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三桂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西安。

這座曾經的十三朝古都,早就王氣散盡。

吳三桂雖然佔據著八百裡秦川,可如今的局勢他也絲毫得意不起來。

“王爺,李國翰又派人來求援了,說王爺再不帶兵救援,他們真就要全軍覆沒於褒城鎮了。”

遊擊胡心水進來向吳三桂稟報。

吳三桂卻只是冷哼了一聲。

這位名動天下的關寧大帥,其實今年也不過三十六歲,跟多爾袞一個年紀,比紹天帝朱以海也就大五六歲,比三十四歲自縊的崇禎其實也僅小兩三歲而已。

出身將門,善於騎射,有父親吳襄、舅父祖大壽這兩尊關寧軍的領軍人物做靠山,吳三桂很早就已經嶄露頭角。

能一步步走到今天這個位置,除了出身還有幾分運氣,更少不得他的本事。

只是到如今,吳三桂也萬分的迷茫了。

“王爺,北京又來人了。”

“人呢?”

“已經被孟喬芳迎進他的總督衙門了。”右營遊擊夏龍山進來稟報。

吳三桂眉頭皺起。

“這個姓孟的越來越過份了,”胡心水直言。

孟喬芳是陝甘總督,吳三桂是平西大將軍,本來吳三桂被封為雲南王,朝廷先前許諾等吳三桂打下雲貴川後,把雲南劃給他鎮守開藩。後來戰事失利,北京甚至還加碼,承諾把雲貴兩省一起劃給吳三桂。

吳三桂倒是挺興奮,可結果並不如人意。

漢中陽平關對戰張獻忠,本來已經是要瓜熟蒂落,馬上就能滅了張獻忠然後順勢入川,再直下雲貴開藩設府,永鎮西南。

誰知道最後張獻忠確實是被鰲拜殺了,但李國翰他們卻在漢中大敗,損兵折將不說,還丟了幾乎整個漢中。

連馬科、白廣恩這兩降王都被殺了。

退守褒城鎮,守住了關中通往漢中的褒斜道,吳三桂也是趕緊就去救援了,可前前後後打了一年多,楞是沒打贏。

不僅沒能解圍,吳三桂還在秦嶺山裡,吃了好幾次伏擊埋伏,損兵折將許多,尤其是在去年的青橋驛之戰,被朱以海收為義子的原張獻忠義子朱定國,帶兵翻山越嶺,居然繞過了李國翰和鰲拜,有如神兵天降般的跑到吳三桂的身後,襲擊了他的輜重部隊,把他攜帶的軍資全燒了。

這不僅是吳三桂的軍糧,也是他運去給李國翰的。

軍糧被燒,甚至運輸的銅料,準備運到褒城鎮鑄炮守城的,也被奪了。

朱定國還燒了棧道,要讓吳三桂有來無回。

也幸得吳三桂強悍,麾下也是猛將如雲,雙方在山裡大戰數場,最終吳三桂損兵折將,好不容易才脫困回到長安。

李國翰在褒城鎮城頭盼星星盼月亮,可最後吳三桂的援兵前鋒旗幟都已經在幾十裡外,他都能在城頭上看到了,但就是沒能過來。

最終吳三桂無功而返,損失無數糧草器械還有銅料、火藥鉛子,甚至還損失了幾萬民夫。

最後朱定國駐守李國翰身後的青橋驛,反而用繳獲來的銅料在那裡鑄炮,又把俘來的民夫在那裡加固青橋驛,使之變成了青橋堡鎮。

鰲拜也只得退守北面的留壩縣城,守在山裡為吳三桂把守大門,防止明軍殺到關中去。

李國翰被拋棄在漢中盆地邊緣,被重重包圍著,雖然憑著堅城險要,堅守了這麼久,可卻早成一個無法脫困的死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吳三桂吃了數次虧,尤其是青橋一敗的大虧後,現在根本就再沒打算去救李國翰了,更別說奪回漢中,打下雲貴川這事。

他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穩固手裡的八百裡秦川,如何守住關中四門,經營好這一畝三分地,其餘的根本顧不上。

關中四塞,四大門戶,雖還在他手上,可除了武關,其餘三門外現在都被明軍堵著。

西面大散關外,是明陝甘行營的朱鵬飛和巴蜀行營的張世鵬兩支大軍。

西北蕭關外,則是隴右鎮賀弘器、河西鎮米喇印、陝北鎮王永鎮這幾路人馬,盤踞在渭水以北,隴山以西,黃河以東的這片地區。

吳三桂派了幾員關寧軍心腹大將,分別去守平涼和鳳翔。

南陽、商州還在,倒是讓武關還算安全,可隨著鄭州洛陽陝州的丟失,潼關以東,盡為明有,吳三桂又不得不屯兵守衛潼關。

現在唯一還讓他能夠鬆口氣的是山西和湖北還在,若是這兩地丟失,那關中就徹底失去兩翼護衛,徹底成死地。

可是如今的形勢下,山西也許還能再堅守,可湖北、南陽又還能守幾天?

南陽被援許久,襄陽也向他派了多支求援信使了。

偏偏這種時候,吳三桂還是個客將,跟地主陝甘總督孟喬芳衝突不斷。

孟喬芳是深得韃子信任的漢臣,入了漢軍旗,也很有能力,不論是在朝中,還是此前擊敗高鬥樞、賀珍的十萬會攻西安的聯軍,表現都極好。

吳三桂也有意拉攏,但孟喬芳卻對他保持距離,甚至很不客氣。

都他娘的是降清的明臣,你他娘的天天拿副看漢奸的眼神看老子,裝什麼大尾巴狼?吳三桂畢竟也年輕,幾次之後,越就越發的不滿起來。

現在北京朝廷來使,卻先跟孟喬芳密會,引的吳三桂越發的不滿甚至是不安起來。

當初降順,又引清軍入山海關,還為清軍征討李自成,又打張獻忠,可如今倒落的個裡外不是人,進退兩難的地步了。

心懷不滿的吳三桂到午後,才見到北京來使。

一個鑲黃旗的二等侍衛,帶來攝政王和朝廷旨意,要求吳三桂立即率兵出陝,匯合湖北之兵,先解南陽之圍,再救潁州。

還要求解圍後,讓他就此移駐襄陽,分兵守南陽、鄖陽。

潁州勒克德渾脫困後,則帶兵回關中長安休整。

聽到這命令,吳三桂氣的差點撕了命令。

他面色鐵青的接下命令,然後第二天就對外稱突發疾病,病情嚴重,已經無法下床。

吳三桂這突然病倒,其麾下兵馬自然也就無法移動出兵。

孟喬芳上門探望,可被吳三桂部將擋下,說是病情嚴重,見不得人,必須避風避風避人在密室隔離治療。

孟喬芳趕緊讓使者回北京稟報。

北京那邊。

代善突然病逝,濟爾哈朗獨自攝政,朝中局勢也是再次動盪起來,朝廷一邊忙著為代善辦喪事,一邊又開始密議遷都之事。

可遷都之議雖然得到不少王公貝勒同意,但往哪遷又一時決議不下,好不容易大致議定先遷到關外承德,但是中原這攤子怎麼辦,總不能就一走了之?

濟爾哈朗也是忙的焦頭爛額,還指望著關中的吳三桂能夠給他分擔些,若是能夠出兵解救南陽、潁州就更好了,誰知道卻得到這樣的結果。

“吳三桂這是擁兵自重,他想做什麼,想謀反嗎?”

濟爾哈朗氣的拍桌子。

滿達海和尼堪都趕緊勸撫。

罵歸罵,可罵完了還得面對。

此時韃子已經是狼狽萬分,吳三桂算是難得的一支還能戰的軍隊,此時也不能得罪。只能先記在賬上以後再算。

“我建議乾脆把湖廣給吳三桂,讓他移鎮湖廣,在襄陽或荊州建藩開府,就封他湖廣王。”新襲禮親王的滿達海提議,雖然父親剛死,可現在也顧不上守喪這些,而且滿人也沒這種丁憂的規矩。

做為輔政王,滿達海也離不開。

“不妥。”尼堪趕緊反對,他也是輔政王,是褚英第三子,封和碩敬謹親王,將近四十歲的他,也是戰功赫赫的宗室名王。

比起才二十多歲的堂弟滿達海,他經驗更加豐富。

“此時若改封吳三桂為湖廣王,還讓他移駐荊襄,只怕吳三桂就會一直稱病不出了,逼急了,搞不好還要反,甚至是投明。

朝廷可經不起吳三桂反叛了,必須得籠絡。吳三桂稱病,明顯是不願意去湖廣,朝廷得多給些封賞交換才行。

我建議朝廷可以直接下旨,恢復吳三桂平西王爵位,並把關中直接賜封給吳三桂鎮守,許多在西安開藩設府,陝甘漢中的稅賦,皆賜給吳三桂,給他承製封拜,節制陝甘文武,統帶兵馬之大權。”

滿達海認為給的太多。

不過濟爾哈朗直接點頭,“這個時候了,也確實講究不了太多了,只要能安撫吳三桂,調他出兵,這些都可以給他。”

“最好是把孟喬芳調離關中,以示朝廷誠意。可讓孟喬芳改任湖廣總督,再把大同降將楊振威、王輔臣,還有孟麾下的關中將領張勇、趙良棟等也都調去湖廣。”

“先想辦法讓吳三桂出兵,然後解南陽、潁州之圍,解圍後,勒克德渾先退到南陽襄陽一帶休整。”尼堪認為,直接放棄湖廣是個錯誤,太過草率。

大清守住荊襄,才能護翼關中,關中穩固,才能保山西安全。

而山西安全,大清才還有一線希望。

荊州、武昌、襄陽、南陽、西安、潼關、蒲州、太原、大同、宣府、順天、保定、天津,這些地方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的。

必須得守,誓死守衛。

守住湖廣關中山西河北,大清就還有機會,否則就算遷都,也將大勢已去,再難迴天!

“我願意親自去襄陽督戰,退無可退了,唯有一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木子藍色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