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電視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八月份就在各種採訪和應酬中忙忙碌碌的過去了,張偉忙的連關於坦克兵的小說都沒有太多時間去完成,剛寫好了大綱。

九月中旬,軍區政治部組織的自衛反擊戰優秀幻燈片調演活動在蓉城召開。

宣傳股創作的《攻佔諒山》獲得了一等獎,《智挖“地老鼠”》和《神奇的眼睛》也都獲得了二等獎,這些獲獎作品接下來將在全軍區進行巡迴放映。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電影組的這個成績還是軍區政治部有意分蛋糕的結果,不然一等獎一共三個名額都會被張偉他們獲得。實在是其他單位的作品裡面能打的一個都沒有,沒辦法就是這麼強大。

電影組也被軍區政治部評為軍區優秀電影組,並榮立了集體二等功。發明小能手包志文還因為改進了幻燈機而被授予了個人三等功。

讓張偉無語的是,軍區政治部給獲獎的各單位人員頒發的獎品居然是一本《花環》和一套四大名著。

不過這回收穫了集體二等功,莊雨等幾個電影組的人念念不忘的提幹都有希望了。

而且軍區政治部宣傳科還聯絡了出版社,準備從這次獲獎的幻燈片作品中挑選出一部分來改編成連環畫作品,進行出版,電影組的三部作品將被列入第一批。

軍區政治部還獎勵給了宣傳股一部飛躍牌十九寸電視機,並且推薦《攻佔諒山》代表軍區參加年底在帝都召開的全軍優秀幻燈片調演活動。

會後,電影組眾人最關注的就是上級獎勵的那臺電視機了,在這個年代電視機可是稀罕玩意。這麼一部十九寸的電視機,價格都要小兩千了,關鍵是普通人就算你有錢,沒有電視機票也是買不到的。

大家七手八腳的用一個紙箱把電視機裝好帶上了汽車,路上還指定了專人照顧,然後小心翼翼的帶回了山城的軍營,軍區還特意派來了一位技術員,專門負責電視機的訊號除錯。

張偉心說除錯什麼,不就是架起個天線,使勁轉就行了麼,不行再綁上塊肉,就跟《我和我的祖國》裡面那個拉風的小男孩一樣。

話說徐徵拍的《奪冠》是1984年八月八日,華國女排在洛杉磯奧運會上擊敗米國隊,豪取三連冠的故事。那還是魔都,整個弄堂裡居然小男孩他們家有一臺小小的電視,由此可見此時電視的稀缺珍貴。張偉估計這臺電視機應該是這個小縣城裡的頭一臺。

眾人剛一回到軍營,急於想看個新鮮的團長,政委帶著團部的領導、幹事們都來了,大家擠得屋子裡面水洩不通。

跟來的那個技術員支起了天線,又連線好電視上的介面,開啟電視機後只聽到喇叭裡發出“絲絲”的聲音,幾秒鐘之後才出現了影象,而且是一片雪花。

技術員又不斷調整天線的角度,不一會兒就出現了影象,屋子內眾人一片歡呼。

這個時代沒有衛星電視,山城電視一臺也要到1981年才開播,所以只能接收到一個電視臺,就是在去年剛剛由北京電視臺更名而來的中央電視臺,不過節目也很少。

張偉唯一熟悉的節目就是號稱大陸最長連續劇的《新聞聯播》,從1978年一月一日起四十年如一日,沒有一天缺席停播,而且還會永遠的續播下去。

這可是陪伴我們最長的節目。它見證了祖國的飛速成長,見證了祖國漸漸的繁榮與強大。

張偉在忙著《花環》的各種改編工作的同時,宣傳股的工作也沒落下,畢竟他還是一名軍人,而且張偉現在也十分想在軍隊繼續發展下去,這次電影組獲得的成功讓上級領導對他的能力刮目相看。

但是成績只屬於過去,張偉在軍區參加完幻燈片調演活動和表彰大會之後,就開始醞釀新的工作重點。

張偉想到了一個很有意義的工作,組織宣傳組的力量,進行109團軍史戰史的編輯整理工作。

張偉也是前段時間在完成上級佈置的學習任務時,翻閱自己部隊的資料,才瞭解自己所在的這個團的軍史是如何的輝煌。

109團誕生於1927年的鄂省黃麻起義,張偉的老爹就是從黃麻起義開始走上革命道路的,張偉有些瞭解老爹將自己送入這支部隊的初衷了。

部隊先後被編入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等部隊,曾參加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川陝革命根據地,在二萬五千裡長徵中,部隊三過草地,三越雪山,是紅四方面軍中有名的紅軍團。

1937年部隊被整編為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二團,比張偉老爹的那個沒有番號的獨立團強多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部隊先後參加過百團大戰,淮海戰役等著名戰鬥140多次,湧現出了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

109團戰鬥作風勇猛頑強,戰鬥經驗豐富,長於進攻,戰鬥力強悍,是軍、師第一主力團,也是二野戰鬥力最強的主力團之一。

在淮海戰役中曾經先後力挫新五軍,鉗制孫兵團,最後圍攻黃兵團,仗仗艱苦,戰後全團僅剩174人,傷亡百分之九十,如此血拼,全軍罕見。

在渡江戰役後的撫河之戰中,曾經和兄弟部隊一起以一個師的兵力單挑桂系八個師,在三面是敵,背後是江,周邊又無兄弟部隊可接應增援的情況下,獨虎鬥群狼,粉碎了敵人的反擊,並乘勝進擊解放了洪都。

在這個團戰鬥和工作過,成長起來的少將以上我軍高級將領高達117名,又被譽為“百將團”。

就說這次邊境戰爭中,109團所在的十三軍無一人被俘,無一人失蹤,沒有丟一具烈士遺體,是參戰所有軍級單位中唯一做到的,真正的打出了軍威國威,受到上級領導的高度評價。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麼nb的歷史看的張偉都是熱血沸騰,肅然起敬。

張偉所不知道的是在和平年代,這支部隊同樣的勇猛頑強,在文川大地震中,109團三營是第一支冒險進入震中映繡的陸軍部隊,救援出了很多受災群眾,等到後續部隊到達後,他們又冒險前往了海拔更高,路途更艱難的蘿蔔寨進行救災。

張偉看了團部收藏的資料之後,覺得自己坐在宣傳股長這個位置上,就有必要拿起筆將這段歷史整理出來。不僅是記錄部隊這段輝煌的歷史,更是記錄那些創造這些歷史的戰友們,那些為了新華國的成立,那些為了維護祖國的安全與穩定而犧牲的戰友們,讓他們永遠被世人銘記。

這些歷史資料越早整理就越能還原歷史真相,因為那些親歷者都還健在。其實部隊各單位都儲存有一些歷史資料,但是大都鎖在檔案室或資料館裡,還沒有系統地整理過。

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有關單位和領導同志曾經大力組織,進行過軍史戰史的編輯整理工作,也都有過初稿甚至經過初審。但是在特殊時期這項工作就中斷了。

《華國人民軍隊軍史》要到九十年代末才開始編寫,歷時十三年才在2011年出版,而《華國人民軍隊戰史叢書》更是要到2017年建軍節才出版。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