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董卓四面受敵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虎牢關這邊經歷了一番激戰,而汜水關那邊也沒有閒著。

與虎牢關這便相反,沒有袁紹在這邊,而有鮑信、橋瑁一心想光復漢室這些人在此,他們這邊倒是直接攻的乾脆,沒有那麼多的優柔寡斷。

而董卓從洛陽親自去虎牢關出戰時,讓徐榮、郭汜留守洛陽,而只派了李傕來駐守汜水,現在經過鮑信的多次攻打,已經有些頂不住了的感覺。

而另一邊,因得知袁術和袁紹聯合暗害自己的孫堅,雖然與聯盟軍決裂,但是卻一直沒有放棄起兵對抗董卓。

回到自己地方的孫堅此時又已經招兵買馬了很多人,而且大家都知道孫堅已經慘敗一次,但是見他如此堅決,此次招兵比上次還多。

而且各個剛剛匯聚成小勢力的部隊也都聞訊趕來,紛紛加入了孫堅的大軍隊伍。

孫堅可以說因禍得福,竟然在短時間內,就又彙集了一支可以獨立起兵的部隊。

雖然孫堅對於袁術和袁紹對自己的算計很是痛恨,但是因為大家現在目標還都一致,於是孫堅經過幾日整修,自己獨立帶領部隊來到洛陽附近與董卓抗爭。

並且這次孫堅的軍隊上下一心,同仇敵愾,很快就到了洛陽黃帝陵附近。

而駐守在黃帝陵是董卓一個手下胡軫,自從他在黃帝陵駐守,一直就無什麼戰時,所以防備一直也很鬆懈。

而此時,孫堅發現了這個情況後,直接出名,殺了他一個措手不及,這胡軫直接兵敗帶著殘部回到洛陽都城。

董卓在虎牢關兵敗的訊息猶如諾米骨牌一般,一直屯守在金城郡,也就是現在現代甘肅西部,青海東部,與董卓未進京之前所在涼州不遠的邊章、韓遂等也直接將刺史郡守殺死,宣佈反叛。

而且這韓遂和邊章的部下也足足有十幾萬人,在天下之中又引起了軒然大波。

此時猶豫在虎牢關兵敗,還沒有時間對聯盟軍實施離間計的董卓聽到這些個訊息直接氣的吐了一口悶血,竟說不上話來。

汜水關危機、孫堅兵臨城都之下、邊章和韓遂反叛,這一切的訊息來的太過於突然,集中在一起傳來,實在是讓這個一直為所欲為的董卓承受不住。

其實這董卓對於孫堅已經兵臨黃帝陵還不是太在意,畢竟離的近,還可以派手下去抵擋一番。

可這邊章、韓遂卻是在裡洛陽很遠的金城郡,離自己的老巢還非常近。

而且董卓在涼州與這些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常年征戰,深知他們叛亂的威力不可小覷,但如果派兵去圍剿,這便有聯盟軍,洛陽又會陷入危機,如果不派兵圍剿,對於自己的根據地又是很大的威脅。

“相國,現在這種形勢,也唯有,,唯有,,,。”

李儒也沒想到這兩天竟然會出這麼多事端,現在的情況可以說是四面受敵。

“唯有什麼?這都什麼時候了!?你還來老夫子那一套!?”

董卓剛剛平靜下來,見李儒又是吞吞吐吐,直接開口罵道。

“也唯有遷都長安了!相國!”

李儒見董卓如此大罵,直接嚇的伏地,顫抖的說道。

本以為董卓聽了自己的話會更加暴怒,沒想到此時董卓竟一言不發。

李儒見狀,便接著道:“早在相國入洛陽之際,這城中就流傳著一首童謠: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這意思就是,西頭一個漢,就是高祖當時就興旺於長安,在那裡足足有幾百年,傳了十二個皇帝,東頭一個漢,也就是說光武大帝將都城遷到洛陽,也恰巧傳了十二個皇帝,現在我們再遷回長安,還能再傳數百年。”

“相國再看這洛陽所在地理位置,被山包圍,猶如一個谷底一般,如果長時間和叛軍打下去,糧食得不到供應,恐怕不能持久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且這都城的東面、南面、西北面、除了虎牢關,其實已經完全暴露在了平原地帶,很不容易防守,如果再來幾路叛軍,很容易腹背受敵!”

“再說如果相國遷都長安,地廣人豐,那裡我們經營多年,基礎雄厚,而且有函谷關、潼關、武關三個易守難攻的關口,即可以避免像現在這樣四面受敵,又可以依據天險,休養生息,帶到一定時日,定可出關,掃平天下!”

這李儒見董卓一直一言不發,便直接滔滔不絕,將自己剛才所想全都說出來。

其實這李儒雖然做事陰損毒辣,但絕對算的上是博聞強識,剛剛所說之言,的確句句有理。

只不過他和荀彧、戲志才不一樣的是,他太善於善於投機,有急於求成,見董卓的勢力強大,也不管這董卓名聲有多臭,便來投靠,想著依附董卓權勢,做一番名揚天下的大事。

只不過他的目的的確達到了,但並不是名揚天下,而是跟著董卓一起,臭名遠揚。

此時董卓當然也聽到了李儒的一番言論,現在他就像定格了一般,還在認真思附,權衡利害。

許久,只見董卓從椅子上無奈的嘆了一口氣,道:“既然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個地步,也只好如此了!”

剛剛李儒之言字字珠璣,刻印在董卓的腦子裡,雖然有些對於這種被迫的遷都,內心有些憋屈,但是按照這樣的形勢,再在洛陽待下去,恐怕形勢會越來越危機。

聽到董卓的憋了這麼久,說出的這第一句話,李儒也瞬間松了一口氣,畢竟這遷都的諫言可非同小可,如果這董卓想不通,極有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現在好了,只要董卓鬆口了,自己的命保住了,受死的駱駝比騾子大,靠山還在,接下來的事情還能有機會進行的下去。

見董卓的確認同了自己的話,李儒便繼續道:“相國深思遠慮,能忍辱負重,文優佩服,只是這遷都自古以來都是大事,這個過程可不能馬虎!”

剛剛站起做了這個重大決定的董卓好像也有了些耐心,聽李儒這麼說,便問道:“難道你已經心中有了些打算!?”(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