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世家,不可小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衛固、範先兩人都是河東本地人士,而且他們所在的家族也都是河東境內的名門望族。尤其是河東衛氏,其家族還有著一些後世知名的人物。

想之前鍾繇與馬騰韓遂聯合收復了河東郡,曹操為了鞏固對河東郡的統治,召河東太守王邑被入朝為官,並派遣自己信任的官員杜畿前去擔任河東太守。

而王邑本人在河東郡深得世家、百姓的愛戴,許多官吏、士族都不希望王邑離任,而王邑自己也在河東經營多年,也不甘心就此調離舒適區。

正因此,當時正擔任中郎將的範先和郡掾衛固,就去拜見了鍾繇,他們希望鍾繇可以說服曹操,能讓王邑繼續留在河東擔任太守一職。

但河東郡的位置極為重要,而且王邑他又不是曹操的人...更可怕的是,王邑在河東郡還頗具威望,且與當地士族的聯絡極為緊密,曹操又怎麼可能留下這麼一個隱患。

鍾繇顯然也明白王邑是個隱患,範先和衛固不勸還好,來勸反而適得其反,更加堅定了鍾繇對曹操的決定。於是,鍾繇再三拒絕了範先、衛固等人的請求,反而時常催促王邑儘快動身前往許昌入朝為官。

衛固、範先心中怨恨。

他們不願換一個曹操派來的太守,是因為有他們也知道曹操對待世家豪紳的態度。

由於擔憂新上任的太守會損害自己等人的利益,

因此衛固、範先等河東官員商議過後,決定暗中勾連在河東弘農一帶遊蕩的張白騎,準備發動叛亂,企圖自己佔據河東當個土皇帝。

杜畿剛到河東上任之時,範先就想給杜畿一個下馬威,他斬殺了包括主簿在內的三十餘人,但杜畿卻依然神色自若。

後來衛固、範先舉兵反叛,杜畿機警出逃,而後更是憑藉自己的號召力拉起了一支軍隊,開始於暗中與河東叛軍周旋。

自張白騎、衛固、範先舉起反旗開始,已經過去了近十天。

河東、弘農兩地的叛亂,終於傳到了還在鄴城收拾冀州這個爛攤子的曹操手中。

剛看到這訊息的時候,老曹氣的差點一口氣媒介上來給背了過去。

深呼吸了幾次後,曹操這才終於把自己心氣給理順了,心情也稍稍的平復了一些。

他又撿起被自己扔在桌子上的情報,仔細閱讀起來,“河東戰本地世家豪紳極為排外,以至於大軍前腳剛走後腳便有人揭竿而起...如此反反覆覆,也不是個長久之計啊...看來,我還是低估了世家的力量啊!”

以往,無論是兗州還是徐州,世家對於曹操的影響都不算太大,以至於曹操都有點輕視了世家豪族的力量。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一次河東郡的叛亂,便是由河東本地士族一手策劃操作,不僅河東危機,也勢必會影響到幷州的征程。

曹操,終於開始認識到這群士族的難纏之處了,“唉!”

就在這時候,

戲志才、荀攸二人應召見來到州牧府中,正好看到曹操唉聲嘆氣的樣子。

“主公,發生何事了?”戲志才和荀攸很少見到曹操嘆氣的樣子。

現在看到曹操這副模樣,想必是遇到了什麼棘手的事情。

曹操將密信遞給戲志才和荀攸,說道:“河東衛固、範先等人先是阻礙杜畿上任河東太守,阻礙不成,他們竟然乾脆勾結黃巾軍起兵造反了。”

戲志才和荀攸二人聞言驚訝道:“這鐘元常前腳才走,這河東士家後腳就反了...看來河東郡的水,很深啊!”

“無非就是擔心主公觸及他們的利益。這群人躺著享受太久了,自然不願意讓出自己的膏腴之地。”荀攸對這群人的想法瞭解的很透徹。

“是啊...我以前還是小瞧了世家的能量。”

陸彥曾再三向曹操強調過世家的能量和製造麻煩的手段,但曹操因為發展的太順,久而久之還是免不了生出了些許輕視。

現在河東的世家用行動給老曹上了一課,老曹終於開始重視起來了。

搖搖頭,曹操對自己的輕視和疏忽有些不滿,“一個小小的河東郡尚且如此......河北之地士族林立,諸君與我都要重視起來了。”

“主公明智!”出身寒門的戲志才從未小覷過世家,但他也從來不怕世家,“我們決不能將視線從世家豪門的身上移開...必要時,更是需要動用雷霆手段!”

曹操聞言卻顯得有些遲疑。

戲志才見曹操對世家頗為忌憚,於是忍不住向他打氣道:“其實主公只要堅持先生的政策,那些世家扎在大漢和百姓身上吸血的根鬚就會慢慢枯萎。

只要時間一長,今後的世家將再無挑戰朝廷的能力!”

荀攸沒有開口說話。

他自己就是世家豪門出身,而且還是大漢最頂尖的世家之一,荀家。

此刻曹操和戲志才當著他的面,討論如何拔除世家扎在大漢和百姓身上的“根鬚”,這不免讓荀攸感到有一絲尷尬。

不過荀攸、荀或都是識大體的人,雖然曹操的行為也會觸動他們的家族的利益,但兩相比較起來,無疑將世家的權利限制起來對國家的發展更加有利。

曹操也看出了荀攸的尷尬,於是好言相勸道:“公達不必憂心,我們並非要徹底壓制世家,只是希望世家能在一個安全的範圍內和平發展。”

荀攸聞言,拱手道:“屬下明白主公和志才、長生的良苦用心,而且我荀家一直低調老實,所以並不擔心主公或者其他人對我們不利。”

一個尚書令荀或,一個光祿大夫荀攸,還有一個不知道躲到哪去了的荀諶,荀家子弟各個都是人中龍鳳...你荀家就是想低調,可這該死的實力也不允許啊!

曹操心中忍不住吐槽了一句,但卻並沒有因此而猜忌荀家。

無論是荀或還是荀攸,他們都是德才兼備的君子。

雖然比起曹操,他們心中更傾向於漢室,可曹操現在卻並不在乎...因為,他也是為了大漢的江山社稷啊!

曹操對自家的謀士感到非常的欣慰,無論是戲志才、郭嘉、程昱為代表的寒門,還是荀或、荀攸、陳群等人代表的世家,他們都有著最基本的底線,不會為了各自的利益而枉顧大局。

派系之爭向來是各個掌權者繞不過的一道坎兒,怎樣將各個派系的爭鬥維持在一個良性競爭的平衡點上,確實需要非同尋常的智慧。

好在,曹操本人就是有大智慧的人,至少有他在的時候,不用擔心曹氏內部的各個派系之間出現什麼問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