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第三百三十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當聽到秦皇兩個字, 李令月腦子裡一片空白, 她蹙著眉愣了片刻, 方才問道:“你所說的秦皇就是秦始皇嬴政嗎?”

趙大人微笑著點點頭:“正是。”

李令月將驚詫的目光轉向趙大人手中的玉印, 想起那夢境中依稀記得的種種她不由得倒吸了口涼氣,一種難以形容的寒意如冰塊般劃過她的脊背。

當光怪陸離的夢境光芒奇異的照進了原本次序井然的現實之中,並沒有給李令月帶來太多驚喜,相反讓她感到是難以言喻的心驚肉跳。

她打了個冷顫, 不由得在人前道出了心底的驚恐之意:“這真是太可怕了!”

趙大人並不知道這玉印的因緣由來, 聽到李令月的驚呼,他不禁搖搖頭道:“非也, 非也!這不是可怕, 而是可喜可賀。自秦皇以來關於這傳國璽就有一句流傳著這麼句讖語‘得傳國璽者, 得天下’。”

說到這兒,他滿是惋惜的輕嘆了聲:“只可惜在漢朝以後,這尊傳國璽便平白無故的消失無蹤,

雖然圍繞在它身邊的傳說有很多, 卻沒有關乎它存在的確切史料記載。女皇登基建立大周不過數載光陰, 倘若把這傳國璽獻給陛下, 定能庇佑大周江山千秋萬代, 這還不算喜事一樁嗎?”

此時李令月心中一團亂麻, 還無暇顧及玉印的政治用途。聽到這取悅君王的絕佳妙計,李令月沒

有表現得多歡喜,眼下她更在意的是透過這傳國璽的真偽,來推翻那個光怪陸離的夢, 她可不想陷入什麼阿房女,什麼秦始皇的宿世情緣。

因而,她連忙向趙大人求證道:“倘若真如趙大人所說,那的確是可喜可賀。可倘若咱們看走眼那可是欺君之罪,本宮與陛下雖有血脈之情,可也難以擔待。趙大人不妨說說,如何判斷這一方玉印就是傳說中的秦皇傳國璽?”

聽李令月這麼一說,趙大人也深覺此時事關重大,之前的興奮之情便一掃而空,面色不由凝重起來:“這……這……這的確是該顧慮之事,還是公主想得周到。至於下官為何會認定這是傳國璽,自然有佐證的理由。”

李令月點點頭,聚精會神的仔細聆聽起趙大人的見解。

趙大人先向李令月問道:“不知公主可否曾聽過傳國璽的傳說?”

李令月回話道:“略知一二,本宮隱約記得傳說始皇懷著一統天下的野心,帶著軍隊四處東征西討,在吞併趙國之後得到了舉世無雙的和氏璧,然後一統天下。他自認為功績遠超三皇五帝,就很不要臉的自封為皇帝,之後更是沾沾自喜的用強取豪奪來的和氏璧做成一枚妄想江山能夠千秋萬代的傳國璽,諷刺的是秦朝天下二代而亡。”

聽到李令月處處語帶譏諷的講述著傳國璽的故事,一旁聽著的趙大人始終帶著一臉難以言喻的微笑,等她把話說完,趙大人哈哈一笑,也風趣幽默了一把:“不難看出公主對始皇的成見頗深,興許就是這般緣故,公主才會因緣際會得來了應讖而出的傳國璽。”

李令月唯恐避之不及的連連搖頭,急忙撇清關係道:“趙大人這玩笑可開不得,本宮怎麼會和死了將近一千年的魑魅魍魎牽扯到什麼姻緣之類的東西,題外話說了這麼多,不如先說說趙大人的佐證吧!”

見李令月頗有不悅之色,趙大人慌忙收起說笑的興致,捧著玉印放在李令月面前道:“據史料記載和氏璧出自楚國荊山,而可奉為佳品的荊山玉大都質地潔白無瑕,且暗透琉璃光澤,這塊璽印符合這些特質。然後是年份這印璽雖潔白無瑕卻有絲絲沁色痕跡,能大致判斷雕琢成玉的時間足有千年之久。”

聽到他有理有據的提出這兩點,李令月不以為然的辯駁道:“很多能夠成為佳品的古玉都有這樣的共性,說它是傳國璽似乎有些立不住腳。”

面對李令月的質疑,趙大人不緊不慢的笑了笑,回應道:“公主所言極是。要知道製成傳國璽的和氏璧可不是普通的荊山玉,也絕非佳品那麼簡單,它是當之無愧的神品,所以把它捧在眼前從正面來看它是白肌溫潤之色,把它放置在一定的角度再來觀賞,就隱隱看到其中似乎透突出五彩斑斕的光澤。公主可以試試從這個角度看看。”

他邊說著,邊用手中的玉印做了個示範,而後將其遞給李令月。

李令月將信將疑的接過玉印,對著燈下一看果真如此,她這才開始有些相信。她看了眼正微笑撫著長鬚的趙大人,蹙了蹙眉滿臉困惑道:“莫非這真是?”

這回,趙大人沒有急著下斷定,而是有意味深的笑了笑道:“或許吧!事關重大,下官不敢妄下定論。下官未能親眼見過傳國璽,更未見過神乎其神的和氏璧,下官之所以知曉這些全都是依據史料記載。史料也並非板上釘釘的證據,可能被後人穿鑿附會也說不準。”

說到這兒,趙大人看了眼神情越發困惑的李令月,方才繼續道:“不過,下官會把知曉的佐證全都告訴公主,至於這究竟是名副其實的傳國璽,還是後人一時興起偽造的仿品,還請公主定奪處置。”

李令月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這天底下哪能將事情拿捏得千真萬確,尤其是像這般逾時千年的物件就更是如此。趙大人儘管暢所欲言,本宮自會謹慎處置。”

聽到這番話,趙大人便拋開顧慮指了指玉印上用黃金貼補的那處缺角:“您看這處雖是瑕疵,也是最好的佐證。據傳當年漢高祖劉邦破了咸陽城,淪為敗寇的秦王子嬰跪迎劉邦獻上了這尊傳國璽。之後劉邦登基為漢高祖也將此作為傳承江山的璽印。”

“到了西漢末年,王莽篡權避逼迫尚未登基的幼主劉嬰交出這這尊傳國璽,太后被逼急了就將傳國璽砸在地上,本想將其損毀一拍兩散,怎料這傳國璽異常堅固,不過摔壞了一個角。王莽取得之後命人用黃金將缺補了,才有了如今的這處瑕疵。”

聽到這則王朝興衰更替的歷史典故,生在帝王家的李令月心中不禁生出許多感慨唏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她摸了摸玉印缺了的一角,雖被打磨得平整光滑,可她似乎還能感受到當年苦苦支撐著末路王朝的那個女人面對亂臣賊子的憤怒與無奈。

在這一刻她似乎瞭解到,為何許多人會不選擇完整無缺又璀璨亮眼的新物,而會不惜花費重金去購買一件殘缺不全早已褪去璀璨光芒的古物。

這或許是因為歲月的滄桑在古物上承載著無數關乎著酸甜苦辣又悲喜交替的故事,這是世俗的金錢無法衡量的,當把玩它用指尖觸控可能是古物的斑駁殘缺,可在心裡卻越過數百上千年的歲月塵埃,觸及著那些仿若殘留餘溫的傳奇故事。

李令月心中雖然感慨萬千,可臉上卻雲淡風輕的反駁道:“本宮以為既然趙大人能夠知道這則典故,那麼其他人自然也能知道,這處瑕疵有沒有可能被某些人故意為之?要知道那些作偽的行家裡手,為了增加仿品的真實性給人上套賣個好價錢,都會這麼去幹。”

面對李令月這番謹小慎微的假設,趙大人陷入了一陣沉思,他似乎想要搬出能令人信服的理由解答李令月的困惑。

許久後,趙大人方才開口道:“公主所擔憂之事,在古玩這個行當的確屢見不鮮。可公主似乎忽略了一點,這尊以和氏璧製成的傳國璽的確價值連城,當年秦國甚至還願意以十五座城池為代價交換,但是這尊傳國璽可是有著得之得天下的讖語。就憑這一點,這天下再貪財的作偽高手也不敢貿然偽造傳國璽,即便有愚昧之輩真這麼幹了,也沒有哪個膽大包天的人敢買。”

“除非,有人醞釀不可告知的之事,以此為餌就會冒險作偽。所以,以下官來看這尊傳國璽若不是公主偶爾而得的真品,而是有人別有用心送來的假貨,後果其實是不堪設想。”

聽到趙大人這番深入淺出的分析,李令月不禁倒吸了口涼氣。

她為了在人前掩飾心中的驚惶不安,便轉動手中傳國璽看著印底的小篆道:“本宮不識的這些古字,莫非就是傳說中由李斯親手篆刻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沒想到本宮機緣巧合獲得象徵大周江山千秋萬代的祥瑞之兆卻不識寶,多虧趙大人一番提醒才沒走了寶,敬獻祥瑞的功勞也該有趙大人的一份。”

趙大人一聽這話心裡暗叫糟糕,知道李令月這擺明是把他綁成一根繩上的螞蚱,若獻了傳國璽哄得則天皇帝龍心大悅,得了好處肯定有自己的一份。

倘若此舉引來則天皇帝的猜度,那麼李令月大可以拉自己做墊背,把不臣之心的罪名全都推給自己。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