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崇禎的困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崇禎這幾年搞的改革,可以說是成功了,但又不能算作完全成功,只能說情況得到了改善,卻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善。

即治標不治本,且對財政方面的依賴性非常大,方方面面都要花錢。

雖然在財政收入方面,大明戶部的稅收,已經增加到了1億5千萬銀元級別,是前幾年的好幾倍,數額相當的可觀,不僅農業稅增加了,城市商稅也能收上來了,並且制定了新的官員考核標準,就與徵稅掛鉤,能收上稅多的,把當地發展的好的,就能迅速的升上去,若是收不上稅,反而折騰的民怨沸騰的,自然是直接罷黜,被一票否決。

另外,大明皇室這幾年透過開辦皇家工廠,大力經營皇家農莊,加上商業收入,許家莊支援的收入,內帑的歲入,也增加到了8000萬銀元級別,也是相當可觀的數字,這在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

兩塊收入加在一起,就是2.3億銀元的巨大數字,相當於從每位大明百姓的頭上,徵稅1銀元左右。

即錢確實是收上來了,而且也成功的受到了,證明改革的效果確實有了,當初追求的目標達到了。

但……

朱由檢就是快樂不起來。

根本不覺得這叫成功,反而覺得非常的憂慮,非常的不公平。

因為他這個皇帝,需要承擔的責任實在太重了。

不是今天這個地方出現了水災旱災,就是明天那個地方發生了叛亂,然後文武官員們,就是上奏摺要錢表演的時候到了,動輒就是要幾十萬幾百萬銀元才能解決問題。

忠於皇室的‘勇士營’,目前人數增加到了十萬,全部培養成了精銳,戰鬥力非常不錯,圓滿完成了許多次的任務,十分可靠且值得信任,但為了養活這支精銳之軍,每年的軍費開支,都增加到了兩千萬之多,還不包括其他地區的開銷,如果在軍費上的投資不足,又會發生這樣那樣的問題,爆發各種亂象,從而戰鬥力嚴重下降,故而只能增加,不能減少。

還有大明各地的治理,雖然經過好幾次的打擊腐敗行動過後,貪官的數量確實是大大減少了,有大批清廉官員得到了重用,只是地方的治理,不管是修條路,造一座小橋,還是做點任何小事,都得花錢才能去做,在推行一些政令時,也會付出不小的成本,即不花錢的話,不管多麼好的政策,都不可能得到執行,更不會受到百姓的歡迎和擁護,反而多做多錯,落不了好的結果。

這方面的問題,早在好幾年前,改革剛剛推行的時候,就遇到了。

發現要治理好大明這麼大的一個帝國,付出的成本,可謂難以想象,即統治成本高昂。

後面當然也找到了一些解決的辦法,比如說跟商人合作,把一些任務外包出去,或者乾脆就把司法職權,直接交給了許家莊,而許家莊的專業律師,就可以透過幫人打官司賺錢,實現了司法體系的盈利,還能保證基本的公平正義,受到了許多大明百姓的歡迎,故而遇上什麼矛盾糾紛,都喜歡找許家莊的法庭解決,反正敗訴者會付錢,而這類業務,交給大明官員的話,毫無疑問就是腐敗的溫床,不知道會製造多少冤假錯桉,帶來多少的不公平。

最後五六年的改革下來。

朱由檢驚訝的發現,朝廷的財政收入,是增加到了2.3億之多,但支出也超過了2億,最多結餘個幾百萬銀元,偶爾還會超支,根本攢不下什麼錢。

真的做到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個幾個字,用於個人享受的金錢非常至少,完全能用節儉來形容。

可為什麼就是咱不下來錢,實現越來越富的目標呢?

一方面是因為物價在上漲,貨幣的購買力出現貶值,導致開銷每年都在增加,大大抵消了增長的部分。

其次是花錢的地方太多了,大批官員的俸祿,軍費開支,皇室開銷,地方救災賑災支出,教育支出,醫療支出,鼓勵海外開拓等等,每一塊都要消耗資金,而且不能不給,否則就會出現一些亂子,帶來破壞性的惡果和損失,將比省下的那點錢要多得多。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包袱太多太大太重了,足足2.5億的人口,哪怕是有十分之一需要經常去管,那也有2500萬人之多,在他們每人頭上花個十塊銀元,朱由檢就要破產了,又會陷入到入不敷出的赤字狀態。

如果能把這些包袱都甩掉,輕裝上陣,只為自己享受而改革的話,朱由檢早就過程極其安逸舒適的生活了,根本不可能才三十歲出頭,就長出了不少的白頭發。

因為這是責任!

是不能甩掉的義務!

更是皇權的真正的代表,如果徹底失了這些民心,或許皇權也就走到頭了,被百姓們拋棄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話雖是這麼說。

看看如今的許家莊,管理人口只有六千來萬,但總的經濟總量,達到了300億銀元級別,財政收入100億,幾乎是大明收入的五十倍,差距沒有縮小,反而還在擴大,讓朱由檢多次感到絕望。

許家莊這個變態根本比不了就算了,可是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據說關寧軍的年盈利,也從1億銀元左右,增加到了如今的6億,比朝廷還富三倍,擁有三十萬的極其精銳的大軍,火器化率100%,早就具備了滅掉朝廷的實力,之所以不動手,對那個高高在上的皇帝寶座沒興趣,也是學習了許家莊的思維模式,不想承擔那麼多的負擔和責任,不如自己賺錢自己花,過著極其奢靡浪費的日子,美女的數量一樣不少,過的比皇帝還要自在,何必去追求那個皇位,搞的幾百年後,又是一場對兒孫們的災難與折磨,與其如此,追求富貴千年的世家,無疑是個極其不錯的選擇,香的不得了。

還有福建鄭氏集團。

浙江海商集團。

都實現了年利潤破一億的目標,過的比大明皇室還好得多。

甚至還冒出了好幾家新的商業家族,也是一個個賺錢極其厲害,比如石柱的馬家,已經成了紡織業領域的霸主,年收入超過五千萬,利潤也十分可觀。

乃至就是一些投資眼光不錯的藩王,年收入也達到了一千萬的關口,過上了小康的生活,還帶動石柱百姓,走上了共同富裕,得到了《東方時報》的高度評價,認為是最好的經濟可持續之策,而不是任由財富向少數人手中集中,導致不公平現象十分嚴重。

有時候。

看到那一個個發展的極其迅速的勢力,朱由檢非常的羨慕和嫉妒,還有就是濃濃的後悔,感覺自己這幾年真的是在瞎折騰,就算弄出了不少成果,讓數以千計的貪官人頭落地,贏得了不少百姓的民心,但就是攢不下錢啊,反而感覺越來越窮,有很多新出的諸如電視、遊戲機之類的新產品,不敢去購買和消費,生活水平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私下裡,感到越來越後悔的朱由檢,常常陷入自我懷疑的狀態,在周皇後耳邊進行滴咕,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梓潼,朕這幾年辛辛苦苦,一心中興大明,搞的頭髮都白了不少,一個月才敢休息一天,感覺活的越來越累,可那些官員,為什麼就是那麼不省心,天天給我找麻煩,天天伸手要錢,去辦實事,說是要讓大明實現繁榮增長,雖然大明也確實增長了,是比過去繁榮了很多,就快要能比肩過去的漢唐盛世了,可我只覺得累,沒有太多的開心,而且朕知道,只要朕一放鬆,只要朕每天少看半個時辰的奏摺,大明的某個地方,就可能會出亂子,就得不到合適的監管,慢慢的天高皇帝遠,再次變成以前那個樣子,百姓們又得繼續回到黑暗的日子,因為我不能看到或知道他們正在吃苦,我成為了一個昏君。”

“但想要當一位明君的壓力實在太大了,也太累了,還不能安心享受,這也是為何過去的數千年,昏聵之君,遠遠多於聖明賢君的原因,但朕繼續這麼累下去,不知道能不能活過四十歲?而朕一旦倒下了,略微好轉起來的形勢,馬上就會回到之前的那個樣子,要不了幾年,就會前功盡棄,大明繼續變的更爛,無可救藥。”

“還是許家莊過的好啊,尤其是那個許遠,他確實是有大智慧的人,居然做到了不怎麼打理俗務,富裕繁華的許家莊內部,卻一點都不亂的地步,朕低估他了,朕其實應該向他好好學習的,之前他的《國王莊園計劃》,朕應該研究學習一下的,而不是不假思索的拒絕,哎,現在我聽說朝鮮王國的國王莊園,幾乎不怎麼管莊園之外的百姓,全部丟給那些地主鄉紳,一心只顧著發展跟發財,不用再理會那麼多雞毛蒜皮的小事,只要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行,每年的財政盈餘,卻有兩三百萬之多,過的不比朕差多少。”

“哎,當皇帝太難了,這當家過日子真的不容易,以前我還經常想著幹掉這個對手,解決那個敵人,現在,我只想處理的政務能少一些,讓我有多一點的時間,陪陪你跟孩子們,這些東西,跟江山社稷一樣的重要。”

朱由檢抱著懷中的周皇後,忍不住表露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現在的他,真的不再是以前那個充滿了憤怒與衝動,時刻想著幹一番大事的年輕君王了。

他知道了管理一個國家的不易。

更知道要做好一些事情,更加的不易。

更加明白,那些沉甸甸的責任,大明兩億多百姓的命運,壓在自己一個人的肩上,這真的非常沉重,他有點承擔不住。

而且就算他成為了千古一帝,萬古明君,那也只是一時的輝煌,能持續個二三十年都很不錯,而輝煌過後,往往就是衰敗和混亂,大漢如何,大唐帝國也是如此,再好的盛世,都是曇花一現,不能持久,無盡的混亂和麻煩,才是歷史的主角。

他朱由檢能做到的極限,估計也就是歸類到明君一類裡面,想擠進前十都有點困難,他的手腕和魄力,真的比較一般,面臨的對手和局勢,也極其的複雜,皇室根本不能輕舉妄動,而許家莊之類的勢力,也都是對對外擴張興趣十足,對造反似乎不感興趣,故而大明帝國境內,氛圍是無比的和諧,每個人都在想方設法的做生意,合作氛圍濃厚,治安得到改善,盜匪被剿滅一空,從而營造了一個極其安穩,如同盛世的重商環境,以便獲得更多的利益。

偏偏朱由檢堅持的老一套,只會帶來巨大的負擔和壓力,根本帶來不了多少的好處,即便弄個千古一帝的名聲,受到百姓的愛戴,但皇室從中撈不到多少的好處,只能鞏固統治秩序,延長百十年的國祚。

實際利益方面,是嚴重失分的。

若是皇室也追求利益的話,選擇《國王莊園方案》,搞一個統治大明的“皇帝莊園”,圈佔一塊最好最肥沃的土地,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並且掌控官員的人事任免權利,剩下的基本不怎麼管,百姓們的農業稅和丁口稅,永久的免了,減輕他們的壓力,把官員的人數,從至少百萬級的人數規模,縮減到十萬以下,再讓各地自由發展,皇室只掌控最為重要的工業體系,吸引和培養最優秀的人才,提供大量的商業發展機會,估計最多五年,皇帝莊園就能騰飛,負擔也大大減少,皇室賺到的利潤,也能輕鬆破億,並攢下大筆的餘額,皇室也能過上高質量高消費的生活,朱由檢更不必每天花十多個小時,在那枯燥的處理政務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所以說,朱由檢確實是心動了,產生了躺平鹹魚的想法,理由也十分充分,他累死累活,當了千古一帝又如何,若是後面的皇帝昏庸敗家,他營造出再好的局面,也會被迅速敗掉,根本沒有意思。

換成國王莊園模式的話,省心省事不說,統治體系也能變的更加穩定,即便會冒出各種各樣的地方豪強,乃至是強大軍閥,但他們發展的再好再強大,也不具有皇室所擁有的幾項大優勢,即便發起挑戰,皇室不一定處於下風。

更何況,皇室已經跟許家莊,結成了牢固的聯盟,一旦有事,許家莊出兵幫忙,這可以擊敗一切的對手和挑戰者了。

前提是一定要搞好跟許家莊的關係。

而他的這些躺平想法,皇后周玉鳳聽了後,也發表了她的觀點。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