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海洋捕撈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砰~

傳國玉璽蓋在了《對許家莊借款契約》的左下角。

皇帝朱由檢的大名也籤了上去。

借款契約即刻生效!

而230萬塊的銀元(借款+鹽稅)。

還有8000石的極品雪鹽。

從今天晚上開始,就會以惜薪司採購柴薪的名義,秘密的運入皇帝內帑,膽敢有洩露訊息者,殺無赫!

沒錯。

在關外大凌河城被圍的軍情,傳入到崇禎耳朵的那一刻起,他就沒有別的選擇了。

只能立刻跟許家莊的代表簽訂借款契約,等不了群臣那邊了。

因為許家莊的銀子、雪鹽,早就提前運送到了京城,只要契約一簽,銀子雪鹽馬上到手,實實在在一分不少。

而文武百官那邊呢?還在琢磨著怎麼打嘴炮呢,一兩銀子都見不到,更沒有相應的籌款動作,打定的主意,或許是先爭取讓皇帝同意鏟滅許家莊,再籌錢招募兵馬,滅了許家莊後,再從繳獲中拿出部分錢財打發皇帝,如意算盤打的非常響。

問題是大明有那個時間去等麼?

關外的建奴大軍,會給大明充足的時間麼?

至少朱由檢是不可能等待下去了,誰先給銀子就先簽哪一邊,就算許家莊掏出的銀子,要稍少一些,但關鍵是能馬上到賬,比群臣們給的那些畫餅強太多了。

銀庫中。

開啟一口口的箱子。

撫摸著那一枚枚簇新的、邊緣有著刻紋,光滑發亮,吹一口氣就能發出清脆聲響的銀元,已經隔了大半年沒怎麼摸到過錢的崇禎,深深陶醉了很長一段時間,鼻翼聳動用力吸了吸,這股金錢的味道讓他非常沉迷,眯著眼一時不願清醒。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天可憐見,作為皇帝他真沒有貪財的毛病,一心一意都是為了這個大明,只是他的內帑長期空的能跑老鼠,一年到頭的大部分時間,連銀子都摸不到,窮的令人落淚。

這次,又有一筆不小的款項入庫,此刻他沒有別的請求,只希望這批錢財花的時間能長一點,能堅持的更久一些,不要再三兩下就花完了,一定要花在刀刃之上。

“密之,裡面的30萬銀元,你馬上帶人提走吧,你的皇家農莊計劃需要的啟動資金,朕馬上給你。”

“謝陛下!”

旁邊的方密之拱手深揖,有了這筆銀兩,馬上就可以找許家莊採購大批裝置和物資,如鋼製農具、抽水機、良種、農藥等,不必什麼都買,在許家莊的基礎上大大簡化,每座皇家農莊花個3萬兩,勉強也夠用了,第一批十座的皇家農莊,明年就能取得一定的成果了。

“陛下,這筆借款來之不易,萬不可讓朝中群臣知曉,據許家莊的情報調查,朝中大臣大多貪腐,去年給陛下的那筆借款,被那些大臣們弄走後,大部分進了他們的私囊,極少用到實處,把錢給他們就是白白打了水漂,最好不要讓他們經手,否則借來再多的銀子也沒用。”

擔任皇莊總管的方密之,在離開皇宮,準備下鄉實施他的皇家農莊計劃前,不忘提醒皇帝道。

“朕知道了,這一次,朕寧願把太監派出去,按照名冊一個個的唱名發錢,也不會再給朝臣們經手錢財的機會了。”

朱由檢惡狠狠道,透過這段時間與方以智的交流探討,對大明最基層的情況,他算是非常瞭解了,朝堂文武百官的腐敗問題,更讓他感到觸目驚心,無數次動了殺心,不可能再像以前那麼天真無知了。

總而言之,方以智這段時間的輔左,不僅拓寬了崇禎的眼界,也瞭解到了非常多的民間疾苦與大明各階層真實狀況,成長了不止一點兩點,有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

他不再是曾經的那個崇禎了。

只是方以智要離開了,要下鄉幫他整頓皇莊了,關係到了後續一系列計劃的成敗,無法長期把他留在身邊提供建議良謀。

只能一路相送三十裡,緊緊拉著方以智的手,多次表示不捨。

方以智感動到無以復加,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的報答陛下,不負君恩,幹出一番的好成績。

只是就在方以智走的第二天。

眾位內閣學士與三省六部的大臣,聯袂入宮覲見,說有極要緊的大事商議,以及要商討如何應對關外的戰事,朱由檢同意接見。

皇極殿內。

“陛下,我等得知,許家莊送來的兩百多萬銀元,已連夜送入陛下的內帑,不知可有此事?”

閣臣吳宗達開口的第一句話,就如同晴天霹靂,在崇禎腦中炸響。

無窮無盡的轟炸再次開啟。

……

八月一日。

如皋縣,海港城。

前段時間,許遠把自己的常住地點,從許家莊總莊,搬到了海港城這邊,一同搬來的還有十幾位的許家莊高層。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海港城的規劃面積更大,各類基礎設施更加完善,需要從現代社會搬運過來的物資最多;其次,許家莊的發展戰略,以後要明顯的側重于海洋,雖然內陸的集體莊園同樣重要,但海洋代表的是更廣闊的發展舞臺,將管理核心轉移到海港城,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最近這些天,許遠最為重視的一件事情,就是他花了兩個億,從現代社會找船廠定製的二十艘250噸級的電動漁船,已被他轉移到了海港城,然後安排了大批的漁民漁工,負責這些漁船的操控和使用,為此許遠甚至親自擔任培訓官,按照電動漁船的操作說明手冊,跟漁民漁工們,在船上一起摸爬滾打了多天,大部分時間都待在風浪較大的海上。

讓本來沒有暈船暈車毛病的許遠,居然吐了好幾次。

但沒辦法,這二十艘的定製化漁船太先進了,採用了全電推進系統,使用重約二十噸的鈉電池儲存電能,充滿電後,在12節的經濟航速下可行駛300海里,另配備一臺80KW的備用柴油發動機,以及能儲存一噸柴油的油箱,在電池電量耗盡情況下,使用柴油發動機,以12節航速也能行駛300多海裡。

總之許遠要求的技術指標是:這二十艘的漁船,能夠捕撈港口半徑500公里範圍裡的海魚。

另外還裝備了陀螺導航儀,燈光誘捕系統,聲吶追蹤魚群系統,快速冷凍艙(二十立方米容量),和小型探測雷達等裝置,正因為各類裝置過於先進,價格自然非常昂貴,達到了1000萬元一艘,這還是走量優惠價。

有了如此先進的漁船。

經過一番嚴格培訓,今天許遠還是親自上船坐鎮,第一艘漁船正式出海,執行第一次的捕魚任務。

很快。

‘海洋1號’捕魚船離港不到二十海里,聲吶系統就探測到了大批魚群活躍的蹤跡,當即加速到二十節時速,追上了魚潮,然後迅速拋下一張高強度的尼龍拖網,展開後能覆蓋上千平米的區域。

“起網!”

“絞盤收快一點。”

“上來了,魚上來了!”

“起吊機,把魚倒入魚倉!”

譁啦啦的聲音中。

容積達二十立方米的魚倉,頓時被填滿了大半,裡面大黃魚、小黃魚、石斑魚、紅頭魚、八爪魚、娃魚、鰻魚等等,還有螃蟹、龍蝦、海螺若干,那活蹦亂跳滿天飛舞的場面,令人無不面露喜色。

由於魚倉沒有裝滿,眾人又下了一網,二十多分鍾後,比第一網還多的魚蝦被撈了上來,頓時堆滿了魚倉,甚至少部分溢了出來落回海中,無奈放棄。

即兩網便讓船艙滿載,不得不掉頭返航。

而看著滿滿一船艙的魚獲。

負責操控船舵的吳掌舵老淚落了下來,激動的道:“太多了,太多了,老夫打了一輩子的魚,恐怕還沒有今天這兩網多。”

船工洪守田道:“太嚇人了!這海里的魚這麼多,只要捕個幾船,我等一輩子都吃不完了。”

負責控制絞盤的孫海生也感嘆道:“捕魚如此容易,以後再不愁沒有魚吃了,想餓死都不可能了。”

最激動的其實還是許遠,他喃喃的道:“古代的環境太好了,只是近海的魚就無窮無盡,也沒有競爭對手,資源豐富到難以想象!海洋捕撈,必須大力的發展!”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