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宋應星、宋應升兄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天空中。

運輸飛機‘神農1號’上。

首席農業專家宋應星,與兄長宋應升二人,坐在活動空間較為狹小的客座上,都忍不住將臉貼近玻璃舷窗,望著外面的藍天白雲,和一張綠地毯般的地面,臉上都帶著好奇與興奮的神情。

畢竟他們這是第一次乘坐飛機。

而目前的許家莊中,包括這架‘神農1號’在內,一共只有三架飛機。

另兩架分別是‘霞客號’與‘專機1號’。

霞客號是給徐霞客領銜的地質科考團隊所使用的,去年七月就進行了首飛,目前為止已在大明二十多個地方留下了足跡,執行了多次飛行任務,全是在不夠平坦的土路起降,證明了這款飛機高可靠性。

專機1號是只給許家莊高層們用的,主要用於視察工作、基層走訪、解決突發問題等。

唯獨這架‘神農1號’,是專門服務於農業工作的飛機。

這次宋應星、宋應升兄弟,就是搭乘這架飛機,前往海南島崖州的南繁育種莊園工作,飛行距離約兩千公裡。

且飛機的貨艙裡,還帶了上千斤的各類種子。

有常見的農作物種子。

有野生大豆、小麥、水稻等人為收集到的種子。

目的就是帶著這些種子,以最快的速度,去南繁育種莊園,參與到《神農計劃》當中,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培育出產量高、性狀優良、抗病蟲害的優良農作物品種。

為此許家莊投入了相當龐大的資源,弄了個佔地六萬多畝的專用育種莊園,購買了各種各樣的生物研發裝置,並抽調了宋應星、宋應升這類的明末本地頂級人才,負責主導農業研發工作。

由此可見許家莊對於農業問題的重視。

“大哥,我們二人加入許家莊,差不多有三年了吧?”

宋應星思緒如飛,不由得想起過去這幾年的種種經歷,尤其是加入到許家莊後,簡直比過去的半生都要豐富多彩,宛若一場夢幻。

要知道在一開始,面對許家莊伸出的橄欖枝和竭力的拉攏,有著忠君愛國思想的他們,是非常抗拒與排斥的,嚴詞拒絕了數十次。

什麼年薪五萬銀元。

什麼允許接觸各類先進科技等。

宋應星都不為所動,一次次拒絕許家莊的拉攏。

但後來,他的小妾和幼子先後罹患重病,都是用許家莊提供的神藥治好。家族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也是許家莊提供數萬銀元貸款幫忙走出困境,最後連身邊的家人,都認為欠許家莊的恩情太多,老是拒絕拉攏實在說不過去,最後只得被迫答應來許家莊考察半年,看自己有什麼能回報許家莊的地方。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結果這一考察,就把自己給深深陷了進去。

再然後把大哥宋應升也拉了進來,兄弟二人,最終雙雙加入許家莊,並都在較短時間內,學習並掌握了最先進的科學知識,成為了頂級的專家。

慢慢的也認可了許家莊的文化與制度,拋棄了自身的局限性。

現在回過頭想想,有種頗為唏噓和慶幸的感覺。

“是快有三年了。”

宋應升點頭:“本來是打算參觀幾天就走,但許家莊確實過於先進發達,我們兄弟掌握的那些知識,並不能幫到許家莊什麼,倒是我們這三年,在許家莊學到了無數東西,佔便宜的是我們才對,許家莊看重的,不是那些過時的技術,還真是我們這兩個快五十歲的人才,那位許莊主,是位心胸寬廣的神人啊,反倒顯的我們小氣狹隘了,耽誤了不少時間。”

“現在開始追尋真理也不晚啊,孔夫子不是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嘛。”

“不過,我們身上的擔子也不輕啊,《神農計劃》的內容非常龐大,至少要三十到五十年的時間,才能勉強完成這個計劃的第一階段,要讓這個計劃全部實現,非得百年、幾百年的時間不可,屆時你我肯定是看不到了,只能是化為先驅和階梯,幫助後來者開路,而就算是第一階段取得成功,那也是澤被千秋萬代,讓大明百姓告別饑饉的巨大成就,用莊主的話說,我們兄弟二人,是會被後人封神封聖的,新一代的農聖就是我們,這等偉業,想想就令人激動啊。”

實際上!

許遠親自帶人制定《神農計劃》的目的,就是為了擺脫對現代社會那邊的良種依賴,在明末世界,實現良種的自給自足,並充分利用明末這邊的物種資源,讓農業專家們,自主研發出適合明末這邊的良種,走出一條新路。

畢竟明末這邊的生物多樣性實在是太豐富了。

動植物目前被滅絕的種類很少。

到處都能找到野生豆類、小麥、水稻的樣本,什麼性狀都有。

就連一些現代社會不可能找到的珍貴的、高價值的動植物資源,都難以計數。

這邊簡直就是一座生物資源的巨大寶庫,哪怕僅利用到其中的1%,也能帶來非常龐大的收益。

當然,現階段許遠不敢想那麼遠,他在《神農計劃》中,制定的第一階段目標,就是希望在三五十年內,藉助最先進的雜交、基因育種技術等,實現所有糧食作物與上百種蔬菜水果良種的自給自足而已,至於走出新路,研製出有本地特色的良種,到那時說不定許遠都看不到了,兩邊世界的光門通道都沒有了,考慮那麼遠沒有意義。

自然,這對宋應星、宋應升兄弟二人,更是如此,他們只需專注於完成第一階段的目標就行。

聊著聊著。

在激動過後,兄弟二人探討起了關於許家莊的未來。

宋應升更做出假設問:“許家莊這樣的模式,能夠維持多長時間?萬一某天莊主不在了,許家莊又該如何發展,能否像一個國家那樣穩定下去,至少延續個兩三百年時間,而不是曇花一現?”

“這就要看民心了。”

宋應星想了想道:“若許家莊的文化與制度,深得民心,受到擁護,沒人希望發生動盪與改變的話,那麼許家莊就能長期存在下去,相反,若是越來越不得民心,暴露出的問題和缺點越來越多,那麼就算莊主是能長命幾百歲的仙人,許家莊該崩潰還是會崩潰,任他仙力無邊也沒用,就像他經常放嘴裡的那句話,百姓就是江山,就是一切。”

宋應升又問:“那你覺得許家莊存在大的問題麼?”

“當然有不少問題。”

宋應星道:“比如《東方時報》最近報道的,一些許家莊本地人,歧視和侮辱外地人;少數集體莊園為了追求利潤,收取高昂費用,剝削周邊村鎮,或者許家莊內部出現攀比鋪陳之風,貪腐現象也有所抬頭等,這些都是問題的苗頭,但莊主沒有迴避這些問題,沒有只聽讚歌,而是全部嚴肅處理,及時打壓遏制這些現象,並歡迎所有人士,尤其是非許家莊人士,提出建議和批評,凡是好的建議一律採納,切中時弊的批評立刻改正,還強調必須保持強大的糾錯能力,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許莊主,既有容人之量,也有類似齊王的納諫之心啊。”

“莊主英明神武,如同聖人,可如果他不在了,還能及時發現,及時改正問題麼?”

“那就要看制度了,只要形成好的制度,做出預防,大部分問題都是可以避免的,我們也能注意到,現在輪值執政官輪流執政的時間,已經達到每年六個月了,以後還會增加,這期間莊主不會過多插手,諸多大小事務,只要六位執政官達成共識就行,若存在分歧就讓莊主決定,莊主不在就問主母意見……即分權又可集權,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良性制度,並長期穩定運轉下去。”

聽到這裡。

沉默了大概一刻鍾。

宋應升終於下定了某種決心,開口道:“長庚,我想,還是把你我的妻妾子女,都帶到海港城,或帶到育種莊園,讓他們都落戶到許家莊吧,讓他們也加入到這個體系之中。”

“大哥,你終於想通了?”

宋應星感到十分意外,因為正常情況下,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他們宋家,在江西奉新縣是高門大戶,標準的士紳地主,家族擁有良田數千畝,工坊十數座,有錢有勢,有僕人佃戶,是官府爭取與討好的物件,日子過的不算差。

若加入到許家莊中,只是在教育、醫療等方面有較大改善,生活便利程度提高,後代發展機會較多而已,但也會受到不允許一夫多妻,家中僕人保姆不得過多等限制,只能說有好有壞,有利有弊,對仕紳階層的吸引力不是非常大。

但這次……大哥宋應升總算想通了,做出了帶家人加入許家莊的決定。

“不是想通了,我只是覺得,許家莊這條路,或許能走的更寬更遠,即便不能長久富貴,子孫後代的生活處境不至於太差。”宋應升道。

“這是對的,我早就是這麼認為的,許家莊這邊有更好的未來,落後腐朽的儒家傳統社會,早晚會被淘汰的,何況我們的那些兒女孫輩,只去過海港城一兩次,就都央求盼望著加入許家莊,他們的心早向著許家莊了。”

宋應星搖頭笑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