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天下太平【大結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6章 天下太平【大結局】

過了片刻,秦川攤開手看去,手上的塔羅牌已然變成了一堆粉末,一陣微分催過,隨風飄向了草叢中。

……

寇仲用運回來的寶藏招聘了大量的軍士,並購置了一些軍中所需的兵器,準備不日便舉起發兵。

這日清晨,寇仲和徐子陵吃過早飯,來到院中,正準備去軍中檢視訓練的情況,突然一名士兵進來稟報,說門外有三個人求見。

寇仲看了看徐子陵,對守門的士兵說道:“他們沒說是誰嗎。”

那名士兵對寇仲和徐子陵說道:“他們只說是寇將軍的朋友,並沒有報上姓名。”

寇仲揮了揮手,對那名守門的士兵說道:“你去吧,叫他們進來。”

看著那名士兵出去,寇仲對徐子陵說道:“我們去大堂吧,猜猜會是誰。”說完轉身向將軍府大堂走去。

徐子陵跟在寇仲的身後,心中也猜想不出是誰,這些日子經常有些江湖中的豪傑前來投靠他們,所以也沒多想。

寇仲和徐子陵剛在大堂坐下,便見一女子從院中向這邊走來,仔細看來赫然就是師紀暄,跟在她身後的是李世民和李靖。

三人的到來確實讓寇仲和徐子陵吃了一驚,寇仲和徐子陵從椅子上站起來,看著三人來到大堂之中。

只見師紀暄和身後的李世民、李靖三人進了大堂,向寇仲和徐子陵一拱手,李世民說道:“寇少俠、徐少俠,我們很久沒見了。”

寇仲冷冷的哼了一聲,看著眼前的三人,對三人說道:“你們膽子可是不小啊,怎麼敢來我府中,就不怕我將你們扣下。”

師紀暄上前一步,對寇仲說道:“我們既然敢來,當然是做好了準備的,真想要留住我們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一邊說著,一邊從衣袖中取出一封書信,遞給了寇仲,對寇仲說道:“這是秦兄讓我帶給你們的。”

寇仲聽說師紀暄手上的書信是秦川給自己的,忙伸手接了過去,急忙拆開了看。

站在一旁的徐子陵看著師紀暄盯著自己看,心中暗想這三人也真是大膽,真不怕自己和寇仲將他們扣押下,目光和師紀暄一碰,便移向了寇仲的臉上,只見寇仲的臉上表情極其複雜,雙眉緊鎖。

寇仲將手上的書信看完,向徐子陵面前一遞,對面前的三人說道:“你們冒險來就是為了這件事情嗎。”

徐子陵接過寇仲遞來的書信,仔細一看,確實是秦川的手筆,心中的內容也無非就是和師紀暄那日對自己所說沒什麼區別,並在書信中說道秦川決定了要退隱江湖,已經去了幽林小築尋找石青璇。

師紀暄見寇仲看完了書信,對寇仲說道:“不知寇少俠意下如何。”

寇仲看著眼前的三人,冷冷的說道:“看在你們是替秦大哥送信的份上,我不會難為你們的,而且我寇仲不會向莫些人,你們快些出城去吧,不要等我後悔了。”

李世民向前跨了一步,對著寇仲說道:“我們這次來,一是要向寇少俠和徐少俠賠罪,希望你們看在天下蒼生的份上,不要再記恨我們以前的事情,二是要勸阻寇少俠,請求你們從天下設計考慮,和我們一起公謀大事。”

寇仲憤憤的對李世民說道:“為什麼要讓我們歸順你,難道你不能歸順我們嗎,同樣也可以一統天下,讓天下的百姓早日遠離戰火。”

師紀暄聽寇仲一說,對寇仲說道:“以你們現在的實力,斷然不是李閥家的對手,就算讓你們一舉成功,你的皇位也坐不穩的,因為你師出無名,到時候會有人以此為藉口,出兵討伐,屆時這天下又會天下大亂,戰火連連,天下的黎民百姓又會衣不裹體,餐不飽腹。”

寇仲想了想師紀暄的話,感覺她說得也確實有道理,自己在勢力上和李閥家比起來,畢竟是相差一截的,而且自己是頭腦一熱想當皇帝,才會舉旗發兵,其實當不當皇帝對自己來說並不重要。

徐子陵將秦川的書信看完,感覺到秦川分析的也很對,寇仲看著眼前的三人,從心中卻也開始佩服起李世民來,為了天下的太平安定,居然敢涉險來到襄陽城,來見自己,想來卻也是一位能為天下百姓而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好君主,心中也是萬分的複雜,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李世民見寇仲有些憂鬱,忙對寇仲說道:“如果你願意扶持我,我可以給你的那些江湖中的朋友一個職位。”李世民看來是想從這方面打動寇仲的心,接著對寇仲說道:“他們可都是因為相信你,才會來投奔你的,難道你想要他們都戰死在戰場嗎。你心裡如何過意的去。”

李世民的一番話,確實讓寇仲心中咯噔了一下,一時間無語回李世民的話。

寇仲對面前的三人說道:“這間事情還需要從長計議,三位可以在本府先住下。”寇仲心中一時也無主意,心想就向將三人留下,如果談不攏也可以將他們拿下。

師紀暄對寇仲說道:“那也好,你好好考慮一下吧,我們等你的訊息。”

寇仲忙對大堂外喊道:“來人啊。”

隨著寇仲的一聲話音剛落,一個軍士打扮的人進來,寇仲對那名軍士說道:“你將他們三人帶到府中的客房中,好生照顧。”

軍士應了一聲,便引領師紀暄等人往大堂外走去。

寇仲看著徐子陵,對徐子陵說道:“子陵,你對此事如何看待。”

徐子陵見寇仲問自己的意思,舉著手中的書信對寇仲說道:“這封書信確是秦大哥所寫,而卻說得也他們三人的差不多,希望我們能為大家和天下的百姓著想,歸順李世民。”

徐子陵頓了頓接著說道:“其實他們三人所說並無道理,你我雖然得到了兩座城池和寶藏,但是和李閥家的勢力相比,終究還是相差一些,而且這些江湖中的人士來投奔自己,如果我們不能帶領他們一統天下,讓他們因為我們而葬身在戰場上,勢必會辜負了他們的厚愛,如果天下的百姓因為我們而年年流離失所,那我們的罪過就大了。”

寇仲雙眉緊鎖,沉思了一下,對徐子陵說道:“原本我也就是一心想當皇帝,哪裡考慮到了這麼多。”

徐子陵見寇仲又些動心了,對寇仲說道:“其實我一直都是想能做一名方外之人,修心學道,只是怕你不高興,所以一直也沒敢說出口。”

寇仲見徐子陵這樣一說,哈哈一聲大笑,對徐子陵說道:“做皇帝我才不稀罕呢,又不自由,我們可是好兄弟啊。一世人,兩兄弟。”

徐子陵見寇仲似乎有些想要放棄做皇帝的想法,便對寇仲說道:“等天下太平,你我逍遙江湖,且不輕鬆自在。”

寇仲不虧是重情誼之人,聽徐子陵這樣一說,便對徐子陵說到:“好吧,那我就不做皇帝了,想來那個也不好玩,我們還是做好兄弟。”

徐子陵見寇仲答應了,便對寇仲說道:“不如我們現在就叫他們三人前來,和他們商議一下。”

徐子陵說道:“不必了,還是我們去吧。”

說完和寇仲兩人來到師紀暄的房外,在門口輕輕敲了敲,只聽見裡面出來師紀暄的聲音:“誰啊,進來吧。”

寇仲和徐子陵推門進去,卻看見李世民和李靖也在房內,便在桌子旁坐了下來。

師紀暄看見進來的兩人赫然是寇仲和徐子陵,便對寇仲和徐子陵說道:“你們商量的如何了。”

徐子陵忙向師紀暄說道:“我和寇仲已經商量好了,請讓我們扶持李閥家也可以,但我們還要和大家商量一下。”

李世民聽他們說願意放棄前嫌,扶持自己,心中一喜,忙起身向寇仲和徐子陵一鞠躬說道:“兩位少俠能這樣宣告大義,我李世民替天下的百姓謝謝兩位了,有了兩為將軍的幫扶,李閥家一定會早日將這混亂的世界結束,將天下統一起來,讓百信不再受苦。”

寇仲看著李世民說道:“我會勸江湖中的朋友退出,畢竟他們是衝著我和子陵來的,如果讓他們戰死沙場,我寇仲和子陵就無顏以對天下了。”

李世民忙對寇仲說道:“這是自然,只要寇少俠願意扶持我李閥家,那是我們的榮幸,有了雙龍的扶持,我很快就可將這混亂的天下從新統一起來,屆時再不會有戰爭,百姓便可以安居樂業了。”

寇仲和徐子陵起身向師紀暄和李世民等人告辭,出了門,便將幾名主將召集起來,其中跋鋒寒和陰小紀也到場了。

寇仲坐在椅子上,沉思了片刻,對眾人說道:“你們一會回到軍營之中,對你們手下的軍士說明,我準備投奔李世民,扶持李世民。”

寇仲一句話出,讓在場的眾人都驚呆了。

跋鋒寒對寇仲說道:“老寇,現在萬事都已經具備,只等你一聲令下,我們便可以舉旗出兵了,為什麼說這樣的話。”

寇仲看了看跋鋒寒,對跋鋒寒說道:“你們有所不知,剛才師紀暄和李世民帶著李靖來到了我的府中,還帶來一封秦大哥的書信。”

寇仲停頓了一下,看了一下眼前的跋鋒寒,繼續說道:“我和徐子陵都仔細的看過了,確實是秦大哥的筆跡,他說他決定要退隱江湖,叫我們去扶持李閥家。”

寇仲用眼睛掃了一圈,接著說道:“我不想為了我一個人,讓大家陪著我在戰場上喪命,大家都是衝著我寇仲和徐子陵的為人來的,如果我帶著大家在戰場上丟失了性命,寇仲和子陵便會悔恨終身的,你們回去將這個訊息告訴大家,有願意跟隨我寇仲的人,繼續留下,如果有不願更隨我寇仲扶持李閥家的,每人發給盤查,讓他們回家吧。”

各位將軍領了令便出去了,只剩下寇仲和徐子陵、跋鋒寒等人。

跋鋒寒對寇仲和徐子陵一拱手說道:“既然你們決定了要扶持李閥家一統天下,我們這些做兄弟的沒意見,我們一定會全力支持你。”

寇仲向跋鋒寒一拱手說道:“寇仲在這裡就先謝過各位了。”

……

卻說寇仲和徐子陵決定了要扶持李世民,便在李世民身邊當了一個將軍,經過長時間的接觸,漸漸和李世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協助李世民平定了中原,最終幫助李世民統一了中原大地,並且幫助李世民和大草原的頡利可汗建立了“白馬之盟”,規定三年內互不侵犯之約,為大唐爭取了修養生息的時間,從此中原大地混戰的局面從此結束,百姓開始安居樂業,整個大唐世界出現前所未有的繁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長安城中的大殿上,李世民坐在龍椅上,下面是滿朝的文武百官,寇仲和徐子陵便在其中。

眾文武百官向李世民跪拜後,“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之聲在大殿的房梁上餘音繞樑。

李世民在高高的大殿上方,俯視下面的文武百官,手微微向上一抬,說道:“眾卿平身吧。”

看著文武百官全都起身,李世民對殿下的寇仲和徐子陵說道:“此次在渭水之濱舉行“刑白馬之盟”,其功勞完全在寇仲和徐子陵,朕一定要好好的賞賜你們倆。”

寇仲和徐子陵微笑的看著李世民,也不說話。

李世民沉思了一下,對寇仲和徐子陵說道:“你們為朕建功無數,連朕都不知道該賞賜你們什麼了,你們自己說吧,向要什麼。”

徐子陵向寇仲打個眼色,寇仲一手輕撫肩上無名,笑道:“皇上似乎忘記在白馬之盟舉行的那一刻,我和子陵同時宣佈解甲歸田,樂休退隱,哈!”

李世民苦惱道:“這個朕明白,不過你們這次為功勞顯著,朕一定要賞賜你們…”

徐子陵笑著截斷他道.“這是否聖旨?”

後面諸大臣忍唆不住,深切感受到三人間深厚的情義,並不因李世民成為九五之尊,有絲毫減退。

李世民苦笑道:“當然不是聖旨,而是朕發自真心的賞賜,希望兩位愛卿能給朕一個機會啊。”

徐子陵對李世民說道:“如果皇上要賞賜我們,就讓我們卸甲歸田,永久退隱吧。”

寇仲哈哈笑道:“既不是聖旨,那就成哩!嘿!子陵!放長假的快樂時光到哩!”

兩人心意相通,齊聲告退。在大殿文武百官的注視下,大步跨出了大殿。

寇仲與徐子陵並騎而行,目光望向這皇位的皇宮建築,嘆道:“子陵啊!還記得當年在揚州胡混的日子,我們一時要去投靠義軍,一時又要報考科舉!事實上大家都心知肚明是在作白日夢,公侯將相那輪得到我們兩個無拳無勇的窮光蛋。哈!那知這些白日夢竟一一實現,一切就如在昨天發生。更想不到我們今天又會只希望回家養老,過些收心養性的安樂日子。”

徐子陵心中想的卻是往日的時光,隨口問道.“你快樂嗎?”

寇仲道.“我們失去很多,得回的也不少。幸好想到天下和平統一,人民安居樂業,父母不用痛失子女,夫妻父子不用生離死別,一切得失再不放在心頭。過去的讓它如長河般往東流逝,想起又可以自由自在的在江湖中漂,我心中湧起前所未有的欣喜,明白什麼是無憂無慮。”

徐子陵點頭道.“我們曾經歷過的事,其中的曲折離奇,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幸好我們的兄弟情義經得起考驗,否則絕不會有今天的好時光。”

寇仲沉吟道:“老寧‘成功而不自居,創造卻不佔有’兩句金玉良言,恰是我們現下處境最佳寫照。”

徐子陵笑道:“是啊,我們不正驗證了這兩句金玉良言,少帥,我們現在幹什麼去啊。”

寇仲哈哈笑道:“還來耍我,這個什麼勞什子少帥,老子早不幹哩!哈!我們何時去探索長江和大河的源頭?”

徐子陵微笑道:“你我現在可是體會到什麼事無官一身輕了,以後我們有的是時間瀏覽打好河山了。”

……

話說寇仲和徐子陵兩人辭去了官職,從此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用自己的一生去走遍中原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雙腳丈量著大唐的疆域。

功夫不負有心人,陰小紀最終跟著跋鋒寒回到了大草原,以放牧為生,終日馳騁在大草原上,卻也活得逍遙自在,真正過著風吹草底見牛羊的歲月。

李世民在短短四年內,完成安內攘外的千秋大業,內則勵精圖治,依登位時答應寇仰和徐子陵的方針施政,四年而天下大治。

“貞觀初,戶不及叄百萬,絹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鬥米四五錢,外戶不閉者數月,馬牛被野,人行數十裡不糧,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萬人,是歲天下斷獄,死罪者二十九人,號稱太平。”

對外則武功顯赫,德服四夷;內則吏治清明,民生富裕。遂出現振古而來,未之有也的太平盛世。

「全書完」

**************

難道大家手裡都沒有鮮花了嗎?

幫忙投幾朵吧,叛兒現在什麼都不想了,只是希望鮮花能過5朵!希望大家能在這最後的時候再支援一把召喚師!

叛兒感激不盡!(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