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崇禎笑的美滋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五月十日,1號太子莊園的甘蔗正式收割。

十三日,全部收割完畢,並在白糖廠加工完畢。

合計得到白糖55600餘石,總產量相當不錯。

十四日大早,這些白糖就全部裝上海運貨船,以十八節的較快航速,直奔天津港而去,預計三天後抵達。

而這只是第一批而已,屬於皇室的甘蔗莊園共有六座,其它五座莊園種植的甘蔗,這段時間也會陸續成熟,預計都帶來不少於五萬石的白糖,乘以六,合計三十萬石以上,可謂相當不錯。

實際上!

在海運貨船剛滿載白糖出發的時候,透過無線電報以及郵遞員的跑腿送信,皇宮中的皇帝朱由檢,就得到了1號太子莊園甘蔗豐收,白糖已經裝船起運的好消息。

足足5.56萬石!

白花花的高品質白糖,數量足有這麼多。

興奮。

然後就是高興和興奮,他迫不及待的與周皇後分享了這個巨大喜訊。

“梓童,五萬多石的白糖啊!這東西價格可是比糧食高多了,京城這邊糖價180文/斤,高品質白糖價格更高,就是按160文一斤算,放在皇店裡銷售,全部賣出去後,可以賺111萬塊銀元之多,區區一座萬畝大的莊園,就帶來一百多萬銀元收益,六座就是六百多萬,哈哈,好、好啊,這效益太可觀了!”

朱由檢滿面紅光的道。

如今的海外之地,皇家莊園的數量一共有24座。

其中甘蔗莊園六座。

糧食莊園十座。

香料莊園兩座。

橡膠莊園兩座。

水果莊園四座(產品全部加工成水果罐頭)。

但到目前為止。

除了臺灣島的甘蔗莊園,海南島上的十座皇室糧食莊園,已經成功種出了兩茬的糧食,合計得到去殼大米約70萬石。

可這些大米賣不出價。

只得以每石0.5銀元的價格,全部賣給了許家莊,得銀元35萬左右——這點收入維持莊園的正常運轉都不太夠,更沒必要數千里迢迢的把大米運到京城,那是在浪費運費。

即糧食莊園不賺錢,幾乎無利可圖,除非等到某年糧價暴漲,才可能靠著糧食大賺一筆。

香料、橡膠、水果莊園的收益可以非常豐厚,但回報周期長,至少得三年才能見到回報,甚至是五年乃至更長,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能取得收穫。

唯獨臺灣島上的六座屬於皇室的甘蔗莊園,最讓朱由檢關心和期待,因為一年可以收穫一次。

現在,第一茬的收穫終於見到了。

雖然如今的白糖已經成了大眾商品,不再是奢侈品,不可能再賣出高價。

但一座甘蔗莊園年收益百萬銀元,這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要知道大明的一些貧窮省份,一年的稅賦都收不上一百萬,一座萬畝甘蔗莊園竟超過一省之稅賦,這簡直是奇蹟般的事情了,畢竟一個省有多大,一座甘蔗莊園才多大?

當然!

這些白糖賣掉後能賺到的錢,並不是屬於朱由檢的,不會進入他的內帑,他只佔15%的股份,只能拿很少的一部分。

大頭是屬於太子、皇子與公主們的,他們能拿到50%。

即便如此。

朱由檢還是非常的高興,如同自己賺到了大頭一般,畢竟他是皇帝,是他們的父親,若偶爾遇到了經濟困難,找他們借點人情債那是沒問題的,實在不行,就跟著他們吃喝消費,讓兒女們提前給自己養老,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陛下,這確實是件大好事,皇室又多了項頗為不錯的收入來源,不過這些收入大部分不是我們自己的,更不可隨便亂花,另外那些莊園的移民與太監們,付出頗大,當好好獎勵賞賜一番,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爭取來年產出更多白糖,其次,要好好規劃這些收入的用途,分紅只能分一小部分,大部分要麼存起來,要麼進行投資,建立更多的海外莊園……必須好好的安排與規劃,才能以錢生錢,越有越多。”

周皇後說道。

“梓童你說的極是。”

朱由檢深表認同,道:“治國就如同治家,朕現在察覺到了一個問題,每當朕的內帑充盈富足的時候,朕卻有種自己越有錢,來年可能會越貧窮的擔憂,想攢點錢根本不可能,總會冒出點情況跟問題,逼的朕不得不掏出錢去解決,戶部那邊也成了一個無底洞,不管進去多少錢糧,都很難待超過半年時間,總有填不完的坑,歷年積欠卻沒有降低多少,我派盧象升去徹查戶部之弊,沒想竟查出那麼大的問題。”

不錯。

今年三月份的時候,盧象升就離開了天雄軍,進入到了朝堂之中。

正常情況下,受到嚴重猜忌的他,不可能受到重用,但盧象升很會推銷自己,說他精通理財之術,並拿出了在天雄軍的出色經營事蹟,打動了皇帝朱由檢,於是就讓他擔任督察院御史,調查戶部的財政狀況,只要存在大的問題和弊病,就要進行雷厲風行的整頓,誰擋在前面都不行。

這次他朱由檢要動真格的!

盧象升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以雷霆般的行動,短短數日時間,就揪出38位的碩鼠鉅貪,沒有一位家產低於十萬銀元,他們合計從戶部倉庫中,薅走超過兩千萬的錢糧,引起朝堂劇烈震盪,與大明輿論的粥沸,《東方時報》的評論員更是表示:大明官場,已經從根子上爛透了,全殺一遍都不會有幾個冤枉的,只要有他們在,大明就別想變好,做出再大的努力也是徒勞。

雖然感到羞臊難堪,朱由檢還是十分贊成那篇文章,大明官場確實是爛透了,快到無可救藥的程度了。

怎麼辦?

大量的殺人能不能解決?

學習太祖搞剝皮實草有沒有震懾力?

還是成立專門打擊貪官的機構,建立舉報渠道,派精銳錦衣衛進行暗訪調查,一旦證據確鑿,再以鐵腕進行處理?

朱由檢腦中想了許多方案跟辦法,極端的想法也有,很多次想殺個人頭滾滾。

但……

難,非常難。

即便能做到短期有效,但能不能長期管用,還是要打個問號,因為貪官們在被抓到之前,從來都不怕死,絕不會後悔,只有在落網後才會痛悔流涕。

除非像許家莊那樣,建立完善的打擊腐敗的制度,一旦貪贓超過某個數額(如500銀元),立刻送到礦場終生挖礦,不得赦免,連累到子孫三代不能競聘好的崗位,退休金全無,代價極其慘重,才能起到非常好的遏制效果,另外舉報機制完善,不易受到干擾,潛在威懾力巨大。

可打擊的過於嚴厲,以後會有人願意給自己幹活麼?

大明的問題,從不只是官場腐敗一個,而是非常之多,如勳貴集團、藩王、文官等,全是棘手的毒瘤,沒有一個願意出錢出命的鐵桿基本盤,皇室處於嚴重弱勢的地位。

就連許家莊的許莊主,都流傳出他說過的一番話:“我要是接手大明這個爛攤子,我會乾脆選擇放棄,要麼親自帶著底層百姓造反,要麼把大明人口大批送到海外拓殖,本土只留1億左右,多了就送出去,只有這樣才能勉強保證內部不崩潰。”

靈感。

雖然不太悅耳,朱由檢還是從這番話中,得到了一些啟發與靈感。

想出了一系列自認為比較好的應對辦法。

一是定期打擊腐敗,把貪官當成韭菜收割,每三到五年收割一次,比如這次就在盧象升的打擊下,追回戶部損失的錢糧近2000萬,將這些錢糧,全部送入到內帑中,成為壯大皇室的資源。

二是配合與支援許家莊的海外拓殖戰略,大量的遷移出大明人口,減輕大明內部的負擔,讓那些仕紳權貴階層,想要壓迫剝削百姓,都沒有太多的物件,一旦跑路的多了,損失的反而是他們自己。

三是皇室以後要搞更多的海外莊園,最好是增加到100座、300座、500座,哪怕每座莊園每年只能帶來10萬銀元的收益,也相當於大明境內的一個上等富縣的稅賦,依然值得大力建設。

最後,那就是吝嗇,以後必須要當個苛刻吝嗇的皇帝,不管文官大臣們,如何的懇求敲詐、哀嚎打滾,他以後在這些文官大臣們面前,就是鐵公雞的形象,一塊銀元都不會給他們,所有錢糧自己花,最多隻賞賜和獎勵那些忠誠皇室且辦事得力的官員,無能庸碌之輩,連屁都別想有!

以上這麼幾點。

朱由檢認為,只要堅持這些策略與原則不動搖,堅持個五年、十年乃至更長,大明帝國,定會出現一些積極之變化,應該會逐漸變好,而不是越來越爛。

畢竟只要皇室與皇權先強大起來了,才有能力帶領大明走上好的發展道路。

總而言之!

不斷的搞糧搞錢搞資源,多學習許家莊的優點,是絕不會有什麼錯的。

“現如今朕的內帑之中,許家莊給的1200萬銀元財政支援,因省吃儉用,以及朕親自帶頭吃陳糧,還剩800多萬。”

“最近盧象升這一波的打擊貪腐,又帶來2000萬的錢糧。”

“海外莊園的白糖過幾天就能送過來了,六座甘蔗莊園,至少帶來600萬銀元的收益,即便有近四成要分紅出去,剩下的360萬,其實是可以存放在內帑錢庫中的,不過存入皇家理財賬戶更好,還能帶來利息收益。”

“全部加在一起,是3160萬的錢糧,哈哈,不錯,非常不錯,朕終於有點資本,不是那麼的窮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盤點一番資產的朱由檢,心裡美滋滋的道,而這種踏實美妙的感覺,他再也不想失去了,絕不願再變成負債累累的窮光蛋,就像去年糧食之戰失敗後的狀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