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徐庶歸科舉在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趙徽終究,還是沒能在呂布敗逃前,殺進魏郡。

袁紹派去兗州的大軍,已經退回冀州。

同時又新招募了三萬大軍。

如果加上曹操手中的兵力,趙徽在兵力上也沒有優勢。

雖然如此,但是趙徽並沒有馬上撤退。

曹操不一定會馬上和袁紹聯手。

相對於袁紹來說,只是沒有了後顧之憂。

曹操肯定會幫助袁紹,但是在袁紹沒有生死危機前,對袁紹的幫助是有限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曹操重新奪回兗州,同樣需要穩固。將隱患全部清除。

這個時候,他抽不出太多的力量去幫助袁紹。

但是袁紹才幫助過他,曹操也不好意思馬上就翻臉不認人。

暫時只派了李典樂進率領三萬人,去支援袁紹。

畢竟袁紹現在面對趙徽,雖然壓力大,但是還不至於有覆滅之危。

等趙徽的大軍快打到鄴城的時候,曹操才有可能出動更多兵力支援袁紹。

曹操現在還是要以收拾兗州殘局為主。

趙徽的大軍在到達界橋後,終於遇到了袁紹的阻攔。

趙徽的戰略並沒有因為打下常山,而有所改變。

他在常山駐留了一個多月,就是要消除掉各個隱患。

保證自己的後路不會出現問題。

如果戰爭失利,趙徽也可以直接退回幽州。

大軍駐紮在界橋,趙徽和袁軍繼續對峙,除非有非常好的機會,不然的話,趙徽不會主動去攻打袁軍營寨。

最多就是派典韋趙雲,到袁軍轅門前搦戰。

至於顏良,雖然說願賭服輸,他是歸降了趙徽,但是現在的狀態很不好,不要說上陣殺敵了,趙徽甚至擔心他是不是哪一天就直接掛了。

現在的顏良,可沒有半點猛將的樣子,如同一個廢人。

趙徽廢了這麼大的心力,才讓顏良歸降自己,他可不想弄來的只是一個沒有用的廢物。

但是趙雲帶顏良回來的時候,郭嘉賈詡等人,全都見過顏良,也開導過他,但是顏良並沒有改變。

很難說服一個已經在鑽牛角尖的人。

按照郭嘉的意思,只能是等顏良自己想明白。

著個時間,可能是三五天,也可能是一個月。

也可能顏良這輩子就這樣了。

如行屍走肉一般,過完他後半輩子。

常山一戰,趙徽俘虜的三個袁紹高層馬仔,現在只有高覽在位趙徽做事。

沮授還是寧死不降。

顏良已經半廢。

趙徽讓人先將沮授送回幽州。

希望沮授在看到幽州和冀州的區別後,態度上會有所改變。

徐庶也跟著一起回去。

趙徽和袁紹之間的戰爭,現在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結束。

而幽州的第一次科舉的時間已經臨近。

趙徽是回不去了。

只能讓徐庶先回去,全權負責第一屆科舉的一切事宜。

科舉制,趙徽早就和徐庶郭嘉等人進行多次商量。

一切規則都已經訂好了。就連考試的題目,趙徽他們也都已經出好。

只是沒有公佈出去。

題目只有趙徽賈詡徐庶三人知道。

第一次的科舉,趙徽認為這些題目還是比較簡單。

一共是三個科目。

文科,主要考的內容是儒學,以及律法文章等。

數科就是和算數有關的。以實際情況為例,諸如戶口統計,田地劃分等內容。

武科考的是兵法戰陣,以及個人武力。

第一次的科舉,不管趙徽和徐庶郭嘉準備的多麼充分,真的開始的時候,還是會有很多問題。

發現問題,就解決問題。

這第一次,就是要向所有人表明,科舉制已經正式推行,誰也無法更改。

趙徽勢在必行,同時也在告訴那些世家和寒門子弟,趙徽是認真的,並不是隨便說說。

很多寒門子弟,都已經趕到薊城。

但是當初反對的世家,他們的弟子更多。

一共有一千多人參與,其中寒門子弟不過三百人,剩下七百多人全是各個世家豪族的小輩。

他們反對科舉制,因為察舉制是在他們控制中,他們想讓自己的晚輩成為孝廉,不過就算一句話的事情。

就算這個晚輩是個白痴,什麼都不會,他也可以安安穩穩的坐在官位上。

所有事情,自然會有其他人幫助他完成。

他什麼事情都不需要做。

現在換成科舉制,世家的人還能不能成為官吏,完全是靠他們自己的知識,他們的家族,給與他們的幫助變得非常有限。

他們比起寒門子弟的優勢,就只在於他們在知識的學習上,會更輕鬆一點。

可以拜名士為師,想要什麼書籍,都可以直接花錢購買。

科舉制雖然給寒門子弟,開啟了一條可以改變自身命運的道路。

但是一切還要靠他們自身的努力。

寒門子弟的七點,還是要比那些世家子弟要低得多。

這一點,趙徽現在還無法改變。

不過任何時代,富裕的人,所擁有的資源總是比窮苦的人多得多。

幷州幽州兩州之地只有三百寒門子弟來到薊城,參加這第一屆的科舉考試。

涼州之地的寒門子弟,不可能只有這三百人。

只是更多的人,就算想來,他們的經濟卻不允許。

根本拿不出數千錢,用於路上的花銷。

更多的寒門子弟是想來而來不了。

但是更多的世家子弟,不是不能來,而是不想來。

這七百人,不過是世家派來試一下水的。

根據寒門子弟數量,他們派出了兩倍的人數。

就算科舉制給寒門子弟開了一條希望之路。

這些世家的人,也要把這條給堵住。

就按照趙徽之前說的,只錄用前一百名。

按照平均來算,世家的人佔七十,寒門佔三十。

但是世家的人,一個個都非常驕傲,他們根本就看不起寒門子弟。

不認為前一百名,會是一個均數。

他們不覺得寒門子弟和他們會是一個水平。

既然是公平公正的考試,寒門子弟的成績肯定不如他們。

就算有幾個易數,一百個人中給寒門子弟五個,就已經差不多了。

這是他們這些世家的底氣。

他們佔據了科舉人數的七成但是在錄用上,他們的人數要佔據九成五。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