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逃跑小王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葉爾羌汗國是由察合臺後裔、東察合臺汗國滿速爾汗的三弟賽義德於大明正德九年,在原察合臺汗國的舊地上建立的,至此已一百三十六年,因其都城在喀什噶爾,故稱也被稱為喀什噶爾汗國,而中亞諸國因其是由成吉思汗後裔建立,因此稱他們為蒙兀兒斯坦。”

敦煌城中,皇帝與行在文武議事。

過年了,西域各國使者紛至,都為這場一觸即發的大戰牽動著,有來說和的,也有來威脅的,因為某些原因,大明去年並沒有如先前約定的在秋季會師發兵葉爾羌,哈薩克也沒出兵,而衛拉特聯盟自己的土爾扈特、和碩特都以路遠為由沒來。

扼魯特、杜爾伯特兩汗國卻也只是出了少部份兵以,卻又是各自為戰,在不同的戰場對葉爾羌用兵,但結果並不如人意。

準噶爾之前佔據了吐魯番和哈密,結果當地纏回伯克暴動,把準噶爾人又趕走了,損兵折將,今年巴圖爾汗數次進攻,雙方戰於吐魯番盆地,結果互有勝敗,進展不順。

這一切,當然有大明皇帝的失約原因,但其背後當然也是皇帝有意為之。現在西域的局面,在朱以海看來,其實跟當年唐初的時候,唐與突厥一樣,當時的突厥也是分為東西兩大部,大唐羈縻統治突厥,卻又去招撫諸如鐵勒薛延陀等各方遊牧勢力,說到底還是平衡博弈。

現在蒙古諸部歸附大明,但也頂多算是跟大明結盟,認了大明做大哥,但這種結盟並不牢固,實力一強就隨時可能翻臉不認人,所以要想穩固,就得平衡各個小弟們的實力,不能讓他們發展失控。

準噶爾這些年在漠西發展很快,以前的老大和碩特早壓不住他們,杜爾伯特、土爾扈特都被準噶爾人打的或西遷伏爾加河,或東遷青藏。

其實各部一樣不滿準噶爾久矣,只是以前憑拳頭說話,打來打去又打不過也沒辦法,但現在大明這個新的老大出現了,大家當然也是有意無意的依附大明而排擠準噶爾,這在策略上也符合遠交近攻。

葉爾羌現在是一頭肥羊,大家都垂涎已久,不過大家卻又都怕別人多佔了。

對於待宰羔羊的葉爾羌反倒不急著出手了,都盯著最大的對手準噶爾,對於東方盟主大明,他們反而倒沒那麼戒備,主要是認為大明遠在東方,重心沒在西域,或者認為大明沒有能力直接在西域搶地盤。

現在西域的氣氛很怪異。

但如果能弄明白裡頭的玄機,也就是一層窗戶紙。

今年葉爾羌能夠安然,甚至還讓準噶爾有些灰頭土臉,不是他有多強,也不是大明的聖*聯盟多弱,只不過大家都沒急著對葉爾羌動刀子,就算是準噶爾今年的用兵,其實也沒用全力,因為得防著扼魯特的徹辰汗和杜爾伯特汗在背後搞事情。

各方勾心鬥角,互相防備,葉爾羌也就算逃過一劫。

朱以海把玩著一把回疆小刀,製作的挺精美的,割手把羊肉挺好。

察合臺是成吉思汗的次子,蒙古建國後分封得八千民戶,剛毅善戰,屢立戰功,後來隨父西征,與朮赤、窩闊臺先後破訛答剌、別納客忒,取花剌子模舊都玉龍傑赤(今烏茲別克共和國烏爾根齊)。西征後,得西遼舊境為封地,駐帳於阿力麻裡(今新疆霍城西北),後在此基礎上建察合臺汗國。

察合臺以西遼舊地建立察合臺汗國,成為蒙古四大汗國之一,到後來其子孫合併了窩闊臺汗國,遂兼有天山南北麓及阿姆河以東地方,最強盛的時候,疆域東至嘉裕關,西及阿姆河,北至塔爾巴哈台山,南越興都庫什山。

察合臺長期與元朝為敵,屢與元軍爭戰,一直劫掠畏兀兒地區。

百餘年後,合贊算端汗被殺,汗國分裂成東西兩部,分別形成了東察合臺汗國與帖木兒帝國。

成吉思汗家族在河中地區的統治也就基本宣告結束。

禿黑魯貼術兒是第一個改信綠教的蒙古汗,他用強制手段迫使天山以北十六萬蒙古人改信綠教,佔領河中後,把管理權交給兒子也裡牙思火者,自己返回喀什,可第二年便離世。

帖木兒與忽辛起兵反對也裡牙思火者,把他趕回喀什,佔據河中地區,後來帖木兒與忽辛起衝突,兩雄相爭,最終帖木兒殺了忽辛,成了河中主宰。

東部也發生了哈瑪魯丁的叛亂,禿黑魯帖木兒汗死後,哈瑪魯丁殺死了被帖木兒趕回來的也裡牙思火者,奪取汗位,但國內反對者眾,在帖木兒的數次襲擊之下,他被迫逃往尹利汗國。

倖存的禿黑魯帖木兒的幼子黑的兒火者即位,建都於別失八裡,後來他的孫子又把國都遷到亦力把裡(尹寧),所以東察合臺也稱別失八裡國或亦力把裡國。

帖木兒這個人,有許多傳說,是個很有本事的跛子。

他是出身突厥化的蒙古貴族,是渴石地區的突厥巴魯剌思氏的埃米爾,早年臣屬於禿忽魯帖木兒,後來跟其內兄赫拉特領主迷裡忽辛起兵,透過扶持傀儡的方式分治河中。

後來與內兄火併,奪取西察合臺政權,自稱大埃米爾,定都巴里黑,建立帖木兒帝國,後遷都撒馬爾汗,改稱蘇丹。

他後來迎娶了東察合臺汗黑的兒火者的女兒為妃。

黑的兒火者是察合臺一脈相傳的嫡系後裔,自然也是成吉思汗後裔,正統黃金家族,透過這樁聯姻,帖木兒在河中也就獲得了政權的合法性。

察合臺東西分裂,帖木兒以河為中核心,先後征服了花剌子模、阿富汗,甚至降伏了東察合臺汗國,屢次西征,還征服了波斯全境。

後來還大敗金帳汗脫脫迷失,北上掃蕩金帳汗國,還東征印度阿里蘇丹國,摧毀德里、旁摭普、克什米爾地區。又西征敘利亞,敗馬穆魯克王朝。

在安哥拉戰役又大敗奧斯曼帝國,還俘虜了奧斯曼蘇丹巴耶塞特一世,經過一系列的征服,形成了東起北印度,西達小亞細亞,南臨阿拉伯海和波斯灣,北抵裡海、鹹海的強盛帝國。

大明永樂二年,六十九歲的帖木兒率兵二十萬,準備東征大明,結果病逝於哈薩克訛答剌。

這個吊毛堪稱古今世界第一跛子戰神,一個人幾乎復興蒙古帝國。

可惜他去世後,帖木兒帝國跟蒙古一樣,子孫相互爭奪王位,之後其四子沙哈魯統一帝國大部,勉強維持了半個世紀的繁榮,但在他們父子死後,終究還是走向分崩離析,最終被烏茲別克人取代,建立布哈拉、希瓦汗國等。

帖木兒的五世孫巴布爾逃到喀布爾,在南亞開創了莫臥兒帝國,吊打印度人。

而東察合臺當初雖是由東部各部落異密擁立的黃金家族後裔為汗,但遇到跛子這種神人,也只能臣服,東察合臺長期處於向帖木兒帝國稱臣納貢的狀態,後來明成化年間,帖木兒內訌,東察合臺的羽奴思汗還想乘火打劫,率部西征,結果半路一部份貴族和異密(埃米爾,侍衛)以不願意到農業區和城鎮生活為名,劫掠他的幼子返回草原地區。

羽奴思汗這次西征卻獲得成功,搶到了塔什干、賽蘭等地,他本人以塔什干為府治,再無東歸。十年後病逝於塔什干,伴隨西征的長子繼承汗位,可實際控制範圍僅在塔什干附近。

而包括蒙兀兒草原地帶在內的原汗國東部地區,為原來被挾持的幼子速檀阿黑麻所屬,轄吐魯番、察力失、庫車、阿克蘇等地,東察合臺汗國又分成了東西兩部份。

佔據東部的堅守蒙古札撒,保持草原遊牧生活習俗,而居住在塔什干附近的則繼承其父衣缽,熱衷於繁華的城鎮定居生活。

不過西部地盤少實力弱,面對強大的帖木兒王朝,他們一直是同草原地區的月卻別首領聯盟,結果月卻別人在聯盟擊敗帖木兒帝國進犯並佔據撒馬爾罕城後,野心膨脹,反過來圍攻塔失幹,企圖吞併這個盟友。

駐紮吐魯番的速檀馬黑麻聽說兄長被圍,便把政事交給長子滿速兒管理,帶著幼子薩亦德率部前往支援,幫助解除了塔什干之圍。

可兄弟兩人的聯軍卻在中亞一個叫阿黑昔的地方落入月即別軍隊重圍中,最終全軍覆沒,兩兄弟也都成了階下囚。

最後月即別人放了速檀馬黑麻兄弟,允其東歸,東察合臺的西部政權也因此瓦解,次年,速檀黑馬汗病死阿克蘇,他死後,其長子滿速兒繼承汗位。

不過此時國內不穩,在阿克蘇繼位後,他便放棄阿克蘇,退到了吐魯番一帶固守。

而原先跟隨速檀馬黑麻前往塔什干的薩亦德,卻在經過數年經營後,逐漸成為中亞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當初薩亦德在阿黑昔戰役中腿部受傷被俘,在月即別帳中做了一段時期的侍從,後來乘機逃出,先是投奔了伯父速檀馬哈木,然後又去投靠了草原上的吉利吉斯人,在那裡培植勢力,建立了一支軍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可不久被兄長速檀滿速兒的遠征軍擊敗,他又逃去費爾干納投靠月即別人,後又帶隨從跑到阿富汗的喀布爾,投奔同屬於蒙古王族後裔的帖木兒五世孫巴布爾汗。

這位堪稱不死小強的東察哈爾小王子,一直在逃逃逃,始終沒放棄建立自己的勢力,他在安集延一帶駐守,經過多次戰鬥,終於聚集了一批親信,後來又透過擊敗埃爾米阿巴巴吉兒的進攻,收降了數千名俘虜,組成了一支自己的軍隊。

後來巴布爾汗被月即別人打敗,河中地區成為月即別人的天下。說來這個月即別人,其實也挺有來頭,他們也叫烏茲別克人。

帖木兒帝國在兀魯伯死後,陷入內亂,只有兀魯伯的孫子卜撒因短暫的統一過呼羅珊和河中地區。

卜撒因當年佔領河中,還是藉助北方的月即別人阿布海爾的幫助。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木子藍色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