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由“圍”變“堵”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皇太極已經出兵朝鮮,朱由檢鐵了心“圍魏救趙”!

上次那種“等待時機”的託辭,再難糊弄過去!

在朱由檢看來,如果要出兵,給關寧軍發道詔令即可!

在王立看來,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如果真要出兵,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關寧軍的祖大壽和吳三桂,已經暗中投效了魏忠賢!

自始至終,他們的宗旨是保存實力!

如果沒有魏忠賢的點頭,就算關寧軍奉詔出征,也只會陽奉陰違!

另外,關寧軍的幾個將領,只適合做將軍,不適合做統帥!

要想成功地“圍魏救趙”,還需一個深謀遠慮的牛人做統領!

魏忠賢麾下的“五虎”和“五彪”,或許能得到祖大壽的認可,卻沒這樣的能力!

朝中的文官,上至內閣首輔下至監察御使,也沒有這樣的能力——他們不把關寧軍的軍餉貪光,已經是燒高香了!

洪承疇長年與流賊作戰,威望高,終究有些滑頭,也不適合統領關寧軍!

況且,西北幾省的剿賊還離不開他!

不僅僅是洪承疇,正在剿賊的任何一個將領,都不能在此時離開!

思來想去,只有孫承宗最合適!

他是關錦防線的締造者,熟悉地理環境和八旗兵的打法!

而且,他的威望極高!

連袁崇煥都對他畢恭畢敬,祖大壽就更不用說了!

然而,此時的孫承宗,已經七十有三!

他的身子可還硬朗?

能否適應遼東的嚴寒?

最關鍵的是,他是否願意出山?

兩年前,因為溫體仁與周延儒之爭,這位孫老爺子無故躺槍!

心灰意冷之下,這才憤然離職!

哎呀,管不了那麼多了!

如果孫老爺子不去,還有誰能勝任?

幾經思索,王立給孫承宗、朱由檢和魏忠賢各寫了一封信。

孫老爺子那邊,從忠君愛國和民族大義的方面勸說,他不會拒絕!

只要朱由檢的詔書一到,必會挺身而出!

魏忠賢那邊,也很簡單!

他是關寧軍的幕後金主——如果關寧軍能立下戰功,他的腰桿就硬了!

他接到自己的信,必會運去大把大把的銀子,祖大壽和吳三桂必然全力以赴!

朱由檢那邊,更簡單了!

他收到自己的舉薦信,不僅會給孫承宗以重任相托,還會送去自己的驍騎營!

如此協調之下,君臣一心,將士用命,糧餉充足,大事必成!

歷史上,皇太極是否出兵朝鮮,朱由檢是否支援,最終的結局如何,王立不得而知;

姑且,算是第二次“改變歷史”的嘗試吧!

最終的結局如何,只能看天命了!

畢竟,關寧軍才五萬步卒,一萬鐵騎!

就算加上驍騎營,也不到八旗兵的一半!

孫老爺子,千萬別讓我失望啊!

真能重創皇太極,歷史必會發生細微的改變!

就算改變不了大勢,我也可以多撈好些年了!

孫老爺子,一定要加把勁啊!

只要此戰得勝,不論勝大勝小,我自己出錢,給你老人家修建生祠!

生祠的規模,絕對超過魏忠賢的任何一個!

絕不讓你老人家失望!

“王總督,我的部隊啥時候出戰啊?麾下的將士整天催促,我快要招架不住了!”

左良玉的請戰,打斷了王立的思緒。

端起蓋碗茶,不緊不慢地問道:“不是說好了,你和洪總督嚴守武關,由曹文詔前去襲撓麼?

再說了,你麾下的兵士都是步卒,瞎湊什麼熱鬧?”

“王總督,我的麾下雖是步卒,但個個能征善戰!

就算打不了高迎祥,打打李自成、張獻忠或羅汝才,還是可以的嘛!”

“呵!”

王立明白了左良玉的心思,輕聲一笑:“不是給了你三十萬嘛,這麼快就花完了?”

“不是啊,我不是這意思……”

左良玉急得滿臉通紅,趕緊爭辯:“王總督,你定下的“斬敵一人賞銀五十”之規矩,總得一碗水端平吧?

你只讓曹文詔殺敵領賞,將士們都有怨言啊!

你也看到了,流賊始終不來攻打武關,我和洪總督的步卒如何殺敵?”

“再等等吧,應該會有機會!

到時候,你和洪總督的步卒,必會殺敵殺到手軟!”

“唉!你每次都這麼說!”

左良玉無奈嘆氣,怏怏離開。

對此,王立也只能無奈嘆氣!

本來,洪承疇、左良玉、盧象升、艾萬年全都收到朱由檢的詔書,被要求聽命於王立;

然而,王立卻深深地知道,自己是個“空降者”!

即使有了朱由檢的詔令,卻杜絕不了各路兵將的陽奉陰違!

於是,他向洪承疇和幾位總兵行賄了——按每人兵馬的數量多少,給他們發放了三十至一百萬兩不等的“軍餉”!

並且,還制定了“殺敵一人,賞銀五十”的激勵措施!

對王立來說,這點銀子,不過是九牛一毛!

只搞死了李自成,再花十倍,百倍,千倍,甚至萬倍十萬倍,那也值了!

銀子一到,人心倒是收買了!

各位總兵和他們麾下的兵將,全都不樂意了!

每隔幾天,曹文詔、曹文耀、曹鼎蛟、曹變蛟和宋羲,都會帶著幾千只耳朵回來!

駐守在潼關、武關和黃河渡口的步卒,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騎兵領賞!

求戰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駐守潼關的盧象升,駐守黃河渡口的艾萬年,甚至送來了將士們請戰的血書!

七萬多明軍的戰意,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高漲!

然而,王立真的很無奈!

你們是步卒啊!

就算我讓你們去砍人,又砍得了幾個?

關中之地,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要是遇上高迎祥的騎兵,你們還有腦袋回來?

你們死了不要緊,誰來守關?

要是讓流賊給逃了,豈不浪費大好的時機?

歷史上,是否也曾將流賊困在關中,王立不得而知。

但他能確定,這是全殲流賊、搞死張獻忠和李自成的絕好機會!

所以,各路總兵,必須守好各自的關口!

暫時無法殺敵,我也沒辦法啊!

誰叫你們是步卒呢?

曹文詔是我的部曲,我從沒否認!

但是,人家是騎兵啊!

只讓他殺敵領賞,真不是我偏心啊!

唉!

既然幾位總兵眼紅了,那麼,為了全軍的團結與平衡,暫時把騎兵撤回來吧!

反正,騎兵只是襲撓!

最終的決勝,還是要等到流賊糧盡!

……

“曹總兵,怎麼這次……帶回的耳朵那麼少?”

左良玉這傢伙,滿臉壞笑!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曹文詔不知其本意,憤憤罵道:“幾路賊首,真特麼活夠了!他們在關中搞不到糧食,全部跑到甘肅去了!

我本想追上去砍,卻收到廠公的軍令,只好領兵返回!”

“哦?流賊去了甘肅?”

左良玉半信半疑,與洪承疇對視之後,奇怪地問道:“甘肅的旱災,比關中更加嚴重吧?

流賊去往甘肅,能找到糧食?”

“我哪知道?”曹文詔兩手一攤,跳上戰馬:“他們想去甘肅尋死,我也沒辦法!”

說罷,大手一揮,三千鐵騎大搖大擺地進入武關。

或許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幾天後,幾位總兵齊聚武關,一再請戰!

“不必再說!”

王立端著茶碗,胸有成竹地解釋道:“甘肅那邊旱災更重,就連老鼠都吃不飽!

流賊去了甘肅,肯定搞不到糧食,一月之內必會返回!

能有十萬人返回關中,就算是幸運了!

你們再怎麼急著出戰,也該在一月之後吧?”

“呃……王總督行事穩重,確實有一定的道理!”艾萬年看看左良玉,繼續勸道:“不過,王總督對流賊並不瞭解!

各路賊首此去甘肅,為了搶奪糧食,必會一路燒殺搶掠,還會要挾更多的百姓加入賊兵!

所以,流賊的數量不僅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更多!”

“不錯!”左良玉迫不及待,趕緊接過話茬:“我等困流賊於關中,如果堅持個四五月,確實可以不戰而勝!

然而,關中的百姓可就受苦啦!

據探子回報,關中百姓領取的賑災糧,十有七八已被流賊搶走!

如果放任其肆虐於甘肅和關中,就是置百萬百姓於不顧啊!

別說是四五月,恐怕再過一個月,關中的百姓全都要餓死!

如果皇上追究起來,就算我等全殲了流賊,恐怕也難逃罪責!”

話音落下,王立心頭猛然一顫!

左良玉和艾萬年明顯藏有私心,但他們的話確實有道理!

西北的連年旱災與饑荒,使得人口大幅減少!

洪承疇任三邊總督的這幾年,為了方便救災和賑濟,把各地的百姓悉數遷到了關中!

所以,此時的關中赤地千里,但仍有一百多萬的百姓!

月前,各路流賊繞回關中,振臂一呼,饑民們紛紛響應!

這陣勢,著實嚇人!

但是,這些新加入的饑民,只是為了有口飯吃!

幸好,流賊的手上也沒有餘糧!

跟隨流賊去往甘肅的饑民,總數不過十來萬!

留下來的百來萬饑民,仍是良民!

為了徹底剿滅流賊,各路明軍截斷了關中與漢中、山西和河南的要道!

如果圍上四五個月,確實能不戰而勝,全殲流賊!

但在同時,關中的百餘萬百姓,必然餓死!

這不是在剿賊,而是在屠殺!

朱由檢的性格,王立非常清楚!

秋後算賬,那是肯定的!

理由,非常充分——徹底剿滅流賊之功,不足以彌補屠殺百姓之過!

朱由檢的算賬,王立並不懼怕,大不了翻臉!

但是,如果這會兒就跟朱由檢翻了臉,剩下的九年時間,還怎麼撈錢?

左良玉說得對,關中百姓手上的糧食,十有七八都被流賊搶走!

如果繼續圍困,他們撐不了一個月!

萬幸的是,流賊去了甘肅!

圍困關中的計策,是該做些調整了!

甘肅,甘肅!

看著桌上的地圖,王立的眼睛突然一亮!

如果,在流賊返回關中之前,速速佔領蕭關,結果會咋樣?

王立指著“蕭關”的位置,洪承疇鄭重地點點頭:“流賊欲從甘肅返回,蕭關是最為便捷的通道!

如果各路兵馬移師蕭關,兵力更加集中,足以堵死流賊返回關中之道,對剿賊更加有利!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趁機,可以賑濟關中的百姓,兩全其美!

如果再有騎兵四處巡邏,流賊就算插了翅膀,也難以返回關中!”

“沒錯!”盧象升猛拍桌子,欣喜萬分:“移師蕭關,將流賊堵在甘肅境內,必能將其一舉殲滅,比在潼關傻傻等待好多了!

王總督,趕緊下令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