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二章 委以重任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和我殺...!”

孟軻一馬當先衝向了室韋人的拋石機陣地,而在拋石機的陣地前,也有室韋人的防禦。

只不過,這些室韋人遇到的可是李安的騎兵精銳。

“上弩...!”

“咔...!”“咔...!”“咔...!”“咔...!”

孟軻的騎兵,人手一支小弩,這小弩就是仿照諸葛亮的諸葛連弩製作的,只是很可惜的是,諸葛亮的連弩很難製作,所以李安僅僅只是製作出了,一次性發射的弩。

騎兵沒人攜帶兩支弩。

五百騎兵那就是一千支箭矢,這一千支箭矢可以輕鬆的撕開擋在騎兵面前的方陣。

等方陣被撕開之後,孟軻率先拿出馬槊,衝殺而去,一條馬槊那是左衝又殺,勢不可擋,當然了,馬槊不是人人都可以用的,畢竟要想用馬槊你要有好的武功底子。

更多的李安騎兵用的是馬刀。

輕巧,快速,鋒利...殺人輕鬆...李安的騎兵和室韋的騎兵衝殺到了一起之後,不到一刻鍾,就直接將對面的室韋騎兵給衝殺亂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好...!”李安找到範陽城頭大聲的叫了一聲好。

要知道室韋騎兵,那可以佼佼者,室韋就是以後的蒙古,曾經北方的大草原曾崛起無數遊牧民族,有滅亡西周的犬戎,有擾亂六國的東胡,有威壓大漢定下和親的匈奴,有時時南下掠奪的突厥等。

可這些盛極一時的馬上民族,都不及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厲害。

蒙古族起源於東胡的一個叫蒙兀室韋的小部落。

公元13世紀初,鐵木真統一蒙古諸部,這才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鐵木真在鄂嫩河畔稱汗,尊號成吉思汗,從此開始了蒙古不斷對外的征伐。

蒙古滅金朝、西夏、西遼、花拉子模、大理,招降了吐蕃,蒙古帝國的勢力範圍達到西亞和北亞地區,最遠達到東歐和埃及。

西方人稱蒙古人的入侵為“上帝之鞭”,對東南亞地區發動著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爪戰爭等,因氣候與環境原因屢遭失利,從此就放棄了。

蒙古帝國除主體政權元朝外,其餘佔領的地區實行分封統治,也就是後來的四大汗國。疆域面積達到3300萬平方公裡,橫跨亞歐大陸。

蒙古人之所以如此強大,只和他們騎兵的戰鬥力有關,經濟文化政治等方面皆不如遼宋金埃及等。蒙古騎兵是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颶風部隊,所到之處無國不敗。

他們用著極其靈活的戰馬,在自己撤退或進攻時射擊的敵人。

不同於我們常識中的蒙古騎兵,真實的蒙古騎兵有著非常好的裝備,出乎意料的是他們重騎兵大約佔40%。他們身上披著生絲製成的綢長袍,箭很難穿透,中箭後只需要拔出綢長袍就沒事了。

所以李安知道,自己的騎兵可以在正面的對戰中打敗室韋的騎兵,這就說明了自己騎兵的強大,這絕對是一件大好的事情。

眼看著李安騎兵沖垮了室韋的騎兵,跟著就見孟軻率先衝到了室韋軍拋石機的一側,從另一匹馬的皮囊之中,掏出了火油罐,跟著砸在了室韋的拋石機之上。

其他的騎兵也是紛紛的效仿...八十架的拋石機很快都被點燃,大火付之一炬。

“大勝...大勝...大勝...!”

拋石機被燒掉之後,範陽城頭再次響起了激動的歡呼聲,孟軻帶著李安的重騎兵安全的返回到範陽城。

........................

與此同時的神都洛陽城中

武則天坐在高高的皇位之上,一臉嚴肅的看著此時臺下的百官,此時的百官對室韋的入侵有說要反擊的,有說要妥協,有說要從長計議的。

可是就在這些大臣們喋喋不休的時候,又一個壞消息傳來。

就在室韋反叛的第三天,吐蕃,後突厥,西突厥...三國突然違反盟約來到邊境,意思很明顯,就是要直接對大周開戰。

這個訊息也瞬間讓朝堂上的大臣們驚恐了起來。

因為誰都知道面對四國來攻,武周多的勝算會很少,因為那四國也是很強大的...這讓當時的朝堂之上不少人開始恐慌,有人提出議和,也有人提出遷都。要知道,一個西突厥就輕鬆把東羅馬帝國給滅了。

所以此時的朝堂之上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陛下...本王認為,我們還是遷都吧...此地離戰場太近了...不如遷往江南,可以避一避鋒芒。”武承嗣躬身道。

“老臣認為還是議和...那些小國來偷襲,還不是為了錢財,我們索性就給他們一些,這也不算什麼...!”說得的是婁師德。

兩人說完之後,其他的百官也是紛紛的附和,只是這群大老爺們卻並不如此時高高在上的一個女人。

武則天和這些軟骨頭的男人不一樣,她深深的知道,對於那些非我族類的東西,一定不能有一點點的妥協,只要自己這邊有一點點的妥協。

那麼對方就會得寸進尺。

所以和那些喊議和甚至是遷都的男人不一樣的是,武則天打心眼裡不想退讓,只是此時的武則天雖然不想退讓,但是卻沒有辦法。

因為此時已經有宰相開始向武則天敘述戶部不足的事情了。

跟著兵部尚書也說了,如果同時和四國開戰,那樣的話,很有可能,大周的兵力會崩潰,武則天是一國之帝,她不太可能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放棄整個國家。

面對這些問題,武則天也表現出了自己的無奈。

只是讓武則天沒有想到的是,就在武則天束手無策的時候,忽然...一道捷報從範陽城送到了洛陽,原來是李安,李安已經預測到了武則天的無奈。

所以李安早早得就寫了一到捷報送到洛陽。

如果李安真的擊退了室韋,那麼皆大歡喜,如果李安沒有擊退室韋,那自己也就戰死,這樣可以稍微緩和一下朝廷中的氣氛,減輕武則天的壓力,也是一種好方法。

果然捷報到來,稱李安已經率軍擊退了室韋之後,全部朝堂上的官員都振奮了一下。

跟著李安在捷報中要求武則天恢復狄仁傑宰相身份,並且讓狄仁傑以宰相身份出征,一定可以定室韋,李安此時還沒有想到,會四國來攻,他現在想要用室韋的入侵,讓武則天放出狄仁傑。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狄仁傑沒有放出來,倒是李安直接被武則天委以重任。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