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開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間房間內,一臺松下製造的電風扇在不停的搖頭轉動著,攝影師鄭兆強熟練的控制著攝影機,不遠處的燈光組在小心翼翼的控制著照明燈,心裡默默數著數字,隨著電風扇轉動的頻率,每隔五秒鐘便控制著照明燈對準那臺電風扇,製造一道強光柱。

約莫四十多秒鐘之後,鄭兆強打了個手勢。燈光組配合著停止了繼續製造光柱。他將攝影機暫停拍攝,兩個劇務快速上前,將準備好的固定架架起,對準了房間內的一張床。隨後進行校準之後,劇務確定OK,鄭兆強這才上前重新掌機,電影繼續拍攝,一本護照跟一張登機機票先後出現在鏡頭內,作為徐帆的御用攝影師,鄭兆強得以提前半個月拿到具體分過鏡頭之後的電影劇本,因此對於將要拍攝的場景已經了然於胸。

他熟練的控制著攝影鏡頭由長焦距轉入短焦距,拉近鏡頭之後,放大拍攝了一個機票的七秒特寫。那是一張從香港將直飛前往北京的機票,首發站是香港啟德機場,終點站是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起飛時間是晚上10:45分,預測抵達時間為凌晨2:16分,全程需三個半小時。

“cut!”

旁邊徐帆提著導話筒大喊了一聲,鄭兆強聞聲關上了攝影機,所有人都看向了他。

徐帆沒急著去搭理劇組,反而跟旁邊的兩個年齡都在三十上下的年輕人交談了起來,“你們怎麼看?這幾個鏡頭是只需要後期剪輯還是要特效處理?”

兩個年輕人小聲交流了一陣,其中戴著眼鏡的那個推了推鏡框,看著監視器:“不需要特效處理,後期剪輯應該能夠完成,這裡沒什麼難度,不過需要名家操刀,畢竟要把幾組分別為十幾秒鐘的鏡頭剪輯拼湊在一起,組成一個只有幾秒的分鏡鏡頭,沒有一定的功力,很可能就要搞砸了!”

徐帆舒了口氣,點點頭打了個手勢,“劇務第一組,對房間場景進行拍攝留案!”

萬一後期出現了問題,他們是需要重新拍攝之前的幾個場景的,所以,必須透過照片的方式,將原本場景內的佈置留下備案,以便以後需要用時進行場景恢復。

“好的,boss!”

“第二組,準備佈置場景!”

“知道了,boss!”

不願寬闊的房間內,大家忙得熱火朝天。徐帆跟鄭兆強等幾人湊在一起,交流有關電影拍攝的問題。

這裡是新界,曙光電影臨時租憑的一處拍攝場所。儘管他們著急拍攝啟德機場內的場景,但是佈置還沒有完成,加上美國國務卿訪問香港,啟德機場方面為了配合安保問題,勸說他們推遲拍攝時間,所以,徐帆他們也不著急拍攝機場一幕,先行拍攝其他場景。

“boss,場景已經佈置完了!”

“OK,所有人都準備好了嗎?”正在跟鄭兆強等幾個劇組主要人員交流拍攝經驗的徐帆,聽到了劇務那邊提醒場景已經佈置完成的提醒後,拿起導話筒道:“電影剛開拍,日後有的是大家忙碌的時候。趁現在銳氣正盛,我們分秒必爭,爭取早點拍完這幾幕場景,直接過渡到機場!”那邊傳來了劉青雲的擴音聲:“導演,我沒問題隨時可以。”周圍眾人也都出聲回應,徐帆點了點頭,對手中話筒喊道:“OK,第一幕第三場景第一次拍攝,A!”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他宣佈重新開拍之後,鄭兆強重新開啟了攝影機,鏡頭一轉,拍攝方向轉向了新佈置好的一張桌子上。

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本書——《北京旅遊指南》。

鄭兆強控制著鏡頭停在這本書上約莫三五秒鐘之後,一個手掌便將這本書拿走,露出了這本書後面所隱藏的另一本書——《皇帝之死》(英國人瑞英克爾所著,記錄辛亥革命跟袁世凱命運的一本書)。

徐帆認真的盯著監視器,開頭這幾幕的拍攝難度並不大,因為並未出現任何人物,要說唯一麻煩的,大概就是在後期要透過剪輯,將前面這些拍攝長度多達幾十分鍾的數十組鏡頭,剪輯壓縮到一分多鍾。

發現攝影機出現了晃動,徐帆一抬頭看到了鄭兆強已經看向了他,他知道這第一幕的第三場景已經拍攝完成,直接打了個手勢之後過度到了下一場景。

《北京旅遊指南》被扔在了一堆行李之上,道具組得到指示之後小心的控制著電風扇。可惜幾次都沒有獲得想要的效果,這一幕不得不反覆重拍了三次,才總算按照他們的想法,書頁被風力吹動,穩穩準準的停在了那本《北京旅遊指南》中的一頁。

印入眼簾的是幾個粗大黑字組成的標題——景山公園。一整面都是用文字跟幾張優美的彩色圖片詳細的介紹有關它的一切,鄭兆強小心的控制著攝影機鏡頭,將焦距對準了旁邊一張巨大的彩繪,一個身穿龍袍佩戴龍冠威武不凡的人吊死在山上一棵老槐樹上。旁邊還有幾個漢字標柱上,明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時,明思宗朱由檢縊死在當時仍被稱之為萬歲山的東麓一株老槐樹上。

1993年2月28日,美國新任國務卿沃倫-邁納-克里斯托弗應新任剛度彭定康邀請訪問香港。儘管從港美雙方對外透露的訊息來看,這一次的訪問,是美國在其剛剛遊說完加拿大跟墨西哥兩國,同意與其建立北美自由貿易區之後,將注意力轉向大西洋跟太平洋對面的歐洲與亞洲的表現。

但是,臺灣跟大陸都在密切關注著這一次的訪問,並醞釀著變化。

因為就在美國國務卿訪問香港不久之前,港府剛剛將新任港督彭定康的那份意圖為港、獨埋下暗雷的政改方案副本逞交中方,北京看出了英國人的險惡用心,嚴詞拒絕承認彭定康的所謂九二直選方案,並表示若香港立法局透過此方案,中方將另起爐灶成立臨時立法會,1995年經直選產生的立法局議員將不能過渡到1997年香港回歸後。

中英兩國的關係,因為英國人妄圖永久分裂、香港的險惡用心而步入冰點,英國人儘管沒有出面,但英國政府卻暗中指使彭定康伺機而動。在這種情況下,末代港督彭定康向美國尋求支援政改方案。美國總統克林頓透過電話直接向港府表示了肯定跟支援,此時美國國務卿沃倫-邁納-克里斯托弗訪問香港,在北京看來就是來者不善。

臺灣同樣也在密切注視著沃倫-邁納-克里斯托弗訪問香港,因為這位美國國務卿的亞洲第二站便是一水之隔的臺灣。臺灣那邊李輝輝總統雖是靠著‘反臺、獨’起家,但骨子裡卻深刻著政客的基因,他是位可以為了自己的前程跟未來不惜出賣靈魂跟國家的冷血者,在不惜偽裝自己,與大陸和平共處幾年之後,獲得了大陸的支援穩定了臺灣政局之後,他開始謀求更進一步。不僅要在影響力上更進一步,還要整個國際甚至全球的目光都看向臺灣,看向臺北甚至看向他本人。

臺灣的政局變化近在眼前,他還在等待著,等待著一個機會。一個美國對待大陸跟臺灣的態度轉變的機會!

沃倫-邁納-克里斯托弗來了,帶著其規模龐大的代表團而來。其中不僅包括美孚石油總裁、IBM全球副總裁、花旗銀行大中華區總裁、通用電氣副總裁等一批重量級美國商業鉅子,還有以**立場強硬著稱的德克薩斯州議員德洛倫斯。八十年代美國對華提供軍事技術援助時,他是美國最強硬的反對派之一。

同行的尚有不少美國電影界人士,其中最顯眼的兩位便是二十世紀福克斯的新老闆默多克跟號稱美國最有想象力的偉大導演,以拍出了《星球大戰》而名揚全球的喬治-盧卡斯。

喬治-盧卡斯的香港之行目的未知,但是卻有訊息稱,美方代表團似乎想以他的影響力,積極聯絡香港本地電影界人士,共同推動港府相關娛樂政策轉變。

至於那位二十世紀福克斯的大老闆,世界最著名的娛樂大亨默多克的目的,不用說這頭嗜血巨鱷乃是聞到了血腥味,盯上了李澤楷手中的肥肉——亞洲衛星電視。

亞洲衛星電視在香港有一定的客戶,並且覆蓋面在逐漸擴大,主要的收視使用者來自印度及中東等地區,前途可以說是光明的,增值空間廣闊,但由於啟播時間尚短,實際的收益並不大。加上李嘉誠等香港富豪期待的內地政改方案遲遲不出,為了向北京施加影響力,李嘉誠決定對整體的經營策略作重大調整,主要將通訊和傳播業務投資收縮,將不少的產業變賣換取資金回籠,短時間內便令手上的流動資金多達一百六十億港幣之巨,隨時方便投資內地或者家族整體撤離香港。

在這種情況下,骨子裡隱藏著投機者血液的李澤楷決心將衛視出售!事實上,他購買下了中信泰富所持有的亞洲衛星電視股份,形成了絕對控股之後,便對外界放出了風聲。

聽到這個訊息,多位買家都對衛視表示感興趣,其中包括美國的NBC,英國的皮爾森公司、日本的三井公司和默多克的新聞集團。然而,李澤楷只看中一個人,他就是早已有意染指香港電視事業的傳媒大王默多克。

默多克的新聞集團財雄勢大,他擁有美國的兩個世界級的大電影公司,擁有英國的《泰晤士報》和《太陽報》。然而,他的眼光早早地就放在了中國,他首先殺入香港,買下來《南華早報》50.1%的股份。接著,又入股《華僑日報》。他的下一目標是要控制香港電視,於是他盯上了香港鉅富李嘉誠麾下的和記黃埔公司經營的亞洲衛視。是的,他已經擁有了美國、英國的電視網,美洲電視網,缺的就是亞洲,收購了亞洲衛星電視之後,他就真加冕成為了世界第一位娛樂帝王。

所以,這一趟香港之行,他是懷揣著鉅額支票來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