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郭奉孝一切洞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不管是文丑出城的時候,還是荀諶出城的時候,他們都有意讓佇列稍微寬鬆一點,不是很緊密。

想讓郭嘉派出的斥候,多估算出城的袁軍數量。

但是郭嘉很小心,他全都以最低數量來算。

又是一個時辰過去,田豐道:“主公,我率領五千人從城北城南出去。

等到卯時,主公在親自率領剩下的人,從北門出發,沿著安慕道前進,在西轉繞過囚山,而後南下進入兗州,從兗州返回鄴城。”

“若是我出城後,趙軍直接入城,主公不要抵抗,馬上出城。”

這是田豐第一次喊袁譚為主公。

這一次,他自己也沒有把握能夠安全撤回鄴城。

不管是文丑,還是荀諶,以及他自己,目的都是要分散郭嘉手中的兵力,給袁譚製造最好的撤退機會。

田豐不知道郭嘉已經派出去多少人了。

他不知道一個時辰後,袁譚出城還會不會有趙軍追擊。

可是他能做的,也只能到這裡了。

吸引走更多的趙軍。

如果說每一路,都是有五成的機率安全撤回鄴城,田豐如此做,也是將風險分散出去。

所有人都安全撤回鄴城的可能性很低,但是全軍覆沒的可能性也低了。

田豐不想冒險。

如果袁紹還在,以現在的情況,袁紹絕對還是全軍一起撤退。

田豐和袁紹是兩種完全不同性格的人,兩人的做出的選擇也是天差地別。

所以在袁紹還在的時候,田豐總是會反對袁紹。

但是現在,決策是田豐做出來的,袁譚重新變得虛心,更不會反對田豐。

看著田豐帶著五千兵馬從南門出發。

袁譚雖然最終聽到了他最想聽到的兩個字,可是他現在一點都不開心,反而覺得心中空落落的。

心中準備投降曹操的念頭,他始終還是沒有告訴田豐。

他不知道田豐會不會同意。

心中忽然覺得有些對不住田豐。

但是他還是很快,就將心中的這些雜念拋開了。

雖然田豐給他制定好了路線,但是袁譚心中還是有自己的想法。

南門和北門外,都有趙軍的營帳,不過距離城門有五里距離。

不管是從南門,還是北門出發,其實都更容易被趙軍發現,也更容易被趙軍追上。

但是之前文丑和荀諶,已經吸引走了大部分的趙軍。

田豐出城的時候,也是被趙軍的斥候發現了。

郭嘉讓管亥率領一萬五千人追擊。

田豐五千人,也是偽裝了成了一萬五千人。

這個數量是斥候估算的最多的數量,所以郭嘉也讓管亥率領一萬五千人。

“按照最少的算,這次出城的只有五千人。”

郭嘉拿著毛筆,面前案桌上的紙張上,已經寫了六組數字。

“城內還有五千人。”郭嘉在一個正方形裡寫上數字。

“繼續嚴密監視各個城門,特別是北門。”郭嘉不僅沒有撤回斥候,反而又增加了一部分。

東門西門南門,現在都已經有袁軍出來過。

就只剩下一個北門了,郭嘉相信,下一個時辰,一定也會有人從北門出來。

他現在就在城北的營寨內。

雖然管亥趙雲典韋,都已經派出去了。

但是郭嘉手裡還有張燕,以及一萬五千多兵馬。

兵士的數量比袁軍多,一切都好佈置。

郾城城北,已經有十幾個斥候盯著。

從城門下,到郭嘉所在的營寨,這五里路,每隔一里就有好幾個斥候。

只要有人從城北出來,一刻鍾內,就能傳到郭嘉耳中。

趙軍軍營,剩下的一萬五千士兵,此刻都已經準備好,隨時都能出戰。

之前走的三批袁軍,郭嘉也不清楚都是誰在統帥。

城內現在剩下的人是誰?

只要不是文丑,郭嘉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四撥人馬,郭嘉猜測,文丑應該是第一波出城的。

第一波出城,是最吸引注意,也就最危險。

需要一個大將坐鎮。

即使文丑沒在第一波出城,第二波第三波出城的可能,夜會高於第四波。

城內,袁譚在等了一個時辰後,在卯時到來的時候,終於帶著剩下的兵馬出城了。

他沒等到趙軍入城,城內只有五千袁軍,袁譚根本不敢等到天亮。

天亮之後,他想走可能都走不了。

這是袁譚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親自統帥大軍。

以前他身邊總是有其他人。

而現在只有他一人。

袁譚壓下心中的緊張不安,努力讓自己做到面無表情。

手裡只有五千人,讓袁譚感受不到一點安全。

“加快速度。”

雖然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上的領軍,但是只有五千人,袁譚還是能夠指揮好。

只是心急中,袁譚卻是沒有兼顧好隊形,忘記了田豐說的,讓隊伍分散一點,讓每一個士兵之間的間隙大一點,只有五千人,但是要給人有一萬五千人的感覺。

他出城必定會被發現。

即使郭嘉已經將所有趙軍都派出去,也可是田豐知道,郾城外必定還有趙軍的斥候在。

除非是袁譚只帶數百人,而且不從城門走,而是在城角用吊籃下去,才有可能躲過趙軍的斥候眼線。

“五千人?”郭嘉第一時間就收到了訊息。

他可以確認,她今晚估算數量沒有錯。

於是馬上讓張燕率領一萬人,去追擊從城北出來的袁軍。

郭嘉自己則是帶著五千人,在天亮之前進入了郾城。

郭嘉進入郾城的時候,城內已經沒有袁軍了,連城門處都沒有一個袁軍。

即使田豐袁譚,還是留有人手,可是等他們一走,留手的人馬上就開了城門逃走了。

張燕領命。

他內心等這一刻已經很久了。

當初帶著黑山軍投靠趙徽,黑山軍全部被趙徽收編,但是他卻沒有得到重用。

這一次,終於給了他機會。

如果不是之前,他帶回來賈詡和徐晃,張燕恐怕已經在趙徽軍中成為透明人物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如今張燕雖然沒有什麼獨自領兵的機會,但是他始終還是掛著一個將軍的名號。

他投靠趙徽的時間太晚了。

自身能力又不是趙雲典韋那個層次。

有什麼任務,典韋趙雲自然是趙徽第一考慮的。

如果任務不是很重要,考慮的也是周倉裴元紹這些一直跟隨他的。

最後才會輪到張燕。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