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朝中事件(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嬴政從幾天前從秦夜那裡回來後,便一直在思量那個方法的可行性,和李斯商量了許久,也派出各路信使前去仔細的打探了一番。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最後確鑿了一些事中關鍵,這才決定了今日要在朝堂上宣佈此事。

嬴政也早在昨天向嶺南地區釋出了一道旨令,讓得屠睢繼續窩在寨營,全軍整備,等待訊息後才能進軍。

屠睢接了旨之後,終於如釋重負的吐出了一口氣,他早就為此愁眉不展了許久,若是這道旨令還沒來,他都要以為朝中人在怎麼商量定自己的罪了,畢竟那次敗戰中,可是損失了數萬人馬的,雖然他在此前也奪下了一些地方,但大秦的賞罰分明,可不會因功而免罪。

最起碼,這次戰事回朝,自己是少不了一個降職罰俸。

而現在旨意上只字未提自己大敗一事,而是反復強調為查明敵軍動向前不許出軍,這對屠睢看來,正符合了他的胃口,因為屠睢在與土越聯盟接觸下,也發現了對方的難纏。

因此,得到旨意後,他可是真的連覺都都比以前睡的好了。

回到咸陽。

麒麟殿外的廣場上。

大秦百官早在一個時辰便已在此等候,更甚者,凌晨兩點多,也就是寅時都沒到,那些人就已經來了。

李斯也正在此列,他剛走入自己的位置,就聽著旁側傳來了一道聲音,很小聲。

“通古兄,不知陛下昨日召你前去,是否已經確定了百越之事?”

李斯轉頭看了一眼,瞧見是同為九卿之一典客的胥桓,便不動聲色的輕回道:“長遠兄,別急。等會自會知曉。”

胥恆抬頭看了眼殿門,發現還沒有開的跡象,又接著輕聲問道:“我聽說關陽侯此番也有意向插著嶺南一腳,就是不知道通古如何看這事?”

“關陽侯此舉陛下定然知曉,我等的看法有什麼用?”李斯閉著眼小眯了會道:“到時陛下定奪就行了,我們做臣子的,做好分憂之事就行。”

聽著李斯話裡的不沾半事的意思,胥恆撇了撇嘴,也不再言了。

這時殿門突然大開,緊接著便有朝侍大聲喊道:“陛下有旨,百官入朝!”

……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年無極!”

麒麟殿內,嬴政悠悠從側殿走來,昨晚由於思量過久,他便是在側殿睡下的。

當看到眾臣紛紛行禮後,嬴政點點頭,示意眾人起身。

“陛下,關乎百越一事,已經拖了許久,若是還未定下平定之策,臣恐嶺南遭生事變!”王綰手持笏板率先一步走出,與嬴政恭聲說道。

這些天來,群臣都在向嬴政進諫百越的戰事。

可不知為何嬴政對於此事的態度卻是陡然發生了變化,就連那提出絕妙見解的李斯也是如此,不管王綰和隗狀如何激昂群臣,嬴政都是遲遲沒有對百越戰事下最後的旨令。

但戰事絕不能拖久,否則哪怕是大好的局面,也會突然生變!

所以王綰決定,今日針對百越的戰事,必須要有個結果了。

“嗯,百越一事,確實非同兒戲。”嬴政緩緩開口道。

見陛下口風有所改變,王綰心中一喜,忙進言道:“陛下,臣認為,李廷尉幾日前所以提及的招降一事,可為上策之選,臣懇請陛下下旨定人前往嶺南與屠將軍共同商議。”

嬴政聞言悄然低頭看向了李斯所在的方位,看著後者對他稍稍點頭的樣子,嬴政馬上收回了視線。“右丞相所言極是,既然這份策略是李卿提出來的,那麼這個前往嶺南之人,李卿可有人選?”

王綰聞言身軀靜然一震,不過很快又是恢復了正常,心中喃喃道,陛下對李通古那廝倒是有些看重了,連薦官一事都主動出聲詢問,這樣看來,以後倒是得與這人走近些了。

王綰心中細想著,還不忘瞥著餘光看了一眼群臣中的高大身影。

李斯聽後也是明白嬴政的意思,於是便迅速走出佇列中,對著嬴政拱手高聲道:“陛下,此之人選,事關重要,當乃陛下定奪。”

“不過,臣還有一事要稟告陛下,且也是相關嶺南安定一事。”

“哦?”聽得李斯口中之言,嬴政裝作驚訝道:“李卿還有何事?在朕面前,當直言不諱。”

王綰聞得雙臂再次震動了一番,心中對於和李斯深交一事,更加的確定了。

“啟稟陛下,臣以為,嶺南遍地山林溝壑,溼氣從生,溫潤至極,這種氣候雖然是極大的阻礙的我大秦軍隊的進攻,但也因此,在這種氣候環境下,嶺南一帶水果遍地,且皆是城中富貴之物。”說到這,李斯細細思索了一番,繼續道:“而天下商人逐利,若是以此派遣商人前往嶺南一帶經營,依靠屠睢將軍將軍打下的那一帶作為根據地,想必,我南徵軍的軍餉和糧草一事就能完全得到解決。”

“以此,便能讓我大秦國庫支出,大大的減少一番。”

"且還能讓屠將軍和那些商人合作,抓取一些逋亡和贅婿之人,讓其他們隨大軍行進,每當再次佔領一地,便可將部分遺民留駐於此,這樣一來,我軍不僅有了穩定的後方根據地,同時,也可使我軍不必再前往荊楚一帶招兵買馬,就地便可補充人力,這樣一來,我軍優勢條件之多,任憑那嶺南土越聯盟再如何謀劃,也必是我大秦腳下亡魂!"

言畢,朝堂上一時間眾大臣各露不同顏色,當然,驚詫者居多。

這些驚詫沒想到是,李斯對於嶺南一事能夠想入如此之深,連那地有什麼水果都知道了。

至於另些面露不同顏色的人,則便是那九卿之一的治粟內史呂嚴呂清正,他對李斯說出的商人經營一事,顯然露出了極大的興趣。

身為掌管著大秦國庫和天下各地糧價一事的官員,呂嚴自然是知道如今大秦國庫已經匱乏到了一種什麼地步,特別是近期南軍大戰,各類糧草和軍餉也都是由他發放,這種情況下,各部官員也都是伸著手找自己要錢,國庫哪來有眾多存銀。

若不是統一之初,六國錢財全都被搶奪一空,然後轉到了國庫裡面,再加上這兩年收上來的各地賦稅。

怕是早就窮的揭不開鍋了。

現在聽到了李斯說的商人能解決百越的那一筆巨大開資,所以,別提他現在有多期待這事能成了。

只要南征的那一大筆錢能夠省下,那麼國庫中的那些剩餘錢財,應該還能支撐下去,這樣也不至於俸祿軍餉都發不出,再次的去徵稅加徭役。

這樣壓榨逼迫百姓,呂嚴也是極不想看見的。

而對此此事有著另一種看法的人,便是擔任著泗車庶長一職的渭陽君嬴傒了,他的臉上可是明顯的露出了不悅的神情。

身為掌管著皇親宗室,又本身生為大秦宗室之人。

對於那些商人插手嶺南且蠅頭小利的諫言,贏傒心中自然是極其不願的。

他認為那些只會以黃白之物的低賤商人,完全不夠資格染指大秦軍事之事,更別說如此重要的百越之戰。

贏傒抬頭看著場中的挺拔的身影,微微皺起了眉頭。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