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送禮”威克島之中場休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十六日夜間,印度洋號航母向東航行,遠離威克島,奔向集結地點。/www.tsxsw.com/

十七日夜晚,印度洋號航母和新下水的自由龍號輕型航母匯合。李廣和海抗軍弟兄們終於見到了美國酬功中途島海戰的這艘輕型航母。這艘輕型航母,是美國二戰中建造的三個級別正規航母中身量最小的,著名的獨立級航母。這是美國利用在建的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改裝的傢伙。

不過美軍所謂的輕巡洋艦,奢侈非常。日軍重巡洋艦排水量也不過一萬噸出頭。美軍這款輕巡洋艦排水量就達到一萬一千多噸。改裝成航母,滿載排水量達到一萬五千兩百噸。也就是說能搭載武器燃料補給人員等三千七百噸。這個資料可是比海抗軍的滿載排水量三萬多噸的印度洋號航母絲毫不差。

不服氣是不成的,美國的工業技術,設計水平絕對不是海唐國能比的。

而其動力達到十萬匹馬力,僅僅比海抗軍的印度洋號航母少百分之二十,速度輕鬆的可達到三十一點五節。不像印度洋號,說是能達到三十節,但是實際上那只是高速衝刺的速度,動力系統根本不可能長期在那種滿功率下工作。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艘航母雖小,比起當初他的前輩自由龍號排水量小兩三千噸,但是搭載飛機的數量可是一點都不少,機庫可以存三十六架,加上甲板上的佈置,可以達到四十五架。

至於適航性,抗雷性等指標,原來的自由龍號航母根本就拍馬也趕不上的。

美國雖然在這款航母上,對海抗軍打了埋伏,並沒有配備美軍最先進的雷達。但是仍然裝樣子的配置了型號落後一些的對海雷達,對空雷達。

僅此一項,這艘航母的戰場生存能力甚至比印度洋號航母還要強悍。

唯一稍差的是防空火力,只有兩門127MM高炮和十六門四十毫米高炮,十門二十毫米高炮。炮火無法形成多層次的對空攔截彈幕,算是小小的缺陷。

生活設施,美軍是一貫的奢侈。和簡陋的印度洋號航母相比,這艘自由龍號輕型航母簡直就是草房子和宮殿的距離。印度洋號航母上,李廣自認為奢侈的加裝了巨大的冰櫃儲存食物。而這艘自由龍號上,冰櫃根本算不得什麼,冰淇淋機就有三四十個,至於音響電影等娛樂設施應有盡有。

艦長黃中華洋洋得意,滿意非常,他對這艘航母愛惜的不得了,甲板鋥亮,角角落落都打掃的乾乾淨淨。

不過海抗軍雖然為這艘航母配置了足夠人手,但是只有五百多人對這艘航母有些熟悉,想在此戰中擔任主角卻是休想了。

考慮到對威克島的作戰任務,沒有戰列艦火力支援,那麼海抗軍就必須充分的利用兩艘航母的打擊力量。所以,在短短的一兩天時間裡,海抗軍對於兩艘航母的艦載機做了調整。

二十四架裝備雷達的TBD魚雷機全部被部署到了自由龍號上,此外二十架野貓戰鬥機也被部署到了這艘航母上,加上唯一的一架零式戰機,自由龍號滿載四十五架戰機。

而印度洋號航母上則是配置了四十四架俯衝轟炸機,二十四架野貓戰鬥機,三十六架TBD魚雷機。合計一百零二架。

兩艘航母如此配備戰機,很明顯野貓戰鬥機數量不足。其實對於海抗軍來說,無畏式俯衝轟炸機使用才更順手,俯衝轟炸機也不足的。但是,海抗軍在年初一共就只從美國搞到了五十架野貓戰鬥機和五十架俯衝轟炸機,在一年的訓練中摔了幾架,現在所有的家當都在這裡了。大比例的配備落後的TBD魚雷機,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但是,不管怎麼說,海抗軍此時的配置達到了美軍太平洋戰爭初期的裝備水平。而實際上由於多處的改進,戰鬥力絕對在其之上。

雖然自由龍號航母,美國人打了點埋伏,但是窮慣了的海抗軍,包括李廣都十分滿意。

這可是真正的正規戰艦。

要知道,海抗軍真正能稱上正規戰艦的艦船不多,一個巴掌都能數的過來。

從航母戰機的配置可以看出,自由龍號航母雖然沒有擔當攻擊的主力,但是偵察和保護艦隊的任務全部落到了他的頭上,黃中華的任務一點都不輕鬆。對於尚未經過磨合的一艘航母承擔這樣的任務,其實是非常冒險的。

李廣因此對法國和美國再升怨念。如果有大西洋號戰列艦在手,他何至於如此冒險。

----------

十八日,海抗軍所有艦隊在預訂集結地點匯合。一天一夜時間,印度洋號航母完成補給加油。

十九日,海抗軍艦隊調頭繼續奔赴威克島。

在這幾天時間裡,海抗軍潛艇一隊在何碩恆的帶領下一直在威克島以南三百公裡的洋麵上佈防。

別看潛艇一隊只有四艘潛艇,但是在丟擲了幾個無線電聲吶浮標之後,加上潛艇自身的偵察,足足可以偵聽四百公裡寬的海面。

日軍增援威克島的船隻或者艦隊,雖然有可能為了隱蔽,繞彎航行,但是不大可能繞出幾百公裡的。

四艘潛艇在洋麵上一字排開,足足相當於二十艘潛艇的偵察能力,幾乎沒有可能漏過日軍艦隊的。

但是在這四天時間裡,潛艇一隊僅僅發現了日軍一艘補給船透過。由於這艘船速度較高,發現時距離潛艇本體太遠,沒有來得及攔截。

一艘船。

僅僅從這個資訊上就能分析出許多。足以說明,日軍並沒有意識到海抗軍打算攻佔威克島。雖然不知道日軍派出的船隻到底多大,但是威克島的碼頭什麼的根本也無法停靠太大的船隻,了不起三五千噸排水量。能搭載兩千人就很不錯了。

事實上,日軍增援的遠沒有兩千兵力。只有一個不滿編的大隊,而且還是海軍陸戰隊,不到八百人。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情況,要從佐藤敏一少將的報告說起了。佐藤敏一太敢吹牛,虛報敵情,虛報的有些過分。

日本海軍參謀們隨便一看就找出了一大堆的疑點。兩撥空襲合計一百五十多架B17?

你當B17是吹氣吹出來的?如果美軍增援一百五十架戰鬥機或者輕型轟炸機,日本海軍參謀還會相信。但是B17這樣的大家夥在瓜島戰場上和新幾內亞戰場上都沒有一次性出現過這麼多。

麥克阿瑟也只是剛剛頂住日軍的進攻,說勝勢還早呢。美軍如果有這麼多大型轟炸機,現階段絕對不會把戰鬥力浪費到威克島的。

兩千噸炸彈?B17單程兩千公裡奔襲,一架能攜帶十多噸炸彈嗎?小學生都會算賬的。說陸軍土包子就是土包子,如此低劣的謊言都敢說。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山本五十六還是黑島龜人都已經確信那是美軍的航母發動的空襲,根本沒有想到海抗軍打的主意是佔領威克島。

因此,日軍的應對就比較馬虎了。佐藤敏一不是要煤炭嗎?那就送兩千噸煤炭過去。至於佐藤敏一報告的傷亡數字,海軍還是相信了,這玩意沒有人敢於作假的。但是一下子補充兩千多兵力,真的抽不出來。於是就調了一個海軍陸戰隊大隊增援。

日軍垃圾的海軍陸戰隊和美軍最精銳的海軍陸戰隊完全是兩個概念。其實日本海軍也知道,自己海軍陸戰隊是個什麼玩意,說白了就是保安一類的部隊,看守個軍港啊,站崗放哨什麼的勉強湊合。

不過這艘船倒是運氣真不錯,雖然被海抗軍的無線電聲吶浮標發現,但是卻沒有被海抗軍潛艇擊沉,倒是很意外。這個意外,卻更加使得日軍確信,美軍對於威克島只是騷擾性空襲。至於為什麼會死那麼多鬼子,還是被海軍方面自動腦補--佐藤敏一的責任。

----------

李廣帶領艦隊再次揮師威克島。而遠在非洲的卡薩布蘭卡會議已經有了結論。十八日,美英兩國羅斯福總統和丘吉爾首相已經商定了幾件大事,但是尚未對外公佈。

對於卡薩布蘭卡會議,李廣腦子裡就那麼一點記憶,根本不可能記住準確的日期。所以,現在李廣並不知道美英兩國已經達成協議。

這次會議,美英主要達成了六項決議。

第一件,表明決心,一定要打到軸心國無條件投降。

第二件,美英兩國攜手,全力對付德國潛艇。德國潛艇在四二年實在是過於瘋狂,擊沉盟國商船數量一千兩百萬噸。比歷史上高出四百多萬噸。歷史上,美國的造船能力在九月到十一月已經碾平了損失商船的數量,但是在這個時空直到四三年一月,仍然沒有達到平衡。

這種損失實在慘重的過分,美國有錢,有物資,但是也不能一船幾百萬上千萬美金拿去學習“精衛填海”吧。

其實海唐國採購物資受限制,於此也有關係。美國產能在沒有徹底發揮出來的時候,的確難以滿足各個戰場的需要。而海唐國在美國眼中算哪根蔥,遠遠沒有英國重要的。故此,難以購買先進武器也是情理之中。

第三件事情,雙方同意,一定要大力支援蘇聯。美英兩國都不願意拿自己的軍隊和希特勒死磕,對於蘇聯他們雖然沒有好感,但是能幫他們消耗德國兵力總是好事。不論是丘吉爾還是羅斯福,都在擔心蘇聯一旦扛不住,對美英兩國絕對不是好事,那樣的話就輪到美國英國和德國死磕了,那才是悲劇呢。所以在大力支援蘇聯這件事情上,兩國很容易的達成協議。

第四件事情,清除軸心國在非洲的軍事存在,透過進攻西西里島,登陸義大利。也就是丘吉爾鼓吹的,從敵人柔軟的腹部下手。說白一點,丘吉爾不願意拿英軍和德軍死磕,更願意撿軟柿子--義大利下手。

第五件事情,決定盟軍在四四年歐洲登陸。

第六件事情,美軍要求英軍反攻緬甸。美軍在太平洋上和日軍打了一年,羅斯福終於認識到中國牽制了日軍百十萬兵力的重要性,援助中國的緊迫性和必要性被提到非常重要的地步。

丘吉爾倒是答應了羅斯福。也作出了具體的安排。但是如同去年第厄普登陸戰是為了堵住蘇聯的嘴巴,英軍在一月份在緬甸的西海岸實兌地區搞了一次表演性的登陸行動,結果自然是失敗。仍然是為了堵住美國的嘴巴,同時也忽悠一下蔣委員長。

而這個失敗,後來使得李廣狠的咬牙切齒,尼瑪,打不贏也不能讓鬼子察覺,本來海抗軍早就計劃的登陸地點也是實兌地區,現在英軍這麼一攪和,本來那裡日軍兵力極少,現在日軍增兵實兌一個多師團。

英美兩國定下這六件大事,隱藏了一個核心要素--美國的先歐洲後亞洲的戰略。所有的籌劃都離不開一件事情--兵力和物資。

歷史上,羅斯福總統和丘吉爾敲定的份額比例是大西洋戰場百分之七十,太平洋戰場百分之三十。而且狡猾的丘吉爾竟然還規定了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進攻範圍,也就是日軍特魯克基地以南海區,還不準美軍擴大範圍。羅斯福總統竟然也聽他的,實在是奇蹟。

但是眼下,美軍在新幾內亞和瓜島和日軍激戰,戰爭規模比歷史上大的多。百分之三十的物資和兵力明顯不夠,於是變成了百分之四十太平洋,百分之六十大西洋。

------

李廣對於美英兩國首腦定下的物資兵力分配比例一點都不知道,無論是當下還是歷史中。他攻佔威克島的目的,很簡單,徹底扭轉美國的先歐洲後亞洲的戰略。而且是讓美國不得不扭轉。

海抗軍只要佔領威克島,交給美國,美國就必須傾力死守,不可能再丟給日本的。別說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就是羅斯福總統都不敢的。除非他真的不做這個總統。

威克島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雙方想不打都不成,美日兩軍必然在這個小島周邊展開曠日持久的消耗戰。估計規模比瓜島戰役中的六次海戰還要暴力,而這正是李廣期待的。那麼,美國也不得不向太平洋戰場投入更多的兵力和物資。

消耗戰?李廣笑笑。

這種玩意只能是財大氣粗的美國和實力尚存的日本能玩得起的。海唐國真玩不起。(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