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建安元年,開始賣書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歲月如梭,轉眼間興平二年(195)已經過去。

許昌城在基建狂魔屬性的加成下,其內裡的皇城終於漸漸有了雛形。

許昌城經過數次擴建,如今主要分為內城和外城兩大部分。

外城周圍約7.5公里,其城垣蜿蜒起伏,狀如小丘,是在原來的許縣位置上向外做的擴建,主要容納百姓和普通官員的住宅以及集市等。擴建其實早從曹洪入駐許縣時就開始了,到後面李典接手後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至於內城,也就是如今的皇城,則坐落在外城的東南隅,呈方型,佔地面積差不多兩平方公里左右。內城輪廓分明,呈土丘狀,高出地面約三米。

內城規劃則主要有許昌宮、景福殿、承光殿、永始臺,毓秀臺等。

而許昌宮,便是漢獻帝臨朝聽政及後宮嬪妃暫時居住的地方。

許昌皇宮其實是有三重城垣,分別為郭城、內城和宮城,這和長安、洛陽等古都的制式是一樣的。

不過皇宮現在還在建設階段,所以天子嬪妃們還是只能暫時居住在外城的縣衙裡。

毓秀臺是天子祭祀之處,雖然皇宮還未竣工,但這並不妨礙天子祭拜先帝。

新年伊始,天子改年號興平為建安,並正式詔告天下,遷都潁川許昌!

詔告一出,天下震動!

諸侯們紛紛將目光投向了許昌,大漢各地有想法的人,也紛紛將目光投向了許昌,投向了天子。

大將軍府中,

由於前兩天事情比較多,身為驃騎將軍的陸彥,非常難得的來了一趟許昌。

從荀彧那兒得知荀攸就在荊州後,陸彥便再次慫恿曹操,要他親自寫信甚至以天子名義徵辟荀攸。

“陸先生啊,我記得初見天子時,你也詢問過荀攸的下落吧。”說到這兒,曹操忍不住調侃道:“那荀攸到底是何方神聖,竟然能讓你牽腸掛肚好些日子!”

荀攸是何方神聖?陸彥不知道該怎麼描述,總不能把正史中的戰績拿出來講吧。

想了想,陸彥最後總結到:“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其謀略不輸志才和奉孝。”

曹操聞言精神一振,“天下賢才何其多也!我這就修書一封給荀攸,希望他能看在天子的份上來許昌吧。”

陸彥點點頭,他覺得這回應該沒問題了。

荀攸雖然以前看不上曹操,但如今有了天子,加上推廣新紙帶來的巨大聲望,荀攸肯定會響應徵辟的。

曹操拿出最高檔的,也是唯一一檔需要按張數來買的精紙,寫到:“方今天下大亂,智士勞心之時也,而顧觀變蜀漢,不已久乎......”

陸彥匆匆一撇間只看到了這一句,至於其它的內容,他也不關心了。

曹操的謀士集團有荀彧、戲志才、郭嘉、程昱,如今荀攸也快加入了,陸彥心中忍住感慨道:“曹老闆的謀士集團已經成型,如今又來一個智計百出的荀攸,有他們在今後我就不需要時刻為曹老闆操心了。唉...我為曹老闆簡直操碎了啊!”

陸彥終於又可以愉快的摸魚了!

事實上,除了有大事件發生時陸彥會偶爾上岸,其餘大部分時間他都在摸魚...

此話不提,

咱們再來講講陳留郡最近發生的一件大事。

從許昌回來後,陸彥就跟郭嘉忙著推廣新紙的事情。

於是,彷彿雨後春筍般,陳留城中忽然就多出了不少有著官方背景的書店。

而書店裡面,則清一色全是用普通質量新紙刊印的書籍。

四書五經那都是讀書人最基本的需求,

書店裡面還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話本,例如:《西遊記》《紅樓夢》《金瓶梅》...額,最後這個劃掉。

剛開始百姓們還有所顧忌,畢竟書店裡面賣的書,全是紙印的啊!

在百姓的印象裡,竹簡編制的書都貴的要死,比竹簡還貴的紙編製成的書...那買上一本豈不是要讓自己傾家蕩產咯?

可當一位穿著破棉襖的窮酸書生,流著眼淚從書店中帶出了三本書之後,所有陳留郡的百姓,終於燥起來了!

郭嘉跟陸彥遠遠在旁邊觀望著書店。

見書生捧著書出來後,終於有人大著膽子進去詢問價格了,郭嘉不由得朝陸彥豎了根大拇指:“你這招確實厲害。”

陸彥微微一笑沒有作答,只是心裡暗道:“託嘛...那都是後世玩兒爛了的招數...上不得檯面。”

他們這些年存了不少積蓄,一本書百來文到幾百文的價格,對於他們來講,那簡直太便宜了!

“好便宜啊!”

“我買了五本書竟然才一貫錢!”

“買!買!買!我兒子終於能讀上書了!”

陳留郡新開的五家書店,只用了短短一天就賣到脫銷。

不僅如此,書店門口排隊的人,甚至已經從書店門口排到了陳留城大門口......

由於書籍的銷量遠超預期,本來打算將書店開到潁川和其它郡縣的陸彥,只能暫時緩緩了,他的書,當然要優先供應陳留本地。

曹洪,如今聯合商會的一把手。

他身邊跟著副會長鄭經,以及其他商會的管事們,

今天一大早就來到了驃騎將軍府等候。

無它,他們要書,要很多很多的書運往其它州郡去賣,如今不管是什麼生意的銷量,都遠遠比不上賣書!

......

在許昌熱火朝天的建造宮殿擴充城池,陳留郡賣書賣的熱火朝天的時候,

北方的公孫瓚,也開始在易京大興土木。

昔日威震北方的公孫瓚,在劉虞部將和袁紹的聯合對抗下連戰連敗。

眼看自己的將士折損不斷,實力更是一天不如一天,公孫瓚最終選擇引兵退回易縣,轉攻為守,並開始效仿曹操搞起了屯田。

兗州的屯田之策為曹操帶來了大量的好處,這是大家都看得到的,也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

徐州的劉備,冀州的袁紹,還有青州的呂布也早就開始效仿曹操,搞起了屯田,公孫瓚已經算是晚的了。

至於南方的劉表等諸侯們,他們不缺糧食...

公孫瓚選擇在易水之畔打造一座軍事堡壘,名為易京樓。

但和董卓建造的鶥塢堡壘不同的是,易京樓摒棄了所有富麗堂皇、華而不實的建築,只把防禦措施做到了極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易京樓囤積了近三百萬斛糧食,用鐵做門,裡面居住的只有公孫瓚和他的妻妾,七歲以上的男人都不準進入。

他打算憑著易京樓的堅固防禦與袁紹打持久戰,想要活活耗死袁紹。

可惜,公孫瓚只不過是給自己建造了一座墳墓而已。

南方,會稽太守王朗,在固陵遭到了孫策的攻擊。

孫策幾次渡水作戰,都失敗而歸,最後還是採取了孫靜的計策,繞到後方偷了王朗的屁股,這才擊敗了王朗。

王朗戰敗,卻拒絕投降孫策,想起天子就在許昌,於是王朗連夜潛逃奔向許昌而去。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