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甘蔗大豐收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五月十八日。

臺灣,中部平原,1號甘蔗莊園。

溫暖的陽光照射下。

一塊塊的甘蔗田裡,甘蔗們的生長十分迅速,高度普遍達到三四米,若把頂部的葉子算上,得有五六米高,彷彿像是一顆顆的小樹,構成了一片大森林。

而蔗田中這種名叫白玉甘蔗的品種,具有生長速度快、含糖量高、耐病蟲害等優點,且根系發達,莖稈結實,抗風能力強,不易出現倒伏折斷的情況。

即便如此。

它的生長週期也需要7個月之長。

這就是為什麼海南島的糧食莊園建立的時間較晚,卻能率先產出稻米的原因,畢竟水稻只要百日左右就能收穫。

而過去的幾個月時間裡。

對於透過抽籤,十分幸運的分配到1號甘蔗莊園的楊大眼一家來說,這段時間是過的十分忙碌且充實的。

不僅要忙著建設房屋,修建磚窯廠、沼氣池、倉庫、道路、製糖廠等等基礎設施。

還得精心伺候蔗田裡的甘蔗,要經常隆土、除草、打藥殺蟲、澆灌、施肥等等,絕對稱不算輕鬆。

就算每天都得忙碌10多個小時,1號甘蔗莊園的上萬莊民們,也在閒暇之餘,把莊園邊邊角角的土地利用了起來,種上了各類蔬菜,種了西瓜甜瓜,實現了果蔬的自給自足。

偶爾還進山裡摘點野果,捕獲麋鹿、野豬等獵物。

或者去海邊撿些海鮮海貨。

有些手巧的婦女,還能利用棕櫚樹、椰子樹的纖維絲,織出麻布、搓出麻繩,略微降低了布料方面的需求。

可以說,除了在糧食這塊存在絕對的依賴,理論上,甘蔗莊園可實現基本的自給自足,哪怕受到嚴酷封鎖,只要保證糧食充足,就能正常的運轉下去,或者少種甘蔗改種糧食,一個經濟堡壘就形成了。

不過這類情況一般是不會發生的,也不會允許。

而十八日中午,一則廣播通知,讓楊大眼等莊民們,頓時一振:

“收甘蔗了,專家說我們種的甘蔗,含糖量已經達標,可以開始收割了,今天下午,請所有青壯莊民前來領取工具,開始收甘蔗的工作,並送到製糖廠,加工成白糖,今年我們莊園能賺到多少,就看能得到多少的白糖了。”

這個廣播讓楊大眼等人議論紛紛起來。

“這麼快就收了,俺覺得我們的白玉甘蔗,還能再長一段時間。”

“是啊,葉子還非常青呢,至少能再長十幾天。”

“專家說這種甘蔗放地裡一年都沒問題,還能繼續的長,就是後面長得慢而已。”

“含糖量剛達標不行,還得再提一提。”

對於這些議論,宋管事直接批評他們道:“你們這些中原來的傻腦殼,知道什麼叫物以稀為貴麼,知道什麼叫頭啖湯麼?現在市場上白糖稀少,價格奇貴,我們抓住這個機會,就能以最接近市場價的價格,把我們的白糖賣出去,能賣一塊銀元一斤,等後面的甘蔗莊園都豐收了,大量白糖上市了,還能賣這麼高的價麼?我們上市最早,利潤最高,產量低點有什麼關係,這麼簡單的賬都不會算?”

這麼一頓批評下來。

楊大眼等莊民頓時沒啥話說了,甚至不得不點頭,因為賺錢才是最實在的,跟甘蔗的含糖量相比,還是白花花的銀元更重要。

……

下午,甘蔗田中。

楊大眼跟妻子劉喜妞,二人拿著鐵鍬、砍刀等工具,開始了收割甘蔗的工作。

先剝去表面多餘葉子。

用鐵鍬從根部挖出甘蔗。

再用砍刀削去帶泥的部分,削掉帶綠葉的部分。

只留一個比較乾淨的甘蔗杆。

最後讓小孩或者年齡較大的老人,把這些甘蔗轉移到獨輪車、板車等運輸工具上,再運到製糖廠進行加工,可謂流水線式的操作。

雖然這套流程耗費人力較多,機械化水平很低,看起來效率不高的樣子,但莊園裡上萬的男女老幼一齊上陣,人多力量大的情況下,收割速度也非常的可觀。

還能一邊埋頭勞動,一邊嘮著閒話。

“婆娘,你說這一畝地的甘蔗,能打出多少斤的白糖?”楊大眼問。

“專家不是說了,甘蔗的含糖量,一般在15%到18%之間,這樣的一根甘蔗,輕的有六七斤,重的有十多斤,再乘上含糖量,就是能打出的白糖了。”劉喜妞道。

“哪豈不是一根甘蔗,就能弄出一斤多的糖?這一畝地種三千多根甘蔗,豈不是會有三千多斤的糖?不可能的,肯定不是這麼算的,肯定沒這麼多糖。”楊大眼搖頭。

“那就是按甘蔗能榨出多少汁水,然後這個汁水裡,有百分之十幾是糖。”

“一根甘蔗能榨出一斤汁水麼?”

“應該能吧,這種甘蔗這麼大,一斤汁水還不是很容易打出來?”劉喜妞道。

“那就是一根甘蔗出三兩糖,一畝種三千根,那就是九百斤,這種甘蔗的產糖量,比武小春說的還多啊,他之前說會有兩三百斤的糖。”

“他又沒種過這種白玉甘蔗,到底能產多少糖,他當然不清楚了。”

“俺少算一點,一畝甘蔗田只打六百斤的糖吧,現在市面上白糖1銀元一斤,豈不是說,我們種一畝的甘蔗,就能賺六百銀元,這、這太賺錢了吧?種糧的話,就是種一百畝,也賺不到這一畝甘蔗田的錢啊,還不是特別辛苦,種一百畝糧的話,估計人跟牛都會累死。”楊大眼咋舌。

“現在看到好處了吧?不過就算一畝甘蔗田能賺六百銀元,俺們能分到多少都不一定呢?如果許家莊分走一半,莊園再分走一半,直接落到我們手裡的,不知有沒有一百銀元?俺們一家人跑到這邊發展,能撈到溫飽很不錯了,發財是不可能的,說不定就給幾塊銀元打發。”劉喜妞道,勸楊大眼放棄發財的念頭。

“這……我們辛辛苦苦忙活大半年,也沒發下過一分的工錢,這次甘蔗收穫了,賣掉白糖賺錢了,總得給我們發點工錢吧,許家莊的其他莊園,聽說最低工資都漲到10銀元每月了,俺們兩個加起來,拿到140銀元工資總沒問題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知道,只是建設這座莊園的投入那麼大,天天吃飯管飽,每兩天吃一次魚,五天吃一次肉,還有身上穿的衣物,幹活用的工具,還有咱們住的那棟兩層毛坯磚房,三個孩子的讀書跟看病,你說許家莊該管我們要多少銀元?你楊大眼本來一個餓的要死的河南饑民,好意思開口說要工錢麼?”劉喜妞給他算賬道。

“這……”

楊大眼頓時呆住了,真這麼一算的話,他們一家欠許家莊的都很難還清了,再索要工錢,罵他狼心狗肺、不懂感恩都是輕的,直接趕他出莊園,估計也不會有人反對。

懸了。

發財的幻想就此破滅了。

不過現在的生活也好,吃住醫療教育養老,莊園全包了,不必擔心任何意外,這比手頭有個幾十幾百銀元過的踏實多了。

算了。

知足常樂,人還是不能太貪心了。

想到此,楊大眼摒棄腦中雜念,埋頭認真幹活起來。

……

三天後。

五月二十一日。

除少量甘蔗留下做種,1號甘蔗莊園3萬3千畝的甘蔗收割完畢。

並送到製糖廠中,加工處理完畢。

一共得到白糖19.6萬石——即平均畝產白糖742斤多,如果讓甘蔗再生長一段時間,讓含糖量再提高三五個百分點,畝產千斤白糖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

同樣是在二十一日。

一支由十二艘海運貨船組成的船隊,抵達了白糖港,隨即1號甘蔗莊園裡的男女老少們,又是一齊上陣,還從其他莊園借來不少的運輸工具,用了足足一天的功夫,將這些白糖,全部送到了十多裡外的白糖港,並幫忙搬到了貨船的貨艙中,最後目睹這些船隻滿載白糖離開。

然而第二天,難得的放假休息日。

上午,廣播喇叭的聲音又響起,要求莊園裡所有的男女青壯都到廣場集合,要給所有人發放分紅。

“分紅?”

楊大眼立刻打起了精神,叫上妻子劉喜妞,一同來到鎮中心的大廣場,果然看到水泥舞臺上,擺放了一口口的寶箱,裡面裝的似乎就是錢財。

還是熟悉的宋管事,他拿了個麥克風,站在臺上,對下方數千名的青壯們道:“諸位,今年是第一年,許家莊在我們身上的投入,遠遠大於回報,按理不應發放什麼分紅,但莊主大人為了提高大家的積極性,為了讓大家更有動力,今年的分紅,還是會發!還是會讓你們拿到實打實的回報,讓你們明白今年的汗水沒有白流。”

“而這次收穫的白糖是196000石,每石的市場價值約100銀元,總部以70銀元每石的原產地價收購,但只能支付五成,也就是686萬銀元,這個狀態會持續五年,基本抵消掉我們莊園的建設成本後,從第六年開始,我們就能拿到百分之百的原產地價格。”

“另外集體莊園的運轉需要大量資金維持,所以莊園會截留五成,打入到公款賬戶,用於維持大家日常的吃飯、治病、教育等方面的開銷,每個人都可監督,剩下的343萬銀元,莊園裡的7854名男女青壯,每人都可得到一股分紅,諸事繁雜,今年就這麼平均分了,明年再採取更合理更公平的分紅制度,諸位覺得如何?”

宋管事問道。

但下方已變的亂嗡嗡的,每位青壯都滿臉興奮的,開始計算起來,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分紅?

楊大眼腦瓜子頗為聰明,很快就算出了答桉,高興的蹦起來道:“436塊7銀元,每個人都能拿四百三十六塊多,兩個人就能拿873塊4,發了發了,婆娘,咱們家發了!”

他一把抱住自己的妻子,又蹦又笑的說道。

“瞧你這點出息~”

劉喜妞笑著白了他一眼,但也感到無比的高興,對集體莊園的歸屬感,自然也大大的提高。

……

五月二十三日,上午八點。

海港城,外港。

在大批記者與聚光燈的注視下,十二艘滿載著白糖的運糖船,相繼抵達並停靠碼頭,然後搬下一袋又一袋的白糖,總重量合計近二十萬石,記者們拍下大量照片,採訪了船長與船員,獲得足夠多的新聞素材後。

五月二十四日,又一場的超級輿論風暴,席捲了整個大明,僅頭版標題就讓無數人呼吸變的急促無比。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