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水泊梁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西門慶四人策馬立於一處緩坡之上,遙望右手邊,一片無邊無際的水泊在正午陽光下泛著點點粼光,靠近岸邊的一大片密佈蘆葦,隨著輕風微微擺動,水泊中不時躍起一兩尾大魚,落回水面時飛濺起無數瑩白水珠,奪目耀眼。

如此景象,哪有半分北地風貌,簡直猶如江南水鄉一般。在後世,由於河道改流,圍湖造田等一系列原因,此地僅餘下一處淺水窪地,哪有現在這般壯闊水域。

果然是一處佔山為王的絕好去處,若無強勁水師,縱然有十萬大軍,也難以蕩平這片一眼望不到邊的八百裡水泊梁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大官人,有人來了!”

時遷身法了得,身下馬匹剛剛駐足而立,他就如同一隻猴子般在馬背上單腿直立,撐著一隻手遮在眉上,四處瞭望,配上他那一副尖嘴猴腮的神態模樣,活脫脫一個孫行者。

此處緩坡距離朱貴開的野店不過兩三裡路程,以西門慶的眼力,只能模模糊糊瞧見店門外站了幾個人,卻瞧不清楚到底誰。

“是誰?”

“除了上次獅子樓來的那兩位,還有一個黃鬚白臉漢子。”

時遷的這雙賊眼可是尖的很,以西門慶的猜測,這傢伙的視力簡直比後世招飛的標準都要強上許多,更為特異的是,在夜晚之際,尋常人的視力不免有所下降,這傢伙卻是如同狸貓一般,但凡有丁點亮光,都能看清周圍的景物,纖毫畢現。此等夜眼,萬中無一,對於時遷這賊祖宗,那還真算是如虎添翼。

西門慶熟讀《水滸傳》,稍一思量,就知道那黃鬚白臉漢子正是“旱地忽律”朱貴。

忽律一詞,實際上就是後世的鱷魚,此等兇物在這會兒的北方已經沒了蹤跡,也只有一些南方水域能夠偶爾瞧見,至於後世,則又遷移去了更加靠近赤道的中南半島和東南亞叢林地區。忽律在地面時,行動遲緩,可在水中,卻極為隱蔽兇狠,不發則已,一發驚人,往往在瞬間就能致敵死命。

其實朱貴此人同時遷也有些類似,不論在王倫時期,還是現在晁蓋當家,都是被人忽略的一位,坐的盡是排名末位的交椅。乃至以後天罡地煞聚首,朱貴的座次也在百名左右。論起來,那林沖上山,若無朱貴前後照應,關鍵時刻出言相助,林教頭恐怕未必能留在山上,其後晁蓋等人上山,甚或李逵、戴宗等人,都有受其恩惠。可以說,朱貴其人是一位真正為梁山大業考量卻不計較自身名位的好人,在梁山眾多殺人如草芥,不分善惡的頭領中,朱貴的人品堪稱楷模。

更為難得的是,此人乃是梁山情報系統的元老級人物,能夠充任這等職務的,莫不是心細如髮、眼神老辣之輩,絕對算是一個特殊人才。

“大官人遠來是客,裡面請!”

四人揚鞭策馬趕至朱貴店外,吳用領著阮小二同朱貴兩位山寨頭領迎上前來,甚為熱情。

“勞煩朱頭領幾位手下啦!”

朱貴店中尚有幾位夥計,見著西門慶一行人下馬後,紛紛上前接過韁繩,將馬匹牽往後院馬廄。

吳用等人見西門慶如此謙遜,心中不由有些詫異,傳言中的陽穀縣一霸,似乎不該如此。

“大官人,時近中午,晁大哥已經領著眾兄弟在山寨等候,我們這就進水泊如何?”

“客隨主便,我等也好趁機見識一番梁山水泊的景緻!”

對於吳用的提議,西門慶笑意滿面的應下,隨即在朱貴的引領下,一行七八人穿過店鋪後堂,只見一處長約四五米的木道徑直延展到水泊之中。隨著朱貴一聲嘹亮口哨,不遠處蘆葦蕩中驚起幾隻水鳥,不過三五分鍾,兩條小舟一前一後,從那蘆葦掩映的水泊中劃出,靠在了這處小碼頭上。

吳用、阮小二同西門慶上了其中一條小船,時遷和馬氏兄弟則上了另一條。

這阮小二上船後隨手接過船槳,將原先搖槳的嘍囉趕了下去。

“大官人坐好了,這兄弟倆打小在這水泊裡廝混,這船速可不慢!”

原來另一條小船上划槳的漢子也是山寨頭領,乃是“短命二郎”阮小五。

這石碣村的軟氏三雄,在水滸中也算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家中老孃一共生了七個,結果也就他們兄弟三個成人,其餘四個盡皆夭折。這等事對於現如今的窮苦人家也算尋常,即便是西門慶這等富戶豪紳,因著醫療和衛生水平低下,幼兒的夭折率也是相當高的。

“五弟,跟緊啦!”

阮小二這邊船上僅有三個,比阮小五那邊少了一人,因此阮小二招呼了一聲自家兄弟後,雙臂猛一較勁,在船尾搖動船槳,不過片刻,小船就猶如離弦之箭般竄入蘆葦蕩中。

“好能耐!”

兩條小舟在蘆葦叢中劈波斬浪,穿梭縱橫,極為敏捷,就彷彿魚兒在水中遊弋一般,沒有半分凝滯阻礙,惹得西門慶情不自禁高聲叫好。

穿過十數裡的蘆葦叢,眼前景緻突然為之一闊,一片寬廣無邊的水域呈現在面前,極目遠眺,只見一道隱隱約約的黑影橫更在水天相交的地方。

“那可是梁山?”

“正是!”

吳用捋著額下一道寸須,臉上頗有幾分得意。

西門慶瞧著吳用這般模樣,心裡卻很是鄙夷。說起來這位落第秀才,也就多了那麼點機變之才。那智取生辰綱一事,瞧著計劃頗為周密,實則破綻多多。

黃泥崗地處濟州和東平府交界處,對於晁蓋、吳用等人那就是窩邊草,這地點選擇實在是個敗筆。想晁蓋這人乃是地方上的保正,兼且本人就是個坐地分贓的私商大佬,在這鄆城縣黑白兩道都是大有名聲的人,在周邊縣出了這等大事,即便白勝那家夥硬挺著沒有招供,哪裡就逃得過嫌棄。

更為不智的是,晁蓋這人還親自帶隊,事後也僅是將金銀一分了事,沒有半分後手,若不是宋江、朱仝兩人,只怕這夥人早進了大牢。最終被逼無奈,方才舍家棄業的上了梁山。至於上梁山後,若無林沖同那王倫有矛盾在先,這夥人下場定然更加悽慘。

由始至終,這件事上,吳用等人都是見招拆招,沒有半點預見和合理計劃,最終能夠在梁山上站住腳跟,只能說是三分實力,七分運氣。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