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後金二次入關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九月二日。

入關了。

後金建奴集結二十餘萬大軍,再分兵四路,第二次殺入關內。

貝勒德格類率領兩藍旗主力及從徵的蒙古兵組成的東路軍從獨石口入塞。

代善、薩哈廉、碩託父子三人率領兩紅旗及從徵蒙古兵組成西路軍,從得勝堡入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率領兩白旗及從徵蒙古兵從龍門口入塞,進攻宣府。

後金大漢皇太極則親自率領兩黃旗主力、新歸附漢軍從尚方堡入塞。這一路兵力最多,陣容也最為豪華,貝勒阿巴泰、貝勒豪格、佟養真、祖大壽、尚可喜等都在軍中隨同出征。

也就是從這一刻起。

這個時空的明末歷史,已經變的面目全非了。

因為後金大軍提前入關了,原本會在崇禎七年七月發生的第二次入關,提前到了崇禎六年九月。

後續會是什麼樣的發展走向,則完全未知,難以預料了,穿越者的先知優勢將大大減弱,再也不可能精準的預知某些人某些事了,接下來一切都是全新的故事版本。

實際上!

這一次的入關,各方面的準備還是太倉促了。

後金抽調了幾乎一切可以使用的青壯人力。

輕裝上陣,糧草輜重攜帶的極少,打的是以戰養戰的主意。

且不得不提前動用山西八大商這些內應,讓他們裡應外合,幫忙開啟了關口,不費吹灰之力的,就拿下了獨石口、得勝堡等關口,損失十分輕微的,二十多萬大軍全部入關,而大明的萬里長城與九邊防禦體系,連提前預警功能都沒發揮出來,二十多萬的後金大軍,就進入大同宣鎮山西鎮等地燒殺擄掠,瘋狂破壞肆虐。

皇太極沒有辦法,時不我待啊,即便準備再倉促,暴露再多的內應,這一戰也必須得打,不得不打!一定要給大明狠狠的放血,若能一擊斃命更好!

大明實在太龐大了,一旦擺脫持續消耗的狀態,元氣得到恢復,那就是後金的噩夢!

八旗軍可以勝明軍十次百次,但只要敗一次,八旗就完了,後金就完了。

於是皇太極與德格類、代善、范文程等人商討一番後,制定了此次的進軍方桉。

先拿下重鎮大同,掃蕩周邊,蒐集一切可用的糧草物資。

再揮師向東,勐攻宣鎮,拿下居庸關、紫荊關等關口。

然後直搗京畿之地,又大肆的燒殺搶掠一番,收集足夠多的糧草物資。

最後集中所有兵力,圍攻大明京師。

如果可以攻下,就直接攻破京城,俘虜大明皇室,來一個大明版的“靖康之恥”,讓大明陷入群龍無首的內亂中。

如果無法攻下京城,那就團團圍困,再圍點打援,專門打從各地前來的勤王軍隊,消耗大明軍隊的有生力量,給大明軍隊予以重創。

皇太極等人信心十足,他們的八旗大軍是無敵的,二十多萬的數量聚集在一起,就是一隻鐵拳,不管大明什麼軍隊上來都是死,勤王大軍來三十萬、五十萬都不用怕,來的越多越好,反而利於各個擊破,重現薩爾滸之戰的輝煌。

如果大明的勤王軍實在太多,八旗精銳損失頗大,得不償失,那就及時收手,帶著擄掠的財貨人畜,撤軍返回即可。

即這一戰只要能賺,就值得打下去,只要虧了,就及時止損。

反正就是不能讓大明朝廷,讓崇禎小兒的日子太好過!

只是大明的百姓倒了大黴了。

大同府境內,距長城較近的馬溝村,衝進了一個牛錄的韃虜。

隨後慘叫哀嚎聲不絕於耳:

“韃子殺進來了!”

“啊!

“跑了,快跑啊!”

“我的房子,我的糧食,我的婆娘,我那十歲的女兒!”

“拼了,我們跟這些禽獸拼了!”

“殺啊,韃子我跟你拼了!”這個村民舉著鋤頭進行反抗,但很快被一個白甲兵一刀斬殺。

其他村民的反抗也被輕鬆擊敗,全部搭上了性命。

很快馬溝村變成了人間地獄。

老人幼童全被殺死。

青壯被殺死大半。

婦女大多被俘,裹小腳者被玷汙後殺死。

糧食牲畜財物全被搜刮帶走。

房屋全被燒燬。

經過野蠻的摧殘後,這裡的文明化作了一片燒焦的廢墟。

而類似馬溝村遭遇的村莊,不是一個,而是幾百個、幾千個,大同府境內的所有村鎮,幾乎都遭到了屠殺與洗劫,燃起了遍地的黑煙,響起無數慘絕人寰的哀嚎。

只有少數跟晉商八大家關係好的村鎮或塢堡,沒有遭到洗劫與屠戮,得到了網開一面的獎勵。

九月十日,後金四路大軍進展順利,先後攻佔代州、應州、朔州、靈丘。

九月十三日,後金幾路大軍陸續抵達大同。

九月十四日,夜,大同城的幾座城門,悄無聲息的從內部開啟,再舉火為號,城外的後金軍相繼殺入城中,而城中駐守的軍隊本就不多,守備空虛,大同總兵王威自盡,其子王樸投降。

整個大同府宣告淪陷。

……

九月十五日。

京城,紫禁城內。

得知建奴大軍又一次入關,兵力規模超過二十萬,正在大同劫掠肆虐,極可能進犯與威脅宣鎮與京畿之地的時候。

大明朝堂慌了。

崇禎皇帝也慌了,進而臉色鐵青,惱羞成怒!

“朕的大軍剛剿滅了中原之地的流寇,正在陸續歸建,都沒有好好的喘息修整一番,建奴又打進來了,似乎知道了九邊空虛,大批兵馬被調去南方剿賊,所以有恃無恐,趁虛而入,就是不想讓朕過上一天安生日子,就是要給朕上點眼藥!”

“可惡,端的是陰險可惡之極,欺朕太甚!”

“陛下,建奴入關,乃是擄掠本性發作,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當務之急,是趕緊抽調各地軍隊進京勤王,不然二十多萬的建奴大軍,九邊根本抵擋不住,宣鎮危矣!京師危矣!”

內閣首輔溫體仁連忙勸道(周延儒已被罷)。

朱由檢則道:“建奴二十多萬大軍集結,至少準備數月才可完成,長城防線上設定的那麼多的烽火墩,難道就沒能起到作用麼?獨石口、得勝堡等關口為何旦夕之間就被突破,建奴攻入山西,為何如入無人之地,迅速拿下數座堅城,幾乎未遇任何抵抗,這其中究竟有什麼貓膩?”

朱由檢隱隱意識到了一些不對勁,太快了,建奴大軍這次的行動太過詭異迅速了,先是不知不覺間完成兵力集結,然後迅速攻入大同,四處攻城略地。

大明的軍事系統,不僅防禦不力,反應也極其的遲鈍,打了朝堂上下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等到朝廷重視起來的時候,整個大同府,恐怕已凶多吉少,想救也來不及了。

“來人,將兵部尚書張鳳翼奪職下獄,著督察院嚴查兵部弊桉,揪出軍情滯後之源頭!”

朱由檢怒火之下,張鳳翼成了第一個被問責的官員,令朝堂之上眾臣吶吶不敢言,氣氛無比壓抑。

“陛下,軍情延誤之弊,可在擊退建奴後嚴查,當務之急,是加強居庸關、紫荊關之防禦,阻止建奴大軍攻入宣鎮,另下旨詔令天下兵馬勤王,下令京城與周邊諸城,也都要進入戰備之狀態,組織青壯民夫,提前做好應對建奴之準備,令鄉村結寨自守,堅壁清野,只要我們準備的足夠充分,建奴就是來了,也只能碰壁失敗!”

這時兵部侍郎楊嗣昌出列說道,提出一系列的應對之措。

“好,朕依你之策。”

朱由檢點點頭,有種眼睛一亮的感覺,這個楊嗣昌非常不錯,比張鳳翼這個無能庸碌之輩強多了。

很快,大明朝堂高效率的採取了一系列的應對舉措。

為阻止建奴東進,朝廷下令昌平總兵陳洪範增兵居庸關,巡撫保定的都御史丁魁楚嚴守紫荊關、雁門關。

另下旨詔令天下兵馬進京勤王,要求京畿周圍所有軍隊加快速度,有任何畏敵如虎、遷延不進者,定嚴懲不貸!

不過!

這個世界沒有既讓馬兒跑又不給馬吃草的道理。

要想如臂使指的調動各地的大軍,單單憑藉朝廷的權威,以及他們對朝廷的忠誠是不行的,餓肚子的軍隊打不了仗,必須得拿出大批的錢糧才行。

像崇禎二年那樣的因錢糧不足,大批勤王軍隊譁變,甚至導致正規軍加入到農民軍一邊的錯誤,絕不能再犯了。

所以這次朝廷拿出了足夠的誠意。

就按照進京勤王的軍隊兵士實際人數來算。

人數達到三千的勤王軍隊,給予50萬的錢糧補給。

人數達到五千的軍隊,給予100萬的錢糧補給。

人數超過一萬的勤王軍隊,則立刻給予100萬的錢糧補給,全數實發,中間不得有任何漂沒!

除此之外。

為了給建奴一個極其慘痛的教訓,為激勵勤王軍隊的血性勇氣,這一次,崇禎日子不過了,他要跟建奴死磕到底!

他要用自己內帑中的錢糧砸死建奴。

斬首一名,賞賜50兩銀子!

斬殺虜酋一名,賞銀1000兩!

若不幸戰死,他拿出30兩的燒埋撫卹銀!

反正只要能給建奴造成損失,斬獲多少的韃子人頭,他崇禎就獎勵多少的銀子!

大明的將士也不必有什麼後顧之憂,30兩的燒埋銀撫卹銀,夠他們家裡熬過一段時日,只管奮不顧身的殺敵就行。

“朕的大明將士們,這一次,錢糧管夠,賞銀管夠!撫卹銀一分都不會少!朕已經豁出去了,你們只管殺敵,拼命的殺敵,把可惡的建奴盡數殺絕,朕就是傾家蕩產,揹負鉅債!也會把你們的賞銀、撫卹銀髮下去,朕說到做到,絕無半句虛言!”

朱由檢握緊拳頭,紅著眼睛,暗暗發誓說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