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驅虎吞狼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洛陽。

朱以海在接到吳三桂的降表之後,便迅速做了調整。

他親自領一鎮坐鎮洛陽,派金攻玉領一鎮駐陝州,張全一鎮駐汝州。拿下潁州的三鎮人馬,朱忠義駐守駐馬店,鄭遵謙駐信陽,劉穆駐許州。

皇帝在豫西、南的部署,是設了兩道防線,前一道以伏牛山、大別山為依託,後一道則是以陝洛黃河為界。

兩道防線目的明確,就是把荊襄南陽的東面、北面都給徹底堵上,逼迫他們只能往關中去。

“吳三桂想的倒是美,想要坐擁關中,坐山觀虎鬥,世上哪有這種好事?”

朱以海一眼就看透了吳三桂的心思。

仍是想著擁兵自重,既不想再跟著韃子,卻又不願出力,甚至還想割據。仗著手裡現在還有五萬人馬,這想法倒是真好。

“吳三桂並無誠心,連個兒子都不送來,何顯誠意?”

吳三桂只派了個遊擊過來送降表,然後送了四滿婦來。

這四滿婦是當初他降清後,多爾袞賞賜給他的四個滿人貴族女子,不管他鎮守遼東還是行軍在外,都是寸步不離的跟在身邊的。

說是賞賜的妾室,但更像是清廷安排在他身邊的幾個耳目。吳三桂自然也是清楚,如今一股腦的全送朱以海這裡來了。

也算表了點誠意,可這在朱以海看來還遠遠不夠。

想坐山觀虎鬥,甚至還想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哪裡可能。

朱以海調整部署,主動把南陽外的圍兵撤回來,佈下兩道防線後,卻反而收回拳頭,不急著打了。

不過朱以海並不是不打,只是北線不打。

“傳旨給漢中的陝甘總督虞大復,讓他們解開褒城鎮李國翰的包圍,同時把鰲拜的圍也解了。”

朱以海看著地圖。

李國翰被圍的山窮水盡,已經眼看著要圍死了,滿州第一勇士鰲拜卻被隔離在秦嶺山中,也是朝不保夕。

現在朱以海讓解開一面圍困,放他們由褒斜道返回關中。

“陛下是欲驅虎吞狼?”黃淮總督陳潛夫問。

“吳三桂既然說痛改前非,反正歸明,那總得拿出些表現來。四個滿女,朕稀罕嗎?”

“就是,他吳三桂真要想表誠意,那把長子吳應熊送來,就算送妾,那也當送陳圓圓吧?”江北巡撫錢肅樂笑言。

朱以海擺擺手,“朕豈是那種奪人妻妾之人,當年吳三桂自己賣國降虜,卻非要以陳圓圓被劉宗敏擄走做藉口,說什麼衝冠一怒為紅顏,可笑。”

錢肅樂也收起玩笑,“陛下,李國翰在褒城鎮已經快被圍死,現在放了,是否放虎歸山?”

“還有那鰲拜,號稱兩黃旗第一勇士。”

“漢中那邊,李國翰雖被困許久,但也還有一戰之力,繼續圍也是耗費不小,強攻的話更添傷亡,倒不如放他們去關中。”李國翰和鰲拜都是滿清死忠走狗,解圍後,他們肯定會急著離開,到時要經過吳三桂地盤。

吳三桂也未必讓他們輕易離開。

換言之,就算吳三桂放他們離開,他們也願意直接離開,也不全是壞事。

李國翰等經關中撤離,吳三桂能有幾分信任?兩邊互相猜忌,很容易擦槍走火的,何況現在尼堪已經要打回關中,李國翰等人極有可能也會跟著一起討伐吳三桂。

哪怕吳三桂真有本事把這些人安撫好,給他們借路離開,對朱以海來說也不是壞事。

“一步步來,貪多嚼不爛。”

秦良玉的突然去世,也是朝廷的巨大損失,尤其是在川陝一帶。

如今前次輔祁彪佳為四川總督,虞大復為陝甘總督,朱以海需要好好的整頓川陝。

漢中和興安仍歸陝西,階州歸甘肅。

鄖、襄仍歸湖北。

放走李國翰、鰲拜回關中,讓吳三桂頭痛去,明軍可以以少量兵馬屯守秦嶺諸關,可以騰出手來繼續整編陝甘雲貴川兵馬,整頓地方吏治等。

“朱大鵬、朱定國幾鎮人馬順漢江而下,匯合高必正、賀珍等人馬,進攻鄖陽,威懾下游的襄陽。”

“張世鵬、馬萬年、秦翼明等撤回四川,抽調一批兵馬沿長江而下,匯合夷陵李赤心,以及袁宗第等圍荊州,威懾武昌。”

“告訴他們,別著急,各鎮集結精銳,多張旗號,聲勢搞大點,但行軍不用太快,儘量要驅趕,而不要包圍,更儘量不要攻堅。”

下游的江西江東,也各出一些兵沿江而上,要封鎖長江,防止湖廣韃子狗急跳牆順江而下。”

皇帝在地圖上圈劃。

戰略意圖非常明顯,是要把湖廣南陽等地被包圍起來的這支清軍趕走。

好不容易包圍起來了,為何卻要放走。

關中!

吳三桂的歸附,還有他歸附後的表現,讓朱以海對吳三桂非常不信任,所以這次主要用兵物件不是尼堪,而是針對吳三桂。

能夠驅虎吞狼,讓吳三桂跟尼堪打起來最好,打不起來,也要把湖廣清軍趕進關中,讓他們亂起來。

如果吳三桂敢給清軍借路,朱以海正好以追擊清軍之名進入關中。

吳三桂若是敢閉關不納,那朱以海就可以挾新收復湖廣之威,把調集起來的各鎮精銳,一舉殺入關中,直接把吳三桂徹底幹翻。

對於尼堪等湖廣陝西的那點殘困之兵,朱以海並不放在眼裡,只要他們肯老實的離開,朱以海不戰而下湖廣南陽諸地,還是很划算的。

否則他在這邊跟韃子打仗,要把圍住的這些清軍徹底殲滅,到時也得傷亡不小,甚至消耗大量錢糧物資等,打完這仗,一時半會也沒餘力再進關中,還有可能被吳三桂這狗崽子背後偷襲的可能。

這種人,什麼事都是做的出來的。

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尼堪等放棄湖廣南陽等地,殺奔關中,然後跟吳三桂咬起來,打個兩敗俱傷,朱以海再趁機而入,到時把尼堪等滅了,再敲打敲打吳三桂,把他的兵馬整編了,把他召入朝中先供起來。

不過這種可能性不大。

朱以海做好了最壞的準備。

“臣倒有個建議。”陳潛夫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後,提了個蔫壞的主意。“不如挑幾支騎兵,換上吳三桂部的裝束,打起他的旗號,然後襲擊韃子兵,”

“吳三桂明擺著不想跟韃子們打,那咱們就想辦法讓他們打起來!”

朱以海知道陳潛夫雖也是個讀書人出身,但不是普通讀書人,有膽有識,他曾為他負責情報數年,鬼點子多。

“這個主意不錯,具體的陳卿擬個詳細計劃來。”

錢肅樂也提議,可以大肆宣揚一下吳三桂已經歸附朝廷一事,他把四個滿婦送給皇帝,也要好好宣揚一下,甚至可以對外宣稱他把兒子也送到御前為侍衛了。

“興安府鄖陽府的高必正劉體純他們也可以派兵假裝是吳三桂從商洛出來的兵馬,去襲擊鄖陽的王光恩,我們在陝州的兵馬,可以冒充吳三桂潼關的兵馬去襲擊南陽或過黃河襲擊山西的清軍,還可以直接在南陽、襄陽一帶襲擾,儘量把水攪渾便是。”

“虛虛實實,到時這些韃子又哪裡搞的清楚,吳三桂就算有一百張嘴,只怕也說不清的。”

朱以海又召見了隨駕的總理大臣、內閣大學士們,開始商議湖廣收復後,如何能儘快的派遣官吏,駐軍、賑濟等情況。

文安之建議,是吏部現在就開始銓選湖廣包括南陽地區所需要的全部官吏,銓選好後,先把他們派到湖廣周邊的府縣協助此次戰爭後勤,等湖廣一收復,就能最快到任。

湖北省將劃設十個府,武昌、漢陽、黃州、荊州、德安、安陸、襄陽、宜昌、施州、鄖陽,分為三個道,江漢道、襄陽道、荊南道。

相比起軍事上,朱以海此時倒更是操心湖北收復後的問題。

這裡打了幾年仗了,被韃子徹底的吸乾了血,無數百姓破產,人口大量流失。

許多田地荒蕪。

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收復後得大量輸血才行。

好在湖北的上下游如今都是明軍控制,尤其是下游的兩江地區現在是穩定的糧倉,還有長江黃金水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幾年朝廷統購糧食,各地建立糧站糧倉,在交通樞紐上還設立大型轉運倉,手裡糧食不少,這算是朝廷的一點底氣了。

“文先生說的對,治理地方先要選好官吏,提前派到周邊府縣先適應一下,既協助地方官吏做好戰爭後勤,也可以等收復後第一時間就能到任。朕還有個建議,可以讓湖北周邊的府縣,跟湖北先結個姐妹,到時對口支援,爭取最快的穩定湖北。”

“官吏先選好,派到旁邊府縣隨時待命就位。”

“然後就是物資,糧食、鹽、布匹,這些都要調動起來。”

紹天朝的官員們對這些倒也算是很有經驗了,一切都有經驗,有詳細的方桉。

湖廣在明末的時候,早成了天下糧倉。

曾經的太湖糧倉,早因為發展工商而得依靠外面的糧食輸入,湖廣的糧就成了運輸方便成本低的商品糧。

這些年湖廣被李自成張獻忠韃子等輪番蹂躪,基本廢了,一切都要重新恢復發展。

“大家這些年也積累了不少相關經驗,朕唯一的要求,就是這次要速度快,官、吏、錢、糧、鹽,以及軍隊、耕牛、種子等等,要提前準備好,收復一地,就要立馬恢復一地。

恢復安定是第一,放糧賑濟救民活命後,便是要招安饑民流寇,接著要清理田地,恢復工商市易等等,要快,不能等趕跑了韃子,善後安民去跟不上。

現在雖還是夏天,可冬天很快就會到來。”

湖北收復後,那麼整個南方都可以安心發展,成為了大後方。尤其是雲貴川湘楚贛淮諸省,能夠放開手腳,深入改革,整編兵馬,整頓吏治,再無後顧之憂。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木子藍色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