大戰後,大小艦船只剩下數十艏,水師營兵連一千五百人都不到。

與此同時,秦明也在此刻,相繼接到了楊四與鄭澧兩位副將所率的兩路大軍,橫掃肇慶、高州、羅定州三地的訊息。

如今,副將楊四已率兵進抵肇慶府,與鄭澧所率的兵馬成功匯合。

目前兩支大軍約有八千餘人,民夫五千多人,在肇慶高要城外紮營。

這高要縣乃肇慶府治所,府城所在。

兩路大軍在此地匯合後,並未輕動,而是一邊靜候秦明的命令,一邊靜等大量糧草運抵此地。

畢竟這一路,所收納的糧食對於一萬多人而言,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只能從白鴿寨等地用水師艦船運送囤積在那的糧草,而後輾轉運抵肇慶高要。

而白鴿寨作為屯糧中轉站,不僅駐守了一千多精兵,安排了十多艏水師艦船護衛,而且還佈置了十多門紅夷大炮在附近,以控制港口與附近海面。

可以說,為了籌集並轉運這些糧草,秦明可謂是煞費苦心。

他不僅在出兵之前,讓王熀等人四處籌糧,還相繼將白鴿寨、大鵬所這兩地作為了糧草、軍械及援兵中轉站。

此後,他又讓廉州知府郭之奇募集數千民夫,與大軍一起隨行。

…………

轉眼又是兩日過去。

待到秦明將順德縣與南海衛這兩座廣州城西南與東南的門戶控制在手後。

他忽然接到了張煌言部與周全斌斌率軍攻佔增城縣城的訊息。

增城被拿下,也就意味著廣州城近在遲尺了。

只是讓秦明有些詫異的是,韃子這次依舊與此前一樣,並未在他等所攻佔的府縣境內,留下太多駐守兵力,而是將大部守軍縮回了廣州城。

很顯然,偽清平南王尚可喜是想要憑藉廣州城這座堅城,抵擋他等的進攻。

只要韃子五省援軍及八旗援軍抵達廣州城,他就能與其一起,將秦明等三路大軍圍殲於廣州城下。

可惜的是,他如意算盤打的雖好,卻不知,韃子五省援軍被一連串的變故給打亂了出兵時間。

當然,那都是後話了,此刻暫且不提。

再說此刻。

此時,秦明接到張煌言部攻佔增城訊息後,立馬就下令大軍除留下少數兵馬外駐守順德等四地外,其餘兵馬悉數朝廣州城進發。

而水師艦船與所收攏的海盜與義軍,也立刻開始向韃子水師發起進攻。

很快,韃子水師那點兵力就全部被圍殲了。

如此一來,秦明率領五千兵馬成功來到了廣州城南城門外外城城牆所在的珠江江面上。

如今的廣州城可不是原有的宋三城格局,而是由明初時期洪武開國功臣永嘉侯朱亮祖所修建。

當然,說修建其實並不準確。

畢竟歷史上永嘉侯鎮守廣州僅僅一年,就因為囂張跋扈,在當地為所欲為,被一項忌憚功臣的明太祖洪武大帝給押送回應天府給“卡察”了。

也就是說,如今的廣州城雖是朱亮祖在宋三城基礎上連線擴建的,然在朱亮祖之後,歷任的廣州知府及布政使司肯定進行了不斷擴建修繕。

到了大明嘉靖年間,東南沿海倭寇橫行,當時的總督吳桂芳為了防禦倭寇,又在南城外,修建了一座外城,將南城城牆延伸到了珠江邊。

到如今,整個廣州城有著新舊二城,呈不規則的方形,有著大東、小東、大西、小西、大北、小北等十幾道門。

城圍達三千多丈,高達近三丈,厚也達到了數丈。

可見,整個廣州城不僅城高牆厚,還外有壕溝、南城門有外城,城門也眾多。

如此一來,整個廣州城所需要的防守兵力也需得相應增加不少。

而這也是為何,尚可喜會將所有兵力悉數撤回廣州城防守的根本原因之一。

…………

南城門,外城外。

珠江之上。

大炮轟鳴。

一艏高大的趕繒船瞭望臺上。

此刻,秦明率領幾名將領正手持千里鏡對著廣州南城牆外城觀望著。

數十艏艦船前方,不斷有南城牆外城城牆上韃子火炮射過來的炮彈濺起的巨大水花。

秦明觀望了一會南城牆外城後,目光很快就落到了城牆外的壕溝與碼頭上。

他發現,艦船之上所載兵馬要想登陸,就必須要冒著城牆上火炮的轟擊。

很顯然,這方法得不償失。

“隨本鎮去船艙,此處不是登陸的之地”秦明澹澹對著身後的幾名將領道了一句,便很快下了一個月瞭望臺,而後進入了船艙當中。

很快,陳上川與劉荏二人就來到了船艙之中。

眾人在與圖前觀望了一陣。

只聽得秦明道:“看來只能繞行登陸了!”

“不過水師艦船倒是繼續遊弋在珠江江面上,吸引韃子的部分兵馬。”

“看這……這是越秀山,這是鎮海樓,這裡是小北門,這裡是大北門,吾等大軍要想攻破廣州城,就必須要南下越秀山……!”

“報……啟稟總兵大人,剛剛有艦船送來密信!”

這時候,一名親兵即刻走進了船艙,回稟道。

秦明抬起頭看了一眼,隨即接過信看了起來。

看完後,他對著眾將道:“楊副將與鄭副將所率的大軍已從肇慶抵達廣州城西城門腳下!”

“相信要不了多久,張兵部與周將軍的大軍也將殺到廣州城東城門!”

“留給吾等的時間已不多了!”

秦明暗嘆一聲,再次看向了與圖。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