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穿越者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青海湖西。

日月山北,湟水上游源頭,河湟谷地通往青海的另一重要隘口處,一座大明新城在漢代西海郡舊城遺址旁邊建起。

曾經‘穿越者’王莽因為大漢朝有東海北海南海三郡,卻唯獨沒有西海郡,於是特意以金錢財物爵位等利誘卑禾羌首領良願獻地歸附,良願率部遷出青海湖,將環湖地區獻給大漢,王莽得環湖地後,特置西海郡,在日月山北,西川河南岸的金銀灘築西海郡城。

經歷千百年,曾經的西海城只剩下了一個三角形的殘垣斷壁,被遊牧民稱為三角城。

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三角土堆的歷史積澱,時常用來圈羊。

孝疾終於緩和一些的皇帝,也從湖東南的察罕白雲城來到了北邊的三角城。

趁著和碩特內亂之機,皇帝跟達賚巴圖爾汗達成了不少協議,包括讓明軍在赤嶺以西,青海湖以東築白雲城、海晏城,將哈爾蓋河以東,倒淌河以北,這一大片湖東地區都獻給大明。

朝廷則在海宴、白雲二城開放邊市,許青海牧民、商人前來互市交易,同時兩城也是青海左右兩翼領主王公公吉們每年會盟議事之所。

青海的和碩特部,包括原來卻圖汗所統領的外喀爾喀、土默特、謝永布、唐古特等部牧民,此時統編為兩都護府,原八臺吉各分左右,編成十六都督府。

朱以海這個時候索要這些地方,有幾分趁火打劫的意思,但機會難得,也沒理由客氣。

海晏這個地方朱以海是勢在必得的,這裡處於日月山和噶爾藏嶺之間的隘口,又是湟水源頭,從內地經西寧抵達湟源後,便可分成南北兩路進入青藏,兩條路線,一條由青海湖南往南去,一條則從青海湖北往西去。

都是唐蕃古道,也是絲綢之路。

北面經海晏這條路,越過柴達木盆地,翻越當金山口,可進入敦煌、若羌、焉耆,直抵西域。

海晏築城所在的金銀灘草原,也是足有一千多平方公里,前面兩大山猶如一堵大壩擋在青海湖東面,也為河湟谷地擋住了青海的遊牧民,在海晏這裡兩山夾一口,這裡自然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有機會不取,那是要後悔拍大腿的。

皇帝孝疾嚴重的不能躺平時,依然還堅持著跟達賚巴圖爾汗加緊談判,最終快速的把這事情處置好。

不僅將北起哈爾蓋河南至倒淌河這南北二百裡,西起青海湖岸,東到楊家灘百里的這一大片地納入大明直轄,而且這裡不少原卻圖汗等統領的原住牧民也歸附於大明,成為大明入籍牧民。

朝廷在這裡迅速設立了西海府,統領湟源、白雲、海晏、大通、門源、海北六城。

設立海晏、白雲兩邊市。

一邊是黃土高坡,一邊是青藏高原。

大明完全佔據了日月山和噶爾藏嶺,在山上建立堡壘居高臨下,在兩邊隘口築關,還在平原築城。

湟水源頭西川河畔,朱以海特意去看了漢代三角城遺址,真的就成了土堆。相比西域吐魯番儲存的漢代交河古城相差太遠,很難想象這是大漢曾經揚威西北的豐碑功績。

更想不到這是穿越者王莽的傑作。

許多人都說王莽是穿越者,還有種種證據,朱以海覺得是有可能,畢竟他自己就是個穿越者。

王莽失敗了,他成功了。

王莽曾經以利誘羌人獻環青海之地,以此設立了西海郡,後來楊廣也在滅吐谷渾後設立了西海等河西四郡。

如今千百年後,朱以海還在繼續著王莽、楊廣等曾經做的事情,再次把青海湖東地納入直轄,似乎是個迴圈。

“十五年前,固始汗率領衛拉特聯軍入青,卻圖汗率領三萬蒙軍攔截固始汗,結果卻被固始汗一萬聯軍大敗,血染烏蘭,被稱為血山之戰。卻圖汗一路逃到哈爾蓋河附近,躲藏到一個旱獺洞裡,也還是被達延搜到殺死。”

朱以海站在漢代西海郡城遺址上,討論著這裡不久前的兩個舊主,也是不勝唏噓。

朱大典直言:“卻圖汗雖號稱三萬人馬,可實際上他並非汗王,只是喀爾喀的一個臺吉,崇禎年間因為支援林丹汗西征漠南土默特諸部而被喀爾喀諸汗王臺吉們集體排斥,後來他率部南下青海策應林丹汗,征服居住青海的土默特、謝永布等分部人馬,並與格魯派不和。”

老朱一直跟在皇帝身邊,對蒙古也很有研究了。

對卻圖汗他是不屑一顧的,因為卻圖汗實際只是卻圖臺吉,或叫朝克圖臺吉,這個汗是他到青海後自封的,其它蒙古諸部並不認可,他還是個詩人,有幾分浪漫,但要說到統領部落,尤其是在明末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他的眼光就太差了。

他佔據青海後,選擇跟藏巴汗結盟,派兒子阿爾斯蘭帶一萬兵進藏,支援噶瑪派和藏巴汗,結果他兒子佔了衛藏後,被大和尚們的金銀賄賂,一番遊說後,他居然改信了黃教,直接背叛了父親,父子倆搞的兵戎相見。

等到固始汗率聯軍入青時,卻圖汗其實根本不是對手,他連自己兒子都收拾不了,更別說一代雄主固始汗了,而且固始汗這次入青,衛拉特的領主們全來了,如巴圖爾琿臺吉等梟雄人物一起上,卻圖汗不僅不臣服,還到處拉壯丁,勉強湊了三萬人,可人心不齊又有何用?

特別是本來蒙古在俺答汗時期就已經崇信黃教,俺答汗和三世還互贈封號頭銜,到此時,蒙古人多數都信黃教,林丹汗為了自己統一蒙古需要,非要改信噶舉派,這卻圖汗也是腦袋一根筋,他本是漠北喀爾喀的臺吉領主,卻非要跟林丹汗湊一起,也要跟著改信。

被趕到青海,雖征服了土默特等一些蒙古部族,卻也讓他們改信,這更加搞的是人心動盪。

要知道,四世大和尚,那可是出身土默特的蒙古人,自家人不支援,你支援外人。

而固始汗卻是受格魯派邀請,打著護法旗號來的。

卻圖汗的敗亡,都是咎由自取,看不清形勢。

自俺答汗開始,蒙古右翼一直控制著青海,甚至控制康區,當時甘青地區,是俺答汗之子斌圖奉父命,率喀喇沁一支、謝永布一支南下,後來一直發展到甘南臨夏等地,之後又征服了康區的土司,讓他們臣服蒙古。

而在俺答汗入青之前,其實鄂爾多斯一部和亦卜剌太師的謝永布早一步入青,後來俺答汗擊敗他們,統一蒙古本部。

後來卻圖汗率外喀爾喀一部南下從土默特他們手裡奪取青海控制權,然後林丹汗也曾率察哈爾短暫在青海呆過,在他病死後,其妻兒率部離開。

固始汗滅了他後,統領了青海也十幾年了,地盤劃做十塊,給十個兒子遊牧,甚至還用康區的稅賦上繳給青海的兒子們。

十兄弟分領青海,分界遊牧,這十來年還是比較安定團結的,畢竟父親還在,他們又是親兄弟。

但現在固始汗死了,還是被毒殺的。

老六說是老大與庶母私通,毒殺父親奪取汗位。老大則說是老六殺的然後嫁禍他,意圖爭搶他的汗位。

老五的兒子在康區,直接自立,你們爭你們的,我不稀罕你們的和碩特汗王之位,我自立為汗。

青海現在的蒙古部族很多,也來源複雜,有漠北喀爾喀的,有漠南土默特的、謝永布的、鄂爾多斯的,甚至還有些察哈爾的,也有來自漠西衛拉特的,也有唐古特蒙古的,反正這裡蒙古人最複雜也最齊全。

大明現在趁著達賚一心跟大哥和侄兒爭汗位,跟他提條件,以換取對他的支援,他也是都咬牙同意了。

不僅將海東一大片地方都劃給了明朝,還讓原來這些地方的那些土默特、喀爾喀、謝永布、唐古特等一些蒙古部落,都由他們選擇歸附大明了,而和碩特的部眾,則遷離此地。

“達賚巴圖爾汗須得提防,比較能隱忍,這種人隨時會反咬一口。”朱大典提醒皇帝。

朱以海卻呵呵一笑,病情緩解,他整個人也舒暢了許多。

“達賚雖然挺強,但他現在想擊敗達延可不容易,達延已經得到了四世五世的支援,就算日喀則、工布有叛亂,但達延打仗可是非常勇勐的,況且我們也可以暗裡幫幫他。”

大明是不會讓達賚輕易滅掉達延的,甚至也不會讓達延輕易滅掉達賚,大明的策略就是兩邊都支援,使青、藏兩汗並立,甚至互相敵對,到時再加上康巴也自立,再想辦法讓喀什那邊也自治。

強大的和碩特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到時就根本無法與大明為敵,甚至為了得到大明的支援,都得對大明聽話。

“太子告訴朕,去年剛剛完成了新一輪的全國戶籍、田畝普查統計,藉助地方保甲制度幫助,這次統計的數字比較準確完整,我大明現在戶籍人口已經突然了兩億,不包括羈縻的女真、蒙古等地,現在的人口數量基本上已經恢復了我大明頂峰人口值了。

現在國內太平,攤丁入畝後,普通百姓壓力小的多,現在一年新增人口超千萬,而整個漠西加上青藏,蒙回人口都沒一千萬。”

這就是大明最大的底氣之一,就如這次從達賚巴圖爾汗手裡割來的這幾千平方公里的地,大明可以在三五年內,就移來幾十萬人口甚至更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沒有人,地再大也是空的,而有了人,尤其是大量主體民族後,想再變換顏色可就難了。

墾荒種地,養牛放馬,開山挖礦,茶馬互市,以現在大明的體量和政策,別說達賚巴圖爾只佔青海一地,就算他是固始汗復生,也不敢輕易跟大明硬碰硬啊,當初固始汗一開始是派人去沉陽向韃子出使進貢,可後來一見朱以海奪取整個長江以南後,便立馬改向大明進貢,後來朱以海北伐節節勝利,他更是直接稱臣和親。

這才是真正梟雄的格局,實力不行該低頭就低頭,不能跟林丹汗或卻圖汗或是崇禎一樣,沒本事卻非要硬剛,不懂半點曲徑通幽之道。

“以現在的人口增長速度,再過二十年,大明漢地就要直接人口破三億,若是加上征服之地的蠻夷,還能更多,你說有這麼多人口,到時誰能擋的住大明的征服腳步?”

只要漢地沒有大的戰爭內亂,對外沒有大敗不受入侵,那麼一個龐大的帝國人口增長速度是極其驚人的,而人口也恰是國家最頂級富貴的資源。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木子藍色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