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活得,有尊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建安七年的第一次大朝會。

河北已定,烏桓已平,朝廷在大肆封賞功臣之後,便是討論對幽州等地的治理問題。

幽州近年來連續遭到烏桓入侵,導致幽州地界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幽州的百姓僅僅想要活下去都已經成了奢望,那就更別提什麼納稅之類的事情了。

於是,立志要成為“仁天子”的劉協,今日在朝堂上親口宣佈:

“減免幽州百姓五年賦稅。

加快對於冀、幽、並、青四州的農業和商業拓展計劃。

有序放開河北四州的商業,給予一定的商稅的減免,爭取能在幽州五年減免賦稅的時限到來之前,讓河北四州也能夠實現商業納稅,從而完全減免農人的稅務。”

這不是劉協在吹牛,而是兗州、豫州、徐州三州之地用實際行動給了他劉協底氣。

也正是看到了商業繁榮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劉協和朝廷百官這才知道,百姓即便不用上繳地裡也能撐起諾達的一個帝國。因為國家有錢了,完全可以用錢去收購儲存糧食,甚至從其它國家去購買。

雖然在完成這一系列政策和改革的過程中,劉協最多也就是當了個吉祥物...但他畢竟是天子,而且與曹氏集團相處融洽,曹操有時候也就願意讓劉協站出來裝上一裝。

你好我好大家好,何必為了一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拼個你死我活呢?這便是劉協從衣帶詔事件中悟出的道理。

朝堂上的官員們,自然知道劉協說的這些其實都是曹操的主意。

但這些措施都是利國利民,與民生息的好政策,而且現在曹操治下繁榮昌盛,連帶著大家的俸祿都連著升了好幾次,自然也沒有哪個憨憨跳出來反對。

朝會一直差不多進行到中午才完結,大臣們早都已經餓得前胸貼後背。

這皇帝還不管飯,一下朝便獨自溜走,回後宮陪女兒玩兒去了。於是大臣們三三兩兩相約一起,商量著中午去哪家酒樓、館子好好犒勞犒勞自己。

最近這小公主不知聽哪位宮女太監說了呂玲綺、趙雪、周雁三將率軍斬烏桓的故事...

如今劉協每次見到她,她手裡都會胡亂的揮舞著木槍,嚷嚷著長大了也要學她們做將軍,上陣殺敵,著實讓劉協頭疼無比。

.....

曹操的大軍要準備南下收拾劉表和孫權,呂布只盯著草原對南邊戰事不感興趣,於是曹呂兩家開始商議,準備交接邊關的防務。

呂布的根基無疑都在青州,特別是那些早年跟隨陳宮遷去青州的世家大族們,他們早已在青州紮根,發展出了自己的基業。

不過在陳宮走了一趟許昌之後,呂布治下的政策也開始慢慢向曹操靠攏;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土地不能擅自買賣,這也導致陳宮與那些世家的關係不再密不可分。

後來,曹呂之間實現商業互通之後,世家豪紳們慢慢發現,做生意可要比在苦哈哈和土地身上來錢,快上太多了!

於是在陳宮有意無意的引導之下,各家的產業結構開始慢慢發生變化,大家也將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商業之上。

經商的人多了,商業之間的競爭便起來了。加上朝廷對商會的權利進行了一定的約束,避免形成壟斷,於是商貿在百花齊放之下,變得越來越繁榮。

呂布勢力現在與曹操勢力越來越緊密,兩家因為有陸彥這個潤滑劑的存在,擁有著無上限的合作可能。

幽州邊關有了呂布來幫忙鎮守,曹操則可以抽出更多的人手來儘快大漢各地的諸侯。

而且曹操現在可以說是有錢,有糧,只等後方徹底穩定了,人口再一上來,那麼試問天下還有誰是曹老闆的對手?

手中有錢了,曹操又開始大力將資金投入到各地的教育系統之中去。

他心中還牢牢記著陸彥的話,要想避免世家壟斷,那就必須要給各個階層的百姓上升的通道和空間。

建安七年伊始,

官學便再次迎來了一波爆發,於曹操治下遍地開花;尤其是河北幾個州,辦學更是除了民生之外的頭等大事。

學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後世某國在被打成一片廢墟的情況下,依然能夠迅速崛起,除了背後有爸爸扶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們自己培養了大批量的人才。

官學,不論世家、寒門還是平民百姓的孩子,都將一視同仁的入學學習。課外學的東西朝廷不管也管不了,但在課堂之內,大家都學的是一樣的東西。

學習之後,便會有選拔。

作為應試教育薰陶出來的五講四美三好學生,陸彥自然要把這種放在全世界都算是最公平的制度之一,給引入這個時代。

科舉時代已經快要到來了,但陸彥還得把那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給扼殺在搖籃中。

這句話一出,讓後世多少人遭到了荼毒。雖然大家都說職業不分貴賤,可現實卻總是非常的現實...

太學院的工科,將作監超好待遇的示範作用,以及各地開辦官坊來培養不喜歡讀書的人去學技術,這些都是陸彥給其它職業找的出路。

“百無一用是書生”,至少陸彥不希望在這個時代看到這句話的出現。

......

建安六年,秋。

自打進入汝南地界以後,徐庶便感覺自己好像踏入了另外一個世界。

縱橫交錯的溝渠遍佈田間;河渠之上,又有許多造型各異的水車,將河裡的水引入溝渠之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華夏民族是農耕民族,大力發展農業,自然被所有人看作國之道。

徐庶現在便看到了,所以他現在的內心很是澎湃,“汝南的主政者深諳富國強民之道,定是一位經世之才...吾當親自前往拜訪!”

打定主意後,徐庶獨自一人負手站在田埂間,一邊聽著百姓們唱著不著調的歌,一邊看著他們開開心心的大豐收,嘴裡喃喃道:“這裡沒有飢餓,沒有欺壓,百姓們活的很......”

“很...”

徐庶連著說了兩遍“很”,想說很開心?很幸福?但卻總覺得差了一點意思。

就在這時,恰巧一群人從徐庶身邊經過。

一位面相看起來略顯陰霾,年紀在三十上下的男子,聽到了徐庶的自言自語後,忍不住替他說道:“很有尊嚴?”

“尊嚴?!”徐庶聞言頓時怔住了,但他還是很快便回過神來,撫掌大笑道:“沒錯!就是尊嚴!!!”

那人的話讓徐庶有了種豁然開朗,茅塞頓開的感覺,於是徐庶連忙轉身向著男子拱手行禮道:“在下徐庶徐元直,多謝兄臺為某解惑!”

“元直你是剛從南邊來的吧?”那人輕笑了一聲,問道。

“是,徐某今日才剛剛進入汝南地界。”

“那就趕緊去官府把身份登記注冊了,以後你久可以安安心心的在中原學習、遊歷了。”

男子微笑著說完後,突然告罪行禮道:“哦抱歉,忘了自我介紹了,在下滿寵,字伯寧。”

“見過伯寧兄!”徐庶躬身回禮,但等他起身之時,滿寵一行人已經走遠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