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寡人有疾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此是孝疾,外邪侵襲,外感風熱之邪,未及能時表散,邪蘊於肺,壅阻肺氣,氣不布津,聚液生痰。”

老太醫一番診斷後向皇帝稟報了靜安仙師的病情。

廢后靜安仙師靠在那裡,呼吸困難,不能平臥,面色蒼白,唇甲青紫,不停的咳嗽著,還十分胸悶,已經持續了半個多時辰。

“老先生請開方子。”朱以海看著張氏那樣子,也是嘆息。

“臣擬用六味丸湯,加附子、肉桂大劑飲之,則腎宮火熱而水有所歸,水既歸宮,喘逆之氣亦下安而可臥。”

“嗯,其它太醫意見呢?”朱以海又問其它幾位供奉們。其它幾位太醫也一起會診,最後也贊成老太醫的方子。

“既然大家都贊同此方,那就用最好的藥材,馬上去抓藥吧。”

張氏咳嗽不止,胸悶氣喘,還發出陣陣聲音。

“不用抓藥,請賜我一杯毒酒,讓我解脫,不要如此折磨我。”

朱以海在床邊坐下,“你這是孝疾,又兼喘症,最近乾燥,加之心情鬱抑、飲食不當,咳嗽日久以致發作。

這病其實也不用太過擔憂,好好調養,保持心情舒暢,注意飲食,加強些鍛鍊便好。你知道朕也有孝疾,這幾年就一直控制的很好,並沒有急性發作症狀。”

可皇后卻認為自己是中毒,是皇帝要害她,就算一群白胡子老御醫一起診斷這就是孝疾並發喘疾,可皇后不相信。

認定就是皇帝要害她,好除去後患,給太子鋪路。

見皇后還是這般偏執,朱以海也很無奈,“朕記得你們張家有家族遺傳的孝病,以前大張皇後也有孝疾,你祖父你父親甚至你母親都有這個孝疾,你以前雖沒有,但你父母皆有,孝疾遺傳發病的機率起碼有六成。

就如朕,朕的父、兄皆有孝疾,朕發病機率本來只有兩三成,但朕卻幼稚天孝,年幼時便因咳嗽日久而致肺氣虧虛發作孝喘。後來青壯腎陽漸長,孝疾便少急性發作。”

“主要還是要靠平時注意調養,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等都要注意,尤其是一些能誘發症狀的食物不能吃。”

朱以海有孝疾,而且屬於是家族遺傳基因性質的,他在很小時就因感冒咳嗽而引發了孝喘,後來雖經醫治調養,但孝喘這種病跟糖尿病、高血壓等一樣,屬於不治之症,只能說控制,而不能根治。

控制的好,不急性發作,倒也問題不大,尤其是進入青壯年的時候,身體較為強健,所以孝喘往往也不會有什麼急性發作症狀,一般是少時和年老時發作厲害。

身體越差的時候,越容易發作。

朱以海平時很注重鍛鍊身體,甚至是還對飲食很注意,對一些可能誘發的食物是堅決不碰的。甚至在乾燥時期,花粉期、突然降溫期等時候,也極為注重防範。

歷史上的朱以海,就孝疾一直纏身困擾,這位魯監國堅持抗清,可局勢不順,東奔西走,導致身體、心理壓力大,孝疾經常發作,後來抗清十八年,五十歲不到就死在金門島,就是死於孝疾,中痰而薨。

朱以海剛來時,台州紫陽宮裡的他當時就是孝疾發作後在養病。

中國傳統中醫對孝疾其實還是認識很深刻的,也知曉孝疾有遺傳性的,甚至連遺傳性的機率都計算的差不多。對孝疾的各種起因也都分類的很清楚,什麼基因遺傳性的,空氣原因的,食物過敏原因的等等。

也有各種各樣的方子,但基本上仍然是不能根治,只能說調理。

年輕的時候,身體強健,則大多數能夠調理好,但病根一直在,等體弱多病,或是年老體弱時,孝疾就容易反覆發作,甚至許多人最後死在痰上。

魯藩有這種家族孝喘的遺傳基因,而張家也有,以前大張皇後也得這病,還十分嚴重,甚至長期吃藥都壓制不住,還導致了無法生育。小張皇後跟大張皇後是同族,偏偏她母親家族也有這病。

孝喘遺傳機率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放後世全球六七十億人,得孝病的有幾億,其中有不少是遺傳基因病發的。

有這種基因不是說都必然會得,但發病機率要比正常人大的多,且大多是在少兒時發作,也有部分可能在青壯,甚至到老了才發。

張皇後認為皇帝要害她。

朱以海卻對這病十分瞭解。

好比歷史上,李唐家族都有心腦血管方面的遺傳疾病,好幾個皇帝中風,而長孫皇后也是得氣疾去世的,李家的家族遺傳病基因,中醫裡也屬於氣疾一種。

朱以海對孝疾認知較準確,現在身體還不錯,不像歷史上魯監國不僅孝疾反覆發作,甚至還伴有高血壓、糖尿病這些,跟明仁宗朱高熾一樣既胖又虛。

皇后卻是越發激動,氣都要喘不上來。

朱以海見狀,只好簡單的勸慰幾句,然後先離開了,他繼續留在這,皇后估計得昏過去。

她根本不願意承認這就是孝疾,甚至不願意承認這病還有遺傳,更不會願意承認她這病會有五六成機率遺傳到九皇子身上。

不相信九皇子會有很大機率得孝症。

朱以海走到殿外,讓太醫們好好為張氏治療,注意幫助調養。

“你們忙完這裡,去朕那邊給九皇子好好檢查一下,交待一下九皇子身邊宮人內侍,如何預防孝疾。”

回到御書房,朱以海心情有些複雜。

張氏突發孝疾,症狀嚴重,雖不會危及生命,但看她樣子確實痛苦。朱以海明白她這麼年輕發作孝疾,固然與家族孝疾基因遺傳有關,但引發的還是跟心情有關。

“陛下,這孝疾真會遺傳嗎,九皇子也會得孝疾嗎?”

劉朝忍不住問皇帝。

朱以海搖了搖頭,“有一定機率,但主要還是要後天預防。就算發作,也沒那麼可怕。”

朱以海看出劉朝想問又沒問出的話。

直言道,“朕立弘甲為太子,跟這個沒關係,倒是跟朕的孝疾有些關係。”

歷史上朱以海抗清十八年,五十不到就病逝,且就是死於孝疾,他剛穿越來時,也是孝疾急性發作後,這幾年雖然他各方面注意,控制的很好。

但這根子還在,也就如一把利劍一直懸在頭頂。

假如跟歷史一樣,他也就還有十三四年,立現在十三四歲的弘甲,將來也能保證長君即位,而不是傳位幼主,這確實是一個立儲的考慮原因,不過也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首先是弘甲是長子,其次他是大張皇後嫡長,還很優秀,朱以海也就沒理由廢長立廢,甚至是不立賢、長。

綜合各方考慮,他還是立弘甲。

至於說小九,他確實沒去考慮過是否會遺傳發作孝疾,但也許潛意識裡這也是一個減分項。

那個時候小張皇後也沒發作孝疾,考慮的也只是小九會遺傳他的孝疾基因,這其實跟弘甲遺傳機率是一樣的。

“不說這些了,你以後也幫朕多去看望張氏,還是九皇子多看顧,這個病主要還是腎陽不足導致,如果身體強健,也就不易患上發作。”

劉朝也忍不住嘆息,“幸好九皇子長的白白胖胖,身體強健。”

朱以海擺擺手,一人獨處。

儘量讓這股負面的情緒散去。

張氏突發孝疾,讓他不由的再次開始面對自己的孝疾,這幾年雖然沒有怎麼發作,也就冬天偶爾幾次有輕微症狀,主要是有些咳嗽、痰,但用方調理後也基本很快能好轉。

但他不得不考慮一點,難道自己終究逃不過歷史那般,十三四年後,就要死於孝疾?

十三四年,那個時候弘甲不過二十六七,跟自己繼位時年紀相當,弘植更才十四五歲。

而大明帝國十三四年後,會如何?

中原能安定否,大明是否中興?

周邊蒙古人征服了嗎,大明能否再次走向深藍,走出南洋呢?

他不由的有了幾分急迫感,時間好像不多了。

好在弘甲雖然曾在關外生活六年,條件非常艱難,卻也沒有發過孝疾,這是個好現象。

······

這天晚上朱以海睡的不好,幾乎一夜無眠,第二天早上,頂著黑眼圈出現在總理處。

首輔文安之向皇帝做例行彙報。

他拿出一封奏章,是從海東發回來的。

新成立的渤海行省,海西、海東各部女真大部份已經接受大明冊封,向大明上表稱臣。

這些皇帝並不意外,海西海東原來的扈倫四部、建州女真等,基本上都遷去遼沉甚至是入關了,這裡大多是遷移來的野人女真各部。

這些野人被建州征服南遷,雖然有些也有二三十年了,但對清廷也沒什麼忠誠可言。

白山黑水之地的野人女真,本就鬆散,也更野蠻落後,他們更加崇尚強者,誰強跟誰。

大明給他們的待遇,不比韃子給他們的差,甚至還特意前往建港口驛站互市,讓他們能獲得更多實際好處。

朝廷沒派一兵一卒,一位天使,幾道聖旨,便已經把海東海西一帶的各部給成功招撫了。

“陛下,還有一事圖們江南岸的朝鮮咸鏡道,有許多女真部落,早前被朝鮮征服或是招撫,如今他們見江北的女真各部得到大明冊封,甚至開通互市,十分羨慕,如今紛紛上書,稱原本圖們江南岸地,甚至鴨綠江南岸地,以前也都是中原所屬,後來在我大明太宗、仁宗時他們才趁機攻下女真各據點,把邊境線推到了鴨綠江和圖們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且朝鮮二百多年來,對這些地方的人,尤其是咸鏡道的人十分歧視,他們倍受壓迫,如今一致上書請求朝廷能夠收回這些地方,讓他們重歸大明。”

朱以海倒有些意外,海東海西女真積極內附,倒在情理之中,這朝鮮北部的女真人等也要求內附,倒是沒想到。

“他們提出恢復以前中原與朝鮮的傳統邊境線,也就是高麗千里長城。”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木子藍色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