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段仲儀的反思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段仲儀知道,自己若是不對手下加以強調的話,以他對於這群人的瞭解,恐怕這群跟隨自己早年衝殺的兄弟們真能幹出綁票的事來!

現在寶島的相關部門本就對於這樣的事情比較敏感,若是他們真在這個風口浪尖搞出什麼出格的事情的話,屆時失敗沒被人抓還好,萬一被人抓,那真是得被拔出蘿蔔帶出泥的!

所以段仲儀才會特意強調一番,看著這群還在猶豫的人,段仲儀是真的發現自己的提醒很有必要。

這世間就是有很多人你不說明白的話,他們始終不會明白,暗示沒有用,只能明示。

段仲儀作為老闆他很明白這一點,所以並不會因此而生氣,只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小虎隊的模式你們考慮一下能不能走,要不我們也推出一個類似的組合試試,就算不能搶佔市場,起碼也得把市場搞亂吧!”段仲儀這般問道。

倒是一旁的李中盛說話了:“我認為沒有必要搞這樣的事。

小虎隊第一個搞是天才,第二個搞的就是蠢才了,更何況我看其他公司也推出了類似的組合,但根本沒有任何效果!”

跟風這種事不止是香江有,寶島也存在。

一個組合成功以後,馬上有一堆公司馬上會跟風推出類似的組合,想要趁機進場撈一把。

雖然確實有公司剛剛入場的時候還能撈一點甜頭,但整體來看卻基本都是炮灰。

市場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當一個事物的主體在市場上足夠大的時候,這個時候其他進場的所有同型別產品都會天然被拿來做比較。

這其實根本沒有可比性,因為那個作為主體的事物本就在主導市場,拿其他人對比本體,除非其他人可以超出太多,否則天然就比本體低一等!

這其中就有一個概念叫先入為主。

第一個成功開啟市場的組合小虎隊對於舞臺有天然的統治地位。

即便這個時候有另一個和小虎隊實力相當,同樣主打青春,主打偶像的團體出現,人們也會說他們是小虎隊第二,或者說沒有小虎隊好。

這就是那個奇怪的現象。

至於做的比小虎隊更好……

說實話,有那個實力去重新打造一個全新的組合,搞一個全新的賽道它不香嗎?幹嘛非得和小虎隊這樣級別的選手搶市場?

這不是腦殼有包嗎?

當然,也不能否認真可能有類似的一根筋的公司,就是要走這個道路的同時還能保證質量……

那這個時候或許真能讓他們可以搶下一個市場來。

不過這個時候作為第一個成功進場的組合還有一個其他的隱藏屬性,那就是情懷。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過這玩意屬於多年後的東西,恐怕很多組合都堅持不了那麼久。

話說回來,說回李中盛的表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說的確實不差。

寶島的一眾小公司想要複製小虎隊的奇蹟,然後也模仿著動聽音樂最初的辦法,就在各個中學和大學裡挑選出幾個少年組合起來。

甚至為了更快的掙錢,這些少年們有些甚至連專業的舞蹈和聲樂都沒有培訓多久,就直接給安排出去掙錢走穴了。

這樣一批專業素質並不強的組合一開始看個一兩下還行,但這次是真的大批量出現啊。

各種奇奇怪怪的組合如雨後春筍一般,生怕趕不上小虎隊的熱度,恨不得給這些少年們插上兩雙翅膀。

只可惜這樣一個個粗製濫造的組合別說糊弄觀眾,就連他們自己人都很難糊弄過去。

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這些組合來的快,去的也快,彷彿是一場夢一般。

夢開始的時候,資本大規模在各個學校裡挑選少年,給各種少年開出各種誘人的條件;

夢醒的時候,少年們突然發現從前的各種條件通通離自己遠去。

最恐怖的是,這群少年因為見識了花花世界,見識了更加精彩的世界,心就很難再靜下來安心學習。

他們一門心思想要再次成名,再回到那個萬眾矚目的日子中去。

段仲儀顯然也沒有真想要去複製小虎隊的路線,畢竟這麼一個吃力不討好的活從來都不是滾石這樣的大公司會考慮的。

他們確實有些實力,但不代表他們不會去評估風險!

這話題也就在段仲儀這裡結束了,他隨意說了一句以後,突然又開口道:

“接下來我們討論一下,我們進軍香江會不會太過草率了?換句話來說,我們進軍香江的時機是否並不太適合!”

這是段仲儀思索良久後才開口說的話。

這話若是在幾個月前那個小虎隊風頭正盛時,而香江又風平浪靜的時候就並不太合適。

但眼下的情況也看到了,香江樂壇的黑暗時代並未過去,“譚張爭霸”的陰影始終籠罩在香江的樂壇上空。

而他們剛剛衝過去,就正好一頭撞進了香江這個巨獸的口中!

他們作為非香江本土公司,並不太理解“譚張爭霸”的威力,一直到真正參與其中,他們也才真正明白過來身處其中的香江公司有多絕望。

那何止是沒有任何希望,簡直就是不給你任何出頭的機會啊。

瘋狂的粉絲們只允許音像店裡賣一家的唱片,膽敢有哪家店同時賣兩家的唱片,賣兩家的海報,相關粉絲甚至能在店裡先幹一架。

但如果是只賣一家的唱片,瘋狂的粉絲又可能會把音像店給包圓……

也就是在這樣的現實前提下,香江的音像店老板們也涇渭分明的分成了兩派。

至於其他人的唱片,和龐大的譚張粉絲群體相比,其他人的唱片真的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這樣就行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譚張的粉絲群體瘋狂掃貨的同時,其他人的粉絲甚至連自家藝人的唱片都很難找到,只能轉而投向譚張其中一位。

這樣的前提下,譚張強者恆強,其他人弱者更弱,音像店老板們也因為站隊掙得盆滿缽滿,心滿意足。

或許真正受傷的,就是那些真心付出真金白銀的粉絲和兩個歌手自己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