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遼東大饑荒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九月。

一片蒼茫的關外遼東大地上。

在綿連上千里的從沉陽(盛京)、遼陽,到錦州、松山、杏山,再延續到寧遠、山海關的這條“遼西走廊”上,此刻有無數的男女老幼,穿著後金特有的馬褂服飾,乃至是包衣奴才穿的服飾,有人連腦後的鞭子都沒剪,便拉著大車小車,揹著大包小包,並扶老攜幼的,緩緩向著南邊而去。

這條人流隊伍很長。

至少有數十萬之多。

且幾乎個個身形瘦削、一臉菜色,或身形浮腫,不知道能不能走到南方。

即便如此,也阻擋不了他們逃難到南方,想回到關內的決心,哪怕是死在半路上。

因為沒糧了。

一粒糧食都沒有了,繼續留在遼東就是等死,不如脫離後金,回到南邊尋一條活路。

饑荒。

前所未有的大饑荒!

由於今年氣候的反常,北方降雨減少,如果關內只是糧食出現大幅減產的話,關外的遼東,則乾脆就是絕收了,地裡一粒糧食都沒長出來,要麼凍死,要麼旱死。

減產幅度達100%。

其實往年遼東的糧食產量、自給率也不高,主要是要畜牧業支撐,大部分的糧食,都是透過山西的商人運送而來,再出高價購買,山西商人們賺的缽滿盆滿,後金也解決了糧食不足的問題。

如果錢不夠就殺進關內搶劫,順便也能補充一些糧食牲畜。

但現在晉商八大家沒了,其他山西商人也不敢往遼東賣糧了。

後金大軍也不敢再入關搶劫了,如果膽敢再去,下場肯定是全軍覆沒,後金就此滅亡。

即從外部獲取糧食的渠道全部堵死。

危機便只能在內部發酵與爆發了。

早在六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有人開始餓死了。

七月份,連盛京城內都有多人餓死。

八月份,更發生多起人吃人的慘劇,爆發多次搶糧暴動,死傷數千人,後金高層發現,上百萬的遼東漢民,再也壓制不住了,他們已經餓到造反的邊緣,隨時會如同火山一般爆發。

無奈,後金高層只得允許這些漢民離開,允許他們自尋一條生路。

所以為他們種地放牧的漢人農民走了。

身邊伺候的包衣奴才們走了。

連漢軍八旗的將領士兵,也都走的一個不剩,拋棄了後金這艘漏水的破船。

此刻逃難的路上。

坐在一輛雞公車上的一個七八歲模樣的小男孩,在車停下休息的時候,虛弱的問一個面容蒼老瘦弱的男子,道:“阿瑪,我們能回到南方麼?”

“不知道,另外不要叫我阿瑪,叫爹,我們乃是漢人,要用漢人的叫法。”蒼老瘦弱的男子道。

“好的爹,既然我們是漢人,南邊的也是漢人,他們應該會接納我們,給我們一點糧食吧?”小孩一臉純真的問。

“不知道,我不知道!”蒼老男子抓了抓自己頭頂沒幾根的頭髮(辮子已經剪了),忽然變的有些猙獰和暴躁。

“爹,我們會死麼?娘她到底去哪裡了,為什麼她不跟我們一起走?”

“你娘其實一直跟我們一起,她會支撐著我們到南邊,無論如何,我們這次都要活下來。”蒼老男子笑容詭異的道,目光則看著雞公車上,那個滲出一片紅色的袋子。

“哦~”男孩似懂非懂的點著頭。

……

難民隊伍的後方。

鑲紅旗旗主嶽託,正率領約萬人的八旗精銳,跟在這些難民的後面,時不時的驅趕與斬殺數人,有故意把這些饑民難民趕向南邊的意思。

“我們應該把這些漢民斬盡殺絕!”

旁邊的碩託一臉殺氣和憤怒的道:“他們到了南邊,我們的地沒人種了,牛馬沒人照料,他們還有可能加入明軍,掉過頭來,拿刀槍指著我們,想砍我們的腦袋立功,留著他們就是禍患。”

“殺了他們就管用麼?”

嶽託搖頭道:“我們沒有糧食養活他們,甚至連我們自己的族人都開始捱餓,不放他們走就會造反,會跟我們拼個兩敗俱傷,雖然我們會贏,但女真本族青壯,只剩三萬人了,加上老弱婦孺也就十幾萬,還能再跟漢人拼幾次?放他們走是不得已而為之。”

“可如果關寧軍收留了這數十萬的漢民,明年就以這些漢民為嚮導前驅,派來攻打我們怎麼辦?我們抵擋得住麼?”

碩託提出了自己最大的擔憂,這些漢民對遼東太熟悉了,這些人若叛變反水,將會是非常巨大的威脅。

“就算殺光他們,過一兩年,明軍還是會殺回遼東,我們種不出糧食,草場養活的牛羊馬有限,八旗蒙古在大汗死後,也立刻背叛了我們,現在我們面前最大的問題,不是要不要殺死這些漢民,而是該怎麼養活自己。”

嶽託憂心忡忡的道。

“那就繼續搶!”

碩託則甩了甩馬鞭,滿臉凶煞的叫囂道:“搶不了大明,那就搶蒙古,搶不了蒙古,那就搶朝鮮,如果連朝鮮都搶不了,那就去搶那些野人女真,只要不停的搶,不停的殺!總能闖出一條活路來。”

對於弟弟的這番話,若是以前,嶽託絕對會舉雙手贊成,劫掠殺戮,本就是女真八旗的生存之道,他們是虎狼之族,其他都是牛羊馬之族,就該被他們掠奪、殺死和奴役,這是天經地義之事。

但大汗死了,一向英明神武的大汗皇太極,在北歸後沒多久就死了。

臨死前把汗位禪讓給了兄長代善,並要求阿巴泰、多爾袞、多鐸等兄弟全力輔左,絕不可內部不和,兄弟鬩牆,絕不能讓女真八旗四分五裂。

另外則是叮囑不可再攻伐大明,而是上表稱臣,割地求和,並且去除後金國號,降為臣邦,甚至再降為八旗部落,只要不招致大明大軍前來,怎麼服軟都行。

最後就是休養生息、增加人口,至少要臥薪嚐膽二十年,本族青壯增加到十萬以上,才可言戰,而且只能趁虛而入,如果大明又恢復了強盛,則永為臣邦,絕不能動絲毫妄念……

對於大汗的這些叮囑。

代善等人都連連點頭,表示會聽之從之,讓大汗皇太極溘然逝去。

但今年的這場大旱,證明女真八旗想搞休養生息是行不通的,地裡一粒糧食都長不出來,人都要餓死了,拿什麼休養生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以這次嶽託、碩託兄弟二人,帶著一萬人的八旗精銳跟在數十萬的難民後面,就是看看能不能尋找到機會,看看駐守松山、錦州等地的明軍,會如何應對這數十萬的遼東難民?

若閉門不納,則可扇動驅使這些難民攻城,攻的差不多的時候,他們這些八旗精銳,則可施加最後一擊,拿下錦州、松山,再繳獲一些糧食物資,解決後金糧食不足的問題。

若開門納之,混入難民隊伍中的內應,則可發揮巨大的作用,會猝然發動,裡應外合,也可攻下二城,繳獲更多的物資,然後驅使難民繼續向南,直到把他們全部消耗殆盡,價值全部壓榨出來為止。

反正不管關寧錦防線上的明軍,接納還是不接納這些難民,他們女真八旗都是贏家。

故而棘手的問題,落到了關寧軍這一方。

……

錦州城下。

已經匯聚了數以萬計的遼東難民,他們發出悲慼的哀求聲:

“救救我們吧!”

“我們都是漢家之人啊。”

“給條活路,給點吃的吧。”

“我們只是普通的種地百姓,從未做過傷天害理之事。”

但這些哭嚎,沒有換來任何同情和救濟。

城門卻忽然大開,無數的馬蹄響起,超過三千的精銳騎兵殺了出來,為首的將領,就是那位一向喜歡兩面騎牆,但現在再無二心的祖大壽。

他滿臉殺氣的下令道:“凡是剃了發的青壯,一律斬殺!一個不留,這些都是建州真韃,殺一個賞銀五兩,再向朝廷請功求賞!”

“姿色尚可的女人留下,其餘全部殺之!”

噗噗噗~

慘不忍睹的屠殺開始了。

祖大壽就瘋狂揮舞手中的合金刀,親自砍下了不下三十個人頭,一邊殺一邊猙獰的道:“誰讓你們投降後金,誰讓你們當韃子的順民?誰讓你們剃髮?該死,你們全都該死,一個都別想活!”

沒過多久的功夫。

除了少數女性難民,錦州城下的上萬難民,全部變成了屍體,後面的難民則嚇的轉頭就跑,或者換條路去松山那邊。

……

此刻,松山防線下。

匯聚了更多的難民,人數可能達到了十萬級,這裡更加熱鬧。

但這些難民沒有遭到屠殺,反而受到了無比熱情的招待,全部受到了接納,對於某些高價值的難民(如工匠),吳襄、曹文詔、王應暉這三位總兵正爭的不可開交,面紅耳赤,甚至差點擼起衣袖幹起來。

話說這是怎麼回事?

一幫如同負擔的饑民難民而已,為何爭的這麼激烈?

“我承包的唐山鐵礦場,至少需要二十萬的青壯礦工,把青壯全部讓給我如何?何況我這個礦場,你們二人也有四成股份,何必與我爭搶?”曹文詔說道。

“不行,我的寧遠大畜牧場,要承包百萬畝的土地養殖牛羊,需要數萬的農夫牧民,還要招募上萬的青壯去伐樹,還要招募工匠造船,再組建捕魚船隊去海中捕魚……需要更多的人手,何況老夫的產業,你們也都佔有股份,把人給老夫就是給你們自己,不必如此爭搶。”總兵吳襄說道。

“我的遵化金礦、石灰礦也需要無數人手,不如把婦女孩童老人全部讓給我,反正每天管他們一頓飯就行,死了拉倒。”副總兵王應暉道。

“此事可以,不過得把美女都挑選出來,軍中光棍眾多,若賞給他們美女一名,定會士氣大振,更加忠心。”吳襄說道。

“那就給我美人五百,不,八百,剩下的老弱婦孺,隨你如何安排。”曹文詔想了想道。

總而言之。

不管遼東跑來了多少的難民,就算是百萬之巨,也能全部得到安排,一個人都不會浪費。

畢竟曹文詔、吳襄、王應暉他們置辦的礦場、畜牧場、工坊等等產業,有十數處之多,能夠容納大量的勞動力資源。

即便消化不了,也可以低價轉賣給通州總兵楊御蕃、天津總兵王洪,甚至是賣到山東的礦山,完全不必擔心沒法處理。

這就讓帶著上萬八旗精銳,在松山防線外等待了數天的嶽託、碩託二人,感到極其的不解和納悶。

要知道松山防線吸納了的遼東難民,至少在二十萬以上,安插的內應也超過了五百人,怎麼過去這麼久了,內應們還是沒有發動,反而如泥牛入海般,一點動靜都沒有?

感到不對勁的嶽託、碩託兄弟,只得帶著大軍,朝松山防線靠近了一些,想要瞭解更多情況。

但距離松山城還有二十裡遠呢,警戒哨兵就透過望遠鏡發現了他們,立刻點燃烽煙,發出警示。

而松山防線上的守軍們,這次也不再選擇龜縮,而是派出三萬精銳關寧軍出城野戰,見到對面的八旗大軍人數明顯處於劣勢後,就爭先搶後的發起衝鋒,表現的極為悍勇。

“撤,快撤,不可硬拼!”

嶽託立刻下令撤軍,但關寧軍在後面緊追不捨,難以擺脫,感到憋屈至極的碩託,忽然下令轉身迎戰,不理會嶽託的命令,帶領三千部下發起了衝鋒。

最後不必多說。

三千八旗精銳全軍覆沒,碩託被打落下馬,遭到生俘。

這一幕嶽託看的目眥欲裂,卻什麼都做不了,只能下令更快的撤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