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紹復起,屯兵倉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建安三年十一月。

曹仁、徐晃大軍抵達河內郡,久攻山陽不下的高幹袁尚見曹軍袁軍已至,不得不就此退兵。

不過河內郡已經有近半土地被袁軍佔領,有著這一段緩衝地帶,曹仁等人恐怕就很難再從河內郡對冀州產生威脅,袁紹的目的至少實現了大部分。

吸取上次急功冒進的教訓後,袁紹這次打算步步為營。

先解決了河內郡的後顧之憂, 然後就是集結兵馬,再次伺機南下攻打曹操。

此時,回到幽州的袁熙,又集結了六萬兵馬南下進入冀州。

加上高幹、袁尚與袁譚的兵力,袁紹麾下能戰之兵又達到了十七萬有餘。

只是這十七萬兵馬,乃是袁熙, 高幹鎮守幽州, 幷州的絕大部分兵馬, 若是再有閃失,那袁紹恐怕就當真到了山窮水盡的絕境。

官渡之戰的大勝,讓曹操基本上控制了靠近河內的這一區域。

也就是自東郡往上到河內郡這一段,以黃河為界限的地區都被曹操佔領。

無論是白馬、黎陽還是延津,已經完全脫離了袁紹掌控,袁紹已經不能再從這兩個地方渡過黃河攻擊曹操了。

不過雖然這一段不在袁紹的掌控下了,但在東北方向的倉亭津,卻仍然處在袁紹的掌控之中。

而倉亭津也算是渡河南下威脅兗州的一個地點。

袁紹得了袁熙的六萬軍支援後,立即調派袁譚在倉亭屯兵駐守,帶來年袁紹便將親率大軍南下,直接從倉亭津進入兗州,直取陳留!

老實說,現在的袁紹已經像是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 他已經顧不得其它什麼客觀條件了,一心只想著要翻盤。或許,是袁紹官渡一戰敗給了自己一直瞧不上的曹操, 心有不甘;也或許, 是他明白自己時日無多,想要在臨終前為自己的兒子袁尚,掃清曹操這一個心腹大患。

總之,袁紹準備孤注一擲,要與曹操再來一次決戰。

若勝,袁紹可長驅直入取下兗州,甚至一舉消滅曹操;

若敗,這位昔日擁有天下四州之地的第一諸侯,將迅速衰落,甚至從此一蹶不振。

建安四年,三月初。

太學院開始招生,同時軍、政兩科也向原太學院的學子開放。

由於去年曹操大勝袁紹,曹操威望大漲,加上各地地方學院的第一批學子出師,今年來應考太學院的學生,比去年多了將近三倍!

不過,新生只能報考普通的科目,也就是儒學經科、數學和工科。軍政兩科,則只對原太學院的學子開放,而且還要經過嚴格的背景和思想調查, 保證進入軍政兩科學生基本都是有能力的, 且還有足夠的忠心。

這裡面, 楊修、程武自然是順理成章的加入了軍政二科;上次一起喝過酒唱過歌的法正、孟達,也順利的進入了。

至於諸葛亮,他因為能力全面而優異,加上上次反駁袁紹的那一通話,早就已經被楊彪內定成了弟子,是可以在太學院裡橫著走的人物。

四月,新一屆的招生結果很快出來。

陸遜順利進入儒學經科,他的天資絲毫不比諸葛亮差。

加上陸遜與陸彥關係匪淺,進入太學後的陸遜,自然又是引來無數博士的青睞和同窗們的羨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這批新加入的學生中,有一個人,讓陸彥格外的在意,“司馬懿,司馬仲達!”

陸彥看著名單上司馬懿的資料,久久沉默不語。

司馬懿今年剛及弱冠,傳聞他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歷史上是魏國時期唯一可以抗衡諸葛亮的人。

足足盞茶功夫之後,陸彥才將名單輕輕放下,呢喃道:“諸葛亮,司馬懿,這對宿命冤家碰到一起了...呵呵,有好戲看了...”

......

新一年春耕在即,袁紹雄心復起。

袁紹聚集並、幽、冀三州,號稱二十萬兵馬至倉亭下寨,揚言要與曹操一決死戰!

面對袁紹的再次挑戰,這一次朝堂中再沒有人跳出來反對與袁紹戰鬥了。

曹操官渡以十萬士兵打敗了袁紹近五十萬大軍,你袁紹這次才來二十萬,是不是看不起我家丞相?

曹操經過近半年恢復,士卒補充恢復至了十萬,他這次可是絲毫不慫袁紹了。

正在參加開學大典的曹操,在聽聞袁紹再次集結準備入侵兗州之後,不憂反喜,對新加入的學子們哈哈大笑道:“袁本初欲自取滅亡,老天難救!”

司馬懿站在人群之中,默默觀察著肆意散發著王霸之氣的曹操,心中暗道:“擊敗袁紹倒是不難,難的是如何吞併袁紹的基業...袁家經營冀州多年,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曹丞相,您可不要太過得意忘形,小心栽了跟頭,不太好看啊。”

由於大戰將近,這一次的開學典禮匆匆結束。

曹操親率十萬大軍,帶著程昱、張遼、夏侯淵、樂進、李典等人向著倉亭進軍。

這一次陸彥和趙雲等人沒有參戰,

最主要是因為,陸彥要麾下的士卒,還有袁軍投降過來的騎兵,進行重整和規劃。

雖然沒了趙雲這一系的龍騎營,但曹操還有曹純、曹休率領的虎豹騎,加上新晉的陷陣將軍甘寧和他八百精銳騎軍,曹操還是有近五千騎兵的。

官渡之戰,曹操最大的收穫,除了大將張郃、高覽等人,便是那近一萬匹的戰馬。

由於張郃後來攻城時沒有帶上烏桓騎兵。

烏巢被燒,袁紹大營被偷襲後,烏桓人就差不多都跑光了,張郃、高覽投降時便只有五千餘騎兵跟隨投降,曹操將這幾千騎兵全部給了趙雲,然後還分了陸彥將近一半的戰馬。

呂玲綺加入後,陸彥現在手中有兩支實力強大的騎兵營。

一支是趙雲、夏侯蘭率領的龍騎營,官渡一戰後,從原來的五千人減員到了三千人;另一支則是有近萬人的幷州狼騎,主將是鎮東將軍呂玲綺,副將是裨將郝昭等人。

為了讓兩支騎兵有著相對均衡的戰力,陸彥挑選了袁軍騎兵,加上從其它地方徵調的士卒充實龍騎營,補足了八千之數。

然後是典韋的鐵浮屠。

陸彥從俘獲的一萬餘戰馬中挑選了一千匹最高達強壯的馬匹,給它們披上了重甲,充入了鐵浮屠。

至此,典韋的鐵浮屠搖身一變,從重甲步兵變成了重甲騎兵,威力再次上了一個檔次不止!

背嵬軍作為老牌戰力,數量從三千擴充到了五千。

不是陸彥不想再擴充精銳戰力,而是以陳留郡目前的財政,只能勉強供養這些軍隊了。

看看,近兩萬人的騎兵,還有重甲騎兵和背嵬軍,個個堪稱吞金獸。

要不是陳留商業體系冠絕大漢,陸彥是萬萬不敢這麼玩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