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章 旱情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可是在老學究看來根本就不是什麼老天保佑,而是那面如冠玉、氣質出塵的年輕人做的妖…呸~救的人。

老學究身為醫者,行醫幾十年,可謂是見慣了生死,哪兒來那麼多好運和老天保佑,如今亂世當道,也沒見什麼仙人救世、神蹟顯現,最後還不是靠自己與天爭命。

剛剛葉問天上前查探,那手指的細微勾動之後,空中的溼潤和下降的溫度是如此的明顯,中年男人肉眼可見的恢復。

還有最後葉問天離開時的一抹微笑,在離得最近的老學究眼中,皆如掌上觀紋,幾十年的閱歷可不是白混的,這很明顯就是那錦衣玉袍的年輕人所施展的手段。

老學究心中不斷的驚歎,這般起死回生的本事何人能做到?今日只怕是遇上真仙了!

又突聞少年不去感謝那將父子都救下的真仙,反而去感謝什麼老天保佑,立馬心中有些不忿,才提醒了一句。

“啊?!栓栓還不趕緊留住恩人!”

“好的,爹!”

“……”

這父子兩人聽到老學究的提醒,中年男人搞不清狀況,不過見老學究義正言辭的敘述,也不由的信了,連忙吩咐栓栓前去留住恩人。

少年心中已是隱隱有些明悟了,之前自己被救時,因擔憂父親安危,沒來得及感謝。此時又明白了父親也是被此人所救,這般恩情只怕比天還大。

連忙就想轉身去尋找葉問天的身影,只是三人早已遠去,又哪兒能找得到?父子兩人只能將這恩情默默埋藏在心裡。

對葉問天來說此事不過小事而已,既然遇見了,自然不能不管不問,心中所想便要身體力行,何況是力所能及之事?!也不需什麼回報,只求通達道心罷了。

三人進入城中,相比於城外,城內溫度至少要高上五六度,除了這些外出務農的,路上少有閒逛之人。

這西北本就不是啥繁華之地,那些商鋪大多數都已關門,只有少數雜貨鋪和大型酒樓還開著,六識擴散,耳中收集到城中各個角落的聲音。

皆是哀聲遍地,不過,無論是何處也不缺少享樂之人,葉問天也沒那閒心找上門去教訓,今日來只為了探查旱情。

葉問天四處打量,探手拉住一位慈眉善目,五六十歲的老人家,隨後便開口道:

“老伯,不知可否向您打聽些事情?”

“你們是什麼人?”

這老人家剛從外面務農回來,就被葉問天給拉住,聞言有些警惕的看著三人,生怕是什麼騙子之類的。

“老伯別怕,我們是受孫先生指派,專門為瞭解旱情而來。”

“原來是長官大人!老身有禮了。”

葉問天順勢掏出了那本“民國特級證件”,這老人家也不識字,不過見葉問天似模似樣的,也有些相信了,連忙想要見禮。

葉問天怎麼可能讓這般年歲之人給自己行上下之禮,立馬將其扶住,示意不用多禮,又轉而繼續開口:

“接下來我所問之事,關係到你們今後賑災糧的多少,和救助的力度,所以一定要老實回答。”

“長官,老身知曉嚴重性!”

葉問天開口一忽悠,也把這老人家給震懾住了,其人立馬一臉嚴肅的表情,等待葉問天問話。

“不知如今此處糧食產量如何?”

“哎呀,長官,這可就別怪老身多抱怨了,最近剛剛收了小麥不久,本來正常情況下一畝地能產六七百斤。

可是這旱災一來,直接縮水了一半,一畝地只能收成一半不到,算是薄收的產量,我們家六口人,只能種兩畝地,如今糧食不夠吃,只能將就著去年的餘糧過活。

秋禾已經種下,看現在這般情況,估計明年可能會無種無收……”

葉問天一問,這老人家開始滔滔不絕的抱怨起來,簡直止不住話匣子了,可謂是根本停不下來。

不知不覺,時間就這麼過去了半個時辰,老人家才算是抱怨完,聽得葉問天有些頭大。

不過還好的是,估計只要今年能將這旱災解決了,明年就…額~明年還是只能吃賑災糧過活吧,後年應該就恢復正常了。

“老伯,不知可否帶我們去您地裡看看?”

“這個~這個…”

“放心,不讓您白帶路!”

“那…好吧。”

“……”

見到這老人家猶豫,葉問天立馬從兜裡掏出一塊銀元來。見此,老人家也欣然接受了,從此處到城外地裡,也就一二十裡路,帶個路就能賺上千塊,自然沒什麼好拒絕的。

……

瞭解過當地的情況後,葉問天三人就告辭離開了,飛往下一個地方,一天的時間才探查完十幾個縣城。

估計要將整個關中之地的旱情悉數瞭解,至少要花上一週的時間,不過到這旱災傷民真正猛烈爆發之時,還得好幾個月,時間還多,葉問天也不著急。

隨後,葉問天帶著葉青和秋池在關中之地亂飛,四處獲悉旱情的發展程度。而流雲觀主那邊的水脈記錄之事,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兩方齊頭並進,眾修道者加上重陽宮門中弟子,少說也有四五百人,修為高的畫遠處的水脈,修為低的畫近處的水脈。

一週的時間,整個關中水脈詳圖就已畫好,寬窄深淺通通記錄其上,嚴格按照葉問天的吩咐行事,沒有任何遺漏之處。

而此時的葉問天三人,才堪堪將關中之地的旱情探查完畢,就差咸陽之地沒有探查了。

其實在葉問天看來,雖然有些慶幸這一週都沒有發現什麼異常,不過心中還是有一些疑惑的。

按道理來說關中此處受氣候和地理位置的影響,經常發生乾旱也很正常,短則三五年,長則十幾年,必然會有乾旱來臨。

重點是千年旱災,比喻極為稀少的特大旱災,歷史上也沒發生過幾次,根據前世記載:民國18年,自春至秋,滴雨未沾,井泉涸竭,涇、渭、漢、褒諸水斷流,車馬可由河道通行。

連口水都沒得喝,說的就是明年的情況,然後就是:三年不雨,六料未收,十室九空,餓殍遍野,為禍之慘,空前未有。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