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欣然接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官做到寇確這種位置,也算位極人臣了。

無論大周還是如今的大晉,路這一級的行政單位。

卻不一定會派總管。

比如當初的河東,就沒有河東總管。

而是由陣亡的太原知府蔣文成,代管各府各縣。

他只能算河東路的文官之首,武將卻另行其事。

南方各路一樣如此,朝廷不得防著一路總管做大?

寇確總管河北,是因為西廠已經確認遼軍即將南下。

文武分治,一盤散沙,肯定不利於抗敵。

凡事有利有弊。

寇確去河北,時間太晚了。

他還沒有理清錯綜複雜的政務,協調好大小軍頭。

遼皇帶著幾十萬大軍就踏過北溝河了。

等他急匆匆北上,被困在雄州後。

整個河北路又變成一盤散沙,最終被遼軍各個擊破。

在楊辰看來,丟掉河北路,錯不在寇確。

最大的失誤,得歸咎於大晉朝廷,錯在皇帝司馬銳。

原本大晉的實力,就弱於遼國。

還指望寇確以一路之地去對抗一國?

但最大的可能就,寇確與河北路,都是朝廷的棄子。

司馬銘知道無論如何,河北路都守不住。

他真正指望的,還是黃江防線。

寇確堅持的越久,朝廷編練新兵,整頓河防的時間就越充足。

當然,大多數人甘願當鴕鳥。

以為遼國的野心沒那麼大。

吞下整個河北路就夠了,飲馬黃江就算極致。

結果,人家卻馬踏江南了。

一鼓作氣,把大晉京畿打得稀里嘩啦。

自大周到大晉,封丘都是京城,民間積蓄了海量的財富。

全被遼軍席捲跑了。

好在,楊辰出手夠快。

眼瞅著,這筆財富還是跑不出中原之地。

“好了!”

楊辰雙手下壓,制止了大家的討論。

“寇確願意出任河東路總管,很好!”

“正好可以擋住朝廷那幫人的蠢蠢欲動。”

“名義上,老寇也是大晉屈指可數的幹才嘛!”

“下面各府縣的文官,就有他去張羅吧!”

“秦麗婉還是隱於寇老蔫兒的背後,總攬後勤比較合適。”

幾位大將紛紛點頭。

雖說秦麗婉的本事不俗,日月新軍內部也服氣。

但也不能把她推出去總管河東不是?

楊辰目前的身份,還是太監呢。

在座的,除了有限的幾個人,知道他大周太子的身份。

魏無涯,沐春,韓天野,以及其他各師的副職都還矇在鼓裡。

如今,也不適合公開。

總不能讓一個太監總管河東?

儘管這個太監是假的。

當初,童勝督戰雁門關,就是先帝司馬銘力排眾議。

後來,這傢伙還不是跟遼人苟合,放棄雁門跑河南去造反了?

所以,楊辰當東宮長史沒問題。

指揮東宮人馬作戰,外人也管不著。

可一旦他當了河東路總管,嘰嘰歪歪的人就多了去了。

剩下一個邱逍遙,他頂著個大周遺民,大晉土匪的帽子。

佔據西南幾個府,朝廷鞭長莫及,捏著比也就認了。

如果讓他總管河東。

司馬銳的王府軍,搞不好都得急吼吼地跨過河東來搶地盤。

三十萬人馬打洛陽,久攻不下。

其中不乏磨洋工的可能,多半是司馬銳不願意強攻,折損太大。

真要是河東歸了邱逍遙,讓這傢伙豎起前朝的大旗。

你看司馬銳急不急?

秦武問道。

“大人,天雄軍何時整編?”

“加上井陘的留守人馬,八萬可不是小數。”

楊辰摩挲著光潔的下巴沉吟道。

“正因為人太多,所有更得慎重。”

“整編沐春他們這幾千人的法子,肯定不適合。”

“遠山,你回去明確告訴寇確、韓忠。”

“天雄軍的兵員,肯定要打散的。”

“千戶以上的軍官都得集中培訓,起碼一個月吧?”

“不過,先讓向東的暫一師接過天雄軍的全部後勤。”

“軍餉和伙食,先跟咱們統一,並派出軍官同步化訓練吧!”

“騎射和步操,缺一不可!”

“先給八萬匹戰馬,咱們不缺這個!”

馮遠山點點頭笑道。

“欲速則不達。”

“目前,天雄軍對雁門關保持圍而不攻的態勢。”

“確實,可以先一步操練起來。”

“鳳凰軍城的兵工生產擴大不少。”

“已經達到月產三萬套具甲的標準了。”

“是不是先發下去?”

楊辰擺擺手。

“急什麼?”

“先存放著。”

“整編後,統一發放!”

司馬飛燕來信說,又在陳留五縣招了十萬新兵。

指望崔各莊提供具甲,是沒指望了。

楊辰總不能阻止長公主擴軍吧?

丹水寨一戰,司馬飛鶯弄回去十幾萬匹戰馬。

兩姐妹不大幹一場才怪呢!

“告訴秦麗婉。”

“我們日月新軍的規模不小了。”

“黃澤寨,樂平山寨留下一兩千維持治安的部隊就行。”

“其餘人全部去鳳凰山,先把具甲生產提高到月產五萬套再說。”

嘶嘶嘶!

一幫軍將聞言,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氣。

長史大人發狠了啊!

直接動用兩個暫編師去搞軍備生產?

確實有必要。

天雄軍八萬人一旦整編,總不能還用遼軍的制式裝備吧?

九月十七日一早。

三路兵馬齊出。

追擊,繼續。

太原城北門。

秦麗婉有些憔悴,她看到寇確到來,還是很開心的。

“寇大人,拿下太原,遼軍兵敗如山倒。”

“榆次,遼州,武鄉,汾州,石州等地傳首而定。”

“幾十個縣等著接收,軍方根本忙不過來。”

“就指望您這政務高手出馬呢!”

寇確鬥雞眼都笑圓了。

“哈哈哈,連汾州,石州都拿下了?”

“邱若素這丫頭,幹得不賴。”

“楊辰玩得很高明嘛!”

“放心,老夫出馬,一個頂仨!”

“好歹,咱老家也是河東的。”

“各地都缺知府,縣令是吧?”

“小事兒!”

“容老夫寫一批書信。”

“那幫閒雲野鶴多半還活著。”

“老躲在山林裡幹甚?”

“統統給老夫出來,河山光復,正是我輩出力的時候。”

秦麗婉莞爾笑了。

果然,啟用寇老蔫兒這步棋,走對了。

以他老人家的閱歷和交際水平。

那些隱於山林,躬耕於田畝的才智之士,還不得一呼百應?

單靠日月新軍搞舉薦制。

魚蝦混雜,還真不可取。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