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新劇本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劉德華的辦公室門外,徐帆敲了敲門,聽得裡面傳來一個充滿磁性的嗓音:“進來!”

“成敗在此一舉了!”

徐帆深深呼吸一口氣,努力按捺住心頭的激動,推開了門走進去。這裡面並不是很大,起碼比起一些商業大公司的高層辦公室要小了不少,唯一好的地方就是能夠由臨窗的位置遠眺。

坐在辦公桌後的是一位精神十分不錯的男人,徐帆心頭狂跳不已,儘管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跟劉德華打交道了,然而他總是止不住自己的心跳聲,畢竟,這關乎著他重生之後最重要的一次嘗試。

“你好不介意我叫你帆仔吧?請坐”

一邊示意徐帆坐下,劉德華拿起桌子上的電話,撥了一個號碼。電話那邊很快有了回應,他道:“劉秘書,給來一份加奶的咖啡帆仔,你要什麼飲料?”

“嗯,原味咖啡,不加任何東西!”

“好的,劉秘書,麻煩你再來一倍不加糖跟牛奶的原味咖啡!”

“是,老闆!”

掛上了電話,他看上去精神很好,笑著道:“這幾天帆仔的劇本我可是翻來覆去的重複著看,很有感覺不錯,不錯。無論是‘暗戰’又或者‘黑白森林’都寫得很有味道,雖然沒能看全劇本,不過從採光跟佈局你都掌握的很好,看來帆仔不但對劇本很在行,連執掌導筒的把握也很不錯!”

“您過獎了,我出生於南京,父親在南影廠工作,算是半個電影世家出身。說來慚愧,小時候看了不少香港舶來的電影,但大多數都是舶來的錄像帶,真正進入影院看過的香港電影至今尚無一部,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遺憾!”徐帆從他的話裡品出了一絲懷疑的味道,這也難怪了,一個內地小生不但寫出了原汁原味的香港電影劇本,而且還是一出手就是兩份,多少都會有些懷疑。不過還好這一世他有個好出身,出生於一個電影世家的他,完全可以將一切都推向家學淵源。

“沒想到帆仔還是電影世家出身!”

劉德華恍然大悟,“編劇跟導演不同於我們這些演員,很多知名的導演跟編劇在帆仔這個年齡段甚至還沒完成知識跟人生閱歷的積累,所以一般都要到三十歲以上甚至四十歲才能創作出經典的劇本。”

徐帆心道果然,臉上卻不動聲色的表示贊同。

“啪啪!”

敲門聲傳來,劉德華應了一聲,一個長相清秀的女秘書走了進來,手上還端著一個托盤,上面放著兩杯咖啡。

“謝謝!”

徐帆接過給他的原味咖啡,小飲了一口含在嘴裡微微回味。他並不喜歡咖啡,綠茶跟紅茶也不喜歡,比起這些沒有什麼品位的他更喜歡涼白開跟礦泉水,至少感覺還十分解渴。

小飲了一口他便放下了咖啡杯,劉德華早已坐在那裡等候他多時了,見他也放下了杯子,這才離開辦公桌對徐帆說:“你寫的那兩個劇本很好,無論是《暗戰》還是《黑白森林》均都是近些年來少見的警.匪片佳作,我想買下來拍成電影,你意下如何?”

這本就是徐帆的本意,又如何會拒絕了他的提議,當下便點了點頭笑著說道:“如果不是想自己的作品被拍成電影,我又何必寫它,自然沒有拒絕劉總的公司將它拍攝成電影的理由!”

劉德華笑著點頭,突然臉上一正,道:“帆仔,看了你兩個劇本,我覺得你很有才華,有沒有興趣加盟我們天幕公司咱們一起把天幕做到最大最強?”

他的臉上表情十分嚴肅,顯然這邀請乃是出自真心,一時間竟有種令徐帆無法決絕的感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徐帆強忍住心中的激動,重生前籍籍無名的他現在竟然有機會與劉德華這樣名滿整個亞洲的天皇巨星共事?而且還是他鄭重其事的邀請!想到這裡,他就很忍不住想要狂笑幾聲發洩心中的興奮。不過,熟知商場規則的他瞭解一件事,如果你想要達到某個目的,就千萬不能在對方面前流露出這個意圖,以此爭取來更大的利益。

起初的興奮過後,他很快想到了一些問題,一些有關天幕電影公司的問題。

如果把劉德華的演藝事業分為三個階段的話,那麼他在無線被封為“五虎將”出演包括《魔域桃源》在內的一系列優秀電視劇,這是個第一階段。然後憑藉一部《獵鷹》走紅香港,正式進軍電影界,又憑藉《投奔怒海》《旺角卡門》成為很多導演心目中偶像派的男演員,這是第二階段。

可是一直以來,劉德華被定位成偶像派,所拍攝的電影基本上都缺乏一部具有票房和口碑雙贏的戲,他急於轉型,卻不被很多導演所認可。在後世徐帆曾經看過新浪有關劉德華的採訪,他曾經親口吐露過,自己之所以要創立天幕電影公司,雖然有香港黑勢力逼他拍戲的原因,其實還有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他想自己做老闆,要拍一些自己所喜歡的電影。可以說天幕的成立是劉德華的第三階段。

可惜事與願違,天幕電影公司自90年成立以來,大都製作主流題材以外的文藝電影。除今年年初的一部《九一神鵰俠侶》大獲全勝外,幾乎所有電影都是血本無歸,這讓劉德華心理上有了壓力。按照未來的軌跡,在累積大約有4000多萬虧損時,劉德華將被迫將天幕公司抵償給臺灣片商蔡松林,而時間應該是96、97年前後吧。

徐帆跟商業片打了十幾年的交道,除了抄襲後世的經典之外,你讓他動手自己寫,憑藉著豐富的閱歷,他也能創造出一些不錯的商業劇本。可是文藝片他真心不擅長,偏偏劉德華也進入了思想誤區,非以為只有成功的文藝片才能證明他的演技跟實力。倘若他點頭答應了,以後自己是不是要在不擅長的領域裡,跟劉德華資助的那些靠著文藝片大拿特拿港臺甚至國際大獎的編劇們競爭?

以己之短同別人的長處競爭,這叫他有些猶豫不決。

不過進入天幕跟劉德華共事對他的誘惑太大了,他沉吟了一陣,才道:“多謝劉總厚愛,只是在下曾經研究過一段時間貴公司發行跟贊助的電影,幾部都是文藝色彩濃郁的作品。請恕我直言,我雖然來自內地,但打小都是跟香港電影打交道,最擅長的卻是商業片劇本的創作,文藝類劇本的創作是我的短腳。恐怕會與天幕的公司文化產生一定的不合吧?”

他這未嘗不是點醒劉德華,徐帆天生就是個偏執狂,他始終認為只有成功的商業片電影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電影。天幕公司好好的商業片不去投資,偏偏要去拍什麼文藝片。電影藝術電影藝術,倘若你拿了別人的錢創作的作品卻不能為別人賺回收益,你這個導演就不是位合格的導演,日後還有誰敢投資給你。

看看劉德華的“亞洲新星導”計劃吧,除了內地甯浩的一部商業片‘瘋狂的石頭’收回了成本大賺一筆,日後甯浩也因此成為一流導演外,其餘那些導演未來如何?

未來的中國電影也是一樣,為什麼每年那麼多的投資,別說達不到好萊塢的水平,付出了更多的資金、技術也更加先進卻連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時的高度也打不到?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中國電影陷入了商業與文藝的怪圈之中。歐美人文氣息十足,觀眾自然喜歡看更文藝一點的電影。

但是好萊塢卻沒有因此而想後世的共和國一樣盲目的拍酸腐片,而是在數十、上百部的成功商業片中,夾雜上映著少數幾部文藝片,完全能夠透過商業片的成功,帶動文藝片的市場,就算是虧了錢也買到了好名聲。

而中國這邊卻不然,眾多的文藝片齊齊上陣,絕大多數作品都是賠錢賣吆喝,除了能給電影公司、贊助商帶來些名氣外,很難創造票房收入。國內少有的一些能賺錢的大導演,拍出來的電影也多數是靠吸引廣告等方式收回成本,真正依靠票房收入的很少見。

名聲徐帆知道新成立的天幕公司需要名聲來打響公司的招牌,而在劉德華的眼中,顯然一部能拿獎的文藝片要比一部能破記錄的票房鉅作來得容易的多。可笑之餘,他也禁不住要感慨,正是因為香港能上票房紀錄的好劇本的求不到,才導致這種病態的價值觀的出現。可笑香港影視圈一邊重複著這種悲劇,一邊還不願意投資重金扶持跟培養編劇層,只能說,香港電影的沒落跟中國電影的無法崛起乃是自食禍根!

劉德華的笑聲打斷了徐帆發散的思維,他走回自己的辦公桌,從桌上拿起桌子上的那個牛皮紙包,正是十幾天前,他投給劉德華的兩個劇本。

“帆仔,你這個問題有些問題。天幕畢竟是個新公司,你也看到了,我們公司其實現在並不是很大,也吸引不到更多的優秀人才加盟,所以我們需要名氣、需要威望。而名氣跟威望怎麼來?無非是公司能拍出拿大獎跟佔據年度票房總榜的作品。我看你這兩部作品就非常好,我有意買下來親自主演,然後邀請幾位一流明星,拼一把未嘗不能進入年度票房榜。”

他看向徐帆,懇切的道:“怎麼樣帆仔,來天幕幫我吧。我看得出來,你是一個有心的人,所以,只要你願意來,有什麼條件你儘管開!”

走到徐帆身邊,他沉吟道:“至於你的這兩部劇本,這樣吧,我給你十萬一本加本埠5%的票房分成你看如何?日後你的劇本只管遞給我,若是還是這種水平的,我給的價格只高不低,絕對不會虧了你的,你看如何?”

這已經是香港第一流編劇的價格了,香港電影素來重視監製、導演跟明星,不注意編劇等幕後工作者,這導致如黃百鳴、韋佳輝、杜琪峰、陳嘉上之流的頂級編劇,才能獲得一部劇本30萬-80萬港幣不等的收入。如好萊塢那樣,一個劇本賣出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美元的價格,在香港想都別想,不現實!

可以說,劉德華給他的價格已經很高了,因為一旦他的兩部劇本票房過千萬,平均一部他便能夠獲得二三十萬的票房分紅,不誇張的說,他僅靠兩部劇本賺得錢便足夠在香港買一棟別墅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