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國務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海唐國政府排名第一的,毫無疑問是原名為‘發改委”現在改名國務院的綜合行政部門了。(/吞噬小說網 www.tsxsw.com)

國務院是袁曄總理直屬領導。政府方面的政策資金人員都歸其調撥指派,並且這個部門可謂是包羅萬象。所以毫無疑問的在海唐國政府機構中排名第一。

在李廣看來,國務院除了是政府的核心,還同時是國資委,央行,總之一個國家該有的部門功能,全部包圓了。

國務院下屬的部門不少,有的也是美其名曰XX部,但是實際上不過三兩個人員。甚至有的部只有一個部長。但是由於事務龐雜,人員編制不斷擴大,到了四二年年底,人數已經超過了一千。

要說海唐國的人口也不過就是二十一世紀中國一個大一點的縣的人口,但是精兵簡政在這裡無法行得通。因為一個國家的架構不是那麼容易精簡的。

再加上,海唐國情況特殊,國務院人員不僅不能減少,而且還在陸續增加中。

比如,國務院直接管理了十多個企業,性質倒是類似於中國的國有企業。

這些企業大多是接收法國殖民者的煤礦和石墨礦,甚至還有一個鉛礦。而且有很多是政府直接投資的企業,比如電廠,水泥廠。再比如所有的軍工廠盈利雖然都屬於軍方,但是管理權都交給了發改委。除了這些實體企業,發改委同時還直接領導著海唐中央銀行。

這些企業,比起民間企業來說,利潤豐厚。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資產有的是李廣一手投入的,有的是海抗軍佔領大唐島之後獲得的。

李廣雖然不願意搞什麼國有企業,那玩意早晚要走到壟斷和效率低下的境地。但是無論從哪個角度,這些企業都不可能無償的奉送給商人們。所以,作為政府卻是不得不同時兼任企業經營者的角色。

至於國家必須的其他部門,比如外交部,教育部等等,海唐國現在雖小卻是必須設立的。總之機構的確無法精簡。

李廣都弄不明白,為什麼不知不覺的這個國家竟然越來越和後世的中國政府結構相同了。理念上,李廣本想建立的是一個小政府,而不是如同後世中國的那般什麼都管的大政府。

至於李廣有意支援的工農商聯合會,現在已經名正言順的成為國家的常設機構,充當著議會的角色。雖然現在已經成為慣例,政府部門出臺的所有政策,都需要在工農商聯合會取得認可。但是,實際上現在這個部門的話語權嚴重不足。原因倒是很容易看明白,第一政府方面出臺的政策大部分還算科學。第二,即便是有些問題的,工農商聯合會也沒有足夠的人才去和國務院的“專業選手”們探討或者爭辯。第三,工農商聯合會大多是商人,忙的要命,根本就沒有太多的精力。

德國馬(克思)有一句話,倒是可以解釋這一現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海唐國目前的經濟狀況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同,軍方創造了大量的利潤。這個利潤不僅承擔著海抗軍軍費,同時還撥出了相當一部分作為行政開支(包括移民和農業投入),甚至有一部分投入了工商界。

而政府方面,擁有龐大的資源,比如大唐島的土地礦產等。但是現在還是單向投入,並未進入回報期。

工商界,雖然形式上相當紅火,但是真正交給政府的利潤卻是相當有限。雖然在數字上比起國內一個省的工商稅收可能都要大,但是對於海抗軍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

至於農民,這個群體夠大。但是目前為止別說交稅了,整體上還需要政府的資金注入。

這樣的經濟結構,幾乎註定了海唐**方和政府獨大,其他群體的話語權嚴重不足。

形成眼下這樣的格局好像順理成章,甚至沒有什麼反對聲音。連李廣扶植的工農商聯合會對於這樣的政府組織形式都沒有什麼太多的意見。

這是一個誰依附於誰的問題。簡而言之,現在的農工商依靠的是海唐國政府賺錢生活,依靠的是海抗軍。雖說有相輔相成的成分,但是民間對政府和軍方的依靠更多一些。

而且這絕對不是袁曄獨斷專行造成的局面,要知道在發改委中的官員有相當比例都是工商界人士的子弟,而且大部分年輕人都有著歐美生活的經驗。如果某項政策的制定嚴重背離民主思維,絕對是有反對聲音存在的。而李廣不可能不收到有關資訊。

這可是和李廣的思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卻好像真的是合情合理,順理成章。李廣的理想國家可不是這個樣子的啊,怎麼走到了這麼一條怪路上呢?

既不是資本主義也不是**,到底算什麼呢?

帝國主義?別說李廣沒有那種心思,袁老先生因為其前輩的臭名,也對帝制視同蛇蠍。

先軍政治?呸,棒子那玩意,李廣可是一點不感冒。

軍國主義?歷史已經證明,絕對是找死,李廣還沒有暈頭。

民主選舉,在目前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既沒有來自民間的要求,在目前的情況下好像不合適,強行扭轉反倒不利於抗戰大局和發展經濟以及移民的需要。

民主還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李廣推測:民間力量要想制約政府,起碼的一點民間必須在國民經濟上佔大頭。

要想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競爭的政治格局。民間經濟對海唐國的貢獻,(軍費和行政費用)至少要超過政府和軍方。

但是,這談何容易。

軍方,也就是李廣,在戰後肯定不會把企業和作戰部門攪和在一起的。其實現在雖然有經濟上的聯絡,技術上也不可避免的有聯絡,但是軍方除了負責保衛工作,管理已經交給了政府。也就是說,軍方在未來有可能退出對國民經濟主導權的競爭。但是也只是可能,因為有些專案,除了軍方還真不一定有人投資。

最明顯的就是大口徑榴彈,高炮炮彈以及穿甲彈的生產。因為其生產難度高,民間企業寧可賺取微薄的利潤,生產迫擊炮炮彈,卻不願意開發這種高附加值產品。當然也與其技術水平有關,薄弱的基礎使得民間企業無力進入這類企業。

至於戰機坦克或者高炮潛艇軍艦,這樣的高技術,高難度的行業。指望民間投資,怕是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能走向這條道路。

所以,在李廣的超時代的眼光下,軍方即使精簡專案,說不定還能佔據國民經濟的主導位置。

政府方面。擁有龐大的資源,把政府看成一個企業的話,可以說整個大唐島以及海唐國附屬的島嶼全是其資產。

相比較之下,工農商加起來想超過政府和軍方實在是太難了。甚至在未來,海唐國總人口過千萬,民間經濟對國家的貢獻都不可能超過軍方加上政府。

海唐國的走向會如何?

李廣真的不好回答。

現在李廣是海唐國的海陸空三軍司令,雖然沒有掛其他的職務,但那是因為在目前的局勢下,作戰仍然是第一要務。如果李廣掛上了總統或者大唐總長這樣的職務,就無法領軍作戰了。

但是作為一個國家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李廣也不可能為所欲為,或者說不顧部下的意見一意孤行。

比如當初李廣不同意由政府辦某些企業,但是那些極為必須的企業雖然能賺錢,卻沒有民間經濟肯接手。民間經濟實在是太弱了一點,根本沒有承接的能力。

如果白送的話,根本就說不過去,無論是政府還是軍方都不可能同意的。

不要指望所有人都大公無私,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戰爭,李廣也不天真。屁股決定腦袋,在海抗軍不少人的心目中,海唐國是他們打下來的,也就是他們的。這個他們指的是以李廣為首的軍方。

在軍方很多人看來,為了吸引移民,為了長遠發展,白送田地已經是非常大氣的了。如果白送企業給商人,肯定會引起軍內的反對聲浪的。

有些事情是有著巨大慣性的,有些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李廣一直兢兢業業,精力主要放在戰爭上,在生與死的邊緣,李廣自認沒有敢驕傲自滿。但是一旦和平來臨,政府加上軍方獨大的局面下,他能不能真的繼續保證腦袋清醒,他自己都不敢說。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種停留在人治層次的格言,如果放到國家層面上,人治天下,必然最終的結果就是毒才。

政府方面迄今為止做的都相當不錯,但是作為制度論的推崇者,李廣覺得仍然必須建立一套監督機制。沒有監督,聖人也會走邪路。

雖然在這些年李廣對於政治的理解力提高許多,但是要論治國,半瓶水都是誇他。不過二十一世紀網路發達,李廣雖不通操作,也知道制約和平衡才是國家政治的根本。

袁然制定的婚姻法,給李廣造成諸多困擾,但是也正是這種困擾提醒了李廣。

是時候制定法律了,即便不可能完備,也可以先制定單項法律--比如新聞出版法。

工農商聯合會的力量太弱,需要再增加一股力量來平衡軍方和政府,同時也是監督政府。雖然相當長一段時間肯定無法真正平衡,但是必須開始了。而新聞出版法,就是其中應有的一個環節。

李廣真擔心,現在不確定基礎,將來國家的走向出現不可逆轉的風險。那樣的話真的會出問題的。而且是大問題。

四二年年底,海唐國開始從國內,英國,美國聘請法律專家,著手制訂法律。

說說李廣心目中理想的國家吧。

在李廣的心目中,一個國家走什麼路線不重要,甚至體制也不是什麼絕對的。而且他不絕對認為社會主義體制就不如美國的民主體制。可以說,李廣雖然有多出這個時代幾十年的眼光,卻仍然不能肯定什麼制度最適合海唐國這個特例。

李廣思維的重點在於,建立一個能夠自我更新,吐故納新,有創造力的國家體制。至於用某主義先天限制自身的探索的體制,或許在某一階段有利於國家。但長遠的看來,李廣認為那是強國的一種阻礙。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個體制可以冠上無數的名稱,或許有海唐特色的XX主義也是不錯的名稱。但是這個體制必須有自我控制,自我糾正錯誤的能力,而且體制或者制度絕對不能固化。

以上都算是遠慮。不過目前在海唐國政府內部,各方力量都有所展現。拓荒部胡博豐算是軍方力量的體現,移民部李汝霖算是政府力量的體現,而工商部蘇茂德算是民間力量的體現。至於民政部實際上在權力架構中算不得什麼。總之政局平穩,並無近憂。

(這幾章雖然不精彩,但是寫著可真是費力。諸位大大有什麼建議可以指導一下流水。看在如此辛苦的份上,求打賞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