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路遇英軍記者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今天是一九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夜。

天空灰暗,烏雲遮布,整個美騎兵營地的硝煙戰火退去之後變得一片寂靜,山林間風雪依舊,天空沒有敵機夜間騷擾的動向。

徐青再次將食物和飲用水補充給這些戰俘們,確定關押和陷阱都完備後,他便展開了白天從指揮營帳裡面搜到的那份美軍地圖。

地圖上是一份朝鮮方面的地勢行軍圖。

上面有美騎兵一師從興南港北上的一路所過路線,紅色的尖頭和一個個英文字母的註解標註著他們的行進路線,和整個聯合盟軍一樣,都是意圖直達鴨綠江附近。

而他們一個禮拜前位置僵停在了雲山,從雲山到這,地圖上有鋼筆淺淺的畫出了大致的方向和路徑,徐青現在所在的這個野松嶺大約位於平南鎮以西,距離雲山約三十公裡。

而根據他之前的詢問,這一隻騎兵八團殘部分雲山逃亡之後,並不敢直接往回撤,因為雲山一帶包圍群他們發現了不少中國人,於是設想趟過大館洞、與枯木裡的美陸戰隊匯合,聯絡他部。

但天公不作美,事與願違,他們碰到了極速穿插的九兵團七連,被打殘了很大一部分。

原本菲爾茲上尉他們在此,就是準備開會就如何迂迴南邊,入龜城,返回朝鮮南部,與土耳其旅匯合,來做出商討。

他們受夠了一路上遇到一股股莫名其妙的中國人攻擊。

可惜計劃尚未執行,僅剩下的二十多位高階軍官,又被從天而降的徐青一個人給包了餃子。

“讓我給你們找個該去的地方吧。”

徐青看著地圖上,這裡離雲山不算很遠。

而作為瞭解到一定歷史常識的他知道,志願軍在阻擊雲山之後,便是邊打邊退,假意撤離,主動後退十幾公裡,為長津湖包抄圍殲戰打下誘敵“口袋”。

他收起地圖,拿著從一個尉官屍體身上摸出來的指北針,辨別了一下方向,隨即快速趕路離去。

他要儘快的找到我軍隊伍來接收俘虜,以防這裡有其他異變。

夜裡的風雪依舊很大,絨毛似的雪花紛紛翩翩的飄落著,不過自他與七連衝散後,也習慣了這樣一個人夜間趕路。

一路無聲無息。

往南邊方向徑直奔走了幾公裡,終於離開了連綿的陡峭山嶺,到了地勢相對較為平緩開闊的丘陵原地。

但朝鮮的“丘陵平原”實際上仍舊是山。

徐青翻過一座橫在大地上的庂矮山丘,忽地,就看到群山下不遠處的盤山朝鮮公路上出現了十數個黑點。

他眯著眼睛,仔細瞧了瞧。

發現那是一排長長的裝甲車和坦克隊伍,雪地反光照射下,隱隱約約能看出這是一隻毫無遮攔在開動的隊伍,連汽車燈都全開著,一路照亮著公路四處。

車隊於他面前緩緩駛近,他根據裝甲、坦克的數量,大致估算了一下這只隊伍起碼在五百人以上,應屬一個加強營的規模。

徐青下意識以為就是美軍。

但是仔細瞧之下,發現他們的武器裝備和這幾天看到的美國人大有不同,軍服裝飾也略有差別。

應該是聯合盟軍的其他國部隊。

他一個人不太好打,這時候拼命不是很理智。想了想,他便弓起身子,準備從旁邊暫時繞過去,避其鋒芒。

誰到山底下突然喧譁起來,有隱隱的人聲,然後整個車隊突然停了下來。

徐青連忙重新趴下。

難道自己暴露了?

但他的著裝全是用白布包裹著,就算是起身趕路都很小心,完美的和周圍的環境融合在一起。

之前那些美軍士兵們幾乎沒人看出他的破綻。

不過很快,山下隊伍裡就有一個軍官站在吉普車上,他放聲高喊著:

“嘿,山上的美國人朋友,我們發現你了,請下來談話!”

徐青仔細觀察四周,附近光禿禿的只有他一個人,但這人對著的正是他所在的方向。

不應該啊。

難道這個年代就有無人機了?就算是望遠鏡,以他的行走速度,也很難一時看得見他。

下面的軍官很快又喊了一遍。

徐青聽著這個軍官帶這些英國老的口音很快明白,這應該是一隻英聯邦隊伍,他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美式軍裝。

這是把自己認作了同為盟軍的美國士兵?

再一瞧,下面的這些士兵們都沒有一個舉起槍,倚在車上全都一副看熱鬧的模樣,他頓時微微定下心。

於是將計就計,用英語回道:

“這位長官,你有何貴幹?”

徐青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連番偽裝潛入敵腹作戰,讓他的信心大大提升。

他大著膽從雪地裡爬了起來,往山下慢慢走去,眼睛餘光掠著這些人的一舉一動,但凡有不對,他就會快速做出反應。

“哦,還是個小夥子?我的朋友,別這麼害羞嘛!”

底下的軍官聽到徐青的聲音比較年輕,又看著他一個人走出,開口笑起來,旁邊汽車上不少士兵們也紛紛吹起口哨。

徐青走近,不少人都好奇地看著他。他們也剛剛開進朝鮮不久,徐青是他們見到的第一個“美國士兵”。

吉普車上站著一排人,為首的年輕軍官看著他半邊捂著的微微有些像亞裔的臉:“你是美國本土人,還是南朝鮮的?”

“朝鮮人會說這麼流暢的英語?”

“那就是美國丘八了,你怎麼一個人在這?給,烈酒保暖。”

軍官扔給他一罐小小的酒瓶。

徐青接過手,但沒喝。

他掃了一眼,這幾個軍官都穿著嗶嘰呢布料的羊毛領子作戰服,佩戴上尉軍銜,腰上掛著轉輪手槍。

一個個大晚上的戴著墨鏡,有的嘴裡叼著菸斗,有的還在喝酒,看起來並不像去打仗的,而像一群要去赴宴似的英國老。

見這些人毫無防備,沒有一個人懷疑他的真實身份,他膽子更大了,直接反口問道:

“你們盟軍哪支隊伍,又怎麼發現的我?”

“好吧,小子,你問題可真多!我們是大不列顛皇家重坦營,我是上尉範倫·福克斯,《路透社》隨軍記者——你如果生在倫敦,一定聽過我們的名頭?”

這一名叫範倫的軍官哈哈大笑,舉起放在吉普車座上的相機給他展示著,“這可是我的老本行,西區美術館裡掛滿了我給倫敦橋拍的月亮,我剛剛正想拍這遠東的月景,不料第一張照片裡就意外發現了你!”

“原來如此……”徐青看著他手上的長筒相機,這才瞭然。

心下立刻記下,提了個醒,在有些時刻可能真的一張照片就會暴露行蹤。

“現在你該回答我的問題了吧?”

徐青點點頭:“我是美騎兵一師八團的巡邏偵查隊員,我負責在此偵查四周情況,搜尋物資。”

“哦,阿美利亞騎兵的傢伙,好像在哪聽過這個名字……”

範倫撓撓頭,旁邊馬上有一個同樣尉官打扮的男人,笑著開口:“不就是昨天柯尼斯少校說的那支被中國人打敗的雲山盟軍嗎?”

他想了起來,訝異的轉頭問徐青:“你為騎兵八團工作?”

徐青搖頭:“我為國家工作。”

“傳聞你們不是已經被剿滅了?”

“所以只是傳聞。我們仍有兩百多人的隊伍,一直撤離到這。”

“那是逃亡吧?哈哈哈哈哈……”

這些英吉利軍官紛紛笑起來,不過笑完,作為職業記者的範倫,想了想又好奇問道:“你們為什麼會潰不成軍,中國人難道像巫師一樣可怕?”

“中國人?”

徐青滿口胡謅著,“我們打了好幾天,我十分瞭解他們,他們並沒有很強的戰鬥力。如果你們遇到了中國人,用不著坦克,甚至連槍也不用開,完全可以試一試站在車上不動,他們絕對都打不中你!”

“你在開玩笑嗎,朋友,那你們為什麼會被擊潰?”

徐青繼續道:

“並沒有擊潰,先生,中國人不是已經退走了嗎?他們並不想和我們作對,雲山以北都是我們的地盤,麥克阿瑟將軍讓我們這些四處戰術性撤離的隊伍,繼續北上,跟陸戰隊大部一起,直達鴨綠江岸。”

“他們入朝作戰的也沒多少人,我們戰鬥過,他們只是想保護鴨綠江上的幾個水電站,沒有它們的電力,中國東北的工廠就不能開工了。你們知道的,中國現在還很貧苦……”

周圍的士兵們都在看熱鬧,幾個軍官聽著也覺得挺有道理。

一個蓄著羊毛須的英軍中尉合手一拍:“我就知道是這樣!中國人去年獨立的時候,倫敦上議院的那些老家夥們不是還送上了問候?福克斯,你們路透社不也報道過,要我說,我們就不應該聽信那些愚蠢的政客,特地從大西洋上開船至此。這簡直蠢透了!”

範倫起了興趣,他拿出胸口的一本牛皮筆記,開啟鋼筆帽,笑著道:“美國朋友,建議我對你進行一個簡單採訪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當然可以。”

徐青微微一笑。

“怎麼稱呼你呢?”

“叫我……菲爾茲就好。”

“很好,親愛的——菲爾茲閣下,剛剛聽你說你們需要搜尋物資?”

“我們失去了電臺,暫時未能與大部隊聯絡,沒有空投後勤補給,因此暫時搜尋一些儲備。”

“那你們的狀況可不太妙。”

“其實還好。就在昨天傍晚,我就在附近的朝鮮村莊裡找到了大量的物資,送回去二十多個地瓜,大家都非常的高興。”

“什麼……瓜?你可以再拼一遍嗎?”

“Sweet potatoes(地瓜)。其實就是菠蘿,它們跟手雷一般大。”

“你剛明明說的地瓜——好吧,那也沒有手雷大的菠蘿啊,那是手雷嗎?”

“那就是手雷。”

“菲爾茲先生,你可真會開玩笑。”

“我以為你們英國老喜歡這樣的幽默。”

“只是幾十個地瓜便如此滿足,你們的處境可真不妙啊。”

“但他們非常喜歡。”

這個英軍範倫上尉跟美軍的菲爾茲上尉完全不同,看起來像記者比像軍官更多。

他又繼續問了徐青幾個問題,大多是關於美國人的,少量的是關於中國人的情況。

徐青自由發揮著,一旦涉及到中國人的話題,他明裡暗裡儘量降低著中國人在這場戰爭中的存在感。

而當範倫問他,作為亞裔士兵關於對美國人印象有哪些?他說的是樂於奉獻,熱情好客。

最後,範倫蓋上筆記本,鋼筆插袋,滿意的點頭:

“Perfect!非常美妙的一場訪談!非常感謝你,菲爾茲先生,我們合張影吧,你是我們在朝鮮遇到的第一個美國士兵,以及英文是如此流利的亞裔士兵。”

“當然,我的榮幸!”

徐青點點頭,從善如流,“採訪會刊登出來嗎,你們是什麼報紙,我一定會買的。”

“《路透社》,我說過多遍了!當然,你也可以在《每日郵報》上得到轉載,你們美國也有這個。”

範倫高高興興的招呼起來,這些士兵們也覺得這是個很好的兆頭,紛紛放下手中的英制李恩菲爾德步槍,興高采烈的過來合照。

卡察!

很快,在旁邊的士兵幫助下,徐青摘下了半邊面罩,露出眼睛和臉,眾多英國老笑臉中只有他一人冷冷看著前方,站在公路地面上和背後滿車的英軍士兵們,拍下了這一張在凌晨“友好相遇”的黑白照片。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