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81)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支書說:“有,但是人太少,根本管不過來。我們整個石橋鎮才五個民警,十天半月也不到村裡來一趟。有的農戶報案了,派出所開車到村裡來一趟,登記登記,就沒有下文了,靠他們破案,根本沒門。小偷根本不怕他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首長說:“你反映的這些問題很好,很重要,謝謝你。農村存在著嚴重的警力不足,導致農村的社會治安有嚴重惡化的傾向,這個問題值得重視。農民種地沒有積極性,種地賠錢,這是大事,關係到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我看我們下一步,要把農業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現在中央正在研究,取消農民的農業稅,開始給種糧的農民發糧食補貼,今後種糧不僅不交公糧了,國家還給農民錢。對化肥、種子、農藥等農業物資,要控制價格,不得隨便漲價,讓農民種地有賺頭,這樣,你們就有積極性了吧?

農民們一聽,都說:“要是那樣就太好了,我們農民誰不願意種地啊?!種地還不納糧,國家還給我們發補貼,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啊?”農民們還有些將信將疑。

首長說:“我告訴大家,中央正在出臺細則,馬上就要在一些地方搞試點,如果可行性高,會很快在全國推廣的。”

農民們都笑了,紛紛說:“感謝黨中央,到時候我們會敲鑼打鼓放鞭炮好好慶祝。”

會場的氣氛一下子輕鬆起來。

坐在旁邊的王一鳴此時也輕鬆地笑了起來。剛才他聽了村支書的發言,看到首長的表情很凝重,心裡一下子緊張起來。他怕農民們的講話過於直接,說的事實太沉重,把首長的心情給破壞了。

現在的大領導到基層,說是調研,其實基本上都是走馬觀花,說是要瞭解基層的實際情況,其實他們這樣大張旗鼓地下來,根本是看不到什麼真實的情況的。除非像古代的皇帝一樣,微服私訪,那樣才能看到最真實的一面,現在他們提前已經把通知發到地方了,地方上的官員有的是時間弄虛作假,反正大家知道,都是走過場而已。

中央領導不搞突然襲擊,微服私訪,而是喜歡向地方領導打招呼,甚至調研的整個線路都是出自地方領導的層層把關,你說這樣的調研除了勞民傷財,還有什麼積極意義嗎。大家都是做樣子而已,好拍新聞讓全國老百姓看。對這樣的調研,王一鳴覺得好無聊,好無奈。所以,他覺得,調研本來是領導幹部很好的一個接觸群眾、接觸基層的機會,如果大家都認真對待,不弄虛作假,真是能夠發現問題,密切領導幹部和群眾的關係。如果滿足於應酬、糊弄群眾,那還不如不調研,在辦公室待著,至少還能夠節約些人力、物力、財力。大人物下來一趟,那得消耗多少東西啊!專機、專列、專車,吃、穿、用再加上住宿,安全保衛,像中央政治局常委這一級的領導下來,驚動的人最少幾千人,花的錢簡直是說不清。要是連基層的一點實際情況都看不到,就太沒有價值了。

所以,當秦書海彙報接待方案的時候,說按照慣例,參加座談會的人都要提前安排好,說什麼不說什麼,都要統一口徑,不能讓那些農民亂說。不然到時候萬一引得首長不高興,會對我們西江省的印象不好。

王一鳴想了想說:“以前都是這麼做的?”

秦書海說:“幾乎都是,所有和領導接觸的人,都要經過培訓,就像演戲一樣,確保萬無一失。”

王一鳴說:“這一次別那樣幹了,是什麼就是什麼,我們要讓中央領導看到基層最真實的一面。這樣的調研才有意義嗎!”

秦書海說:“萬一出了問題怎麼辦?”

王一鳴說:“我看這一屆領導的作風不一樣,首長不是說了嗎,要看基層最真實最困難的情況,如果我們弄虛作假,被首長當場揭穿,到時候更難看。這一次我們不搞提前排練,要讓首長看到原生態的情況。一是一,二就是二,不搞那些花架子了,也不怕亮醜。”

秦書海說:“好,我這就通知老孔去,讓他這一次實事求是。”

剛才看到首長的表情越來越凝重,王一鳴的心裡也忐忑不安起來。他怕農民們不知道輕重,什麼話都往外面撂,把首長弄得下不來臺。

現在看來不錯,首長對農民們的發言沒有反感,相反,還非常理解農民們的心情,於是王一鳴的心情也放鬆起來。

發言繼續,現在農民發言的積極性很高漲,一個一個爭著說。

一個六十歲出頭的農民說:“我說幾句啊,各位領導,我今年六十二歲了,我現在最關心的事情就是我的兩個兒子到如今還找不到物件。我大兒子今年四十歲了,二兒子三十八,在我們農村,十七八歲的姑娘就有生娃的。男人最多到二十五六歲,如果還沒有結婚,就是大齡青年了。我這兩個兒子,眼看著這一輩子就要打光棍了,我實在是想不明白,我的兒子論長相、經濟條件,總比我當年強吧,我1961年結的婚,正是三年自然災害最嚴重的時候,那個時候,全國幾乎都在鬧饑荒,我們這裡好些,風調雨順,糧食雖然不多,但吃的還不發愁。那個時候,從四川、貴州等地,跑過來好多婦女,三十多歲、四十多歲的女人多得是,我們村子裡還沒有找到老婆的男人,隨便都可以領一個,村子裡連啞巴、瘸子,都可以找一個長相好看的四川女人、貴州女人。那些女人年輕不說,還特別能幹。有的找的男人都比自己大二十多歲。她們也不要求什麼,只要讓她們留下來,能夠吃上飯,餓不死,她們就願意跟男人過日子。”

首長笑著問:“你就是那個時候找的老婆吧?”

農民說:“我不是,我老婆是本地人,鄰村的。我那個時候是二十歲剛出頭的後生,俊著呢!說媒的一個接著一個。我還挑了幾個呢,才決定和我老婆結的婚。”

首長笑了,說:“你當時挺有吸引力的嗎?”

農民說:“那個時候農村姑娘出嫁,不講究啥,就是小夥子長相過得去就行了,反正都是生產隊,大家收入都差不多,靠工分吃飯,誰也不比誰多多少。”

首長問:“村子裡像你兒子這樣的情況多嗎?”

農民說:“多,三十歲以上的光棍漢,我們村少說也有二十多個。”

首長問:“為什麼呢?是你們這裡姑娘少,男女失衡?”

農民說:“姑娘不少,我覺得在我們鄉下,姑娘比男孩子還多一些呢。有的家庭為了生男孩,結果生出來一群姑娘,直到生一個男孩子出來才作罷。我們這裡,一家三四個姑娘的人家,多得是。”

“既然姑娘那麼多,怎麼有那麼多光棍漢呢?”首長不解地問。

農民說:“姑娘再多,她們也不嫁窮人吶!要我看,現在的女人勢利得很,以我們村為例,稍微漂亮些的姑娘,都進城打工去了,或者早早就出嫁了,她們更願意嫁給城裡人或者鄉下家庭條件比較好的人家。沒有幾個願意嫁給農村人,在家裡務農了。還有的女人乾脆給有錢人當二奶了。請問首長,這個問題國家還管不管了?現在有錢的男人,找多少女人都沒人管,包二奶,找情人,想霸佔多少就霸佔多少,這樣下去,找不到老婆的男人不是越來越多嗎?!女人就那麼多,有錢人多吃多佔,窮人怎麼辦?只能是打光棍了。”

首長點了點頭,表示認同他的觀點。

王一鳴在旁邊聽著,很佩服這個農民的勇氣,他反映的確實是事實,現在我們這個社會的男女關系,確實是前所未有的混亂。在城市裡,一方面是很多大齡女青年找不到合適的男人,成了“剩女”。一方面是很多女人為了金錢或者為了解決自己的生理需求,心甘情願地給一些有老婆的男人做情人,或者二奶、三奶。而在廣大的鄉村,卻又有大量的光棍漢這個群體的存在,他們在農村找不到老婆,就到城市裡打工去了,天長日久,自己的生理問題總要解決解決吧,於是那些低檔的街道邊的按摩店、美容美發店,就成了他們經常光顧的地方。因為在那裡活躍著一個為農民工和城市的低收入群體提供性服務的人群,她們就是從鄉村或者城市的低收入家庭走出來的,因為各種原因,最後走上賣淫道路的城市妓女,她們用自己的身體,在為這些人提供性服務的同時,自己也獲得了一份收入,養家餬口。但是這裡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社會醜惡現象,什麼賣淫**、吸毒販毒、黑社會、性病、艾滋病、拐賣人口等等等等,這裡面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是城市管理的難點和熱點,讓各級政府都非常頭疼,找不到治本的辦法。(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