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空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拙言先生早就說過,中國的海陸軍已經落後於世界,要想追趕需要付出千百倍的努力,去彌補以往的缺失,唯有空軍領域,世界各國剛剛起步,中國勢必要死死咬住,不能再落後於人,否則百年之內中國都沒有扭轉國運的機會了

蘊華,總聽你提到拙言先生,此人似乎年紀也不大,怎麼值得你如此推崇啊王助在一旁笑著問道。

王助和巴玉藻同是清末被選派到英國留學,一戰爆發之後,他們只好轉赴美國留學,一同在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專業學習,並且獲得碩士學位,隨後又進入美國的飛機制造公司實習。

王助成功進入了當時剛剛組建的波音公司,並且成為了第一任總工程師,幫助波音公司贏得了海軍的第一筆訂單,正是憑著第一桶金,才有了波音公司後來的輝煌,而王助也在美國航空界名聲大噪。

禹朋,你覺得中國是否會有超越列強的那一天,中國遍地都是各種工廠,能夠生產最精明的商品,摘下世界工廠的桂冠,擁有世界最強大的武裝力量,世界上任何的國家都要敬畏中國的力量。

王助聽到巴玉藻的話,苦笑著說道:蘊華,我自然希望如此,可是越是在歐美待得久了,就越清楚我們和他們的之間的差距,這種差距甚至讓我有種絕望的感覺,甚至會擔心中國永遠這樣沉淪下去。

是啊,很多人都會這麼想,不過拙言先生是我見到唯一有著十足的信心,而且不只有信心,還有真正的辦法。中國落後於西方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工業落後,他們能製造。我們不能製造,所有西方人可以憑藉精良的商品,賺取豐厚的利潤,讓國民享受到富裕的生活,同時打造出強大的軍隊,為商業利益保駕護航。如果中國人有一天也能製造出同樣的東西,憑藉我們龐大的人口優勢,就有能力碾碎任何一個列強。

王助仔細聽著,笑著說道:這番論調和很多中國學者並不相同啊,他們更看重人文精神。更看重政治制度,更推崇西方的民主自由。

巴玉藻嘆了一口氣,冷笑著說道:這就是實幹家和空談誤國的清流之間的區別。禹朋,你在美國又不是沒有經歷過,難道你還相信他們所謂的民主自由麼

巴玉藻的話頓時勾起了王助的傷心事。其實王助成為波音的總工程師之後,在美國的航空界已經擁有了相當的名頭。作為波音的元老。未來的前景是相當可觀的,王助也曾經動搖過,是不是要在美國發展,畢竟美國能提供的條件實在是太好了

可是隨後美國海軍試驗王助設計建造的水上飛機,結果並不允許王助進入試驗現場,理由是擔心他們學到美國先進的航空技術。

這完全是一個荒唐透頂的指責。不過此時王助也看清楚了美國種族歧視的本性,在這樣一個白人至上的時代,只有真正擁有強大的祖國,海外的遊子才能受到尊重。而王助也因為這個原因,依然隨同巴玉藻他們一起回國。

貨輪漸漸的進入了港口,在碼頭之上已經能夠看到歡迎的人群了,巴玉藻率先從貨輪上下來,王助等人也都緊緊跟隨在身後,經過漫長的航行,輪船上的年輕學生都十分疲憊,尤其是為了運輸跟多的機器,他們只能和船員擠在狹小的空間之內,忍受著各種各樣的味道,如果不是胸中一腔熱血支撐著,恐怕誰也不願意如此遭罪。

蘊華,一別兩年,咱們又見面了

張廷蘭笑著向巴玉藻打招呼,巴玉藻也注意到了張廷蘭,經過了兩年的時間,張廷蘭似乎變得更加成熟,溫文爾雅之中透著一股子英武之氣,而且還有一種殺伐果決的派頭,顯然這種上位者的氣度也是在兩年之中歷練出來了的。

拙言先生,我們在美國的學習的時候,每天都儘量尋找國家的訊息,聽說您收復了中東路,你知道我們又多麼高興麼,整整兩天,都激動的睡不著覺,恨不能馬上回國,和奉軍的戰士一同作戰,為國殺敵。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用著急啊,中東路只是一個開胃菜,你們很快就會有用武之地了。張廷蘭笑道:還是幫我介紹一下其他人吧,讓我看看你都帶回了多少人才。

巴玉藻笑著拉過了兩個年輕人,都是二三十歲左右,一個白淨斯文,另一個則是精氣神十足,十分的幹練。

這兩位都是我的同學,一同在麻省理工的航空專業畢業,小白臉子叫王助,另一個皮猴子叫王孝豐。同期畢業的人裡面只有十幾個,而中國人佔了三個,事實證明中國人的學習能力一點不比西方人差。

張廷蘭也深有同感,中國人的學習能力在後世也是得到公認的,中國不缺少天才,只欠缺讓天才盡情發揮的舞臺。對於王孝豐張廷蘭或許還不熟悉,但是對王助卻是極為清楚,這位大名鼎鼎的波音之父,絕對堪稱早期飛機制造領域的頂級權威。

不過同這個時代大多數中國專家一樣,他們的才能並沒有得到發揮,王助回國之後,一直為了能製造中國自己的飛機而奮鬥,也試圖組建自己的飛機工廠,不過他製造的第一架飛機在試飛的時候,不幸墜毀。

其實在航空領域裡面是十分正常的,早期的飛機發展就是靠著人命堆出來的,不過由於民國政府的不理解,不重視,王助在隨後的時間裡面,得不到任何實質性的支援,夢想一直停留在夢的階段。

一直到了抗戰期間,中國飛行員只能駕駛外國的飛機,同日寇拼殺,很快空軍就成了真正的空軍,而此時的王助只能負責維修飛機。擁有最頂尖的航空人才,但是中國卻沒有自己的飛機,這不能不說是民國的悲哀。

所謂的黃金十年也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堡壘,看起來很好,但是沒有強大的重工業作為脊樑,作為支柱,根本經不起碰撞,而一個不知道發展工業的政府,也只能在日本人的打擊之下,一敗再敗,一直退到大西南。

現在王助等人剛剛學成歸國,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歷史絕對不會重演,屬於中國人自己的飛機必然稱雄藍天。

歡迎你們到東三省發揮自己的才能,我在幾天前向雨帥提出一個建議,準備設立幾個飛機制造工廠,你們三位大才,再加上南苑航校的老師。暫時設立兩個戰鬥機製造工廠,兩個轟炸機製造工廠,如果你們願意,這個飛機制造工廠就用你們的名字命名,這也是西方的慣例。

聽到張廷蘭的提議之後,巴玉藻王助和王孝豐都把眼睛瞪圓了,奉軍的手筆果然不同凡響,一下子就要弄出四個飛機製造廠,光是聽著就感到精神振奮。

拙言先生,為什麼戰鬥機和轟炸機都要建成兩個工廠啊,這不是浪費資源麼咱們把力量集中到一起,建立起一個大型的工廠,難道不行麼巴玉藻略帶疑惑的問道。

當然不行,人都需要有壓力,工廠也需要有競爭,而且未來飛機的種類會更多,功能側重也不完全相同,就需要不同的設計思路,當然太多了也不好,會分散力量,暫時就戰鬥機兩個轟炸機兩個,以後再適當增加

張廷蘭笑著說道:你們也要注意了,經費始終是有限的,你們可要拿出足夠的本事,爭取經費,而且還要生產出最優秀的產品,獲得軍隊的訂單,這樣你們的工廠才能發展起來。

巴玉藻等人瞬間就明白了張廷蘭的打算,為的就是讓整個產業形成良性競爭,取得最好的效果,這也是西方列強通行的做法,張廷蘭這麼規劃,很顯然就是一個懂得大局的行家,能有這樣一位內行的領導,讓他們都把心放了下來,看來東三省的確是他們能實現夢想的地方。

巴玉藻隨即又向張廷蘭介紹了其他的人才,裡面有海外的華僑,也有北洋官費的留學生,另外還有當初張廷蘭派出去的幾個學徒,他們主要從事的都是航空冶金機器製造一類的專業,正是奉軍最需要的人才。

就是那幾個學徒工也相當了不起,他們在美國的工廠不只學習技能,還很留心工廠的管理技巧,經過兩年的鍛鍊,放在國內,管理一個車間一點問題沒有。除了這些人才之外,還有一撥人,是以侯德榜帶隊的,他們主要是化工領域的人才,由於他們也購買了不少機器,一條船運不回來,因此還要一個月之後,才能回國。

能擁有這些人才,張廷蘭已經十分滿意了,奉軍的航空工業也終於有了著落。

拙言先生,我們聽說奉軍在和俄國人打仗,就利用您提供的資金,試製了十架飛機,還購買了一批發動機,只要需要,我們馬上就能組裝起來。

張廷蘭一聽巴玉藻的話,頓時眼前一亮:空軍成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青史盡成灰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