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向深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船塢的參觀讓楊維勵深深的震撼,那是人類對自身科技所能達到的極致想象。

科幻電影中的宏偉太空工程,也不過是眼前的模樣而已。

或者說是這幾年來人類的科幻作品反而是跟不上人類的發展速度了。

明明深空中已經有了這樣的工程,但艦隊裡的科幻電影中,人類的太空事業竟然還是停留在火星和木星之中。

尖端的研究所,當然是不能讓他進去參觀。

但跟著嚮導參觀完船塢中開放的部分,已經是到了三天之後。

曾經,楊維勵知曉會有未知艦隊即將到訪太陽系時,還在奇怪為什麼藍星上依舊是不慌不忙的推進科技推廣。

這時應該大力修建避難所,或者著手人類逃離計劃了才對。

但這時,見到了這個船塢的修建速度,見到了人類文明深藏的科學技術之後,他才明白——人類有能力守護自己的家園!

太陽系……是人類的太陽系。

掌握了不少天文資料的楊維勵明白,恆星一旦淪為恆星級文明的電池,先不提恆星系中惡化的環境還能不能誕生文明,單單這個已經貧乏的恆星系,恐怕就無法再孕育出一個恆星級文明了!

所以,絕不能將太陽系變成未知艦隊的礦場!

堅定這樣的認知,楊維勵結束了參觀之行,他隨後的休息時間裡再沒了什麼波瀾。

“為什麼智慧時代了還要有輪班這種事情啊!

博納踏著懸浮板百無聊賴地靠在蓬來號的外接裝甲上,他身邊的是穿著墨綠色軍服楊維勵正在一絲不苟的操作著大型無人機將一罐黑色的奈米機器人溶液注入輕微損壞的外接裝甲的內槽中。

“而且為什麼排三班輪值,我們就這麼倒黴抽了自由活動時間最短的前兩班啊!

!”

楊維勵不管身邊這個傢伙的嗶嗶,用個人電腦連線到艦載主機:“已經完成奈米機器人的補充!”

蓬來號的主機立刻回覆:【感謝楊少校的協助!】

在它回覆的同時,楊維勵眼前的大概五平方米損傷的外接裝甲在太空港的停靠船塢上發出沙沙的聲音。隨即那道放在尋常小型機器上會立刻讓機器報廢的損傷居然慢慢的開始平整,幾個呼吸之後讓實彈訓練中損傷到的外接裝甲恢復如初。

“明明都可以機械自動完成,為什麼我們要出來自己動手?”正在編造太空十萬個為什麼的博納無聊的問道。

楊維勵把個人電腦上記錄下來的修復數據共享給了一旁啥事都沒幹的博納,以認真的口氣解釋說道:“細微處見真章!外接裝甲的實際修復速度可是很重要的知識,有的時候一味相信理論上的數值會讓人一敗塗地。”

博納看到楊維勵終於和自己搭話了,連忙跳躍到了另外一個話題上:“那我仔細看這資料的話,是不是可以給妹妹醬的照片讓我看看?”

“..........”

這個在彷生人上瘋狂消費的屑男人居然還在惦記我的妹妹?而且還加上了語氣詞!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前幾天給家人傳送來全息投影資訊時,被這傢伙不小心看到,從此就把他稱為【大舅哥】。

楊維勵默默的把共享資料撤銷,控制著懸浮板向飛船的另一片區域飄去。突然移動讓靠著飛船裝甲的博納一個趔趄,隨即他又依靠出色的身體平衡感讓自己迅速站穩。

“大舅哥!你這是謀殺妹夫啊!”

........

下次安排你肉身參加實彈模擬好了!

然後讓後勤大爺們把你的零件和戰機碎片一起回爐重造吧!

楊維勵不再理會這個傢伙,用無人機從紅色的懸浮板下方搭載的箱子中抽取出一罐黑色的奈米機器人溶液準備嘗試直接噴射到損壞裝甲上觀察這樣緊急處理的效果。

看到楊維勵又恢復了認真做事的模樣,博納又繼續編寫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蓬來號不能獨立一個倉位?這樣我們就能……”

那麼多問題?你是個博三歲吧!?

楊維勵默默在心裡吐槽,手裡的進度穩穩當當地推進著。黑色的奈米機器人和醫療使用的奈米機器人使用的是相同的工作原理。

只不過黑色奈米機器人運載的是高強度的納米材料,醫療用的奈米機器人搭載的是各類人體所需物質。而且工業上的奈米機器人最後都會和搭載的一起材料附著在零部件上,而人體使用的奈米機器人完成任務後都要排出體外。

科學家們曾經也嘗試過把任務完成後失去活性的奈米機器人回收再利用,但實際市場運營後才發現在這個資源極大富裕的時代里弄出一套高額的回收再啟用裝置,還不如重新生產全新的奈米機器人!

楊維勵結束自己的輪班後,便著手對飛船的細微工作進行一一親手實踐。

他們這批軍官,在將來很快就會成為人類太空戰艦的艦長。

此刻熟練飛船的細微之處,或許是無用功,但或許將來在能使用上時就能拯救一艘飛船!

休整時間轉眼就過完了,再次出發前長官們又給所有軍官授予‘前進勳章’和‘長城勳章’用以表彰這次演習的順利進行!

【這裡是太空長城基地,這裡是太空長城基地。祝深空艦隊前方千萬裡星路一片坦途。】

【這裡是深空艦隊,這裡是深空艦隊。祝太空長城基地工程順利。】

【人類文明萬歲!】

【人類文明萬歲!】

太空中出發儀式一切以效率為準,艦隊的離開沒有引來基地的人員的圍觀,因為建設人員肩上的任務比他們還要重上許多。

從太空長城基地出發,三艘人類最先進的飛船組成的艦隊才終於有了自己的代號。

按照原計劃,它們也不會直接往深空前進,而是要進行第一項深空測試。

離開基地的第12天天。博納和楊維勵又是一起值班的一天。

“好無聊!好無聊!

和其他兩艘飛船岔開之後,我們的演習都減少了95%。後勤大爺們的3D印表機那麼久沒有生產我們戰機的零件了,是不是都快生鏽了!”

一個投影小人在兩人之間,接著博納的話題:“沒辦法,之前已經把軍事武器上該收集的資料都收集得差不多了。而且後勤現在一樣天天忙的不行,根本不像你這麼閒!”

“閉嘴!你這個印度老!說那麼多不如和我一起來一場戰機對戰吧?”

一邊學習著怎麼使用光束炮切割小行星,然後再使用遠端遙控智慧機械採礦的楊維勵沒有心情管旁邊無所事事地博納。

蓬來號從太空長城基地出發後已經沒有搭載任何貨物,因為太空長城基地本來就在建造一個可怕的吞金獸——船塢,把艦隊從前進基地帶來的物資吞噬一空之後,竟然沒給艦隊任何補給!

但很遺憾……這同樣是演習任務的一環!

艦隊身處在柯尹伯帶的地盤中,它是太陽系內短週期性彗星的主要來源地,例如,著名的哈雷彗星就被認為是來自於這裡的。

不過蓬來號可沒有這麼好的運氣恰好遇到它。現在的哈雷彗星,還不知道在太陽系哪個犄角旮旯裡晃盪。

這裡,距離太陽六十億公里。在這裡看向太陽,只比在藍星上看金星亮一些而已。

太陽,這顆宇宙中平平無奇的恆星已經變成了一個光點,失去了所有的細節特徵。但是就算距離如此之遠,它依舊靠著質量產生的引力主宰著這裡的一切。

柯尹伯帶中,冥王星,齊娜,塞德娜等天體,依舊在和無數的冰冷石塊一起,圍繞著遠方的那個亮點運轉。

這裡,冰冷而黑暗。孤寂是宇宙永恆的旋律,光明才是宇宙中罕見的風景。

有至少一億個天體散佈在這個巨大的空間之內,對於深空艦隊來說,他們的演習任務之一,就是要從這些天體中獲取物質,然後進行長時間的航行!

現在蓬來號正在遠離太空長城區域的地帶進行資源收集,一遇到資料庫中標註有資源的小行星都會重點關注,小塊的小行星就直接讓探測儀器打孔取樣,大塊的小行星就用光束炮切開直接採集,端是一副土匪進村的模樣!

不過這也是人類目前開採小行星礦產慣用的手段,也算坐實了博納之前的調侃——企業號是個屁的宇宙戰艦,應該是武裝礦船才對!

其他兩艘飛船在不久之前分道揚鑣,畢竟哪怕是小行星帶,這裡的物質依舊是相對稀缺。

楊維勵明白在宇宙空間中,隕石亂飛的地方不是最危險的地方,空空蕩蕩的地方才是最危險的地方。

一旦錯失了這一次物質補充的機會,在將來物質稀缺的奧爾特星雲中,整個艦隊可能會因為能源耗光,而變成冷冰冰的宇宙物質,在無限的空間中隨波逐流。

因此,哪怕是再無聊,他也一絲不苟地將有價值的小行星部分拆解下來。

這樣的物質收集工作,幾乎持續了一個月的時間。

沒有辦法,太空長城基地需要可怕的物質量,將來它馬力全開生產飛船時,所要吞噬的物質更是可怕到極點。

所以為了那時而準備,基地星域附近有價值的小行星都是禁止開採的,以至於艦隊得環太陽系邊緣很長一段距離,到其他星域中補充物質。

三艘飛船也不愧是人類科技目前最巔峰的結晶,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三艘飛船就將倉庫填滿,按照飛船出廠設計,如今的三艘飛船能在太空中航行一百多年!

這時,才是他們真正的向一切未知的奧爾特星雲出發的日子。

飛船開始向著自己的極限開始加速,所有人按照條例進入休眠艙中。

但這樣的休眠艙也並不是完全睡眠的狀態,透過虛擬現實,所有人依舊能對飛船的一切進行控制。

楊維勵一直在觀測著太陽風的強度。

太陽風,是指從太陽上層大氣射出的超聲速等離子體帶電粒子流。

在不是太陽的情況下,這種帶電粒子流也常稱為“恆星風”。太陽風是一種連續存在,來自太陽並以200-800km/s的速度運動的高速帶電粒子流。這種物質雖然與地球上的空氣不同,不是由氣體的分子組成,而是由更簡單的比原子還小一個層次的基本粒子——質子和電子等組成,但它們流動時所產生的效應與空氣流動十分相似,所以稱它為太陽風。

因為這已經是他能在奧爾特星雲中唯一能找到唯一熟悉的東西,讓他這個逐漸遠離太陽系的人類能找到的最後一些太陽系的錨點。

隨著艦隊越發深入星雲,太陽風的速度在慢慢的降低,這代表著,太陽對這裡的影響,越來越弱。

漸漸的,漸漸的,太陽風的速度,從每秒幾百公裡,降低到了每秒三百四十米的音速以下。

艦隊,來到太陽系的邊緣了。

往外,將是無窮無量的星際介質的天下。

這裡,是日球層頂。這裡,距離太陽一百八十億公里,是太陽系真正意義上的邊界。

在星際介質的影響之下,太陽風的速度,終於降到了音速以下。太陽風將在這裡,和星際介質展開激烈的交鋒,將有無數的粒子在廣袤的空間中展開激烈的碰撞,這裡的溫度,高達幾千攝氏度。

這裡冰冷,黑暗,人類在這裡會被瞬間凍成冰塊,但是,這裡的溫度,確實高達幾千攝氏度。

旅行者二號在距離地球差不多180億公里處,發現了最高溫度5萬攝氏度的“火牆”,理論上就是這個東西。

溫度,只是衡量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的一個物理量。

這裡的物質太少了,太過稀薄了,所以溫度雖然高,但是無法對飛船卻造成任何影響。

不然旅行者一號和二號,早就毀滅在這道火牆中。

穿過了這裡之後,除了引力之外,太陽將再沒有任何其餘的手段可以對外面的太空環境施加影響。

楊維勵看著探測器反饋的資料,來自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數量慢慢減少以至於最終消失,看著遠方那顆已經有些暗澹,和宇宙中其餘恆星再沒有太大差別的亮點,他的心中,有著一種難言的滋味。

太陽!你的孩子與你訣別。

此去絕不是拋棄,而為了守護。

守護人類文明,亦是守護你不會淪為其他文明掠奪的物件。

人類艦隊,向深空邁進!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