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扶桑郡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衛拉特四部願意歸附進貢,他非常高興,大方的封了巴圖爾琿臺吉為北庭郡王,甚至也給他冊封為汗王,這比臺吉更高一檔。

讓他和車臣汗在天山並立,也算相互牽制。

現階段雙方相距太遠,雖然甘肅河西走廊現在大明手裡,但那是在外鎮手中,朱以海也還沒多大實際控制,所以跟漠西四部,主要還是以貿易為主。

雙方不要打仗,做做買賣,互惠互利挺好,若是能夠聯合起來,一起敵對後金,自然更好。

不管怎麼說,總比他們跟後金韃子攪和一起來對付大明強啊。

巴圖爾琿還帶來了好幾個兒子,也送來一個女兒和親。

朱以海對他的諸子皆冊封為郡公,並封臺吉,巴圖爾琿也表示要留下庶長子車臣臺吉和六子噶爾丹在明侍衛紹天大帝。

衛拉特其它兩部首領這次也是帶著兒女,趕著牛羊來的,紹天大帝那也是來者不拒,雖然他也派劉朝去看了,說蒙古汗王們送來的女兒,其實長的並不是多好看,有些過於粗壯了,皮膚也不太好,紅臉蛋,身上甚至有羶味。

不過朱以海倒也不是太在意這些,和親聯姻嘛。

從草原上來的,就算是汗王之女,也終究是草原部落上來的,生活環境生活的習性,都與中原不同的。

但現在聯姻也確實有益於雙方。

而且因為後金喜歡搞和親聯姻,故此蒙古各部也都是主動提議和親聯姻的,朱以海是拒絕把宗室女兒嫁到部落的,可就算如此,幾位汗王也願意送女兒來,哪怕大明天子不送公主去也沒關係。

漠北三部,也來了。

連漠南蒙古叛清的蘇尼特左翼的騰機思兄弟,也都親自來了。

漠西漠北,一共送來了九位草原女兒。

朱以海也大方的冊封了九位郡王,汗王。

連蘇尼特左翼的騰機思,都封了汗王,他們的兒子兄弟等,還多封了郡公、縣公、縣侯等。

在西域還設立了安西和北庭兩省,漠北設立了瀚海、單于、安北三省,算是給這些汗王們劃地分統,也是正式把這些地方納入紹天朝的統治疆域,儘管只是名義上的。

大明冊封了九位郡王,新增了八個行省。

青海、西康、衛藏、安西、北庭、瀚海、單于、安北,統交由漠北漠北的蒙古八部統轄。

還正式確立了官方邊市茶馬貿易機制,雙方都挺滿意。

朝鮮國王今年帶著世子和宰相親自來朝貢,不僅帶了人參、耕牛、布匹、糧食,還帶來了公主、秀女。

這是他們送來的第二位入宮的公主。

做為大明最忠心的小弟,朱以海對朝鮮也算非常優厚,去年已經幫朝鮮建立起了一支北衙衛軍,擁有步騎炮水各部,總計一萬二千戰兵,加八千輔兵,整整兩萬人,裝備全都是由大明舟山寧波上海杭州煙臺等軍工廠生產,朝鮮用人參大米金銀牛馬等交換。

這支朝鮮禁衛新軍,去年還已經部份開拔過鴨綠江,在沉廷揚的指揮下,與耿仲明、李成棟、張國柱等一起在鴨綠江上游,連續掃蕩了韃子幾十個屯子,報斬首千餘級。

這次來,他們想再組建一個新軍,同時也希望增加些貿易,多進口些大明商貨。甚至還希望大明幫助他們鑄造朝鮮的銀元銅錢,他們出銀銅料,請大明加工鑄造,以便於國內流通使用。

日本幕府也來朝貢。

日本在大明開國之初,也曾來朝貢,但卻被明太祖拒絕,因為認為幕府足利家不能代表日本,所謂人臣無外交,不認可他們的身份地位。

後來到了永樂為帝的時候,明朝接受了室町足利義滿的請求,派使冊封其為日本國王,後來足利義滿就經常用這塊大明給的金字招牌,對外稱日本國王,比如派使去朝鮮,都是稱日本國王。

當時的足義利滿也算是大亂後重新統一日本,但他畢竟也只是個幕府將軍,這塊招牌對他還挺有用,只是以前朱元章不承認他而已。

足利義滿對大明的表文中稱臣,卻在國內引起不滿。

而在萬曆年間,明朝曾冊封豐臣秀吉為國王,此事發生在第一次朝鮮戰爭後,在明日和談後,大明冊封豐臣秀臣為日本國王。

豐臣派使者到大明,提出和平七條,迎娶大明公主為天皇后妃,恢復勘合貿易,大明要和日本通好、割讓南方四道,.朝鮮以王子為質、朝鮮的宗室和重臣要發誓永不與日本為敵。

據說負責出使的小西行長知道這七條會被明朝拒絕,所以串通明使,偽造了關白降表,收到降表後的大明,對於日本請求冊封這事,仔細討論後,主和派佔了上風,最後達成許封不許貢的結果,冊封日本為藩國,同時冊封秀吉為日本國王。

明朝冊封使到達日本,授予金印,賜予朝服。

秀吉郊迎冊使,受封,行五拜,三叩頭,山呼禮。

當然,日本史料則稱秀吉是被騙了,說秀吉本以為明朝是戰敗投降,結果卻以宗主口吻警告訓斥日本,所以秀吉反悔。

不過實際上當然不會這麼簡單,要不也不會那麼痛快的跪拜接受冊封了。

畢竟日本自己記載,也是說秀吉當日是愉快的接受了冊封,並叩拜敬禮的。

只不過因為後來因為明朝在處置日朝的關係時,讓秀吉非常不滿,於是便又不承認之前接受的冊封,撕毀協方,繼續出兵朝鮮,引發第二次戰爭,只不過最終也沒能達成野心。

當然,豐田秀吉被小西行長騙了,也是事實。

他是很願意接受大明冊封的日本國王的,也願意讓日本做為大明的藩屬,不過前提是大明承認日朝戰爭中是兵敗一方,要對日本退讓,尤其是在處置朝日關係時,得聽日本的,這是他們願意稱臣納貢的前提條件。

小西行長把他的和平七條,換成關白降表,換來大明以宗主口吻訓斥日本和秀吉,他當然惱怒。

到公元1600年,德川家康取得關原合作的勝利,建立起德川幕府,取得了日本實際控制權,他其實是一直致立於與大明建立外交關係的,也想恢復堪合貿易。

甚至可以說是費盡心思,可惜明朝直到崇禎自縊,也沒有人理會德川家。

德川家甚至還讓琉求王尚寧幫忙斡旋。

後來德川薩摩藩大名率兵攻破琉求,並俘虜國王尚寧,實際控制琉求後,派人混入琉求朝貢隊伍,借琉求名義與大名朝貢貿易。

當時的德川剛統一日本,但因為入侵朝鮮等原因,被周邊孤立。

德川出於穩固統治需要,也想化解跟朝鮮、大明等鄰居的關係,日本兩千多萬人口,手工業不發達,中國商品向來深受日本喜歡,尤其是貴族所需要的奢侈品,更大多來自明朝進口,與大明恢復貿易,也是迫切所需。

特別是日本向來崇洋媚外,當時最崇大明商貨,尤其是貴族們,根本看不上其國內所產,每年要消耗幾十萬斤大明進口的生絲,斷了貿易,日本貴族們最受不了。

之前韃子征服朝鮮,也曾派使者去日本,但日本人卻根本不理會後金,認為他們是夷狄。

等他們入關佔了北京,日本人依然拒絕清人的主動示好,拒不承認清朝的正統性,日本鎖國令下,也僅保留了幾處港口,僅對中國商人和荷蘭商人前往貿易,卻禁止大船出海。

不過自朱以海北伐打到山東,遷都登州,特別是給朝鮮帶來的巨大改變,連荷蘭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都向大明退讓妥協後,日本幕府也是十分驚訝的。

看到大明這位紹天大帝,放開海上貿易,與日本鎖國令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線,卻能這麼迅速富強,其實對幕府震驚不小。

之前日本對外放開貿易,但葡萄牙人等在日本傳教,搞的烏煙瘴氣,引發教亂,最終迫使幕府下鎖國令。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可如今看著大明這般迅速翻身,什麼紅毛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人全被幹趴下,他們也不免心動。

這兩年唐船赴日越來越多,商貨也大增,幕府也免不了開始派船來明,在大明對朝鮮、琉求冊封支援後,其實日本很擔憂。

畢竟日本以前打過朝鮮,有世仇。

薩摩藩還出兵攻打琉求,實際控制著琉求王國。

以前日本當然也在朝鮮跟大明較量過,並沒佔到便宜,萬一到時大明找藉口來找日本麻煩呢?

幕府內部爭了兩年,最終如今決定跟大明釋放善意,既加大貿易,也主動朝貢。

幕府甚至乾脆提出當年足利義滿、豐臣秀臣這兩位受大明冊封國王舊例,不如也向大明稱臣。

德川幕府將軍向日本天皇和大明皇帝皆稱臣。

朱以海對日本人的主動稱臣進貢是願意的,之前日本也來過,只不過僅是來貿易的,現在是上表進貢,甚至稱藩稱臣。

他們願意跟朝鮮一樣,成為大明的藩屬國,朱以海也不拒絕。

所以這次便也如朝鮮一般,冊封了德川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為日本國王,卻又冊封日本年僅十四歲的後光明天皇為扶桑郡王,日本天王,封上一任天皇,也就是日本第七位女天皇,後光明天皇的姐姐,德川家光的外甥女,年僅二十二歲的明正上皇為日本太上天王。

大明也與日本達成全面友好通商協議,明日兩國互相通商,不受限制。還直接簽訂了生絲茶葉糖和瓷器商船出口幾大訂單,大明則向日本進口銀、銅。(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木子藍色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