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下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魯陽關南。

山路古道上一支人馬正在行軍,已經升為哨長的李寶泉騎著匹馬,全副武裝走在隊伍裡,他的一哨人馬也全副武裝行軍。

在這險峻的山裡行軍,沒人敢大意,雖然全副武裝行軍影響速度也增加負擔,但小心無大錯。

哨副趙小樓騎馬從前面過來。

“哨長,前面就是大官嶺了。”

大官嶺上有一個大官寨,是他們此行的目的地,章丘一戰後,李寶泉趙小樓等雖升了職,卻也沒有再遇到什麼陣仗。

他們神策軍整編為第一鎮後,駐防山東。

這次也抽調了部份隨駕西征,皇帝從洛陽移駕魯陽關後,他們協接到任務,出魯陽關入南召縣境內,先清理地方的那些賊匪土寨。

“這寨子三面環河,只有西面一條路經過,寨子坐落於坐西向東,西高東低的山蓋上,大約有十來畝大。三面環河,山勢陡峭,難以攀爬,西面有寬約七尺,高八尺的石壘寨牆,易守難攻。”

“大官寨寨主姓郭,南陽士紳,還有舉人功名,寨中多是他的族人和佃戶等,人只數百人,但與附近的二官寨、黃溝寨等七八個寨子結盟,約定互保。”

“之前韃子攻打過,也沒拿下,後來約定夏秋兩季交糧交錢,韃子授他們團練之名,也就相安無事了。”

李寶泉跟著皇帝從山東一路過來,過了舊黃河後,也見識到了山東河南這邊土寨的厲害,也看到了中原蕭條,百姓饑荒。

“你過去公開咱身份,天子御營也不管用嗎?”

皇帝率著御營一路過來,御營所到之處也是立即清剿地方的流賊盜匪,招安土寨等,要求他們散寨歸農,恢復地方安寧,恢復生產秩序。

“說了,我還給把皇帝的聖旨在寨下宣讀,可他們愣是連寨門都沒讓進,站在寨牆上拿弓箭火槍對著我呢,根本聽不進。”

“既然好話不聽,就只能動刀了。”李寶泉對這樣的土寨子不太放在眼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叫來傳令兵,吩咐加快行軍。

他們這一哨人馬,下轄三排,每排三隊,每隊十二人。哨還有個直屬隊,有炊事組、傳令組和火力組。

做為大明第一鎮第一協第一步兵標下的人馬,他們的在章丘打出了榮耀,獲得了皇帝親筆題寫的哨旗,上面還有一隻火鳥是他們的哨標。在章丘折損了不少人馬,也早就全補齊了。

如今一哨有一百多人,全披甲,步兵全是新式鳥銃,每個排三個隊裡,就有一個火力隊,六人配三杆重鳥銃,六個配三門虎蹲。

他們哨火力組還配了兩門小佛朗機。

傳令組還有三人六匹馬。

李寶泉是正七哨總,趙小樓也轉正,正八哨副。他們哨還有一個文職從七峭副,一個從八司務,另外還有個哨士官長(非軍官),以及三個正九的排長,三個從九排副等。

組織健全,裝備精良,士兵也都是久經訓練的老兵。

比起當初章丘血戰時,那是鳥槍換炮,一哨戰兵一百多人,輔兵還配幾十。

傳令兵兼號手吹號,加快行軍。

趙小樓與那位士官長騎上馬,帶著幾騎繼續到前面探路。

很快,全哨抵達大官嶺下。

寨子裡早就動員起來,守住寨牆,緊閉寨門,刀槍相向。

這次文職哨副張其倫上前,他也是山東人,跟李寶泉他們不同的是,他是官宦子弟,以前有過秀人功名,後來應募入選,還先送進講武堂進修一年,然後調到第一鎮,到李寶泉他們哨做了個哨副。

他這個哨副比趙小樓那個哨副還高一階,兩人職責不同,張其倫主是要管文職工作,也管記功、軍紀這些,趙小樓則主要是協助哨長打下手,管理日常,他手下還有個士官長為助手,負責訓練的,相當於教頭。

張其倫不愧是讀書人,還在講武堂進修過,他直接下馬,空手直接就來到寨前,然後對著寨子裡喊話,甚至直接就喊出了寨主郭寶慶的大名,還說久仰大名,知曉他在這些年動盪裡,如何維護一方安穩,救濟了許多百姓等等。

“郭寨主曾考進舉人功名,我不才只有秀才功名,還得稱寨主一聲前輩,不知可否能讓我入寨一敘?”

郭寶慶一大把年紀,鬚髮花白。

看著在寨前排兵列陣的這小二百人,尤其是這盡皆披甲,鳥銃林立,還拉著火炮的場面,也大感不安。

跟張其倫聊了一會,便也就以小友相稱。

讓人放下一個柳筐,把張其倫單獨拉進了寨子。

進寨後,張其倫便也開門見山的說明來意,又說當今聖人仁慈,中興大明,所收復之地推行的種種仁政。

對於郭寶慶這樣立寨守境安民的賢良鄉紳,聖人也是十分讚賞。

“之前流賊橫行中原,韃子入關南侵,地方不靖,郭公等地方鄉賢站出來建寨聚民,既是自保也是保鄉鄰,如今朝廷大軍前來,地方也要恢復安寧,所以陛下希望各處寨子都能夠散寨歸農,

這寨子雖挺險要,但三面環河,寨子也不過十來畝地,大家擠在這裡,生活也是諸多不便,以後大家不用再擔心韃子或是賊匪,這些都有朝廷的御營兵馬負責。

大家安心返鄉歸家,朝廷呢也會派來官吏恢復地方官衙,以前的稅賦欠繳都免除了,南陽今年也要免地租。

新來的官吏加上地方上郭公這樣的鄉賢,一起清理田地,把過去官田屯田、無主地都收歸官府,然後再變價賣給百姓,大家抓緊時間,還可以秋種一季,

還有,陛下已經下旨從江南等各地調運糧食、鹽、布等前來賑濟災民,對災民發放無息、低息的青苗貸等,幫助重建家園,恢復生產。”

對郭寶慶這樣的老鄉紳,張其倫告訴他,皇帝徵召他們前往行在面聖,吏部會進行考核,然後視才授職。

若是年老或身體原因不想做官的,也會授予散階等。

總之,朝廷沒忘記他們,對他們很重視。

甚至以後重建地方團練,可能也還要藉助他們的名望等等。

好話一籮筐,核心的則是開寨恭迎王師,散寨歸農,不要再據寨自守,更不能再私擁武裝。

鄉紳們散寨後,百姓們編保甲,建鄉團,在縣衙、鄉公所等可以保留一些武器,鄉紳們自己也可以保留刀槍弓箭等部份自衛武器。

但是戰馬、鎧甲、盾牌、弩、炮這些都不能再擁有,朝廷這邊收繳後,會給予一些折價補償。

這些寨子,視情況或交給軍隊駐防,或交給地方做團練營地,或是改做驛站等作用,或是直接拆毀,或改為村莊等。

山寨外。

李寶泉身披鎧甲,外披罩袍,手裡也端一支鳥銃,站在寨外。

太陽很大,也很曬,可大家還都堅持陣形。

這小二百人全軍肅立,給寨子上守衛的寨丁很大壓力。

郭寶慶跟張其倫聊了好一會,最後將他請到一邊喝茶,然後自己到另一邊與子弟族人等商議。

“你們覺得可信嗎?”

“這幾年也聽了不少紹天大帝的傳聞,雖然都是道聽旁說,可江南等地這短短幾年就安定下來是事實,他們不僅沒戰亂,還沒饑荒,紹天帝北伐,那更是戰無不勝,韃子都要棄湖廣,甚至要棄北京出關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

郭寶慶撫著鬍鬚,“我以為最關鍵的不是這些,而是紹天天子起兵以來,確實是多行仁政,崇禎以來,天下大亂,如今也終於出了一位聖君了,當初闖賊等橫行中原,我帶領族人等在此修寨據守,也十來年了,被流賊、韃虜、土寇等攻打、襲擾甚至是敲詐,我們也是深受其苦,這些年大家忍飢挨餓,多少青壯死在守寨的戰鬥中,有多少人在外面種地時被襲擊殺死?

甚至多少剛出生的孩子缺醫少藥缺少食物而夭折?

這裡終非長久之地,如今這位張哨副一番話,讓我覺得是時候離開這裡,重返家中了。”

郭家眾人也都厭倦了這裡的生活,山寨雖險,可地方狹小,只是個藏身之所,平時還是得下山寨去旁邊墾荒種地,可山裡有多少地,也不肥沃,還缺水等,所產也有限,十幾年來,坐吃山空,還經常得被敲詐劫掠,日子苦不堪言。

“下山!”

張其倫喝完一杯茶,郭寶慶終於又出現了。

“我們願意遵從聖人旨意,散寨歸農,全聽朝廷安排!”

張其倫高興的起身,“那請寨主先開啟寨門,讓我們哨的弟兄先進來避避太陽喝口水先,然後我們再好好清點下寨中的人口、武器等,如何?”

“這是應當的,我就這叫人開門。”

寨門終於開啟。

身披著棉甲棉盔的李寶泉趙小樓等人都曬的有些發暈了,曾經同一隊裡排長宋恩甚至幾次提出要放兩炮好好提醒一下寨裡的人。

張其倫與郭寶慶一起走出寨子。

“哨長,談妥了,帶弟兄們入寨吧。”

李寶泉抹了把臉上的汗水,對張其倫豎起大拇指,“還是咱們秀才公有本事,小樓,多學著點。”

趙小樓笑呵呵道,“嗯,趙哨副一張嘴勝過咱們二百兵呢。”

郭寶慶過來說著客套話,一邊讓人趕緊煮茶做飯。

“殺兩頭豬,今天是個大喜日子,好好慶賀一下。”

李寶泉也趕緊對趙小樓道,“讓輔兵們把帶來的幹肉乾魚和海帶拿來一起吃!”說完,又叫來了排長宋恩,“宋排長你帶一排人在這裡值勤站崗,現在開始,大官嶺寨的防衛就交給你了。”

“是,哨長。”

郭寶慶見狀,沉吟了一下,然後也叫來了自己兒子。

“你把鎮守的家丁撤下來,跟宋排長交接一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木子藍色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